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藏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茶馆要贵一些,却也不是很惊人。珐子和她的朋友喜欢这里,隔些时候总来坐坐,还常给素初、荷珠带几块洋点心。因为住在严家,常和颖书一同出入,颖书也不时参加聚会。这晚除了大难不死的几个人,还有颖书。

七八个人围坐着,桌上摆着花生米、南瓜子等零食,突出的是一盘堆满花色奶油的点心,每人有一杯喝的东西。一个同学举杯说:“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咱们都是必有后福的大命人,学校里要是多有我们这样的人就好了。”又一个同学说:“今天是大命人,明天还不知怎么样呢。”珐子说:“明天?明天我英诗考95分!严颖书西洋史考90分。”指着一个同学说:“你统计学考80分!”“为什么我最少?”那同学不平。“因为你心里装着别的事。——我也不知道什么事。”不知是谁低声唱起了《流亡三部曲》:“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流浪!逃亡!逃亡!”歌声凄婉。“逃到昆明还要逃!我毕业以后是要拿枪杆子的。”又一个同学说。“我们得自己造飞机,”航空系的一个同学说,“我们若不把先进技术学到手,永远得挨打。”

一阵脚步响,茶室里走进几个外国人。因有滇越铁路,本来昆明常有法国人来,现在又有滇缅公路,来的外国人更多了。这几个人中一个身材匀称的金发青年向珐子这群人望了一眼,忽然愣住,站在门前不动,神色似有些诧异。

“咱们是不是得决斗?这人好没礼貌。”有人作骑士状。声音很校珐子正研究那些蛋糕,准备吃上大大一口,抬眼看时,正好和金发青年目光相对。

“麦保罗!”珐子高兴地叫了一声,放下叉子,站起来。保罗也高兴地叫起来,“澹台珐!看着就像你!”他大步走过来,似要拥抱珐子,珐子笑说:“这是中国,我们说中国话。”她的同学评论道:“他乡遇故知。严颖书,你认得吗?”颖书摇头。

珐子给大家介绍:“麦保罗,麦子的麦,保护的保,四维羅。”又问这姓名的所有者:“什么官衔?”“美利坚合众国驻昆明副领事。我来了一个多月,重庆去了四个星期。准备下星期开始找你,以为至少得找一个星期才有结果。”“这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铁鞋?”珐子用英语又说了一遍,美国人都注意听,说中国人想象力丰富。

美国人坐另一桌,他们喝酒。麦保罗先在珐子身边坐了一会。他从北平回到美国约一年,又派出来。大家说起近来的轰炸,说起教授学生的伤亡情况,又说起我军两架飞机损伤一架,以后更难迎战。保罗说他在重庆也经历了很多轰炸,还有夜袭。重庆是山城,挖了很多隧道作防空洞,不过他从不钻隧道,觉得那比炸弹还可怕。总而言之,中国需要空军,没有空军是不行的。一些美国飞行员注意到这问题了,一位叫陈纳德的资深飞行员正以私人身份帮助训练空军。保罗的语气很友好,但同学们听了都不舒服。中国需要空军还得美国人帮助张罗!颖书因问美国情况,保罗说美国政府有它的政策,当然是根据美国利益,不过一般美国人都同情中国。有的人不关心世界大事,对亚洲的战争不甚了解,只要知道中日在进行一场战争,就都认为日本没有道理,本来侵略和被侵略的事实是明摆着的。说着话,外国人一桌唱起了歌,唱的是Home,sweet home,中国人也唱起来。同学中除严颖书和另两个云南籍的同学外,都是离乡背井,久不得家庭的温暖,唱着歌,不觉眼眶潮潮的,心里发酸。

窗外月光如水。隔着纱帘,可以看见街上行人很少,更显得一世界的月光。

几个茶房快步走过来,说有预行警报,要关门。“警报!夜袭!”这在昆明还是第一次。电灯熄了,人们纷纷站起来。有人下意识地吹灭了蜡烛。“还早呢,飞机还没来。”有人说,又点燃两支。大家凑钱付账,差的数便由珐子出了。大家往外走。保罗说送珐子回住处。珐子邀颖书一起坐车,颖书略一迟疑,答应了。

街上一片死寂。五华山上挂着三个红球,里面有灯,很亮,像放大了的血滴。人们大都躲在家里听天由命。保罗慢慢开着车。珐子叹道:“不知道我的家人现在在干什么。重庆常有夜袭吗?”保罗尚未回答,忽然一阵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响了,把匀净的月光撕碎。

三个红球灭了。保罗问颖书:“咱们去哪里?到府上还是出城?”颖书看着珐子。因长辈们到安宁去住了,珐子常住宿舍,少去严家。这时珐子说:“不如到大观楼看看,月亮这样好。”保罗不知道大观楼在哪里,颖书帮着指点,便出小西门,顺着转堂路驶去。河很窄,泊着几条木船。

“记得前年夏天送卫葑出北平吗?”保罗说,“今天又一起出城跑警报。”珐子道:“我不跑警报。我们是夜游。——卫葑始终没有消息。——也许三姨父他们有消息,不告诉我。”

不多时车到大观楼。珐子等下车绕过楼身,眼前豁然开朗,茫茫一片碧波,染着银光,上下通明,如同琉璃世界。三人不觉惊叹,保罗大叫:“这就是滇池!”兴奋地向昆明人严颖书致敬。颖书很高兴,说以前也未觉得这样美。“还有一件绝妙的东西呢。”珐子说。她指的是大观楼五百字长联。

五百字长联挂在楼前,此时就在他们背后。漆面好几处剥落,字迹模糊,月光下看不清楚。珐子说:“不要紧,我会背。”她随手捡了一根树枝,指指点点,背诵这副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间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珐子先念上联,正待念下联,保罗说:“先讲讲吧,脑子装不下了。”珐子便大致讲解一番,又把下联中“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几句历史典故作了说明。颖书也用心听,虽说上了历史系,这些内容他一直只是模糊了解,心想珐子不简单。珐子似猜中他在想什么,说:“有一次我随三姨父一家来,三姨父讲了半个钟头。“元跨革囊’这一句我印象最深。忽必烈过不了金沙江,用羊皮吹胀做筏子,打败了大理国,统一了云南。三姨父说,忽必烈的这条路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路。我只记得这一点。——也许我记错了。地理我是搞不清的。总之西南的路非常重要,若丢了西南几省,保着上海南京都没用呢。这长联他让我们背下来,你猜谁背得最快?”“是你?”颖书说。“错了,错了。是嵋。”珐子说。又向保罗解释,“嵋是我的小表妹。”“见过的,”保罗说,“三个孩子从门缝里伸出头来,中间的那一个。”“记性真好。”在这三个可爱的小头出现之前,似乎还有一个记忆,保罗想不起了。

三个人坐在石阶上,对着滇池,似已忘记空袭的事。几个人走过,一个说“外国人?”“外国人也跑警报!”保罗笑说:“一样是人,能不怕炸?对了,前天在英国领事家里见到庄卣辰太太和无采。我问孟先生住在哪里,好去找你。”那天保罗见到庄家母女,是因为一位参加修滇缅路的英国人携妻子和八岁的女儿在昆明住了半年,不想女儿上个月患脑膜炎去世,工程师夫妇决定回国前把女儿的所有玩具赠给无采。

“玩具里有许多玩偶,有的坐有的站,倒是很神气的。我当时想这礼物应当送给你。不过那英国人要把这些小人送给一个在昆明的外国孩子。”

“无采是半个,凑合了。我可不是孩子了。我的那些小朋友不知何时再能相见。”珐子叹息。

这一声叹息使得保罗的心轻轻颤了一下。月光下的珐子像披了一层薄纱,有点朦胧。保罗忽然笑说:“平常看你,说不出哪里有点像我们西方人,现在最像中国人——很可爱。”

“若是考察澹台这姓,可以考出少数民族的祖先来。”珐子道,“我的祖父是四川人,本来西南这一带少数民族很多。是‘蛮夷’之乡,你们本来就是蛮夷呀。”说着格格地笑个不祝“我的祖父祖母都是爱尔兰人。我的父母是传教士,他们在昆明住过,就在文林街那一带。因为有了我,才回美国去。我听他们说过滇池。所以我觉得滇池很亲近。”保罗一本正经地说,觉得坐在水边的女孩也很亲近。

珐子转脸看保罗。世上的事真巧真怪,她曾有一点模糊印象,保罗和中国有些关系,却不知其父母曾在昆明居祝停了一会,她说:“这么说昆明是你的故乡了。”

“我有这样的感情,但是在这一次遇到你以前,我简直没有想这件事。”保罗沉思地说,“我们忙着做现在的事,计划将来的事,很少想过去的事。”

这时一只小船从水面上滑过来,靠近石阶停祝划船女子扬声问:“可要坐船?绕海子转转嘛。”珐子跳起身,“要得,要得!”便要下船。保罗递过手臂。颖书不悦,心想,“还要我夹萝卜干!”便说:“珐子姐你等一下。我们是来跑警报的,又不是来耍!飞机不来,我们回去好了。”说着[奇+書网*QISuu。cOm],起身拍拍灰便走。珐子将伸出的脚收回,知颖书为人古板,不便坚持。仍说,“要得,要得。”扶了一下保罗的手臂。

“哪样要得?你家。”船女问。意思是究竟坐不坐船。

“太晚了,不坐了。要回家喽。”珐子说。

“两个人在一处就是家,何消回哟!”船女说。见珐子不答,说,“我也回家去了。”珐子口中无语,心上猛然一惊。看保罗似未懂这话。两人望着船女把桨在石阶上轻轻一点,小船转过头,向烟波浩渺处飘去了。

两人,快步追上颖书,上了车。三人一路不说话。路上行人稀少。到小西门,知警报已解除了。

第三节

严颖书乘麦保罗的车送过澹台珐后不肯再坐车,快步走了回去。进门见二门上的夜灯黑着,估计是为刚才的空袭警报。院内有护兵在走动。颖书问:“可在家?”一个护兵答称军长没有跑警报,从下午就在家。颖书想去看看父亲,走到楼前却返回自己房间了。他和严亮祖素来很少交谈,但他以抗日军人的父亲自豪,常常想着父亲。他的书桌前挂着父亲的大幅戎装照片。还有小幅素初和荷珠的合照,两人都穿旗袍,宛如姊妹。他在脸盆中胡乱洗了手脸,便躺下了。躺下了,可是睡不着,心里乱糟糟的。

这珐子,和外国人来往,而且是老交情了。二姨妈也不管管。好在现时两位母亲不在家里,她也少来了。不然,怕把慧书带坏了,慧书大概觉得她比我还亲近呢。想这些做哪样!没得用常爹从湖北回来休整几个月了,说是休整,其实是打了败仗的缘故。胜败兵家常事,总不至于怎么样吧。最重要的是把日本鬼子打出去!今晚一定打不出去的,且睡觉!

就在颖书朦胧迷糊之际,院子里一阵喧哗。“太太们回来了!”护兵们在招呼。人不知从哪里涌出来,廊上的灯都开了,不过若算一算度数,怕还不及月亮。颖书坐起,见荷珠推门进来了。

“妈,你们回来了!咋个这么晚?”

荷珠揽着儿子的肩,勉强笑着:“我们在城外听说有警报,等了些时,这时才到。”

“有什么事?”

“你爹差人去叫我们,说有事。——一定不是好事。”

“可是要出发?”

“不像。”

忽然一阵楼梯响,有人歪歪倒倒下楼。

“像是喝得有几成了。——你明天还上课,你只管睡。”荷珠说着,自出去了。

“摆牌桌!”亮祖在院中一声吼。马上客厅的灯亮了,八仙桌上铺了毯子,麻将牌倒了出来。严家人对豪饮豪赌都司空见惯。但半夜里兴师动众的难道专为打牌?颖书也自纳闷,一面穿衣出房。他屋里灯一亮,就听见亮祖大声说:“严颖书!你出来!”颖书忙快步走到客厅。

严亮祖一身白布裤褂,皱得像抹布。神色倒还平静。素初穿着家常阴丹士林蓝布旗袍,发髻有些歪了,没有来得及进房收拾一下,便听话地坐在这里。

“爹,亲娘。”颖书叫。大凡特别标明亲娘的,就不是亲的了。

亮祖命颖书和副官坐下,自己哗哗地洗牌。

“爹,有哪样事?”颖书小心地问。

“打牌!你只管打牌!”亮祖厉声说。又吼道:“倒酒来!”

大家摸了牌,战战兢兢打了两圈。荷珠出来了。她已从容地换上她那彝不彝汉不汉的衣服,比宴客时朴素多了,簪环首饰一概俱无,只左手无名指上戴着那钻戒。

副官起身,让荷珠坐了。大家默然又打了几圈牌。亮祖忽然把牌往桌当中一推,大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