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目的达成,两人和单于寒暄了几句就告辞了。而单于也信守承诺,第二天中午吃过午饭,(军校一期基本上是全天上课。)单于向值星官请了假就去找蒋介石去了。
一进校长办公室,蒋介石就对单于说道“真是好巧,我正准备去找你,没想到你先来找我了。有什么事?”
听见蒋介石打算找自己,单于不由的一愣,不过也不好问,只得先把杜、关二人想分配到教导团的事情给蒋介石说了。蒋介石一听这事,满口答应。事实上在分配计划上两人本来就是被分配到教导团的。
不过单于在这里帮了杜聿明一个忙,他对蒋介石说,两人是老乡,建议还是把两人分开安排,这样对两人的成长也有利。而且其他同学也最好打乱分配,尽量避免一个省的学员分配到一起。
为什么说单于帮了杜聿明的忙呢?因为在单于所知道的历史中杜聿明和关麟征一直是在一起搭档,可是大概是因为何应钦更偏爱关麟征的原因,关一直在升迁上压住杜聿明,直到西安事变后因为关是铁杆的讨伐派,又是何应钦的心腹,这才被蒋介石调去教书。
而单于觉得杜聿明在军事上要强于关麟征,所以为了让杜聿明能更早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单于建议把他们两人分开。可是单独这样说又不太好,干脆就建议蒋介石把所有同省籍的学生都打乱分配。
蒋介石听单于这样说,也觉得很有道理,当即决定重新修改分配表。而蒋内心更觉得单于是真心投靠他的。
杜、关两人的事说完后,蒋介石也把为什么找单于来的原因说了。原来是因为蒋介石想让单于和自己一同去看看二期学员,顺便拿单于给他们做一个榜样。
单于一听,连忙拒绝,他可不想太引人注目,而且这些什么模范之类的事情对他丝毫好处没有,反而招人嫉妒。
蒋介石当然不容单于拒绝,对单于说道“文革,你要搞清楚,为学弟们做榜样也是你作为学长的义务。再说,你本来就是我党优秀青年嘛。就这样决定了!”
看见事情无可挽回单于想了想,还是决定拉人下水:“校长,学生认为既然要给学弟们树立榜样,不如再叫上巫山、在田、君山等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再说这样省得别人说闲话嘛。”
蒋介石一听,觉得单于的话很有道理,的确如果只让单于去万一被一些有心人说成自己排斥GCD就不好了。再说蒋先云的才华和单于不相上下,蒋介石也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也想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这也的确是个机会。蒋介石想到这里,开口夸奖单于“恩,文革,你不愧是我的好学生,想的很周到。不过也没有必要去那么多人,既然我党由你代表了,GCD方面就让巫山代表好了。”
于是蒋介石又让人找来蒋先云,看见蒋先云来了,蒋介石把手指了指门外,说了一句“走吧”。就向外走去。单于两人也就跟着蒋介石向二期宿舍走去。
蒋先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头雾水的悄悄的询问单于“文革,我们这是去那里啊?”
单于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蒋介石,苦笑着回答道“巫山,校长认为我们做为一期老大哥,应该找几个优秀的为他们做一个榜样。所以就把你和我找去给二期的学员们看看。”
听单于这一说,蒋先云也是哭笑不得,看看蒋介石似乎没有注意他们两人在后面聊天,便又对单于说道“文革,这肯定是你搞的鬼,你肯定是看校长只叫你一个觉得不自在,这才在校长面前把我也拉下水。”
看见蒋先云这么快就猜到了,单于开玩笑的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再说这也是校长看重你嘛。你应该请吃饭啊。”
这时三人已经快到二期的宿舍了,蒋介石看见背后的两个学生还在聊个没完,只好咳嗽一声,让他们注意点。
蒋先云本来还想说什么,看见校长如此明显的暗示只好把话咽回肚子,不过还是对单于做了一个回去让你好看的手势。
三人来到二期宿舍后,二期学员早已经列队等待他们多时了。单于、蒋先云站在蒋介石的背后听着蒋介石给二期学员做报告。不得不说蒋介石没有孙中山的演讲能力,整个讲话不但枯燥而且逻辑上也比较混乱。单于站在蒋身后真是苦不堪言。
而蒋介石演讲完了后又把单于、蒋先云介绍给二期的学员们。并且赞扬他俩是军校培养出来的优秀的革命军人,号召二期同学向他们俩学习。然后让他们给二期的同学讲话。蒋先云先讲,他的讲话就比蒋介石出色多了,不但逻辑清楚而且也很生动。二期学员们也听的很认真。
到单于讲话时,单于观察到不少二期学员都不经意的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单于自然理解这些学员们为什么会觉得不耐烦。毕竟新兵训练辛苦,又被迫罚站了一个多小时谁都不会觉得好受。因此单于决定长话短说“古罗马恺撒写过一份非常简略的报告给罗马元老院,只有七个字:‘我来,我见,我征服’而这份报告成为经典。所以我不打算长篇大论,只希望大家好好思考自己为什么加入军校,是为了革命本身还是为了升官发财,如果是第二种,请自己参考学校大门的那副对联。我的讲话完了。”
单于的话才说完,雷鸣般的掌声就响了起来,比蒋介石、蒋先云获得的掌声都多。蒋介石本来还觉得单于实在太儿戏了,可是看见二期学员如此热烈的掌声,心中又不禁泛起压倒GCD的得意。
在回去的路上,蒋先云忍不住问单于:“文革,你的讲话那么短,为什么学员们这么热情?”
单于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蒋介石,发现他也竖起了耳朵,于是略微提高了点音量“就是因为我说短啊。”
听到这话,二蒋开始还不明白,转念一想,两人都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三人发现廖仲恺朝他们走来,三人正奇怪的时候,廖仲恺走到了他们面前。寒暄了几句后,蒋介石说道“党代表怎么你今天想着到学校来了?不是应该和总理开会商谈北上的事情吗?”
“中正,我今天来就是告诉你北上的事情已经有结果了,等会我给你详细说明。顺便也把单于带走,总理要他今天到党部报道。”
说完又转过脸对单于说道“文革,你的随身物品都准备好了吧?你回宿舍拿了东西就到校长办公室来。”
啊!?单于听见廖仲恺这样说,不由的张大了嘴巴。
本回完。
=
作者的废话:
关于我写的外传看来大家都不是很喜欢啊,呵呵。其实我写外传的目的就是看看大家对以后剧情的态度。因为已经的剧情我准备了两个,坦白说我喜欢的就是外传这个。
正如即使是妓女也是尊严的一样,我一直认为写YY架空的也要有自己的坚持。我个人认为这个坚持就是自己对历史的态度。
我并不认为一个现代人(就算他是双博士)回到民国时代能改变多大的历史,历史是有必然性的。事实上在蒋介石经历中原大战名义上统一中国前,中国都是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而且我认为从1924年组建黄埔军校到1931年名义统一中国,蒋介石的速度已经够快的了,和YY小说也没什么区别了。而中国真正休养生息只是31年—37年这短短的6年时间。其中还付出了东北沦陷、华北非军事化的代价。
我不认为随便谁都能有这样的速度,当然大家也可以认为蒋介石放弃东北是愚蠢的行为,毕竟37年两国国力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甚至极端的网友认为是拉大了)但是我个人以为31年的中国和倭寇是质的差距;而37年时只是量的差距。
这个问题我无意展开,因为要展开实在就太大了。当然有网友会以朝鲜战争时中、美的差距来反驳,我尊重这些朋友的意见,但是我想反问一句:31年的中国有那个大国对日本提出;任何针对中国本土的攻击都是对XXX的攻击。貌似没有的。甚至在9。18之后桂系控制的广州国民政府还跑到日本去寻求武力支持。
至少蒋在37年已经成功的让多数中国人接受了南京国民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国的政府,这对中国抗战有决定性的影响。而31年中国有三个半政府,一个是南京国民政府、一个是广州国民政府、一个是中华苏维埃政府,另外半个张学良的华北军政长官兼副总司令行辕。
说到为什么我想写单于改变了南京大屠杀的局面(居然有网友说俺没有改变历史)而全世界皆曰可杀呢?原因有两个:1。是我对改变历史就能获得鲜花和掌声的反感。谁能肯定改变历史就能得到鲜花和掌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人去了未来,知道邻居家的小孩子将来长大后毁灭了世界,然后某人回到现在,某人去把还是儿童的世界毁灭者给杀了,挽救了世界。但是一般人会怎么看某人的行为?恐怕除了“禽兽不如”“冷血屠夫”外没有其他的评语了吧?
第二个原因是我很欣赏一句话“你以为自己掌握了命运,实际上你不过是被命运所玩弄”,甚至我曾经在群里和别人讨论(昨晚),很想设定为日本人在南京没有屠杀成功,便转移到了武汉,变成武汉大屠杀。变相为单于讨回了公道,而单于并不欣慰,相反他觉得自己被玩弄了。他以为自己改变了南京30万人的命运,而命运本身却惩罚了他,不但30万人的牺牲一个不少,还多付出了23000人的利息。呵呵
当然,我也明白很多事情不能由我的性子来,所以基本上抗战时的剧情还没有想好。
最后,希望单于改天换地的朋友,我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因为不管是毛主席还是蒋总统能走到权利的顶峰不是没有道理的,也不是和风细雨的。事实上主席直到延安整风结束才真正确立了自己无可动摇的地位,而蒋总统,国民党内部一直存在着反对派。
一个是依托当时社会主义风潮和强大的苏联,一个是凭借孙中山先生巨大的影响力,应该说他们两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请问单于作为一个海外华侨,又没有任何思想可以依靠拿什么去改天换地?难道靠陈炯明的“联省自治”吗?
先不说取主席而代之有多么的不现实(周可是主角的老师!)就是实际政策也不允许我这样写;那么取代蒋?连蒋在国民党内部都有非常多的反对派,何况一个资力浅的吓死人的军校学生?无论国共,太多人当过他的老师了。再说技术、资金、地盘那里来?
事实上当时权利、学识比单于好的人都太多了,可是有谁建立起了真正可以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抗衡的政党?没有?
事实上很多架空实际上走的就是阎西山的路子。
所以这本书没有改天换地的可能性!
最后总结:以后的剧情是没有定滴,YY是有滴,但是也是适度滴!
谢谢大家,孤行。2006年3月24日星期五9:40
第三卷 水溢瓶口各自流 第四回 纷说北京事 单于从头越
廖仲恺与蒋介石回到校长办公室后,蒋介石等卫兵给廖仲恺倒了茶出了门后,对坐在椅子上悠闲品茗的廖仲恺说道“仲恺兄,总理真的要单于跟他北上吗?单于虽说表现优异,但那是指他对政治有敏锐的判断力,能明心见性,看透本质;可是总理难道还需要单于来提醒他吗?而且单于虽说在军校表现优异,但是说实话,他军事技能并不好。如果总理觉得警卫能力需要加强,我校还有许多政治是忠诚,军事技能优秀的学员。能不能给总理说说,把单于留下来啊。”
蒋介石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自己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单于那敏锐的政治直觉。因此他很希望孙中山能收回成命。
廖仲恺大概也能估计到蒋介石的心思,笑了笑说道“中正,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先生让单于随自己北上的目的吗?先生是想开阔单于的眼光,为党培养人材啊。单于这个年轻人的确如你所说似乎有对政治有天生的直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和GCD员的关系很好,但是却能保持坚定的信仰。单于唯一欠缺的就是对党的忠贞,毕竟他回国除了因为他爱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受先生的感召。”
看到蒋介石在听到自己认为单于缺乏对党的忠贞时准备插话,廖仲恺微微向蒋介石做了一个等等的手势,接着说道“你觉得奇怪是吧?我和你大概是最欣赏单于的人,为什么我会说单于对党缺乏忠贞。的确,我相信单于是不可能接受共产主义的,但是他似乎也没有表示出他信仰三民主义。单于这个年轻人是我遇到的最让我琢磨不透的年轻人,政治部周en来、蒋先云这些都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