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逸夫坐在这里,abb的光头,三菱的小田切和西门子的金毛赶紧跟身边的人窃窃私语,第一时间说清楚,这就是那个不讲道理的家伙。
讲不讲道理,大家都互相介绍一番,交换名片,有的没的先聊两句。
随后会议进入正式议程,张逸夫让阮湄拉了一个大白板过来,把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一列在上面。
“第一个问题,设计阶段的咨询。”张逸夫看着板子说道,“派至少五位专业工程师进驻我方设计院提供咨询和顾问工作,联合进行设计,你们不能接受么?”(未完待续。。)
621 越过
面对进驻规模这个扯皮很久的问题,金毛第一个说道:“我们可以提供远程支持,或者每个月过来一次集中解决问题,再或者派一位工程师常驻,其余几位阶段性过来提供支持,一次性提供这么多专业顶尖工程师在这个项目上,而且时间还没有保证,我们很难调动。”
“其他两位呢?”
小田切看过总部上司后笑道:“这一点,我们没问题。”
abb的光头也紧跟着点头。
张逸夫心里也明白,这个尺度其实是很难把握的,什么叫精通超临界电厂建设的顶尖工程师,说不清楚,这又没有执照,没有考核标准,小田切答应的这么轻松,怕是随便叫几个工程师过来混着就好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反而是金毛,坚持不答应,必然是个死性子,认定了派人就要派有用的人,出色的人,可这样的人对于谁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不可能都一下子投入到这里。
讨论了这么久,张逸夫也不愿再拖,随即退了一步:“这样,我们妥协,按照你说的,派一位综合性的工程师常驻,之后每月要组织一次集中性的咨询,派顶尖团队过来快速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没问题。”金毛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道张逸夫这次倒是好说话了。
“注意,这些细节都会写在标书里。”张逸夫冲阮湄点了个头,擦去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点,技术转让方面,一期工程期间厂商提供技术给我方指定电机制造厂,同时提供咨询与培训。二期将30%的生产任务交于我方,三期全面指导我方生产。”
“我们对此无异议。”小田切又第一个表态了。
那边abb总部的工程师开始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超临界机组生产并没有想的这么简单,不是掌握技术就可以生产的,对于原材料和生产车间也有极高的要求,我们不敢保证在三期的时候中方拥有这个能力。”
张逸夫答道:“我们可以引进生产线,引进生产设备。甚至于直接引进你们的,我们也会组织去你们那边培训、学习,中国人很聪明,我不相信这些条件都达到了还无法生产。这毕竟是超临界机组,不是航母。”
abb工程师听过翻译后摊臂道:“即便如此,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三期工程可能被无限期延后。”
“制定一个期限。”张逸夫直接摇头道,“无限期延不会是我们的责任,就算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你们消极对待。”
工程师很快反驳道:“中方的领导人员和趋势一天一变。如果下次谈的时候不是你了呢?如果没人推进这件事了呢?”
“那就无限期延后,你们也不损失什么。”
工程师痛苦地摇了摇头,望向西门子的人。
西门子戴着厚眼镜的棕发工程师说道:“这类技术转让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我们在来之前也找大众公司了解过,不确定因素很多,我们需要更深度的合作确保这个方案可行,我相信这次合作会是起点,不会是终点。既然上一点你们已经妥协了,这一点我们也不再坚持。相信具体情况会有很多变化,在完成一二期合作后,我们可以通过补充协议来确保三期、甚至四期的技术合作。”
“可以。”张逸夫听明白后转望abb,“事情发展中确实会有许多变数,我方也不是不讲道理的,遇到矛盾肯定会再次商谈用补充协议的方式解决。姑且按照我们的方案走,你们不会有麻烦的。”
瑞典人见德国人让步,只得点头,说白了这件事也是很难把控的,出问题也是几年后了。在坐的人也许都去干别的了。
日本人是想得最开的,也是非常了解中国人的,先全都答应了,然后细水长流慢慢磨蹭着来就对了。
再之后三点,张逸夫也是快言快语,三下五除二跟对面谈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扯皮了一个多月的事情就此有了定论。
倒不是说他能力就比之前的谈判负责人强,只是他敢负责,能负责而已,他说什么是什么,至少中方,没人会提出异议。
另外前面的扯皮也很重要,把小问题摘干净,最后总结出这五个难以确定的麻烦问题,这也大大节省了张逸夫的扯皮强度和扯皮时间。
最终两边人礼貌握手,终于结束了前期洽谈,标书早就在写了,剩下的就是把这些最后确定的点加进去,正式的国际招标有望在下个月展开。
在与西门子棕毛握手的时候,这位工程师还开玩笑道:“我的同事说你很难应付,可能要谈很久,没想到这么顺利。”
张逸夫笑道:“今天的顺利,都是咱们同事们一个月来努力的成果,咱们要感谢他们。”
一句话肯定了所有人,还算愉快的气氛中,北漠公司理所应当地组织午宴。
席间,张逸夫又聊出了一些口头上的事情,比如招标完成后要组织去参观学习云云,这些事外国友人自然统统答应了,张逸夫也借机问起了外国机电设备市场的现状。
日本人这边没半句实话,总是鼓吹自己市场多么火爆,年营业额多少多少亿,即便金融危机也不过是毛毛雨而已,这就不用听了。
瑞典人始终半遮半掩,不愿多谈自己的事,这也理解。
德国人较为直接,他们直言很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现在欧洲正在逐渐往核电上靠,那是法国人的天下,西门子还是专注于硬实力,要把火电、水电两方面的机组做到极致。
理所应当地,他们也共同聊到了中国更多的机遇。
比如三溪,比如直流输电,比如北漠之后更多单机容量更大的机组,他们都希望在这次合作中开启新的篇章,以此为契机紧密联系,否则这次的技术转让真的太亏了。
张逸夫也友好表示,这次超临界的合作也将是中国电力事业的里程碑,君不见大众在中国如鱼得水么?我们需要你们,你们也需要我们,大家互相拿出诚意好好来做,这里够你们混好久的。
张逸夫话说得轻松,其实在他眼里,这几位已经成为将来的对手或者伙伴。
他的想法也借鉴于中国过去十几年和未来十几年的发展经验。
技术上的天堑,用资本越过去。(未完待续。。)
622 环境问题
随着正式进入招投标流程,评标专家组也终于组成,虽不及三溪势大,北漠却也算是火电方面的绝对里程碑工程,为谨慎考虑,也为责任大家一起担,评标专家组的人员竟然多达45位,当然这其中包括锅炉部分、汽轮机部分、发电机部分,还有辅机部分等等。张逸夫平常是很烦人多的,但现在立场不同,专家组的劳务费是北漠公司出的,人情却是他领的,人在其位,实在是有一万种途径勾引你假公济私。
能参与北漠工程的评标,也无疑是无上的光荣,同时也是组织上对你在火电专业上的终极肯定。评标组中绝大多数专家都是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其中半数来自电力部系统内各机关技术管理岗位和大型发电厂的运行专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基建、设计三大块。此外,外系统人员也有所涉及,比如著名院校的电机系教授,比如大研院,哈电、沪电专家等等,不管是为了专业还是仕途,大家都很乐于参与其中,与各方面顶尖专家一起评析这三大厂商。
中国火电专家顶尖阵容就此应运而生,张逸夫知道,这是开辟先河的第一次,意义非凡。火电发展在后面,虽然还有超超临界等更大的事情,但这一次相当于奠基,随着改革的神话,超超临界之类的工程也只会是小范围小圈子的盛宴,无法再聚揽如此豪华的阵容。
本来,岳云鹤最该担当专家组组长,可他已经是启委会副主任,不宜直接参与评标,综合其余专家资历与学识,张逸夫运用个人威望。提名常思平来担任组长。其实常思平资历和专业也够,绝对是专攻热动力的顶尖专家,问题就是不少菁华的教授与部里退休技术领导,他们的资历不一定比常思平低的,叫得上名旗鼓相当的有那么三五位,谁当组长都说得过去。谁当组长其他人可能都不服。
这年代学术圈虽然不玩脏的,但都特要脸面。
最终还是岳云鹤出面给那几位打了电话,做了工作,表示大家在专业上都有专攻方向,这次的超临界,跟常思平的专攻最贴,这才息事宁人,给老岳一个面子。
常思平人至暮年,担了这么一个组长。在正式名分上,俨然成为了国内火电圈子,热动力方面的法定带头人,脸上瞬间增光不少,跟他儿子一样,赚多少钱没那么重要,脸大才是真爽。
正式评标前,北漠公司与成套设备局也组织所有评标专家开了一次通气会。表明精神,就专家组给出评标流程提出原则。在口头上,确定了一个优先级。
第一级,是保证北漠电厂一期如期安全投产,这是国家的利益,重中之重,效率与安全并重。
第二级。是保证技术顺利引进,哈电、沪电与东电三大国有电气集团能够得到技术,参与二期工程,合作完成三期工程。
第三级,在确保一、二两点绝对落实的情况下。考察分析报价的合理性。
由此可见,对于北漠,真的是不差钱,相比三溪也不会差钱。
虽说底子厚,但其实也是有限度的,北漠与三溪投入了这么多,随着北漠三溪上马,输电项目也要跟上,滇南一类的地方,难免会落后一些,这里面投的钱要很久才能收回,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上煤价变动等问题,也许就算是电力部也要吃不住。
一南一北,一水一火两个如此重大的工程同时启动,确实也是有资金风险的,不过这是电力部,不是后来的电网公司,这样的风险不会造成破产,最多是需要国家拨款补贴,或者其它地方的建设稍微滞后一下,这些问题不严重。
重要的是,贾老爷上马后,如此振奋人心的两个大工程一旦落实,大力宣传的时候就可以表示中国电力事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生产力如何之炸,贡献如何之大。
张逸夫心里想得明白,北漠真正大规模投产之日,也该是贾峦松正式登台之时,大功,必然有他一份。当然,他相信贾府不会过河拆桥,如果自己一直在,没走的话,应该会有更好的归宿等着自己,即便是赴任电力部或者后来的电网公司高层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自己做了太多大事了,大腿又是抱得如此之紧。
只是张逸夫自己当官当够了,当累了,再往上,自己为人的经验与厚黑的能力,真的跟不上了,他也不愿在这方面再有修为,自己该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只是一点,让他稍有不甘。
当领导,无论是贪婪与否,有一点好处是定死的。
牛大猛有方浩,巴干有袁铁志,黄正辉有秦勇,贾姥爷有所有他想有的人。
你职位越高,就能提拔更多高职位的人,就像传销一样,他们都是你的下家,无论你将来在哪个机关,哪个系统,你一旦有吩咐,都会有人落实,你一旦出面,都会有人迎接,即便你退休,你的影响依然在,你的子女还可以受益。
不说别的,恒电会很依赖这些,自己如果可以做的更高,像邀请这些专家,领人情一样,自己能创造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但毫无疑问,自己与恒电的危险也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兜不住了。
张逸夫确实想离开,但又不想让自己的影响力离开,想让它生根发芽,越长越壮。
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他突然想起了那些美国大家族的小道故事,在设定中,通常要老大从政,老二经商,小女儿去搞时尚传媒,这真是太有道理了,不知道那些家族是不是真的那么搞的。
张逸夫的这些思考,都是在会后一次次握手送别中进行的,到最后,其他人都走了,也就常思平没走,张逸夫也知道有的事得亲口说清楚,便邀请他来办公室说。
常思平进了张逸夫的新办公室着实慌了一下,虽然不是特别豪华,但特别的大,视野很好。
“太大了吧?”
“特意设计过,没黄正辉的大。”张逸夫呵呵一笑,招待老常坐下,“常老师啊,我最近是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