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擅长的领域,但结果都不理想。而如果他们不拆分,“联想过冬”或许不会这么困难。但至今柳传志仍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2005年联想集团因收购IBM的PC业务销售额达近千亿元,神州数码的销售额也超过了200亿元。这样的经营业绩让柳传志感到非常欣慰。第10节:做强做久做自己(10)
让空降兵“入模子”
大家都知道,联想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一种非常著名的方法,就是柳传志倡导的“缝鞋垫”与“做西服”。他认为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通之处。
你作为师傅,一开始不能给徒弟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如果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给公司造成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毁了一个人才。要让他从头做起,一个一个台阶爬上去,最后才能做出上好的西服。联想的杨元庆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1994年,被派到广东惠州联想集团新建的生产基地,担起创业的重任,之后又被派往香港联想负责投资事务。1997年3月,郭为开始筹建联想科技公司,此后又成功地完成了公司代理业务的整合。郭为在联想集团工作9年,岗位变动了近10次,每一次都是不同类型的业务。在此期间,他也有过很多失误,也曾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做过检查,可以说经受了“无情”的锤打与磨炼。但正是通过这种锤打与磨炼,使郭为成为联想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联想通过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的历练,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弘毅投资的赵令欢却是个“海归”,没有经过“缝鞋垫”这一过程,直接就到了“做西服”这个层次。这一人才战略的改变看似违背了联想一直倡导的从内部提拔人才的原则,让很多人感到疑惑:难道联想真的要抛弃传统了?
对于这一点柳传志是这样解释的:赵令欢的经历告诉我们,他原来就在“西服店”工作,来了以后叫人家“缝鞋垫”不合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使用的是第二种人才战略,叫“入模子”,先进行文化磨合,使他接受联想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这样完成从别人家的“西服店”到联想这家“西服店”的过渡。赵令欢来到联想的第一年,作为一个事业部的总经理,进行了一年的磨合以后,这个事业部才成为了独立的子公司。企业的人才战略是机动灵活的,如果搞教条化,那就不能适应联想的国际化这个总战略。
联想新员工来了之后,都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联想的这种根文化深植于他们心中。那么对于职业经理人,包括“海归”和高层经理人,联想“入模子”的这一过程是否很难进行呢?
其实不是。联想的这个“模子”等于是一个企业的规则,企业做事的规则。在任何一家企业,如果说大家不遵守一个必要的共同的规则,那么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只不过联想的这个模子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更加完善的。但是有些东西是坚决不能改的,它永远要有联想的烙印。
柳传志说,联想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定义成了八个字,认为这是坚决不能动的,一个是“求实进取”,一个是“以人为本”。按照这八个字的要求来感受、领悟联想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个新加入联想的人“入模子”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高层经理来讲这一点更为重要,他们是人们常说的“空降兵”。如果进来一个人,就以他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联想,那么这个企业不就面目全非了吗?脱离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断了自己的根,联想大厦是要倒塌的。当然,在这种磨合当中,会有不断的相互了解、相互考验。
联想集团现任CEO阿梅里奥是从戴尔公司过来的,并在戴尔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他来到联想后,能够主动适应联想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与联想集团的原班子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仅使联想中国的业绩一直保持强势增长,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了一系列大的举措,为联想的国际化开拓了新的方向。
联想的成功首先是由人才的成功铸就的,这一点为国内很多的企业树立了样板。很多知名大企业因人才的“青黄不接”,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在职业经理人的使用问题上失败的例子也很多。经理人是“职业”的,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干好了继续干,干不好他就走人。还有的经理人,就是想从中捞一把。反正我本来就是过客,企业不行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基于这种想法的经理人,非常容易给企业造成致命伤。联想的做法是经过磨合,变“职业经理人”为“自己人”,让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不仅避免了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还能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所有“青黄不接”的企业研究和学习。第11节:做强做久做自己(11)
联想的帅才标准
联想对年轻经理的要求是很苛刻的。柳传志曾经给高级人才提出了六个标准,如今这六个标准已经成为联想选拔高级经理的准则。这些标准的内容,一是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标准;二是忠诚与牺牲精神;三是审时度势、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四是搭班子、建队伍的管理能力;五是团结多数、使集体成员通力合作的协调能力;六是孜孜不倦、吐故纳新的学习能力。只有符合这六个标准,才能够成为领军作战、制定战略的人。但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地为培养高级经理人才去培养人才,联想需要的人才是多专业、多种类的,平时要给年轻人更多的锻炼机会。
柳传志说,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有一定的策略,比如,要将工作的难易程度与接受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比较,如果任务太简单,则不利于他的成长;如果任务太难,大大超过他的能力水平,则会严重地挫伤他的积极性和锐气。在这个问题上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跳起来能摸到”,也就是说在给他授权或委托任务时,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经过努力应该能够完成。企业必须要给各类人才不断提供做事的机会,必须要为日益成长的人才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这既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又是留住出色人才的条件。给年轻人机会,就是给他们发挥最大潜力的条件,也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
要使组织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人员必须“吐故纳新”,在“纳新”方面联想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吐故”则是比较困难的环节,容易形成对立面。如果联想给人才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是他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出现了不可挽回的失误,就必须要求他退出。在这方面,联想的做法也可以说恰到好处。
柳传志说,组织成员在不符合要求的时候能够退得出来,这里边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条,有话要摆在桌面上说,就是有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放在桌面上谈。有很多企业,在让不适应组织的成员退出时,拘于面子,不把问题直接讲出来,而这个必须退出来的人由于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尽管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了,他还觉得自己干得对、干得好,因此觉得很冤枉,怨气冲天。在这一点上,联想做得很好,每个人退出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当面讲得都非常清楚。
第二条,就是给他一个降落伞,由于他是带着事业心来做事的,他曾经担任过很高的职务,但是为了公司的需要,他要退出来,你要给他一个降落伞,让他用降落伞落到地上,很平稳,最好给他一把“金”降落伞,这就更加安然无恙了。
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弘毅投资公司管理着数亿元国外基金,联想这个大家族已经是真正的国际化公司。在关于人才国际化总体战略这一问题上,柳传志说,并购IBM的意义首先是获得国际化人才和新技术,其次才是打开国际化市场。联想在人才国际化这一点上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留住了IBM的原有人才,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化人才的加盟。有人曾向柳传志提出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柳传志回答得很简单,国际化人才就是能够创出国际化效益的人才。在人才的国际化方面,联想的战略是与过去实行的三大战略相一致的,那就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没有能适应国际化的班子,国际化只能是一纸空谈。现在联想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人气直线上升,2005年12月戴尔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加盟联想集团,最近又有戴尔亚太地区的四位高管加盟。可以预见,不久,联想国际化的效益也将出现新的飞跃。
总裁挥泪催款,商人也信真情
联想公司刚成立时,柳传志对自己要经营什么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他领着创业的10个人卖过电子表、旱冰鞋,还倒腾过布匹,这些小生意不仅累人,还挣不到多少钱。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柳传志意识到一个问题,企业要发展,必须寻找切合自己特点的领域。当时计算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柳传志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恰好联想是中国科学院的官办企业,这在当时来说就是企业的金字招牌,也正是这一点为联想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第12节:做强做久做自己(12)
当时中科院进口了500台IBM计算机,联想负责这些机器的验收、维修及使用培训工作,这是柳传志接手的第一笔大买卖。工作完成之后,企业的账目上多了70万元钱。这70万元钱把柳传志的干劲调动起来了,他和同事们决心干一个一流的企业。
当时计算机市场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西文的汉化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许多用户便不能用这来打字,甚至有很多人把计算机闲置起来。因此,西文汉化成为当时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联想能不能解决西文汉化问题?于是,柳传志为联想汉卡科研开发立项,将这70万元钱投入汉卡的研究。由于资金有保证,很快联想就推出了自己的汉卡,这在联想的发展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使联想真正地进入了计算机行业。
联想汉卡发明和推广成功后,一些国际知名计算机厂商希望与联想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市场。不久,他们联系了一家香港企业,谈好两家联手给 IBM做代理。这种大好的合作前景再一次让柳传志豪情满怀。但是漫漫商路是曲折而艰难的,初次合作就让他亲自踏上了南下催款的旅途,流尽了劳累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重性,激活这局险棋后的联想从此拥有了一种精神,叫“要干一件事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干到底”。
当时联想与香港这家企业的合作是这样划定业务范围的:由香港的公司负责订货,联想在国内找订单,做成以后两家平分利润。当时联想公司很小,办公地点设在中国科学院的传达室,大家整天东奔西跑地去找订单,很多时候是无功而返。后来,终于有一家很大的单位——轻工业部向他们下了一张大订单,预定了100台550的机器(550是当时的一种新机器的型号)。
轻工业部的一位处长跟柳传志谈得很诚恳,他说:“你们公司虽然小,但因为你们是科学院计算所的公司,所以我们信得过你们,但是有一条,你们得为我们做一项服务。因为我们轻工业部的用户单位分布在全国几十个城市,你得替我们去收款,然后替我们去做培训和维修服务。这些做好了以后,我们额外给你们3万美元,这3万美元不是买货的钱,这个是专给你们的服务费。”柳传志听了这话以后非常高兴,很愿意把这个大订单承接下来,做得完美无缺。但是,这个单子做起来非常艰苦,那3万美元的服务费很不好挣。更没想到的是,做完以后出事了。
原来,与联想合作的那家香港公司是一个中资公司。柳传志他们完成轻工业部的任务后,与他们合作的经理被换掉了,新经理对这笔业务不太熟悉。而关于这个合同的内容,柳传志本来是跟他们说好了的,哪些钱是两家对半分的,哪些钱是归联想不能分的。因为轻工业部付款是外汇结算,全部打到海外的账上,也就是说,轻工业部不是直接把钱交给柳传志他们,而是先交给香港的公司,然后再由那边转给联想。
结果经理一换人,对方不认这个账,两家当时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文字的凭据,这时候就出了麻烦。当对方公司把款寄过来时,柳传志发现,他们把本来属于联想的3万美元也给平分了。柳传志赶紧打电话跟他们谈,对方经理却不接他的电话,这一来柳传志更加着急了。
当时柳传志的爱人因患甲状腺机能亢进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需要马上动手术。但是,柳传志一得到香港方面平分了3万美元的消息,顾不上自己的爱人,跟她说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