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经济方面,因为有着五十万两银子打底,有了启动资金的青州,更是把商路开拓出来。道路青州搞的是最早的,又因为当地有水泥作坊,所以别的地方是没有这些优势的。港口是皇上强调又强调的,所以是第一要务,当然建成了目前大明最大的规模。商路通了、物品足了,所以青州现在是商者云集,一片繁荣的景象。百姓们当然也跟着富裕起来,只要肯劳动,发财不指望,养家糊口顿顿饱饭是先解决了。而有手艺或者有头脑做点生意的,当然也在青州大发展的前提下,开始了自己的发财之路。
    所以宋应星对于让明年的三甲进士全部去皇上重点培养的地方实践学习一下,当然是拍手称赞。认为这样出来的官员,最起码在见识方面就是一个提高。
    接着朱由校一路上,一手玩着核桃跟宋应星谈实习的好处、实习的考核等。而对宋应星想问的,关于士大夫与全民教育的后开科取仕冲突问题。朱由校倒是思考了一会说:“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对于天下学子相对公平的考试。以前的士大夫阶层是受益者,百姓们只能是旁望者,现在百姓们寒门子弟也有了上学的机会,等于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也会脱颖而出,进入官僚体系。大明的管理阶层,就再也不是以书香门第的士大夫一家独大了。这也能表现众生平等、天道酬勤的思想,让大家都有一个盼头”。
    这话说完,宋应星就死心了,看来以后象自己这样的官宦之后,在面对科举这个独木桥的时候,对手将会更加的扩大话了。这也是无奈的事情,以前百姓家里的孩子上不起学,没有这个盼头,现在抓住机会了,估计在百姓那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之下,在全国这样多的人口基数的情况下,科举将会变成一种壮举吧。
    北京街面上的路还是不太让人舒服,虽然是青石板路,但这路已经铺了几百年了,这坑坑洼洼的地方着实不少。步行还没有感觉,但一看那马车,就感觉不妙了,颠簸的相当厉害,和城外的水泥路没法比。一问宋应星,后者的回答是:“全京城都是这样的路,晴天这些还看不出来,一下雨,路算是完了,全是坑,还易存水。现在有了公共厕所还好一些,往年雨水一来,路面上积水很有一尺深,上边满是污秽之物。”
    朱由校一听,就知道玩了一个灯下黑,全国都在修路,就是这北京城开的先河,但那是城市或者城乡之间的道路,并没有涉及至京城的‘二环’之内。还有这个‘内涝’问题,也是个大事,一下雨,市内排水功能不强,势必会淹。自己可是看过北京城变成汪洋大海的视频,太可怕了。现在是冬天,正好清理、修建一下排水系统。
    朱由校当然需要一次性的成功,把道路、排水,一次性解决,几百年都不用动。万不能干,今天铺了路明天挖,今天修,明天挖,这样愚蠢的事情,可不能在自己的执政中出来,扒路军是万万要不得的。
    在前世,经常被开膛破肚的马路戏称为“拉链马路”,拉链马路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真不明白,修路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一次就把所有的管道都埋设好?为什么非要把好好的马路开膛破肚?这中间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拉链路的问题?结果就是修马路的赚钱,挖马路的也赚钱,所以才有了变着法的扒路军。想解决的方法当然有,那就是一次性的把道路施工、地下排水通道一次性设计出来就是。让朱由校特别羡慕的就是在电影《纽约大劫案》中,看到的,那地下排水通道可以跑卡车。有这样的设计,哪里还有可能出现内涝的问题?哪里又有可能让电力、通信、煤、水等等部门,变着法的去当扒路军呢?
    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环评师时,这样的问题还轮不到自己指手画脚,但天幸现在自己是大明的no1,别说挖个地下排水通道了,就是挖个地宫当人防工程,都是自己花银子办的事,谁又能过来说什么。
    招招手,让侍卫去传顺天府刘志选进宫,请徐光启带着几位工部的修路、清水道的‘专家’进宫。
    和宋应星聊了一会电力的事情,算着时间,要找的人差不多也快到了,君臣二人愉快的道别。
    乾清宫里,要见的人已经都到了。先请徐光启进来。
    “徐爱卿,朕今日闻得一事,两天主教的神父谈论,他们因朕拒绝其在大明传教,故心生怨怼,故预在教宗之处,告朕的状,然后利用天主教宗教的力量,控制西方的国家的舰队,对大明不利。徐爱卿如何看?”朱由校没有欺瞒什么,直接就事论事的说。
    一是让徐光启看清天主教的伪善面目,一旦出现了纠纷,立刻拔刀相向,可不是道教那样,爱信不信,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人家可是有军队的宗教,不仅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更有控制其他国家政权的力量。
    “回皇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从皇上教导老臣之后,老臣已经明白了天主教传教的意图,如今传教不成,也算是到了图穷匕见的程度了。但如此强势倒是老臣始料不及的,大明是皇上的大明,皇上不许天主教到大明来传教,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天主教在找到李之藻来说服皇上未果后,竟然欲亮出獠牙,如此恶霸行径,真不配是一个劝人向善的宗教了。狼子野心竟欲军事威胁,当诛!”徐光启一听,有点坐不住了,这信仰问题,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哪里有强迫的道理?那不是宗教,那是疯狗。自己真后悔成了他们传教的三柱石,立刻向皇上表明了态度。
    “诛就算了,毕竟他们并非有什么实际的行为,恶行不显。朕不会主动的挑衅天主教,这种恶客不理拒绝也就算了。朕也已经吩咐锦衣卫密切监视,若有实际的行动,有对我大明不利者,那就另当别论了。回去之后把此事告诉李之藻,让他衡量一下,大明肯定是不会让国民去信那上帝,别说有没有上帝两说着,就算真有,那与大明也是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凡大明的子民,均不得传播此教,否则抄家充役。”(未完待续。。)

第516章京城地产
    朱由校不希望自己和天主教冲突,因为没有什么值得冲突的,相隔万里之遥,你传你的教,我治我的国,井水不犯河水,有兴趣的话大家彼此做做生意通下商,互通有无,来一些文化艺术上的交流,挺好。只要不传教,一切都好商量。但若充当恶客,在大明的土地上搞东搞西的,甚至是拉帮结伙的来大明海疆挑衅,那当然就需要教训一下了。
    大明现在的外交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朋友可言。如此多的藩国,却只是‘不征之国’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友谊之说。日本、朝鲜就那个德性,那是自己征战的对象。相对来说是孤立的。所以朱由校在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但交朋友不是去往人家国家去洒钱玩,那不是帮助,也得不到朋友。当施恩不够的时候,只能得到对方的怨恨。只有建立一个普世的观点,在自己强盛的前提之下,与人平等互利的交往,方能得到朋友。天主教目前的能量的确不可忽视,虽然不能与之成为朋友,但朱由校并不愿与之为敌。但若对大明海疆相威胁,那就不是大明的原因了。
    “是,皇上。”想想自己的老友仍然对天主教执迷不悟,徐光启就是一阵的头痛。皇上已经表明了,天主教的上帝那是骗人的,而且主体并不是大明,只不过现在发现了大明的存在,才想着把大明的百姓弄成上帝的信徒而已。上帝不上帝的,那都是白种人的事实。与黄种人没有关系。但已经迷信到了不能自拔的李之藻在皇上如此强硬拒绝天主教的政策之下,能否抽身而出呢?
    “传刘志选及工部诸人吧。”这个问题已经结束,还是搞自己的国内建设吧。
    刘志选与几位工部的官员到了之后,朱由校指着北京城的地图开始说:“今日将诸位招来,主要是谈一下京城道路及排水问题。各位久居北京,对于京城的路况,肯定是知之甚详的。现在那些石板路已经是不足以使用了。所以朕欲重修京城的道路。”
    朱由校说完这话,倒是没有人反对什么,因为修路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京城百姓已经多有抱怨。城里的路还不如城外的路来的平坦。这让天子脚下颇为自豪的北京人感到不舒坦了。官员们每日坐轿还好一些,但只要是坐马车,也是颠的不行,如果能修得和城外去皇庄一样的路。当然都高兴了。反正又不要自己掏银子。皇上一说。都叫着圣上英明之类的话。
    接着朱由校把再行修建地下排水通道的事情也说了出来,要求与道路同步。这一下工程就大了,地面的还好说一些。但这个地下的,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更何况皇上的要求可是两辆马车都可以跑得开,这宽度也太大了。仅人力一项就是路面的十倍以上,要知道那是要挖洞的,不是简单的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并不比修皇陵小,因为皇上说的可是整个京城的道路。所以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敢插言。
    “皇上,京城的排水系统有街面行水暗渠、城墙下建沟渠和城墙内建水关; 城内河与城外护城河相结合的一个主次分明、 排蓄结合的地上排水系统;只是长时间没有通疏而已,才造成了街道之上的积水。前段时日,锦衣卫的卫生署已经通疏了一遍,足以应付雨季的排水了。皇上如此史无前例的规模,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工人需要的量无法计数啊!”工部的一位名叫任道远的官员,忍不住说。
    “爱卿之言,朕明白,国力艰难,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爱卿考虑的是北京城现在的情况,并没有考虑至北京城的下一步发展。爱卿来看,沿城墙外二百丈,朕要再建一条环城路,这条路要并排跑二十辆马车,环京城一圈。此为外城,朕将在沿线开发房屋、院落等,对外出售,有喜欢到北京定居的,可以在此处买房,如此将城区向外扩展。如此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京城的城区必然大出几倍几十倍来。人口也必然的爆增。”朱由校这是前生的经验之谈了,二环路。北京的扩大是必须的,祖国的心脏,文教的中心等等称号摆着了,就这么一点地方肯定是不够的。比如说求极宫,这点地方哪里能够展开拳脚?
    更何况,房地产开发是来钱最快的方法之一了,靠着京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搞都对不起自己。围着二环路建起来并不费什么劲。
    “扩城?那是否还要建城墙?”这倒是新鲜,要知道当年也先打到京城的时候,带着英宗,围住了北京城,要不是凭着墙高以及于谦带着人打了一场北京保卫战,大明就挂了。不再建城墙城外面谁敢去住?
    “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城是不会动了,就象天门城一样,没有城墙的保护,因为仅以地利守城,并不能把敌人拒之门外,相反,却屡屡被敌围困,自古没有城不破的城池。所以朕的城无须城墙,后世子孙,也不得建城墙,以求墙内的安逸生活。”
    对于城墙,朱由校一直持反对的不能再反对的意见,简单的说就是鸵鸟精神,只要守在墙里面,就感觉有了安全感,任敌人有本事,过来打我啊!但敌人再怎么在外面嚣张,自己也不敢出去。但哪里有攻不破的城墙呢?结果被人家一困困个一年半载的,来个断水断粮,最终,落个墙破人亡的结局,这样的例子在辽东实在是太多了。
    汉人并不缺武勇。汉唐之时或者是明初,北面的那些游牧被收拾的可是不轻。为什么,敢于战斗,有危机感,随时随地的想着提高战斗力,能打败敌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躲在城墙里算什么能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臣同意皇上的观点,天门城从建开始,至今除林丹过路一次外,并无外敌来侵,因为外敌已经被陛下虎威所震,不敢来侵。所以坚城并不可靠,可靠的唯有人城!”(未完待续。。)
    ps:  诸位衣食父母好,梦难成给诸位请安。
    书写的差了点,您多包涵,第一次当个皇上,也不太会当。有不满意的,您多指教。
    祝各位心想事成,看书快乐,一顺百顺。

第517章 内涝排水
        徐光启虽然是科学家,但并不是不懂军务,他当然懂得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御敌与外,方能长治久安,如果让敌人兵临城下了,已经是失败了。你能躲在城里,庄稼不能吧?就游牧民族那样的骑兵,隔三差五的围城游击一番,只会让大明越打越弱,倒不如放弃了城墙,来个与之死战,一个打不过,就上二个,不行就来十个打一个,只要汉人的脊梁不断,凭着人口基数,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