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震默然沉思,这个问题确实不能不加注意,原本以为从军队中提拔上来的士兵本性淳朴,没有给官场这个大染缸染黑,能够真正负起监察之职,可是现在看来,所谓出污泥而不染不过只是一句虚话,管他什么人也罢,未做官之前信誓旦旦地要做个清官好官,可是一旦置身其中,也就难免随波逐流起来。孙启江不过只是其中之一,自己任命的三百名监田使之中,像他这样的不知道还有多少。

  忽然只听门外亲兵大声禀报,彭羽已经来到,正在等候传见。桓震吃了一惊,昨日才教黄得功派人去唤他,怎么此刻已经到了?便让孙启江先行回去等候处置,想了一想,又叫他转来,道:“本抚明白此事非你一人之过,也不打算因此重罚于你。监田之制是我所定,既然出了毛病,其罪自然在我,你且安心回去,数日之内,我还有用你之处。”孙启江感激涕零地去了。

  彭羽匆匆进来,拱手笑道:“恭喜大人。”桓震一愣,随口问道:“喜从何来?”彭羽哈哈一笑,道:“外面张灯结彩,人人传说大人将娶偏房,难道不值得一贺?”桓震吓了一跳,站起身来跑出去瞧时,果然众人来来去去,都在忙着布置,不由得大大讶异,顺手拉住一个婢女问道:“这是谁吩咐的?”那婢女是从温家跟过来的,见桓震如此一问,面露奇色,道:“老爷怎么不知道?夫人说不日要替老爷娶亲,叫咱们预为准备。”桓震顿足道:“她胡闹甚么?”

  撇下彭羽,自往后进去寻温氏,劈头便道:“你大张声势,究竟想做甚么?”温氏笑道:“替老爷娶偏房啊。”桓震怒道:“我不是说这个。你招摇得整个广宁卫人人皆知,打的甚么主意?”温氏满面委屈神色,道:“妾只想让周家妹妹风风光光地进门,难道这也错了不成?”说着抽泣起来。

  桓震只觉她不可理喻,甩门出去,喝道:“停手停手,都给我停手!”众人愕然呆立,只听桓震道:“娶亲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尔等出去之后不可胡乱传说,否则定当轰出门去,听见没有?”众人惴惴然答应,暗地里却交头接耳地揣测个中原委。

  彭羽在他身后道:“事已至此,大人不想娶也得娶了。”桓震皱眉道:“怎么?”彭羽一指众人,道:“这些人今日出去采买货物,已经传得街知巷闻,大人忽然又说不娶,旁人必定疑心大人惧妻如虎,所以才不敢娶妾。”桓震嗤道:“那又怎样?”彭羽瞧瞧左右,一把拉他进房,低声道:“咱们要干那件事情,此刻须得暂且忍耐,决不能与温阁老反面。”桓震摇头道:“我也知道。可是你瞧她做的事情,难道不觉奇怪么?”彭羽微微一笑,道:“女人心,海底针,没人猜得透的。大人权且顺她的意也就是了。”桓震勉强点点头,道:“妙才这么说,那就这么办罢。”其实他心中何尝不想让雪心能够名正言顺地在自己身边,可是温氏忽然态度大转,总叫他心里有些七上八下地忐忑不安。

  问道:“妙才何以来得如此之快?”彭羽笑道:“学生在宁远一日未留,马不停蹄地北上,自然快了。”桓震啊了一声,便将入京以来的事情一一告诉了他。彭羽沉思道:“过几日使者前来,如果真有王应熊随行,温阁老的用意便是昭然若揭。只是皇太极那头还是迟迟没有动静……”桓震打断他话头,道:“我真正在意的是黄道周。温体仁为什么要以他为正宣谕使?”彭羽皱眉凝思,良久,笑道:“我明白了。大人你想,诏书名单之中可有王应熊?”桓震摇摇头,道:“没……啊!”忽然叫了起来,击掌道:“若是太上皇在半途之中驾崩了,黄道周便是罪魁祸首?”

  一时觉得温体仁这条一石二鸟之计实在阴狠毒辣,既除去了崇祯,又葬送了自己的政敌黄道周,这么一来朝廷内外可就都是他的天下了。

  彭羽知道桓震已经想通,徐徐道:“温体仁想要一箭双雕,咱们却让他一根鸟毛也射不着。”桓震笑道:“我有法子了。这事慢慢再议不迟,眼下却有一桩头痛的事情,妙才来替我参详参详。”将宗敬吞地的来龙去脉说了,道:“我以为若不从源头上根除祸患,如孙启江这种人还要层出不穷。妙才有甚么好办法,不妨说出来听听。”彭羽抚额沉思,道:“自古以来治贪唯有两法,一则严刑峻法以惧之,一则仁义道德以化之。”桓震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若说严刑峻法,太祖剥皮实草,难道不算严苛?仁义道德更是可笑,如果仁义有用,中华足足讲了千年仁义,早该没有半个贪官污吏了。”

  盘算片刻,终于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道:“本抚倒是觉得,若以高薪养廉与滴水不漏的督察双管齐下,说不定收效甚著。”彭羽反问道:“所谓督察,也不过是以人察人,既然是人,便有隙可寻,何谓滴水不漏?”桓震在脑中用力搜刮,道:“从前我到过一个地方,彼处治贪的法子是专门设立了一个官署,名字叫做廉政公署,负责纠劾举发境内贪污贿赂之事,只听命于总督一人。”彭羽摇头道:“我仍不明白。‘廉政公署’去监察旁人,那么谁又来监察廉政公署?何况若如此说,咱们也有按察司、都察院,却不是一般无二么。”桓震无言以答,心想在香港,廉政公署是要受议会监督,可是此刻辽东哪里有甚么议会?硬要设立这种机构,也只不过是在众多小贪之上制造出一个拥有更大权力的大贪而已。在一个没有民主可言的社会里妄谈廉政,真是如同痴人说梦话一般。君主自己还不就是最大的贪官么?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七回 除夕夜把酒论道
 
  思来想去,总没有甚么稳妥的法子,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吏治这回事,一直以来便是中国的大患,官吏鱼肉乡绅,乡绅鱼肉百姓,层层大鱼吃小鱼一般地吃下去,终于把整个社会吃入了死胡同去。肃清然后腐败,腐败然后肃清,终于又再归于腐败。这个传承千载,连后世一些所谓得民心者也完全不能跳出去,甚或愈陷愈深的周期率,只要超越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力仍然存在,就要永远地继续传承下去,桓震又能有甚么一劳永逸的办法?也只有发现一处,扑灭一处而已。

  事情悬而未决,眼看便到了除夕。桓震吩咐在辕门悬起了免见牌,自己设宴款待属员。喧闹一番,众人告辞散去,已经是时近子时,眼看时间的脚步就要踏入新的一年,中国的历史,也将有一个新的纪元。梅之焕、彭羽、黄得功、吴诚几人都住在行辕之中,又都是无家无口,桓震索性将他们叫了来,大家一同吃饺子。几人之中,梅之焕年龄最长,今年已经有五十七岁。桓震硬拖他坐了上位,笑道:“今日不问官职尊卑,但论朋友之交,长公不必拘束。”

  梅之焕毫不客套,坦然坐下,反问道:“大人‘朋友之交’这四个字,是说说而已,还是真心言语?”桓震不明何意,答道:“自然是真心。”梅之焕点头道:“圣人以朋友之义居五伦之末,实有深意。夫天地交泰,尽于友也,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妻之于夫,弟之于兄,无不必须庄严奉事,人之精神,屈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伸于朋友,如春行花内,风雷行元气内,四伦非朋友不能弥缝也。”彭羽笑道:“原来长公是泰州门人。”

  桓震茫然,不知道何谓泰州,却听梅之焕笑道:“不敢当,只不过先伯父与李卓吾过从极密,之焕青年时多读了几本焚书之类,略受熏染而已。其实彼许多议论,之焕并不以为然。就如卓吾所言,天下尽市道之交,然神州区宇,尽多轻生忘死,舍利取义之辈,若文天祥、岳飞之流,如闻此言,泉下怎能瞑目!又若彼以冯道为安养斯民,拯百姓于锋镝之苦者,设或今日明夷对峙,一朝之内尽是冯道,我华夏衣冠又何存焉?”

  彭羽摇头道:“不然,卓吾虽然持论过偏,可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转对桓震道:“大人欲以商富辽,实在不能不读李卓吾之书。”桓震头皮发麻,李卓吾是甚么人,他全然不知,用力思索,忽然想起方才梅之焕所说替冯道翻案,似乎很久以前钻研五代史的时候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便是关于这个,好容易记了起来,试探着问道:“李贽?”彭羽点头道:“正是正是,李氏书籍,多为焚禁,士林流传,都属传抄。长公是麻城人氏,父辈又与卓吾相交,想必知之更详。”桓震于明儒的思想知之甚浅,关于李贽,也只不过晓得他是一个反封建的哲学家而已。问道:“妙才若有,不妨借给我看看。此外,为何说我欲以商富辽,必读李贽之书?”彭羽道:“一言难尽,待学生托人转致卓吾著作,大人读了便知。”梅之焕笑道:“何必托人?之焕留在甘肃的藏书之中便有,只是多年不阅,恐怕已经尽饱蠹腹。但之焕以为,大人欲成全功,卓吾之言不可以不用,亦不可以尽用,更不可以推而广之,令人人效仿。盖彼术虽然惊世骇俗,可是未免泯灭是非,混乱愚民愚妇视听。圣人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知之必乱也。”彭羽却又与他争执起来,道:“此一句难道不可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盖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民若可以自使,何妨由之?若愚而不能自使,当导以令知,尔后冀其自使也。”桓震在旁听着两人往来辩驳,只觉梅之焕仿佛并不赞同李贽的论点,而彭羽却是一个泰州学派的信奉者。

  但听彭羽大声道:“仁义者自复之术,非进取之道也。方今海内多事,妄谈仁义,只不过徒然自困而已,又何益哉?”梅之焕作色道:“君王善视黎民,谨奉社稷,知贤礼士,是为仁;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是为义。何得谓仁义无用?”彭羽忽然大笑道:“长公菲薄卓吾,为何言语之间却频以卓吾所言持论?”梅之焕一怔,这才发现自己方才谈论的仁义之道便是李贽的论点,茫然叹道:“之焕青年之时颇奉卓吾之法,后来年岁渐长,涉世渐深,才觉所谓童心真心,并不能立足于世,更不必说货与君王,为朝廷所用。既然不能济世,自该束之高阁,是以三十而后,再不谈论。不想竟然如此根深蒂固,抹也抹不去了。”

  这时婢女送煮好的饺子上来,桓震一面招呼动筷,一面笑道:“我曾听人说起长公少年时候事迹,方长公为诸生时,御史行部阅武,而长公单人匹马,突入校场。御史怒,令其与受阅材官角射,长公欣然取弓,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时不过十四岁耳。以一少年阅尽三军英雄,其不为真性情乎?”梅之焕不料桓震竟知道自己少年往事,一时有些得意,又有些感慨,抚着花白的鬓角道:“卑职今年五十有七,回顾仕途二十七载,初举进士,再授吏科,终于巡抚甘肃,总算二起二落,至今日而一事不能成者,岂命也夫!”

  桓震哈哈大笑,道:“命还不是捏在人手里的?长公这话放在三年之前,或者我便深信不疑,可是现在若要问我,我却以为天下再无注定的事情,只要有心,便没什么办不到的。一人一代之力或者不足,难道数千万人同心并力数世,也会做不成功么?”对彭羽道:“方才妙才说我要以商富辽,这话只对了三分之一。我非但要以商富辽,更想以商富国。除此之外,商之于国岂止于富而已?商业大兴,则人人有争利之心,有争利之心,才不甘心受人鱼肉愚弄。我中华自从朱熹以来凡数百年,女人服从男人,平民百姓服从于官,小官服从大官,臣子服从皇帝,弄得举国上下人人皆做奴隶。皇帝若清明,则有永乐之盛世,皇帝若昏庸,却足以葬送一个国家。这不是极不合理么?”

  彭羽低头沉思,梅之焕却反驳道:“若如大人所说,一国之内人人为一己私利而争,是政令一出,人人群起扰攘,将国无宁日矣,谈何天下大治?”桓震想了一想,道:“我曾读过一个姓罗之人的著作,他说过于拘泥纲常天伦,便会僵硬而无所进取;但如果为了反抗暴政,而人人放任自流,毫无拘束,那就是一种新的暴政。古圣先贤所谓大同之世,不是全无一点条教禁约,也不能遍地罗网,动则受制。就是所谓‘为了保存社会而必须的束缚之外,不再以更多的束缚来保证社会的安定’了。放眼如今,我大明以严刑酷法立国,条教禁约不是太少,而是已经多得不可容忍了。”彭羽问道:“何谓‘社会’?”桓震一怔,这才想起社会还是一个从没出现过的名词,当下道:“凡一种群,就是一个社会,譬如我大明国内上起君主,下至三教九流,拢共便算一个社会。蒙古诸部落加在一起,也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