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能兼容并包,不一定能成就大事业。但是,真成大事业者,必然能兼容并包。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刚刚上台,准备消灭关东六国,一统天下。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到秦国去作客卿。
秦国有大臣们得知这些情况,劝秦始皇说:“各国来秦国的客人,多数是为了他们国家的利益来搞破坏的。请陛下发令,驱逐一切来客。”
于是,秦始皇下达了驱逐各国客人的命令,李斯等一大批客卿都被免除了职务。
就在各国客卿纷纷打行李卷准备回国之际,李斯向秦始皇上了一道著名的建议书《谏逐客书》。
他分析说:“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人那里请来了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请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友。秦穆公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使国家强盛,打败了楚国和魏国,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利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臣服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睢,削弱贵戚力量,加强王权,蚕食诸侯,确立了帝业。这四代先王都是任用客卿而对秦国作出了贡献。客卿有哪点对不起秦国呢?泰山不拒绝土壤,才能高大。河海不拒绝细小支流,才会深邃。虽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但有很多是宝贵的。有才能的人虽不是秦国人,但有很多愿忠于秦国。现在下逐客令,正是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大国。国内空虚,国外树怨,国家肯定危险。”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4)
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意见,马上废除逐客令,将李斯等人官复原职。后来,在为秦统一各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中,尉缭是魏国人,李斯是楚国人,王翦、王贲、蒙武、蒙恬等能征善战的武将,以及顿弱、姚贾等外交人才,也都是外来人员。
身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身边应该有不同的人为自己效劳:有左右心腹可以商量事情,有耳目侦察消息通风报信,有爪牙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
没有心腹的人,就好比一个人在沙漠里里走路,没有人能指示方向;没有耳目的人,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没有爪牙的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进行钻营活动;
明智的人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谋,能提出奇妙的智谋,见闻广博,多才多艺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明、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还要选择勇敢行动力强,象熊虎一样勇猛,象猿猴一样敏捷,性格则烈如铁石,作战如楚地龙泉般锐利无比的人做自己的爪牙。
但也有人只有一些小聪明而没有大学问,只有小能耐而不能办大事,只看重小利益而不知大道理,这种人不能担当大任。
用人当扬长避短
每个人所具的才能都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人长于此而短于彼,有的人又短于此而长于彼,很难一个人样样皆精。所以,把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是用人的上策。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陀佛和韦陀分别负责一个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笑脸迎客,香客非常多,但他管不好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黑口黑脸,最后竟然香火断绝。
佛祖于是进行机构改革,把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由韦陀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在智者的眼里,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和使用。不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天下就没有可用之人。商汤和周武王虽是至圣明主,却不能和渔夫一样划船,泛游江湖;伊尹是贤相,却不能和战士一样纵马驰骋;孔子和墨子虽然都是博学的人,却不能象猎人那样钻山入林,猎杀虎豹。
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鲁仲连讲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他说:“猿猴离开树木浮到水面,就不如鱼虾灵活;要说通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就赶不上狐狸;鲁国曹沫高举三尺宝剑劫持齐桓公,全军将士都挡他不住,但假使曹沫扔掉宝剑拿起锄头干活,他则不如农夫。”
退一步讲,即使有全才,也很难在外貌、品质等其它方面尽如人意。
因此,用人重在知人善任四个字,不因其过而求全责备,勿因其短而弃其长。求全责备甚至忌才不用,或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必然贬损人才的价值,导致人心思背,人才流失而最终失败。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5)
从前伊尹大兴土木的时候,用背力强健的人来背土,独眼人来推车,驼背的人来涂抹。。各人做其适宜做的事,从而使每个人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人才的时候说:“对各种进退有序的朝班礼仪,我不如阴朋,请让他来作大行吧;开荒种地,充分发挥地利,发展农业,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来作司田吧;吸引人才,能使二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来作大司马吧;处理案件,秉公执法,不滥杀无辜,不冤枉好人,我不如宾肯元,请让他来作大理吧;敢于犯颜直谏,不畏权贵,尽职尽忠,以死抗争,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来作大谏吧。你若想富国强兵,那么,有这五个人就够了。若想成就霸业,那就得靠我管仲了。”
诸葛亮说:“老子善于养性,但不善于解救危难;商鞅善于法治,但不善于施行道德教化;苏秦、张仪善于游说,但不能靠他们缔结盟约;白起善于攻城略地,但不善于团结民众;伍子胥善于图谋敌国,但不善于保全自己的性命;尾生能守信,但不能应变;前秦方士王嘉善于知遇明主,但不能让他来事奉昏君;许子将善于评论别人的优劣好坏,但不能靠他来拢络人才。”
这是避人所短的艺术。如果让让韩信当谋士,让董仲舒去打仗,让于公去游说,让陆贾去办案,谁也不会创立先前那样的功勋。
黄石公说:“起用有智谋、有勇气、贪财、愚钝的人,使智者争相立功,使勇者得遂其志,使贪者发财,使愚者勇于牺牲。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情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兵时最微妙的权谋。”
用人也该懂得这个道理。善用人的长处,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就在于能够了解团队中的人各自的长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自己的部下组织成一支样样皆精的队伍。那么,即使他并非技艺超群,而他的团队却是无敌的。
所以说,一位杰出领导人的高杆之处就在于“各因其能而用之”!
唐德宗时,韩愰曾任镇海节度使。在用人方面,随才器使,凡是他所接纳的人,都根据各自的才干器识,恰当地予以使用。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但此人实在看不出有何所长。
一天,韩愰让这个人参加宴会,他居然从始至终端坐在那儿,没有和与邻座谈一句话。照一般人的理解,这真是一个废物了。但韩愰看到这一点,事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大门。
这个人每天一早进入值班的帷帐,就一直很严正地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兵都没有敢随便出入的,任内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我们平时常常听到的两句话,唐太宗在论用人时,也曾说过“君子用人如器”的名言。许多人经常抱怨没有人才,其实是缺乏一双识别他人长处的眼睛。用人如果能像韩愰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被弃置的人才了。
人才自身有长短,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用得其所。
性格刚正、志向高远的人,不善于做细致琐碎的事情。所以应当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这种人——既要看到他志趣恢宏远大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处理琐碎小事的粗鲁和大意;
正直激进的人,不会灵活处事,这种人在法理方面可以做到有理有据,正直公平,说到变通可能就会变得暴躁而不通情理;
宽容迟缓的人,往往不讲办事效率,至于说到仁义,其为人则弘大周全而宽厚文雅,但对时势则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
好奇求异的人,放纵不羁,追求新奇,运用权谋、诡计则卓异出众,但是如果以清静元为之道来考究,这种人往往违背常规而不近人情。
因此,一个团队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各自所长,避开各自所短,就一定能形成一支样样皆精的强大无敌的队伍。
用人须审时度势
在不同的环境中,任何才能都会有长短不同。比如北方人骑马,南方人乘船,彼此都觉得很方便,然而一定要他们,换过交通工具到远方去,就会显得很荒谬了。
天下的药没有毒过砒霜的,但是高杆的医生却把它放到药柜里,因为它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麋鹿上山的时候,善于奔驰的大獐都追不上它,等它下山的时候,牧童也能追得上。
所以,用人的原则是审时度势,合理使用人才。
有这样一个故事,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以后,功成身退,转而经商,后来辗转来到陶地,自称朱公,人们都称他为陶朱公。
陶朱公成了大富翁。后来他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用金钱赎回二儿子的性命,于是决定派小儿子带着许多钱财去楚国解救二哥。
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他说:“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这不是说明我不孝顺吗?”并声称要自杀。陶朱公的老婆也说:“现在你派小儿子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却先丧了长子,可如何是好?”
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办这件事,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好友庄生,交代说:“你一到之后,就把钱给庄生,一切听从他的安排,不要管他怎么处理此事。”
长子到楚国后,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按照父亲的嘱咐,他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开了,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7)
但长子告别后并未回家,而是避开庄生去贿赂其它权贵。庄生虽然穷困,但却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很尊敬他。陶朱公的贿赂,他并不想接受,只准备在事成之后再还给他,所以那些钱财他丝毫未动。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时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实行大赦。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弟弟一定会出狱,而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向庄生告辞。庄生开始很惊讶,但很快明白了朱公长子的意思,于是就把钱财还给了他。朱公长子暗自庆幸。
庄生觉得被一个小孩子欺骗,很是恼怒,又进宫见楚王说:“我以前说过星宿相犯之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现在我听说富翁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财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体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于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才大赦啊。”
楚王于是下令先将陶朱公的次子明正典刑,然后再实行大赦。陶朱公的长子只好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苦笑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弟弟,只是因为他年少时就与我一起谋生,所以吝惜钱财,而选儿子一出生就看见我十分富有,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以前我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
由此可见,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做事的成败,晋文公重耳先是遵照舅舅子犯的计谋行事,而后在夺取政权时又因雍季的忠言奖赏了他。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的智谋,临终时把巩固政权的重任托付给了周勃。与此相对比,赵王用了书呆子赵括,结果被秦将白起坑卒四十万。诸葛亮用了教条主义马谡而失了街亭,逼得自己不得不唱空城计。
一般来说,在和平时期,要任用品德高尚的人;战乱发生的时候,要重赏能攻善战的人。而不能在任何时候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人才。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