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养生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比较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常采用平均寿命。平均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但人类的寿命值究竟是多少?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与先天禀赋的强弱,后天的给养、居住条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环境、气候、体力劳动、个人卫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三、健康人的生理特征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影响人类尽终其天年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有两个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衰老;其二是疾病。那么,推迟衰老的到来,防止疾病的产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健康人的生理特征,就显得很有必要。一般地说,一个健康无病,没有衰老的人,应该具备下列生理特征:
(一)生理健康特征
1  眼睛有神  眼精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眼神的有无反映了脏腑的盛衰。因此,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人健康的最明显表现。
2  呼吸微徐  微徐,是指呼吸从容不迫,不疾不徐。《难经》认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说明呼吸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3  二便正常  《素问·五脏别论》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是说经过肠胃消化后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久藏则大便秘结。而大便通畅则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
4. 脉象缓匀  此指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脉者,血之腑也”,气血在脉道内运行,所以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的运行。
5  形体壮实  指皮肤润泽,肌腠致密,体格壮实,不肥胖,亦不过瘦。因为体胖与体瘦皆为病态,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
6  面色红润  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而面色红润是五脏气血旺盛的表现。
7  牙齿坚固  因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而肾为先天之本,所以牙齿坚固是先天之气旺盛的表现。
8  双耳聪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说明耳与全身组织器官有密切关系,若听力减退、迟钝、失听、是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
9  腰腿灵便  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腑、四肢关节之筋皆赖肝血以养,所以腰腿灵便、步履从容,则证明肝肾功能良好。
10  声音宏亮  声由气发,《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声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11  须发润泽  发的生长与血有密切关系,故称“发为血之余”。同时,又依赖肾脏精气的充养。《素问·六节胜象论》说:“肾者……其华在发”。因此,头发的脱落、过早颁白,是一种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
12  食欲正常  中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则是健康的反映。
(二)心理健康特征
1  精神愉快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可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七情和调、精神愉快,反映了脏腑功能良好。现代医学亦认为,人若精神恬静,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状态,从而发挥对整体的主导作用,自能内外协调,疾病就不易发生。
2  记忆良好  肾藏精、精生髓,而“脑为脑之海”。髓海充盈,则精力充沛,记忆力良好;反之肾气虚弱,不能化精生髓,则记忆力减退。




第三节 衰  老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的生理、病理改变,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
一、衰老的原因
中医学在对衰老原因的认识上,非常重视脏腑功能和精气神的作用,又很强调阴阳协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兹简述如下。
1  肾阳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七”、“丈夫八八”的一段论述,即是以肾气的自然盛衰规律,来说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与先天禀赋的关系,从而提示衰老的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
肾属水,主藏精,为元气之本,一身阴阳生化之根。肾的盛衰影响着元气的盛衰和生化功能的强弱,肾虚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生化功能弱,人的衰老就会加速到来。
2  脾胃虚衰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脾胃虚衰,饮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便会影响机体健康。从而加速衰老,甚至导致死亡。《内经》明确指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衰老的开始表现。
脾胃属土,为一身气机升降之中枢,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若脾胃虚损,五脏之间升降失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病变,从而影响健康长寿。
3  心脏虚衰  心藏神,主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其为“君主之官”。心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协调脏腑、运行血脉。心气虚弱,会影响血脉的运行及神志功能,从而加速衰老,故中医养生学尤其重视保护心脏。认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4  肝脏衰惫  肝藏血,主疏泄,在体为筋,关系到人体气机的调畅,具有贮存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即说明人体衰老的标志之一——活动障碍,是由肝虚而引起的。
5  肺脏衰弱  肺主一身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肺气衰,全身机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不耐劳作,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逐渐减退等衰老表现。
6  精气衰竭  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的。因此,尽管人体衰老的因素繁多,表现复杂,但都必然伴随着精气的病变,精气虚则邪凑之,邪势猖獗则精损之,如此恶性循环则病留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具体阐述了由于阴精阳气的亏损,人体会发生一系列衰老的变化。
7  阴阳失调  阴阳的盛衰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明确指出人的衰老同阴阳失调有关,即“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可见,阴阳失调能导致衰老,而调节阴阳就有抗衰老的作用,人到中年以后,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机体即可受到各种致病因严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出现衰老。
二、早衰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由于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会给人带来精神和形体的衰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都与激烈的竞争,过度紧张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关系,如美国综合医院门诊部对病人进行随机研究,发现65%的病人,与社会逆境、失业、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等因素有关。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恶劣的社会习俗、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种种斗争矛盾等,都可使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早衰。
(二)自然环境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高,是指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下,是指平原地区。因为“高者气寒”,生物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寿命也就长。而“下者气热”,生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应短促。
现代研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促进早衰。如空气污染造成空气中过氧化物增加,衰老是和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同时发展的。此外,污染的空气中可含有功多的致癌物质,如苯胼蓖、朕苯胺、α…萘胺等。有些工业废水上百万吨倾入江湖,以致出现鱼类大量死亡;严重水污染造成人慢性铅、砷、镉中毒等。
(三)遗传因素
大量事实证明,人类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样。正如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所说;“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先天责在父母”,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精力充沛,不易变老。反之,先天禀赋弱则身体憔悴,精神萎靡,变老就提前或加速。
(四)七情太过
此指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促进衰老的来临。我国民间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谚语,就是这个道理。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缓之也,毕其数也。毕数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喜、大恐、大忧、大怒、大衰,五者损神则生害矣”。
(五)劳逸失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这里明确指出,把妄作妄为当作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五十岁就已显得很衰老了。所谓妄作妄为,是指错误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范围很广,如劳伤过度,房劳过度,过于安逸等等。
附1:近代衰老学说
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对衰老问题就作过研究。自十九世纪以来,至今已有数以百计的学说,但衰老之谜至今仍未完全解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的飞速发展及其测试手段的现代化,使抗衰老有关学说探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出很多理论学说,下面仅例举其中主要11种。
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学说  人的大脑大约有140亿个神经元,从出生直到18岁左右,脑细胞的数量变化不大,但从成年起,脑细胞由于退化而逐渐死亡。到60岁左右将失去一半。同时,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也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开始影响智力和体内环境的平衡。所有生理系统都显示与年龄有关的改变,但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在衰老的行为方面和其他几种功能改变方面起主要作用。现已知其中许多功能受下丘脑——垂体系统调节。
2  自身免疫学说  自身免疫学说从细胞间、脏器和个体水平解释衰老原因。大量资料证实以下两点:①老年期正常免疫潜能减少;②自身免疫活动增加。沃尔弗德等人1962年根据衰老过程中发生变异细胞能激发免疫反应,又能使机体的实质细胞发生损害,提出了自身免疫学说,并以此解释衰老。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与自身的组织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机体在许多有害因素(如病毒感染、药物、辐射等)影响下,免疫系统把某些自身组织当作抗原而发生免疫反应。这种现象对正常机体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许多有害的影响,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
3  自身中毒学说  这个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于各种代谢产物在体内不断积聚,导致细胞中毒死亡造成的。人体肠道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尤其是大肠菌类更多,这些细菌在肠道中通过分解发酵作用,可以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对于分化最明显,结枸较复杂的细胞和器官危害最大,最后因自身中毒而死亡。
4 自由基学说  这个学说认为,生命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自由基,并与体内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人体衰老。自由基是在外层轨道上窭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它们一般都非常活泼、存在时间短暂,它参与正常生化过程,只有当自由基反应异常或失控才会引起组织的损害或机体的衰老。其危害主要如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