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泰低头沉思半响,沉重的说道:“清贫,百姓给我的感觉就是清贫。”
“流于表面,看待事物流于表面。”李世民背负双手,围着李泰身边转了几圈,说道:“青雀,看问题不能流于表面,百姓清贫不假,但为什么清贫?怎么样才能解决清贫?你可考虑到了?”
李泰听着李世民的话不禁翻白眼,心中暗忖:“李世民也将自己看的太高了,这个问题别说是自己,就是拿到朝堂之上让百官讨论都拿不出一个具体结论。让自己仅凭一次出游就要找出百姓清贫的结症?如果自己前生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还有可能说出一二,就凭自己这样一个三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小公务员不可能说明白事实缘由。”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李泰老老实实的回答:“父皇,你说的这些孩儿没有考虑。孩儿只是感觉百姓过于清贫了,或者不应该说是清贫,而是赤贫。若是让我想改善的办法,实话实说,我没有。”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沉思半响,长叹一口气说道:“这不怪你,是我心急了,是我考虑不周,即便你再如何也不过是个孩子,朝臣都争论不出结果的事,问你又有何用。”
听着李世民的话,李泰感觉到李世民此刻真的急于找到一条治国之路,看情况,朝堂之上众位大臣还没争论出个结果。
经历过玄武门事变的李泰对此倒不着急,在玄武门事变中李泰最大的感觉就是历史的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在他上蹿下跳的参与中,玄武门事变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运行。即便是李泰这只蝴蝶扇动翅膀,也需要时间与空间才能演化为风暴,没有做出大动作的李泰在玄武门事变之后彻底放下心来,静等着贞观盛世的到来就好。
早已打定主意的李泰不动声色的静立在李世民身边,一副恭顺的样子等李世民继续开口。
李世民一转身看到李泰的神情先是一愣,继而笑骂道:“行了,别装了,这副样子你装不像了,还是原来你那副对万事都是半懂不懂,还有点胡作非为的样子看着顺眼。”
李世民说的李泰也是一愣,看到李世民是真的认为自己的做作不舒服,也就放开了,笑道:“父皇,我也感觉这样装样子真的很累,真不知道朝堂上的大臣整天装作恭顺的样子累不累。”
“别胡说八道。”李世民再次笑骂道:“朝堂上的大臣才没人装样子呢,你若是看到魏征那张整天讨债的脸就知道咱们大唐没有做作的大臣。”
“真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李泰故意斜着眼,面带微笑的做出一副挑衅的表情。
李泰的表情彻底逗笑了李世民,李世民大笑的拉过李泰,假装训斥:“不许做出这副样子,那里还有我大唐皇子的威严,不像话。”
长孙皇后看着这对父子之间的嬉闹,更是满心欢喜。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满心里装着丈夫,装着孩子的似水般的女人。她兰心蕙质,她坚韧隐忍,她可以忍受数年的委屈孤寂,只是为了丈夫的顺心。他可以为孩子费心操劳,只为了孩子的一个微笑。这就是千古一后的风采。
长孙皇后看着大笑的李世民,微笑的将李泰抢到怀中,轻轻的为李泰整理好耳鬓的乱发,低声询问:“青雀,今天出城过的可开心?中午在那里吃可否顺口。
李泰感受到长孙皇后心底的关爱,拉着长孙皇后的素手,笑着答道:“母后放心,今天一天虽然有点累,但过的很愉快。我见到了我大唐国都的繁华,见到了我长安城的雄壮,也见到了百姓的生活,这么多的第一次让我终身难忘。至于中午吃的什么都不重要了。”
李泰的感慨让长孙皇后十分欣慰,连带李世民都在用赞赏的眼神看着李泰。
殿内的一家三口沉浸在无言的温馨中,殿外嫣儿温柔的声音传来。
“婢女已将小公主送到梧桐苑,现回来复命。”
正文第七十四章丽正殿(中)
嫣儿将丽质送到梧桐苑后,回来复命,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行礼过后,低眉顺目的站在李泰身后。
李泰在梧桐苑就对李世民的召见很是疑惑,虽然嫣儿经常的见到李世民,可对嫣儿单独提出宣召里还是第一次,李泰不明白李世民此举是什么意思。
长孙皇后对嫣儿轻轻招招手,带嫣儿来到他身前,拉住嫣儿的手,亲切的问道:“嫣儿,你进宫几年了?”
嫣儿屈膝行礼,温顺的答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嫣儿进宫八年有余了。”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又问道:“你到青雀身边也有四年多了吧。”
“是的,奴婢伺候殿下四年多些。”
长孙皇后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嫣儿,缓缓道:“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时,你还是一个小丫头,那个时候也是现在这样温柔少言的样子。就是你这样的性格让我一眼看好,留在身边帮我忙。后来是因为你的心细,把你放在青雀身边伺候,这些年由你关照青雀,也让我少操不少心,真是辛苦你了。”
长孙皇后的道谢吓的嫣儿心惊胆战,急忙拜倒在地,言语急切的说道:“奴婢不敢,照顾殿下是奴婢应当应分的。奴婢不敢言辛苦,能伺候殿下是奴婢的福分,可不敢当皇后娘娘的道谢。”
长孙皇后看着跪伏在地上,语音颤抖,浑身惶恐的嫣儿,轻叹一声,伸手扶起嫣儿,和声说道:“这句感谢不是作为皇后对宫女说的,而是一个母亲的感谢。我记得你到青雀身边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病病怏怏的婴儿,如今他身体虽然还是柔弱,但也算了健康了,这里有你的一份功劳,你当之无愧的可以接受一个母亲的谢意。不必惶恐。
李泰没想到长孙皇后会对嫣儿无缘无故的说出这样一席话,看着一脸庄重的长孙皇后和满脸惶恐的嫣儿,有心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开口。慌乱的目光四处飘动,企图找到办法缓解大殿内的气氛。
让李泰可气的是李世民一脸无辜,平心静气的在饮茶。
嫣儿看了李泰一样,面对长孙皇后,虽然语气仍然少不了那份惶恐,却平和了很多,细声说道:“皇后娘娘,奴婢真的当不得您的道谢。这些年能伺候殿下真的是我的福气。奴婢在宫里也当值有些年了,在殿下身边是奴婢最高兴的日子,殿下聪慧,又知道心疼身边人。
嫣儿说到这里,深深的看李泰一眼,白贝一样的玉齿轻咬下唇,双眼一闭,再次双膝落地,伏倒在长孙皇后身前,语声坚决的说道:“皇后娘娘,这次出宫是奴婢死磨殿下,殿下无奈之下才为奴婢谋划的。千错万错都是奴婢的错,不干殿下的事,请娘娘明察。”
嫣儿的话不仅仅说的长孙皇后愣住了,大殿内李泰和李世民都愣住了。李泰心想,出城是长孙皇后提示,李世民同意的,没有什么罪过之说啊,嫣儿这是怎么了?
片刻后,长孙皇后恍然一笑,看着低头“请罪”的嫣儿笑道:“嫣儿起来,怪我没把话说清楚,召你来可不是‘问罪’,是有事情问你,和今天的出城没什么大关系。你就不要胡乱维护青雀了。”
这事只能说是嫣儿心情激荡中思虑不周,这也不能怪嫣儿,且不说谁都有迷糊的时候,只说这一天,嫣儿的心情就沉浸在悲喜交加中,到现在满心思都还在探家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一时糊涂误会长孙皇后也就难免了。
嫣儿听到长孙皇后的话后半信半疑的抬头问道:“皇后娘娘不是为了奴婢探家之事召见奴婢?”
长孙皇后再次拉起嫣儿,笑道:“你放心,青雀出城的事是经过陛下和我同意的,怎么可能为这事来问你?我找你来不过是想问问宫内的事。”
“宫内的事?”李泰糊涂了,嫣儿不过是个小小宫女,梧桐苑的事她能知道一二,宫内的事跟她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正当李泰和嫣儿逗是满心疑惑时,长孙皇后开口说道:“嫣儿,我想了解下作为宫女想回家探亲的人多吗?比如你,是否想回家和亲人团聚?”
嫣儿思索片刻,恭敬的回话:“禀皇后娘娘,别人的心思奴婢不清楚。奴婢前些时间的确想回家,但从今天起奴婢知足了。奴婢断了出宫的念头,以后一定会尽心尽力伺候殿下,不会再给殿下找麻烦了。”
长孙皇后素手轻摇,笑道:“你别多心,我问的不是你想法如何,我是想知道宫女们心里的想法,离家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宫女在这皇宫里比比皆是,作为后宫之主,我必须为她们考虑打算。你且放心说,平日里你们之间的谈论中是否有人想出宫回家?”
嫣儿心思细腻但,在无法判断长孙皇后话语背后的含义的情况下,不敢轻易细说。低头装作思考的同时,不时的偷偷看向长孙皇后,期望从长孙皇后的神情中判断自己言语将会带来的后果。
长孙皇后笑而不语,只是妍妍巧笑的看着嫣儿。
李泰在一旁沉不住气,嬉笑的问道:“母后,你想了解宫女什么啊?宫内不是有女官在管理吗?您怎么忽然间操心宫女的事了?”
长孙皇后似嗔似笑的瞪了李泰一眼,说道:“这是还要从你身上说起,你为了嫣儿求情出宫以后,我就琢磨,是不是宫里的宫女都想探家。然后和你父皇一起查阅,发现皇宫内的宫女数量太过于庞大了。有心放一批宫女出宫,又怕寒了众人的心,毕竟这些宫女为我们皇家服务了好些年头,不能就这样强行打发了,所以想通过嫣儿看看宫女的心思。”
长孙皇后对李泰解释过后,又对嫣儿笑叹道:“这下说明白了,你该放心说了吧,不然你家殿下还以为我逼迫你呢。”
李泰挠挠鼻梁,有些不好意思的狡辩:“母后,你可冤枉死孩儿了,我不过是随便问问而已。”
刚刚还稳稳的喝茶的李世民笑谑的接言道:“是不是冤枉你,你自己心里明白。”
历史名打趣李泰之后,不理一遍讪讪的李泰,稳步走到嫣儿身前,问道:“嫣儿,你处在宫女之中,你们闲聊之中一定说及过这个问题,你细细说说,平日你们对出宫回家的问题是怎么看的?”
嫣儿此刻心中的石头才算落地,恭敬的对李世民答道:“禀陛下,奴婢们平时对宫外说的不多,偶尔也有姐妹们说到家里,是否要回家的说法不一。有的想回家和家人团聚,有的也想留在宫里尽忠。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奴婢不敢猜测,无法断言。”
听及嫣儿含糊的回答,李世民静下心来,在宽阔的大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这个问题。
正文第七十五章丽正殿(下)
从前隋开始,皇宫内苑的宫女就不断的增加,或是选秀女,或是罪臣家眷,或是朝臣进献,总之宫女是不断的增加,李渊建唐后,占领长安更是沉迷于女色,宫女的数量比较前隋更是增加了很多。
经年往来,皇宫内苑中宫女的的数量已经累计到了一个可观的数字,虽然近些年不断的有宫女被外放,那只是少量的大龄宫女,更多的宫女却是在掖庭宫内苦熬。特别是那些大龄体弱的宫女更是可怜。
不知道什么时间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注意到了这样的状况,作为皇帝李世民对内苑的事多数都交与长孙皇后管理,若是少数的几个宫女出宫,长孙皇后就足以做主,而此刻让李世民拍板做决定,明显是要将大量的宫女放出宫。
李泰思及于此,心绪越发烦乱。
“三千怨女出掖庭”这本是就是李世民在贞观初年利民修养政策的一条,在大唐历史上也是极其浓重的一笔。
李泰此刻没有见证历史的忐忑,因为李泰已经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改变者。他只是有些好奇,好奇李世民为什么会在此刻考虑到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李世民是在明年,也就是在贞观二年才会做出此举。
这刻李泰不仅暗自思考,难道是自己帮助嫣儿探家的想法触动了李世民,让“三千怨女出掖庭”的事件提前发生?
李世民虽然在丽正殿中不停的踱步,心中细细思索着得失。李泰在一边低头沉思。长孙皇后看着这一动一静的父子两人若有所思的微微一笑。这一笑被静立在一边的嫣儿看到,不由的心中一颤,将目光投向仍然低头沉思,毫无所查的李泰。
时间并不长,李世民停住了脚步,面对长孙皇后缓缓言道:“观音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长孙皇后玉指轻抚鬓角,面对注视她的李世民嫣然一笑,叹道:“陛下,这几天我仔细考虑过这事,说来简单就简单,说来复杂也复杂。若是简单化,只需要派人挑选宫女,不论年纪长幼,不问情形,只按着陛下的意思挑选一些宫女出宫即可。
若是复杂来说,宫女个人的心思不同,是否愿意出宫无法确定,若是强行放他们出宫,恐惹来众人埋怨。所以此事还要慢慢来,急不得。”
不能说长孙皇后做事犹豫,只是她心性谨慎,加上女性特有的细腻体贴,自然而然的将心比心的为宫女考虑出路。
李世民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