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充当。
'四'这两句是杜甫的经验之谈。破是吃透,万卷言其多,这是杜甫能集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抵雄是西汉大贼家;于建是曹植的字,三国时大诗人。敌是匹敌,亲是接近。以上四句是
自负的话。
'六'《新唐书·杜甫传、“甫少贫,不自振,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
'七'王翰也是当时有名诗人,尝自撰乐歌,在酒席上自唱自纬。”二人都是杜甫的前辈。卜邻,
择邻。
'八'挺出就尼特出。
'九'《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津是渡口,要路津比喻机要的职位。
'一○'这两句是杜甫的政治理想和志愿。上句是手段,下句是目的。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
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一一'隐沦是隐逸之士,行歌于路,有点象隐士的派头,但自己并不是逃避现实的人,所以说
“非隐沦”。
'一二'“骑驴”正应上文“萧条”。按《示从孙济》诗:“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则骑
驴乃是事实。卢元昌 《杜诗阐》;“骑驴三十载,当是骑驴十三载,时杜公年来四十。”
'一三'京华即京师。春字形容京师的繁华。
'一四'随,不是步随,是骑着小驴子跟在后面。肥马也是用物代人,即那班纨挎们。
'一五'潜悲丰是说吃在口里,苦在心头。潜,藏也。以上四句,写屈辱生活,正是“误身”处。
'一六'天宝六载唐玄宗下沼征求人才。“顷”是说不久以前。
'一七'歘,同忽。求伸,求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 7…
'一八'这两句都是比喻,上句用鸟,下句用鱼。青冥犹青云,指天空。蹭蹬是失势的样子。
(“青冥”和“蹭蹬”是叠韵对。)当时李林甫伯文学之士说他的坏话,于是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
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诗便指的这件事。这时李林甫还在作宰相,故只好浑说。
'一九'猥,是古人常用客气字,犹“蒙”或“承”。仇兆鳌解作“频”,不对,因和上旬“每”
字犯复。唐人重诗,用诗来求知己,也用诗来推荐人,“诵佳句”便是推荐,故可感。
'二○'汉贡禹与王吉为友,闻吉贵显,高兴得 “弹冠”,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这里杜甫自
比贡禹,以王吉期待韦济。
'二一'原宪是孔子的学生,穷得出名。
'二二'快快,是气愤不平。
'二三'踆踆,且前且却的样子。
'二四'秦,即指长安。
'二五'二句是说欲去又迟迟不忍。终南山和渭水皆在长安。怜,是怜爱。心有所恋,故回首。
'二六'大臣,指韦济。一饭之德,尚不忘报,何况远辞大臣,又是文章知己,哪能不则声就
走?说明赠诗之故。
'二七'白鸥,自比。没浩荡,灭没干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未二句显示
了杜甫的桀骜性格。——按杜甫作此诗十年后,在《华州试进士策问》中还说:“虽遭明主,必致之
子尧舜……驱苍生于仁寿之域,反淳朴于羲皇之上。”可与“致君”二句互参。
… 8…
乐游园歌 *
'一'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二' '三'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
'四' '五'
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膀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
'六' '七' '八'
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 ?
'九' '一○'
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已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
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一一'。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 (七五一)。题下有自注:“晦日贺兰扬长史筵醉歌。”晦日指正月晦
日,是唐时一个节日。德宗时才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乐游园即乐游原,汉宣帝所建,在长
安东南郊,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时游赏胜地。社甫这时生活益困,故语多感慨。
'一'二句从乐游园写起。崒,高貌。森爽,森疏萧爽,写园中乔木参天。烟绵,犹烟笼。
'二'二句方写置酒。公子,指杨长史。势最高,酒筵摆在园中最高的,因而也是眼界最宽的地
方。用一“最”字,显出这天游园饮宴的还有其他公子。秦川,水名,一名樊川,这里指长安周围的
平原。唐人多如此用法,如王维诗:“秦川一半夕阳开。”因居高俯视,故见川原之平如掌。鲍照诗:
“九衡平若掌”,忱佳期诗:“秦地平如掌”,此用其字面。
'三'二句写饮酒行乐,兼称美主人。长生木瓢,用长生木做的酒瓢。晋嵇含有《长生木赋》。
示真率,是说主人用长生木瓢酌酒与客,来祝客长寿,而不拘干一般繁文缛节,这表示了他的真诚和
坦率。更调鞍马,是说酒后又让言人乘马游览。调读平声,有戏弄的意思。狂欢赏三字,挑起下六句。
按唐人所谓调马,有二义:一为驯马,许浑诗“胡马调多解汉行”;一为戏马,韩栩《看调马》诗:
“玉勒斗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意当时酒后兼戏马取乐,故诗有“狂欢赏”之文。
'四'二句写芙蓉园。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艾蓉池,绿水弥漫。玄宗开元二十年曾自大明
宫筑夹城通芙蓉园和曲江。仗,仪仗。白日雷霆,形容仪仗的声音。原来这一天玄宗也出游。
'五'二句写曲江。曲江在乐游园南,亦名曲江池。杜甫《袁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
可见这里宫殿的宏伟。阊阖,天门。这里即指宫殿门。汉乐府《天门歌》:“夭门开,詄荡荡。”詄,
音迭。詄荡荡,阔大之意。翠幕,贵族们游宴时所搭华丽的帐幕。银膀,宫殿门端听悬金碧辉煌的匾
额。排银膀,是说翠幕之多如云,势排银膀。“排”如杜诗“膀排雷雨犹力争”之排。
'六'二句总写望中所见芙荐园和曲江的狂欢情景。上句写舞,下旬写歌。王延寿 《鲁灵光殿
赋》:“缘云直上。”这里形容歌声的嘹亮,愈转愈高,有似缘云而上。浦起龙云:“青春六句,一
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是时诸杨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
'七'此下为末段,感叹身世。年年,犹往年。人,杜甫自谓。政治黑暗,生活贫困,年复老
大,故未醉先悲。
'八'杜甫志在兼善天下,不甘心老死无成,所以不觉恨起白发来。与“苦遭自发不相放”同意。
'九'即所谓“痛饮”。深杯,满怀。
'一○'这两句是牢骚话,但用意很曲折,前人解释也颇纷歧。贱士,杜甫自谓。与自谓“腐儒”、
“弃物”同一愤激。孔丘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上句实暗用此意。圣朝,
也就是有道之邦。当此圣朝,而长久贫贱,岂不可愧可耻?而自己之丑陋无才也就可知了。丑字兼含
深愧耻意。一物,仇注以为指酒,恐非,沈德潜说是杜甫自谓(《杜诗偶评》),也太泥。卢元昌说:
“当此春和,一草一木,皆荷皇天之慈,忻忻然有以自乐,独我贱士,见丑圣朝……夫岂皇天悯覆、
终遗贱士乎?” (《杜诗阐》)结合目前景物,释一物为一草一木,最为圆通。按杜甫《北征》诗:
“雨露之所施,甘苦齐结实。”可作此句注脚。此句承上,是说即使自己是个贱士,但总算是万物中
之一物,应该让他活得下去,如今竟穷得象丧家之狗,岂不是也有累于“圣朝”的盛德吗?皇天慈三
字要活看。对草木而言为“皇天”,对人事而言则为“圣朝”。封建时代通常是把天子的仁慈称作“天
… 9…
恩”的。
'一一'大家都醉醺醺的骑着马走了,诗人还留在乐游原上,对着那苍茫的暮色吟出了这首诗。
这苍茫,也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优虑。
… 页面 20…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
'一' '二'
赤县宫曹拥材杰 :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
'三' '四' '五' '六'
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 ,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 ,朝
'七' '八'
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 ,况乃疏顽临事拙。饥卧动即向一
'九' '一○' '一一'
旬 ,敝衣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
* 此诗大概作于天宝十载冬,可以看出杜甫生活的苦况,以及由这种生活所产生的对上层社
会的憎恨。投简即投赠。威华是咸阳和华原二县。
'一'赤县,指长安。 《元和郡县志》:“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
县,京之旁邑为畿县。”拥,拥挤着,言其多。
'二'软裘即轻裘,亦即狐裘。有此一句,上旬所谓“材杰”,使成笑骂。
'三'杜陵在长安南,秦时为杜县地,汉宣帝葬此,因日杜陵,杜甫曾居住过,故每自称社陵
野老或杜陵布衣。
'四'汉杨浑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洽,种一顷豆,落而为箕。”陶潜诗:“种豆南
山下,草盛豆苗稀。”
'五'青门,长安城的东门。秦东陵侯召乎尝种瓜青门。这两句写自己不但苦寒,而且苦饥。
'六'乡里儿童,是骂一般小官僚的话,陶潜骂督邮为“乡里小儿”
可证。项领成,是说脖子挺硬,目中无人。 《诗经》:“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又
《后汉书:吕强传》:“群邪项领”,注:“项领,自恣也。”
'七'是说朝廷亲友也跟我断了来往。礼数,犹礼节。
'八'这是倒句,与时异,故见弃掷。自然,理之当然。
'九'动即向一旬,是说动不动就是十来天,见得不是一次两次。
韩愈《答孟郊》诗:“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动和恒对立,可证。向,近也。
'一○'啻,但也。何啻,犹岂止。
'一一'君不见,是呼两县诸子而告之。饥寒切身,无可诉说,只有默默位血而已,想见所受
生活压迫之惨重。无声,犹无言。杜甫并非真的无声,这首诗匣是不平之鸣。
… 页面 21…
兵车行 *
'一' '二' '三'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
'四' '五'
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于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
'六' '七' '八'
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
'九' '一○'
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叭君不闻:
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一一'。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一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一三'?
且如今年冬'一四',未休关西卒'一五'。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