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刘继明:《疯子的诗篇》)。
离活着的人远
离死去的人近
刘继明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我唯一的爱人已经死去
发疯的兄弟们也纷纷死去了
而发疯是活着的一种形式
死亡也是活着的另一种形式
活着,也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
诗人对这个世界明显是不安的,同时更是不满的,他感到自己是在以一种死亡的方式活着,或者说是用一种活着的方式死着。他活在一种疯狂的边缘。
而我看见
死去的人们
在耳边窃窃私语
许多种声音
在疯人院门口
走来走去
世界仿佛是一座疯人院。而疯人院的门口,走着许许多多死去的人们。疯人院里的音乐是狗叫声。
第一只狗叫了
第二只狗叫了
第三只狗叫了
所有的狗都叫了
我看见我的声音
从喉咙口飞了出去
我听见它们说:
像狗一样歌唱
像狗一样生活!
而在下面的一首诗中(《自杀研究》),诗人则将死亡和睡眠联系到了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诗人流露出了只有直接寻求死亡,将〃死亡〃这个词从名词变成动词,将〃水〃变成〃血〃,死亡才能在梦中自由地穿行。〃把死亡从梦中拉出梦外〃,〃或者从梦外拉进梦中〃。
请允许我将这首诗全文引用于此。
把水变成血
把名词变成动词
把时间这头老虎装进空间
然后将它拆除
哪种方式更简单?
把死亡从梦中拉出梦外
或者从梦外拉进梦中
哪种方式更有力?
用语言打磨匕首
这项工艺不亚于
构筑一座房屋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臂力
失败是必不可少的……〃
一位训练有素的人对我说
而他恰恰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虚构的人
在窗外走动
像锋利的逗点
我知道那是谁的影子
将我变成句号
刘继明的诗歌中〃死亡〃一个无法抹去的主题。他几乎无处不在。我想〃死亡〃一定象一个影子纠缠着诗人。在《另一扇门》中我见到了这样的诗句:
眼前的门始终紧闭
而另一扇看不见的门
向我敞开着
比夜还要幽深
另一扇门一定是通往死亡的。我知道诗人在说,生活的可能性之门已经关上了,而通往死亡的门才是真正敞开的。只有在死亡之路上,人的可能才是真正的、永恒的。诗人在这里感到了无边的虚无,然而,诗人也没有试图制造一种欢乐来填补什么,诗人知道试图用喧闹战胜空虚,喧闹不是空虚的对手,让空虚去面对空虚,让无聊去面对无聊,让自己面对自己。
但是为什么要那么多地谈论死亡呢?诗人,你是否失去了和自己呆在一起的勇气?你是否对自己感到恐惧,想到了死亡。你讨厌你自己吗?你为什么不能和自己呆在一起?这是一种症状?虚无者的症状。孤独的、荒芜的,过着孤独而荒芜的生活的人,因而也被看成是疯子,你在自己的身体里学习疯狂,你会死在你自己的身体里──如果这是一种惩罚。现在活着就是为了让身体接受屈辱,现在活着就是为了让灵魂死掉。
然而不要去死,最好的自杀的方法是让自己慢性自杀:慢慢地死掉,不要理会它,让它自然地走在死亡的路上,它自己会结果自己。如果为此而烦恼就太不值得了。为不能死,或者为无法找到一种理想的死亡的方法而焦虑,没有必要。生命自己就是要死的,它存在着就是为了自找死路。让他自己去死吧,让他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已经走在死亡的路上的它已经上路,诗人,你,对此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动摇、没有信念,崩溃──就这样我们失去了争取的意志和勇气,因为孤独,我们放弃了原则,放弃了道德,因为挫折,我们放弃了目标……
可是目标,它是有意义的吗?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吗?如果你努力,如果你付出,如果你为了一个目标不惜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如果你精疲力竭也依然不放弃,如果你屡屡受挫也还是一往无前?你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吗?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怎么说我们值得为目标而竭尽全力。当我们疲倦得台不起欲泣尤止的眼神,当我们身怀残疾,当我们失血……我们得到的是什么?
神,那个为我们安排一切的神,他在哪里?他依据什么安排我们?谁能把握神的感觉?在神的心里,谁是上等人,谁是下等人?万能的神。给我力量让我和生活斗争到底。生活这个敌人,这个疯子,你看他正在对我们干什么?此刻信念是多么重要啊!?因为没有信念我们面临崩溃。谁能拯救我们,我们将在无所期待中死去还是在期待中复活?
我听到了诗人从黑夜里发出的叹惜和祷告。
此时我的心中涌动着两种诗歌的观念,我是分裂的。一、诗人应当是一个时代的青春,他的心中应当永远跳动激情和幻想,他是一个时代的信念和良知,她制造诗意的栖居。──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理念是否已经老套,然而青春、激情、幻想、信念这不是重要的吗?难道诗对此不是富有责任吗?二、诗人应当是一个时代的颓废者:出于极端的敏感和锐利,他当然在体验生命的悲观方面具有出色的悟性,他知道存在的虚无本质,知道生命在终极上的无意义,她知道一个时代在对待生命的方式上对于生命之本质要求的距离,因而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观主义者,但是正因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才能比之于常人而更早地听到时间大师令人鼓舞的预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我们的诗人面临巨大的考验。身处世纪之末,对于他们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承受末世的审视吗?他们是否已经学会自觉承受并寻找启示,在悲观和虚无,绝望和无奈,糜醉与坠落的自身之中找到了它们的敌对形式?
诗人,他应当是颓废者,同时也应当是颓废者的对立物。所以,我说诗人他该是双面的,他一方面是余晖中舞蹈的尘埃,一方面也是曦光中飞翔的天使,将我们从最黑暗的角落召回。而在这两种质素中,哪一种应当居于重心?
二、刘继明诗歌中的另一个独特的意象是〃水〃。
神皇洲人终生与水为伴
但在内心深处
水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水像一个翻脸无情的无赖
给予了他们日常所需的一切
却又一次一次地从他们手里夺走
〃从我们手中夺去的,迟早要
还给我们……〃村长这样说,群众这样说
老人们这样说,小孩们也这样说
刘继明生在湖北石首,那里是长江最险峻的地方之一,长江既富于石首以富裕的资源,养育了石首人,同时也给石首人的心理播下了恐惧的种子。一切都和水有关,水,它是生命同时也是死亡,它是希望同时也是绝望,它是幸福同时也是灾祸。就这样,在刘继明的意象里,〃水〃成了另一个经常纠葛着他的阴影(抑或者说是一种阳光)。
在一首题目叫《儿童乐园》的诗里,我看到诗人将这样的诗句:
我看见孩子们的笑声
在低空飞翔
像浮出水面的荷叶
这里〃水面〃和儿童的笑声联系起来,是很买好的意象,但是再往下我们发现,〃而恐惧隐蔽在笑声的背后/一场蓄积已久的谋杀,像一条蛇/正悄悄爬行于公园的某处//我嗅到了空气中的哭泣/以欢乐的名义/即将从生活的瞳仁倾泻而下//〃让我做你的父亲……〃/我摩挲着一个孩子的脸颊/喃喃地恳求//我的手像一把伞/在她的头顶缓缓撑起/她毫不犹豫地跑开了//哦,既然不能做父亲/就让我在这儿/做孩子们的看门人〃。作者似乎很难将〃水〃的意象和纯粹的美好之物联系起来。
在《午夜打鱼的人》一诗中,作者将夜晚的水面比喻成一张〃黑色的宣纸〃,四周汪洋一片,〃鱼饵和往事一瓣瓣撒入水中,船桨写下的文字,鱼儿一样摇尾而来,像一群受骗的孩子〃。
作者迄今为止用力最勤,也最成功的诗作的题目是《流水十四行》,其第一首开篇是:
水在春天里出发,以梦为船
穿过我们的身体
喉咙,被一只巨大的手扼住
死亡或新生
这里诗人是将水看成希望,看成主宰这个世界的最伟大的力量的。它带来死亡也带来新生,它洞穿我们的身体,它就是新陈代谢,就是我们身体的活力,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是我们身体和外界的最重要的联系。
冬天必将到来
水是它唯一的对手
而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生命的冬天必然来临,只有水,才是生命永不枯竭的活着的源泉。然而在这场斗争中,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水最终主宰我们的结局?
是一个人渴望融入人群,还是人群
渴望融入一个人?这完美的
融合,是否存在于触手可及之处?
水将带来融合,融合也将是生命最后的归宿,在水中溶化,和自然为一,也许这里没有胜利和失败,有的只是万物归一,死亡来临。所以诗人说:
我始终怀念那些迁徙、淹没的
人和事物。因为,他们
在根部与我们紧密相联
我一次次回首,仿佛凝视
另一世界的爱人,并盼望着
在某个时辰,与之再度相会
诗人怀念那被淹没的事物,在水的意象的低下,诗人怀念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这种联想在诗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诗人相信〃水〃的力量,它将溶化生命和死亡的界限,将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联系起来,在诗人看来,死亡只是一次淹没而已,那么水有能力淹没一个世界,同时它也一定有能力使那个世界重新在我们的意识中绽露。这就是刘继明,一个生在长江岸边的诗人的对于水的意象的独特而理解。
在《流水十四行》之第3首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水的直接的赞美:
沿着一条河,溯流而上
如同在想象中,抚摸一具
完美的肌体。这即是一次
智性体验,又是一次情感游历
首先触摸到的,是她钻石般的
踝部,然后,修长和柔韧
光洁和充盈,依次显现
仿佛记忆里〃丰年的葡萄〃……
我们的生命,正在经历
意味深长的再生。尘土依次剥落
如同被时间腌皱的皮肤
我握不住一生的欢乐
但我能握住一滴水、一缕风
而能被水和风握住,也是一种幸福
诗人将水比作美人的肌体,它修长、光洁、充盈,它是钻石般的,使一切再生,尘土依次剥落,〃我〃不能握住〃欢乐〃,但是〃我〃能握住一滴〃水〃,或者被水握住也是一种〃幸福〃。我们看到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欢乐〃更重的词〃幸福〃,如果说欢乐是短暂的愉悦感,而〃幸福〃则是持久的愉悦感。
在诗人的眼里,生命旅程就是一场水上的航行,〃既然已经错过春天、夏天和秋天/何必在意下一个世纪/停泊的港口?〃是的,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航程。
何必在意从人群中走散?
我惯于透过泛黄的书籍
窥视生活;将自我与流水
混淆不清,像个老迈的香客
诗中〃自我〃和〃流水〃的同一被视作生命的一种状态,将〃自我〃付诸〃流水〃,而不必在意从〃人群〃中走散,离群索居,与流水为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哲学?
下面是这组诗的第25首:
水上的鸥鸟,林中的
野兔,请收容我
未老先衰的情感
请环绕我颓败的膝盖
让我以河流的名义
承领和亲吻你们珍贵的承诺
让我像浪花那样,栖居在你们的
头顶;让我在来世与你们结为旅伴
诗人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寄托于水上的鸥鸟,愿意以水的名义生存于世,领受大自然的神圣恩典,为次作者甚至愿意在来世变成鸥鸟,和水上的动物,林中的野兔为伍。为此作者写道:〃我从小练习/歌颂……/天空下的河流〃(《镜子,镜子》)。
诗人的理想。诗人的一生将和水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我想在诗人的想象中最美好的生活就是〃乘着一叶扁舟〃沿河而下,〃在茂盛的草场上露宿,沉溺于睡眠〃。在此,我们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地将他钟情的两个意象结合到了一起。然而,诗人又是多么地矛盾啊,我在诗人的诗集中还见到了这样的诗句(《流水十四行》第15首):
而我们都是土地的叛徒
是水的俘虏
我们毕生的劳作
都是为了将自己付诸东流
我们在沙滩上留下的只是影子
河流这面大镜
吞噬了多少名词
多少无头的动词被放逐、被抛弃?
既然流浪是命定的
我们为什么
要建筑和购置自己的房屋?
与死亡的对弈,从何时开始?
于何时结束?我们何时
在墓地上,与久违的亲人重逢?
三、灵魂与躯壳的意象。
刘继明有一个诗剧《一个灵魂在寻找自己的躯壳》,该剧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