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并不只是墨家、墨门,就是兵家,自己也有一只只属于自己的军队,只不过相比较墨门而言,反而显得弱小了,总共也才三百人,但是战力极其强大,而且里面那个个,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再配之以兵家独门的阵法,几乎可以说千人之内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什么?”如果说刚才听说了墨家、墨门等有关的讯息,因为后世看的不少小说“打的底”,凌巴还能够接受得了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再听到了关于兵家的消息时,他就真的是震惊了,而震惊的原因,更多不是因为这个消息本身,而是其中隐含的一些信息,虽然大多都是他在电光石火间脑海里倏忽冒出来的猜测。凌巴实在是难掩心中的惊骇,心里面一霎那掀起了惊涛骇浪席卷翻涌,脸上一时也是精彩至极。
对于兵家,他的概念很浅显,除了老祖宗“兵圣”孙武,就是那兵家的“亚圣”孙膑,同时也是孙武的后世传人,这两人之外,也就知道一本《孙子兵法》、一本《孙膑兵法》,还有就是一些有关的学术观点,比如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等等等,至于其他的,则几乎都是一无所知。当然了,他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本身并不存在《孙子兵法》这本书,但却确实有兵家这一学派,而且孙武此人、还有那孙膑以及其《孙膑兵法》,也都确实存在,对于这点,他的疑虑更多,只是根本没有人能够解答得了,他也不敢随便问出来,所以至今不清楚答案,但根据此时贾诩说的这些,凌巴隐约觉得,其中好像有一些自己应该能够发现得了的重要有关讯息,只是要找出来也不容易。
而再回到了贾诩的话上,就算是凌巴已经知道的“历史”中,似乎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这兵家还有自己军队的记载。
不过仔细一想,凌巴又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能,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在战国那样比之三国甚至都还要乱上几分的时代里面,死人是很常见的事情,当时说是百家争鸣,其实真正为世人所知的也就那几家,但存在于现实中的,就未必了,或许也有不少学说、学派,直接就在真正中消失了,而其关键原因,便是在于没有足够自保的武力,一旦找不到足够可以依赖的势力作为靠山,那么很难不面对覆亡命运。就算是那素来以“温文尔雅”著称的儒家学派,传说孔子教有三千弟子,从某种程度上来理解,也可以说是他拉起来的一支私兵,平常时候传承学问,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显然就是自保有余了,否则,凭什么儒家学派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派,到最后却反而能够传承下来,并且最终发言光大、创始人孔子也因此而光炳九州丹青呢?
就像是孔仲尼,在后世大部分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万世师表、白发苍苍、长须飘飘的温文尔雅的老头子的形象,但实际上,真的将他的形象反映出来,恐怕还是山东大汉会更加贴切一些,而显然,其孔武有力,并非是虚有其表的,毕竟儒家六艺中,“御”、“射”便是其中之二,更都属于武力的范畴。
在凌巴近乎于呆滞的时候,耳中却听到贾诩又继续说道:“不过若是让他们碰上了墨门子弟,依然是会讨不了好的,毕竟墨门最主要的战斗力,并不在于个体作战能力和武力上,而是在机关机械的操作上。墨门中子弟,三千死士,若是都调动起来,其能量可谓非同小可,只要准备充足,配备有足够的墨家军械,万人以下等级较量的战争中,也是难逢敌手的。”贾诩说到这里,摇摇头,似是也对墨门那三千强军有不小的兴趣。
凌巴能够理解他的那种情绪,就说他自己,被贾诩这么一说,也对着墨门一下子“有爱”了起来,不过对于这样一支队伍是否切实存在,他还是存着疑惑的,而且贾诩似乎也并不是很确定,不然他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要说什么是“说一个故事”?
第356章、初露(上)
作为战争前的准备工作,赵国当时找到了战国时期着名的大师级匠人公输班、即鲁班,这个人想必后世的人都不会陌生,甚至对他在工艺制造上的认识,比对于墨子、墨门还要深刻,毕竟那句“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几乎已是深入人心了,而且后来的工匠们大多都是以鲁班作为其祖师爷,可没有听说过谁将墨子作为祖师爷的。当时赵国请这个鲁班为他们攻城铸造云梯,以及一应的攻城器械,可以说是把对宋国的战争最关键部分,都交到了公输班手中,鲁班畏于赵国势大,而且也确实是有些实打实的好处,所以欣然接下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难把握的任务;而就在此时,公输班却遇到了来自于墨子的上门挑战。墨子起初并非针对公输班,但在苦劝赵国国君无果之后,他决定“用事实说话”,便和公输班展开了有名的“九梯纵横”的较量,最终当然是以墨子大获全胜而告终,而最后墨子一句意味鲜明的话,也值得后人注意,话里面,正是提到了其下有三千死士,严守以待,并威吓道,若是赵国欲强攻宋国,那这三千死士,将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作殊死抵抗,相比于这些早就视死如归的死士,显然赵国将士的命会更“值钱”,所以最后赵国国君做了妥协,放弃了进攻宋国的计划,当然,这也只能够是暂时的,历史便是如此,不过那也是后话了。而要说到这三千死士,这恐怕也就是墨子墨门的由来,墨子作为第一代巨子,在墨门和墨家子弟中,拥有着很高的权威和声望,简直就是一呼百应。对于贾诩“了解”这些,凌巴也有些疑惑,不过现在显然不是问这些的好时候,他等着他继续说下去:“其实,并不只是墨家、墨门,就是兵家,自己也有一只只属于自己的军队,只不过相比较墨门而言,反而显得弱小了,总共也才三百人,但是战力极其强大,而且里面那个个,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再配之以兵家独门的阵法,几乎可以说千人之内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什么?”如果说刚才听说了墨家、墨门等有关的讯息,因为后世看的不少小说“打的底”,凌巴还能够接受得了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再听到了关于兵家的消息时,他就真的是震惊了,而震惊的原因,更多不是因为这个消息本身,而是其中隐含的一些信息,虽然大多都是他在电光石火间脑海里倏忽冒出来的猜测。凌巴实在是难掩心中的惊骇,心里面一霎那掀起了惊涛骇浪席卷翻涌,脸上一时也是精彩至极。对于兵家,他的概念很浅显,除了老祖宗“兵圣”孙武,就是那兵家的“亚圣”孙膑,同时也是孙武的后世传人,这两人之外,也就知道一本《孙子兵法》、一本《孙膑兵法》,还有就是一些有关的学术观点,比如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等等等,至于其他的,则几乎都是一无所知。当然了,他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本身并不存在《孙子兵法》这本书,但却确实有兵家这一学派,而且孙武此人、还有那孙膑以及其《孙膑兵法》,也都确实存在,对于这点,他的疑虑更多,只是根本没有人能够解答得了,他也不敢随便问出来,所以至今不清楚答案,但根据此时贾诩说的这些,凌巴隐约觉得,其中好像有一些自己应该能够发现得了的重要有关讯息,只是要找出来也不容易。而再回到了贾诩的话上,就算是凌巴已经知道的“历史”中,似乎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这兵家还有自己军队的记载。不过仔细一想,凌巴又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能,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在战国那样比之三国甚至都还要乱上几分的时代里面,死人是很常见的事情,当时说是百家争鸣,其实真正为世人所知的也就那几家,但存在于现实中的,就未必了,或许也有不少学说、学派,直接就在真正中消失了,而其关键原因,便是在于没有足够自保的武力,一旦找不到足够可以依赖的势力作为靠山,那么很难不面对覆亡命运。就算是那素来以“温文尔雅”着称的儒家学派,传说孔子教有三千弟子,从某种程度上来理解,也可以说是他拉起来的一支私兵,平常时候传承学问,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显然就是自保有余了,否则,凭什么儒家学派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派,到最后却反而能够传承下来,并且最终发言光大、创始人孔子也因此而光炳九州丹青呢?就像是孔仲尼,在后世大部分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万世师表、白发苍苍、长须飘飘的温文尔雅的老头子的形象,但实际上,真的将他的形象反映出来,恐怕还是山东大汉会更加贴切一些,而显然,其孔武有力,并非是虚有其表的,毕竟儒家六艺中,“御”、“射”便是其中之二,更都属于武力的范畴。在凌巴近乎于呆滞的时候,耳中却听到贾诩又继续说道:“不过若是让他们碰上了墨门子弟,依然是会讨不了好的,毕竟墨门最主要的战斗力,并不在于个体作战能力和武力上,而是在机关机械的操作上。墨门中子弟,三千死士,若是都调动起来,其能量可谓非同小可,只要准备充足,配备有足够的墨家军械,万人以下等级较量的战争中,也是难逢敌手的。”贾诩说到这里,摇摇头,似是也对墨门那三千强军有不小的兴趣。凌巴能够理解他的那种情绪,就说他自己,被贾诩这么一说,也对着墨门一下子“有爱”了起来,不过对于这样一支队伍是否切实存在,他还是存着疑惑的,而且贾诩似乎也并不是很确定,不然他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要说什么是“说一个故事”?
凌巴心中一动,目光一凝,看着贾诩,“你说的,可是真的?”
贾诩不置可否,但其神色,却是认真无比,任谁看到他这样的表情,也不会认为他此刻是在开玩笑的,凌巴亦是如此。
凌巴眼神闪烁了几下,但贾诩炙热的目光,却仿佛追着自己,他知道,他是在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反应,虽然对这个问题很奇怪,而且贾诩此时的表现,似乎也有些怪异,但凌巴更关注的,却是贾诩问出这个问题的目的。
他无法猜透他的目的,更无法看透他的心思,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实际上,眼睛更多时候,却变成了一些人最好的掩饰,不知是无法让人从中看到什么,更可能误导人。
贾诩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种人,凌巴也没有想过非要从他的眼神、还有表情中发现什么,因为那样只会是徒劳无功,毕竟自己虽然对心理学有所研究,可也不是什么专家级别,看不出什么才是正常。
而且不管怎么样,就算是猜测又如何,难道就一定正确,没有事实根据的事情,那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第357章、儒法之争(上)
看到凌巴陷入了沉思,贾诩却也不急着继续话题,他知道,骤然给凌巴讲了这么多算得上是隐秘的事情,他必须要有一个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是自己,在最初知道这些的时候,也是觉得观念和想法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当然,贾诩是无法知道凌巴此时的心里面,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还是兴奋的情绪,因为他无法理解,对于凌巴这个来自于后世的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具有他所想的那么强烈的冲击性和挑战性,凌巴的沉思,更多的是想到了别的地方去了,不过很快反应了过来,笑了笑直接揭过了这茬儿,然后道:“你说的,很有趣,说实话,被你这么一说,我倒还真想见一见那墨门子弟,和那兵家军队呢。”
贾诩张了张嘴,有些说不出话来,对凌巴这番话除了无语还是无语,干脆当他没说过、自己也没听到,转而道:“这百家争鸣,贯穿了整个战国时期,不管是从思想、还是从所有的战争发展,各国的崛起、衰落败亡,究根起来,和这百家之术,大多脱不了干系,或者这百家本身的势力,并没有多么恐怖,但其影响力确实惊人,在这时期内的许多事件,背后也都有着他们的影子。说起来,这战国争雄的历史,其实也就是百家鸣唱、思想纷纭、甚至是互相攻坚的一段历史。”
凌巴点点头,但对于贾诩说出这番话的目的,还是一头雾水,他的所谓“一个故事”,难道指的就是这个?
只听贾诩还在接着道:“都知道,在百家争鸣之后,第一个隆重登场独占鳌头的,其实是法家,其发源,在于两人――一个是始皇帝,另一个便是法家韩非。始皇帝行政严苛,手段更是严厉,令行禁止绝非虚言;韩非取百家之道,审时度势,堪破天下大趋,而成法家之酷,正合其心意。法家思想,所谓统御天下,在乎三点,若将天下比作马车,那么其统御手段,便是马鞭,酷吏刑法,便是手中马缰,而君王霸主之势,便是前行之马。马无鞭而不行,无缰而脱奔,马车无马,则不谓马车,此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