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美大学必修课作者:张锐任羽中-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的趋势,试图去发现一些“未来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当世界上的各个部分都在不断的整合时,甚至不同的种族、宗教都试着在保持多样化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互相整合时,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亚洲却仍然远离着整合之路。如果说21世纪真的能成为亚洲的世纪,我想,中华民族的整合,华人力量的整合,必须成为亚洲在世界崛起的基石之一。否则,亚洲的世纪,有可能仅仅是亚洲市场的世纪。
  “
  B) Non…formal Education (非正式教育)
  在10天训练的前半段,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参与者接受了交流技巧、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谈判技巧(munication Skills,Leadership,Teamwork,Negotiation Skills)的训练,这些训练,所采用的方法都是“非正式教育”的方法。
  非正式教育,源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倡的“Learning by Doing”的精神,经过系统的研究与归纳,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个人教育和跨文化教育的领域中,非正式教育的方法被公认为是最有效、最重要的。
  简单对比非正式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我们会发现: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教授学生已经由前人总结好的理论与经验,使学生通过重复或练习掌握与记忆,再在实践中运用。而事实上,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分析,人们成功学习的心理状态是通过“实践—回顾—总结—新的实践”进行学习的。特别对于一些与个人经验、体会和感受密不可分的知识与技能,传统教育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非正式教育正发展出了许多专门的方法与技巧,通过设计某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角色扮演,通过参与者亲身的实践、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个人的心理感受,参与者自己总结出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举个例子说明,当我们在训练“交流技巧”的时候,没有人像我原来预期的那样,在黑板上写提纲分析:什么是交流,它有几个特点,交流的步骤等等等等。我们只是被分为两组,每组里有7个参与者,每人拿到了一个信封,其中有一个信封里装着一个由7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图案拼成的正方形,其余6个人的信封里装着9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图案,其中都有能够拼成正方形的7个三角形,而另外的2个三角形则各不相同。这7个人分开坐在屋子的不同角落,彼此之间无法看到其他人所拼的图案。游戏的规则是,拿到正方形图案的人作为“消息源”,通过语言的描述,指导其他6个人拼出同样的正方形,如果6个人全部拼对,则游戏结束。在第一个阶段中,只有“消息源”可以说话,其他6个人不能说话; 第二阶段中,每个参与者可以单独向“消息源”对话;第三个阶段,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还有两个“观察者”,记录每个人的表现与游戏的进度。

 
 
 
 
 

  (二)跳出大学框子看世界(3)
  张锐/任羽中
  当游戏开始被介绍时,我们觉得非常的容易,然而在第一阶段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按照“消息源”的指示拼出正方形。尽管“消息源”试图说得非常详细,什么“大的红三角在最下面,上面是一个绿的小三角……”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用语言来精确描述一件事情是这么的难,更何况对于“消息源”所使用的视角,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在第二阶段,每个人都争着按自己的理解向“消息源”提问,有效的交流仍然无法形成,仍然没有人可以正确的拼出来。到了第三阶段,我们终于开始想办法了,先在参与者之间讨论达成描述这个正方形统一的方法,然后要求“消息源”按我们提供的方法重新给与信息,这一次,终于有好几个人拼出来了,然而有一个参与者由于个人的原因,一直没有办法拼出来,也没有积极的与别人沟通,同时,已经拼好的参与者也没有主动的与她沟通。最终,6个人没有都正确的拼出来,我们成了游戏的失败者。
  游戏结束后,更重要的事情是总结,大家坐在一起,回想刚才整个过程,每个人谈自己的表现与体会,也对别人进行评判,总结出各种交流的技巧,并将结论写在黑板上,最终我们写了满满的几张纸。没有人教我们,我们最后自己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并且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感觉到真正学到了如何交流,并且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这恰恰就是非正式教育的魅力。
  非正式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而非教育的结果,强调受教育者的自身感受而非受教育后的改变,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的个体,通过参与者自身的反省和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达到在同一个过程里解决不同个体的特别问题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非正式教育在对于个人感悟性知识的启发上,在对个人完善的性格与心理的塑造上,的确有着正式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功能。
  也许我们校园生活中的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起着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参与社团、组织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一种拟化的非正式教育模型,参与者在行动之中通过互动来获得知识。
  “
  C) NGO & Project Management(非政府组织与项目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府从更多的公共权力领域退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日渐清晰和成熟,使得在欧洲乃至西方世界,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都成为了社会结构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被称为与Public Sector(公共部门)、Business Sector(商务部门)并驾齐驱的The Third Sector。在西欧,NGO 所拥有的财富资源已经占到了GDP的3%到5%,他们的活动领域从文化交流、环境保护、促进弱势团体的福利、关注青年人发展,到游说政府立法、促进企业采取新的技术措施等等。
  (二)跳出大学框子看世界(4)
  张锐/任羽中
  这样一个强大的NGO文化氛围,使得有很多年轻人将在NGO里工作视为首选的职业机会,因为在他们看来为NGO工作往往可以从事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欧洲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往往会像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一样,找到几个知己,去成立一个NGO,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NGO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改变社会、促进社会进化的目的。在我们训练的后半段,欧盟与欧洲青年中心训练与计划部门的负责人与其他专家们一起,为我们密集而系统地讲述了如何策划与实施一个好的方案。
  但我所记忆犹新的是,当我遇到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NGO——World Wild Life Fund for Nature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前任筹款总裁Richard Hamilton时,我告诉他中国现在还没有多少NGO,他对我说: “五年前我第一次去印度时,那里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NGO; 五年后,你猜现在印度有多少注册的NGO?——近一万家。中国,迟早也会有NGO兴起的一天,也许就是在明天。”
  “
  D) Perspective + Identity + Thinking + Practice = Future(视角+身份+思考+实践=成功)
  这个公式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布拉格之行后,当我第一次试着整理自己被填塞了太多新的信息的脑子时,我首先写出的就是这个公式。我希望对这个公式简单的阐释,能够成为这篇冗长文章的一个好的总结。
  Perspective: 在西方的教育观念中,一个人的视角永远是决定他思维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永远是在分析问题与做出决策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Perspective从来都不是一个明显的需要训练与特别留意的思维工具。
  当我在布拉格的一家书店里,偶然抬头看见一幅世界地图时,我突然弄明白了一个一直我就不太清楚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东方?甚至是“远东”?我们明明不是在美国的西方吗?在那幅地图上,我清楚地看到: 地图的中央是欧洲与欧洲下面的非洲,隔着大西洋在地图左边的是北美洲与南美洲,在地图的右边,广阔的欧亚大陆一直延伸下去,穿过荒凉的西伯利亚、蒙古沙漠与青藏高原,中国,北京,远远地处在地图的边缘。
  这就是一种Perspective上的差距,我们已经太习惯于看着中国在世界中心的地图,而当我们突然发现欧洲人的Perspective 把中国放到了世界的边缘时,我们真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实,无论是以欧洲为中心,还是以中国为中心,都不是正确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具备Global Perspective,特别是当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未来,将与来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竞争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二)跳出大学框子看世界(5)
  张锐/任羽中
  Identity: 中国人的Identity 就是中国人。当我在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交流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多么为自己的这个身份自豪。中国人的Identity 代表着古老的文化,代表着飞速的发展,代表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代表着在国外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来自不同文化和种族的西方的年轻人,他们同样也为自己的特殊的Identity感到自豪,尽管他们可能是住在德国的波兰人,住在意大利的爱尔兰人,但是他们从来都不试着去刻意的模糊或是改变自己文化身份,在他们看来,放弃自己原有的Identity,本身是一件极不值得尊重的事情。
  Thinking and Practice: 在我们的教育里,学习现成的知识在很长的一个时间里被放在比思考更重要的位置上,但实际上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而创造知识却太难了。在我们训练的时候,就是不断地被要求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有了新的想法,就应该去实践,去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中国的青年是中国的未来,世界的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当人类社会和历史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渐意识到青年对于未来的决定性作用时,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大的责任。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上都有一些大学生在他们自己搭建的舞台上表演,而作为中国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参与、去贡献、去塑造中国的形象。请你留心各种信息,有很多好机会在等着你找上门去。
  (三)一个人住一段时间张锐/任羽中
  大三是四年中功课最紧张的一年,大三第一个学期就有很多同学考试前在自习室里通宵达旦地复习。无论你是要准备出国,还是要准备考研、保研,大三都是必须认认真真刻苦准备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我决定做一件大学里应该做的事情——搬出学校去,一个人住一段时间。
  决定搬出去住,并不是因为在宿舍住得不开心。恰恰相反,我一直以我大学的宿舍为骄傲和自豪,宿舍里一共六个男孩,六种性格,但是却都互相欣赏、互相佩服,相处得十分融洽。我们宿舍的气氛之好,以至于每天熄了灯之后总有许多别的屋的同学钻到我们屋来参加卧谈会。
  宿舍气氛这么好也有它的弊端,中国的大学大都有11点后熄灯断电的制度,而11点对于很多美国大学的学生而言才是刚刚开始读书学习的时间。而熄灯后的时间,有的人习惯于点着应急灯在床上学习,对于我们屋这种总是“卧谈”气氛浓厚的宿舍,想在屋里挑灯夜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晚上的时间,我开始考虑搬出去住一段时间。
  事实证明,搬出去住的确和在宿舍住有许多不同的感觉,我的生活的节奏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原先住在校园里,和宿舍的同学在生活节奏、活动内容上都不停地产生着互动,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就改变了自己的习惯。出去住后,突然多了大段大段没人打扰的时间,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学习计划。同时,一个人住,在精神上更加独立,有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尽管有时候有些寂寞,但是,我觉得当一个人出国读书或者是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一个人居住也许是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提早尝试一下,对比一下大学宿舍这种半独立的生活状态,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由于住在校园外面会涉及到安全、经济、交通、信息沟通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只建议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尝试一下。而我自己,在外面过完了学业紧张的那个学期后,也无比怀念宿舍里海阔天空神聊的精彩的夜晚时光,同时也在宿舍哥们警告我再不回来就把我的床铺改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