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立志书籍-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入许可和其他管制,是因为这些许可申请和审批过程以及对可能的违规行为的调查过程给
掌权人提供了“寻租”的机会。这两位学者把行政部门的存在比做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每
次车辆来往都要收费。也就是,从社会角度看,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或许一两个收费站就
足够了;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公路经过的每个村和每个镇可能都要设自己的收费站,都要
“伸手抓一把”,从而产生对社会最糟糕的结局。
这两种理论中到底哪一种更符合现实呢?从图2–13至图2–16表明的情况以及前面谈
到的4位教授的大样本研究结果看,恰恰是那些行政审批手续越长、行政掌握的“质量”关
越多的国家里,产品和服务“质量”越差,假冒伪劣产品越多,市场上的诚信越缺乏,银行
呆账越多。既然行政管制后也还是如此,那么何必要这些壁垒呢?多国的经历表明,这些壁
垒不仅没有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反而创造了更多“寻租”机会,妨碍了人们创业。
在中国,民营创业的行政壁垒与政策歧视众多,这是一个历史事实。我们可能认为今天
之所以要保留它们,是因为在中国“诚信缺乏”,等等,所以不能随便让“不合格”的人进入
这样那样的行业,行政部门必须通过行政审批把好“质量”关。虽然这种看法和做法是出于
良好的愿望,但实际效果可能是反而助长了诚信的进一步缺乏,因为当这种行政“质量”关
变成了更多的“寻租”场时,谁还能把其他人和机构的承诺当真呢?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1)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作者:陈志武 2008…10…29 03:16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80%。正因
为这一点,国内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说,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民主制度、私有产权,等
等,但是它并没有创造出中国这样的经济奇迹。
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
可是,比较两国的发展势头,不能简单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举例来说,美国20
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的
经济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比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要
高。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比
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好得多,于是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非
洲、亚洲、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普遍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这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当前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两
国过去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后就轻易得出结论,说印度的自由民主、
法治、私有财产权等好像反而不能让印度快速发展,而中国在不是代议制政府、法治不健全、
新闻媒体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况下,经济却增长得很快。
最近几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
度,尤其是从金融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得
多。
中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
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制造业生产,技
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非常
标准化,成为简单的加工生产,利润率也不高。
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
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
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础。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等方面做更
进一步调整,如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没有实质性进展,如果不作一些制度性变革,如果仍然
不能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那么中国要在经济增加值、利润率更高
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上超过印度,将非常难。
我曾多次撰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服务业跟制造业不一样,服务业交易的内容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而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若市场上交易的内容是看得见的商品,
比如衣服、鞋类,这种市场的发展对于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要求相对来说可以很低;但是
若要去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
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
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自然会下降。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是
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其价值;包括劳动力资产的价值;制度差别的长
远价值即在此。
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我最近去香港汇丰银行考察,那天汇丰银行刚刚公布2005年的财务状况,2005年总运
营收入大概是772亿港元,其中1/4来自香港,也就是说其中200亿港元来自香港市场。香
港人口才600万,200多亿港元除以600万,平均每个人为汇丰银行提供的收入达3 000多
港元。这说明香港的金融化程度是多么高。当然,这只是汇丰一家的情况,其他银行和金融
公司还不包括在内。香港是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汇丰银行在内
的很多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不只是针对香港本地人,它们同时也为很多来自中国大
陆、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各地区的客户服务。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香港很小,但它的金融化程度特别高,因此,香港有非
常强的能力去配置和调动资源。金融证券业发展最大的作用是把所有不能直接流通的死的资
产,包括人力资本、房地产、土地以及未来的收入流,等等,通过金融票据化的发展变成活
的资产,主要形式就是进行货币化或者证券化,这样一来,资源配置的增值效率就能达到人
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香港每个人可以为汇丰银行贡献3 000多港元的利润的原因,
这就是高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奇迹。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2)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作者:陈志武 2008…10…29 03:16
当前,印度经济的金融证券化程度无法和香港比,但我们至少可以将印度和中国大陆作
一个比较。印度股票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是其GDP的80%,而中国证券市场股权
分置改革之前的流通股市值不到GDP的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
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的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
印度配置和调动资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比中国强很多。
具体来说,印度的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47 000
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私营的。这种情况下,印度为创业者和
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都是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
业,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为70%;相比之下,中国银行的贷款方向刚好颠倒过来,70%贷
给国有企业,30%贷给私人。此外,中印银行呆坏账的比率也不一样。从贷款去向来讲,正
因为印度的银行体系和整个非银行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私有化程度或者民营化程度远远
比中国高,所以它们的贷款往往流向那些能带来更高回报、产生呆坏账比率比较低的私有企
业,而不是像中国这样不断将资金送往国有企业。
印度的私有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私有化的程度,使印度经济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比中国高
得多的发展资金,印度年轻人创业的机会,比中国年轻人好得多。印度有47 000个非银行的
金融与融资机构,这足以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中年创业者的事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在
中国金融体系由国家垄断的情况下,100个年轻人里面可能99个只有打工的份,只能是从事
制造业或者简单的研究或者其他行业的工资人,而不能变成创业者。
中印两国的财富效应很不一样。金融化、证券化程度越高的社会,越能够提供条件让大
家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尤其是从事更高经济增加值的生意的机会和可能性会大大增
加。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金融证券行业比中国更发达得多呢?这涉及我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
题。从根本上来说,金融证券整个行业平时的交易都是票据交易、契约交易,如果没有可靠
的、独立的第三方即政府来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也没有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媒体来提供充分
的可靠信息,那么诚信环境就无法建立起来,以金融票据和金融契约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证券
业就不容易发展起来。
大家都在讲诚信,我认为对诚信的要求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愿望,而应该具体落实
为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保证行骗者不会在没有任何惩罚的情况下就轻而易举地逃脱责任。
另一方面,如果新闻媒体等媒介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以及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度都能提升,那
么金融证券市场上人们受骗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减少,从而使更多的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以
及需要金融证券服务的人,愿意加入这些行业从事市场交易,这样,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才
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架构的支持,很难让金融证券业健康和繁荣地
发展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相对于印度的比较竞争优势也就很难产生。
全球资本在流向印度
在今天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之下,竞争已经远远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力竞争。全世界共有60
亿人口,60亿双手,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简单劳动力的供给量几近于无限,简单一双手
的边际价值非常低,几乎等于零,因此,简单劳动力的价格自然就没有那么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上的竞争也没有太大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很便宜的轮船运输把资源
从一处运到另一处。因此,今天世界的竞争主要就是制度竞争,看哪个国家更能够为金融证
券交易双方提供更好的契约执行架构和信息架构。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两方面做得更好,
就可以更多地从事那些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工作,经济增长质量就可以更好。
过去的几个月,我在纽约等不同地方了解了美国一些投资者的取向。近年来,他们有一
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基金会和机构投资者对印度投资的热情普遍高于对中国的投资热情,
比如卡耐基基金会。据我了解,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所递交的任何一个要投资印度的项
目,100%都会被轻松批准,大家一致认为印度拥有民主、法治、新闻自由等各方面的制度保
证,他们对印度的经济增长一点也不担心。然而,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递交的投资到中
国的项目,十个中有八九个都会被打回来。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3)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作者:陈志武 2008…10…29 03:16
不仅卡耐基基金会这样,其他基金会也都是如此。这几年,印度股市上涨了百分之五十
几甚至更多。很多基金会的钱已经转向印度的股票市场,私人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里
昂证券本来非常关注中国,但现在它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印度去了。它们无法把注意
力大量集中在中国,因为在中国证券业赚不到钱。中国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很受限制,股市被
政府严加管制。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金的流向、投资意向偏好从中国转向印度是必然的。
现在国内对这个趋势的反应还有点迟钝,但等中国反应过来时已经太晚了。
事实上,很多机构现在并不放心也不太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在中国,它们更愿意把钱投在
印度,但短期内没有办法,因此,暂时还只能投资在中国,毕竟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以及基础
设施方面相对印度尚存在优势。我在和纽约投资机构的接触中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投资
意向的变化,中国必须及早了解这种投资意向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有远见和预测作用的
指标。
中国应该强化激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