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罐、报纸杂志、包装袋、广告宣传画册呈现在眼前时,使人进一步认识到美
国能源浪费的严重性。要节约能源,不仅要节约汽车、电力、煤炭、天然气,
还要节约一切用它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产品。
1973 年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 47%的石油,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猛涨了三
四倍,石油的替代品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也随着猛涨。美国所消耗的石油中
有一半来自进口,油价上涨意味着美国必须出口更多的商品,结果国内商品
供应总量减少,物价水平上升。这就是“能源危机”。今天看来,实际上并
没有什么过不了关的危机,只是对经济的一个冲击。20 年以后的今天,美国
的能源价格已回落到能源危机以前的水平(以可比价计算)。它真正的后果
是提醒人们,矿物能源最终是会耗竭的。以后又发现由于燃用矿物能源产生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地球变暖,其后果十分深远又难以预测,所以节
约能源成为全世界的重大课题。
对一般的美国家庭而言,最主要的几项直接能源开支是汽车用的汽油、
用于冰箱及照明等的电力、以及用于炊事、热水及采暖的天然气。有些地区
电力价低(因为有水力发电供应),或者一些孤立住房接煤气管道大昂贵,
则炊事、热水、采暖都用电力。我在美国时既在高级住宅区的阔气房子里住
过,也在近乎贫民窟的连暖气都没有的房子里住过。但不论是什么等级的住
房,热水和洗澡缸是必不可缺的。在美国,除了在高楼里的公寓式房子,那
里热水和暖气是集中供应的之外,一般独门独户的住家(这是美国主要的住
房形式)都是自备供热锅炉。锅炉是根据循环水的温度自动起停的,如果调
整不好就会浪费燃料。而且燃料中煤气和空气的比例有一最适范围,偏离这
个范围也会浪费燃料,住户就会多花煤气钱,这些调整工作都有专门技术,
普通住户未必懂得其中窍门。于是专门帮助住户调整锅炉的各种名目的节能
公司应运而生。住户只要每年付一笔服务费,节能公司就会按季节变化前来
调整。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北部买了一所新房子,搬进去后第一个月竟花了
近 500 元电费。后来请节能公司来检查和调整,以后电费降到 100 多元。节
能公司的创建和发展虽然在美国的百行百业中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这里包含
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如果任何人能发现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浪费,并且能想
办法避免这种浪费,那么他就能从节约的金额中得到一部分。这得力于经济
体制的安排。这种体制鼓励每个人凭自己的才智去发现和杜绝社会浪费,结
果是各种浪费得以克服,社会的经济效率得以提高。以后我将介绍旅行支票
的发明,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相反,如果存在着人人都能看到的浪费,可
是大家对此无能为力,也没有人愿意去想办法加以克服,因为作了贡献并不
能分得报酬,这说明经济体制中存在着问题。我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一条极重
要的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否则生产关系就必须加以改变,正是
说明了上面的现象。
在美国,大多数住户的电表和煤气表都设在户外,所以抄表不必进入门
内。这大大地方便了抄表。但抄表终究是一个耗费劳动的业务。在人工昂贵
的美国,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采取每隔几个月才抄一次表的办法来降低成
本。用户每月缴的电费是电力公司根据过去耗电的记录测算的。但电话费却
是每个月都寄来分项的账单,账单上详细列出本市通话次数,国内长途和国
际长途次数,并记有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和地区号,以及通话时间和通话日期。
这些都与管理手段有关。电话账单之所以详尽且及时,因为它是计算机管理
的。
电费和煤气费几个月抄一次表,和每月抄表比较,公司和用户双方都不
会吃亏。但当电价调整时就发生了问题,因为分不清用户用的电是在调价以
前使用的还是调价之后使用的,除非电力公司能在调价的当天将所有的表都
抄一遍。在美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是信任顾客和不让顾客吃亏,也就是
抄表以前所用的电一律按提价以前的电价计价。与此相类似的一个现象是邮
资调整。美国平均每两三年要调整一次邮资,每次调整大约要上涨 10%左
右,但调整以后的一两个月内,如果你仍按老标准贴邮票,邮局不会按欠资
信退回来。这意味着假定寄件人还没有得悉调整邮资的消息,或者过去买的
邮票还没有用完。这样一种互相谅解的习俗,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易于
相处,有助于形成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无形的所得大于
有形的所失,何况未必就真的有所失,因为电力公司和邮局可以把这一部分
损失计人成本,他们未必就真的吃了亏。写到这里就想起我国邮局中办事员
对投寄邮件的无理挑剔,造成时间和物资的浪费,人际关系的恶化。据说这
是邮电部统一规定要求的。再如由此我想起我国邮局出售 3 分钱一张汇款单
和电报纸的制度,这增加了窗口的拥挤,引起排队顾客之间的纠纷,邮局职
员因为经常受干扰,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容易出错。统统这一切只是为了 3
分钱,如果改为信任制,即无人看管的自己投币自己取单,无形的所得将大
于有形的所失。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多数群众存心揩油,不交钱也取单,
这种信任制就会行不通。一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道德水
平。但为什么银行里的存取款单就可以免费取用而邮局就不行?这都是发生
在中国的事。
根据 1987 年的统计(1987 年以后美国统计摘要中不再包括下列数字,
也许因为能源危机已经过去),美国平均每个家庭全年的能源支出(不包括
汽车用油)为 1080 美元。其中公寓式住房的平均支出为 681 美元,独立住宅
的为 1226 美元。因为公寓住房设计紧凑,又没有花园和游泳池,可以减少能
源消耗几乎一半之多。这笔开销中用于电力的占 63%,用于煤气的占 27%,
用于煤油等液体燃料的占 7%,还有 3%主要是木柴及少量煤炭。与我国比
较,我国城市家庭目前的主要燃料还是煤炭,这与我国盛产煤炭而石油比较
少的这种资源特点有关。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家庭燃料迅速改变为煤气,这与
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按用途划分,美国家庭的能源开销中平均 32%用于采暖,14%用于热
水,10%用于空调,43%用于冰箱、照明及其它电器用具。家庭的能源开销
又与家庭的收入水平有关。收入高的富有家庭用能也较多。例如年收入在 5
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每年用于能源的开销达 1440 美元;而年收入为 5 千的家
庭,能源开销仅为 818 元。而且富有家庭的能源开销中电力所占的比例也较
高。因为电能干净没有污染,使用方便,美国 1988 年电力的平均价格是每度
7 美分,其中工业用电平均 5 美分,居民用电平均 8 美分。再有一个特点是
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低,这正好与我国的做法相反,目前我国规定,用电量超
出规定的要“罚款”五倍到十倍。对正当交易施以罚款在美国是闻所未闻的。
偷电应该罚款,电价也可以调整,买电有何理由罚款?这大概是因为电力短
缺的缘故,也同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而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罚款,安装
了许多低效率的自备电站,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巨大浪费。有的企业干脆贿赂
分配电力的官员,增加用电计划以免挨罚,这些弊端都是破坏市场规则造成
的。
小结,通过节能为例,说明了美国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浪费。尤其可贵的是如何创造人际关
系的宽松环境,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极重要的一个方面。
17.节约能源(下)
美国素称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但那里也发生过因违背了市场原则而
导致重大失误的例子,一个明显的事例就是在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国家对于
能源价格的干预。
1973 年海湾国家控制石油输出,造成全世界石油价格上升 3 倍。当时美
国所消费的石油中约 40%依靠进口。按照市场规则,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会导
致石油进口国的国内生产的石油油价上升到同一高度,其结果一方面是消费
者的负担加重,另一方面是原来国内的石油生产者将获得暴利,美国国会关
于国际油价飞涨对策的辩论中出现了两派尖锐对立的意见。一派主张按市场
规律办事,油价该涨多少就涨多少,让市场去决定价格。另一派主张限制油
价,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并避免石油企业的暴利。由于辩论中石油消费者人
数多,结果后一派意见占了上风。最后决定石油生产者必须以高价从国际市
场上进口一定数量的石油,此数量正比于该企业自产石油的量。然后将进口
石油和国产石油合起来供应国内市场,在市场上形成一个供需均衡的价格。
这个价格控制在介乎国际油价和原国内油价之间(通过进口比例的调整来控
制),既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能照顾生产者的利润,似乎是一个既公
平又合理的油价。由于美国采取强制国内石油业负担国际高油价的办法,使
国内油价大大低于国际油价,所以当时美国的汽油价格在各个市场经济国家
中是最低的,尽管和 1972 年相比也涨了将近 1 倍。
这个貌似公平合理的定价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市场运行的原则,实行不
久就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本来可以用比国际油价低的开采成本从国内的油田
采油,但由于国内油价低于国际市场上的油价,石油业不愿在低油价下扩大
生产,于是国内的石油资源没有很好利用,反而去国外买高价油。外国的石
油业生产者得到了美国的所支付的美元,最终要回到美国市场上买东西。和
开采国产石油比较,美国要支付更多的经济代价来得到同样的一吨石油。
其次是国内的低油价妨碍了节能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节能”
的定义是用其它价值比较低的资源来代替价值较高的能源的消耗。譬如用较
好的隔热材料以减少热量的消散,而且前者的价值必须比后者低,这才是真
的节能。再如随手关灯,则宣传也是有成本的。通过宣传节能确实是一项好
的政策,但宣传的成本不得高于所节能源的价值,否则从经济学上讲非但不
是节约反而是浪费。经济学中对于节能的定义强调了两点,首先是不仅要节
能,而且应该节约一切资源,片面为了节能而浪费了更多的其它资源,则对
社会造成损害,其次强调了各种资源的消耗存在着替代的可能性。绝缘材料
可以代替部分能源,精确的自动控制(例如对室内采暖和空调温度的控制,
对炼铁高炉和热处理炉内温度的控制)则是用精良的控制仪器代替部分能
源。但是这种种的替代都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并不是绝缘材料用得越厚越好,
能源用得越少越好。这个限度直接取决于各种资源和能源价格之比。当国际
市场上能源价格上升时,立刻出现成千上万种节能的机会。因为在老的能源
价格下,节约已经达到了最适当的限度。现在能源涨了价,则此限度跟着变
化。使用更多的其它资源以代替能源成为合理的。现在美国政府故意压低了
国内能源的价格,使得理应实现的节能措施表面上成为不合理的节能,成为
无利可图的节能,错误地压制了人们的节能限度,结果使美国每年多消耗几
千万吨石油。一些以石油为生产原料并出口化工产品的企业因为国内油价
低,还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当然也增加了美国石油的进口。
经济学特别强调各种资源消耗之间的可替代性。发一度电用的煤,如果
我们是追求效率不计成本,则可以降低到 200 克以内;如果我们因缺乏资本
而用一些简陋的陈旧的发电设备则要超过 500 克。这个比例的变化范围很
大。可见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产量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正
因为如此,才有经济学这门学问,它研究如何随着资源的稀缺性的变化来选
择生产工艺。如果消耗量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就不会有经济学,只
存在物理学和化学。1973 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美国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