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下的力量-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具世间智和无上智的大智者。

多数人似乎需要经历过大量的受苦之后,才肯弃绝抗拒,拥抱接纳——才肯拥抱宽恕。当他们一开始接纳和宽恕的时候,一个最棒的奇迹就发生了:透过乍看似恶的而达成本体意识的觉醒,受苦转化为内在的和平。世间所有的恶和受苦,它们的终极效用在于迫使人类体现超越名相的本来面目。因此之故,那些在我们有限的感知下所视之为恶的,其实是那个没有对立的高层的善。然而除非透过宽恕,善对你而言不会成为真实。在宽恕之前,恶就得不到赦免,因此恶者恒恶。

透过了宽恕——它本质上的意思就是认知过去的虚幻不实,容许当下这一刻以它的本然存在——那么转化的奇迹便会同时在内、在外发生。一个深刻临在的宁静空间,也在你的内在和周遭产生。任何进入这个意识场的人和物,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影响有时立竿见影,有时发生在一个更深的层面,而在日后以有形的改变出现。透过你的无为——单纯的存在,并稳住深刻临在的波动——你瓦解了不和,疗愈了痛苦,驱逐了无意识。

生命剧码的结束

在接纳以及内在和平的状态里,即使你不说它是“坏的”。那么从一般意识的观点来看,被称为“坏的”事还会进入你的生命里吗?

大多数发生在人们生命中所谓的坏事,都来自无意识。它们都是自创的,或者说是我执创造的。我有时候把这些事件称为“剧码”。当你全然有意识的时候,剧码不会再进入你的生命里了。我再把我执的运作和它创造剧码的方式做个简短的提示。

我执就是当你没有以见证者的意识——观察者——临在的时候,而接管你生命的未受观测的心智。我执自视为敌意的宇宙内一个分离的碎片,与任何其他的存在没有真正的内在连系。它被其他的我执所包围,它若不是视这些我执为潜在的威胁,就是利用它们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我执的基本模式,是设计来与它自己根深柢固的恐惧和匮乏感战斗的。它们就是抗拒、控制、权力、贪婪、防卫、和攻击。我执的某些策略相当精明,可是却从未真正地解决过任何问题,只因为我执本身就是问题。

当众多的我执在人际关系或组织、机构里聚合的时候,“坏”事迟早部会发生。也就是以冲突、问题、权力、争斗、情感或肢体暴力等五花八门的剧码出现。其中包括了以战争、种族灭绝、和剥削的集体之恶——全部都肇因于集体的无意识。再者,许多类型的疾病,也是由于我执持续地抗拒所引发的。它为身体的能量流创造了局限和阻塞。当你与本体连系,并且不再被心智所掌控的时候,你就停止创造这些了。你不再创造或参与剧码的演出。

每当两个以上的我执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不一而足的剧码。不过即使你完全独居,也可能创造出独角剧码。当你自感遗憾的时候就是剧码。当你感觉愧疚或焦虑的时候就是剧码。当你让过去或未来模糊了现在的时候,就是在创造时间—剧码所需的素材:心理时间。每当你不容许本然存在,而不尊重当下这一刻的时候,你就在创造剧码。

多数人爱上了他们特定的人生剧码。他们以自己的故事为身份。我执掌控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把整个自我感全部投资在上面。即使他们对答案、方案、或治疗的追寻(通常都不成功)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最害怕、最抗拒的就是剧终。只要他们还是自己的心智,他们最害怕和抗拒最力的,就是他们的觉醒。

当你活在完全接纳本然的时候,就是你人生所有剧码结束的时候。任何人也无法与你争辩,无论他们如何地用心良苦。你无法和一个意识十足的人争辩。争辩暗示着你认同了心智和心理地位;也暗示了你向对方的立场抗拒和反应。结果就是正反双方都因此获得了能量。这就是无意识的机制。你大可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你的立场,可是它的背后没有反作用力,没有防卫或攻击。因此不会变成剧码。当你处于全然的意识中,你的冲突停息了。“一个与自己合一的人根本无法怀有冲突。”《奇迹课程》里这么说。这句话指的不只是和他人的冲突,更根本的是你内在的冲突。当你心智的索求和期望,与本然之间没有对峙的时候,冲突就止息了。

无常和生命循环

然而,只要你仍处于身体的向度,并且与集体人类心灵连结的时候,肉体的痛苦就仍然可能。不要把肉体的痛苦与受苦和心理情感的痛苦混为一谈。所有的受苦都由我执创造且源于抗拒。而且只要你还在这个向度里,你就仍然受制于它循环的本质和无常的律法。不过,你不再把它视为“坏的”——它只是“是”。

透过你容许万物的“是然”,在对立运作的底下,一个更深的向度就会向你显示。它就是一个常驻的临在,一个不变的深沉宁静,一个超越好坏而自生的喜悦。这就是本体的喜悦,神的平安。

在形式的层面,存在着分别相的生和死,创造和毁灭,生成和坏灭。其反映无处不见:一个星体或行星、一具肉体、一棵树、一朵花的生命循环、国家政治体制、文明的兴衰荣枯;个人生命中必然的得失循环。

当事遂其愿、欣欣向荣的时候,就是成功的循环;而当欣荣转为衰枯或分崩瓦解的时候,就进入了失败的循环。这时候你就要放下,才能挪出空间让新的事物或者转化发生。如果你在这个点上有执着和抗拒的话,你拒绝了随着生命之流前进,你就会受苦。

循环的起落,除了心智的判断之外,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成长通常被视为正面的,可是天底下没有长生之物。如果有一种持续不断的成长,它终将变成摧毁力十足的怪物。新的成长要发生,化灭是必须要的。有生有灭,两者缺一不可。

低潮是灵性成就上绝对不可或缺的。你必须要在某一个层面上大败,或者经历沉重的失落、痛苦,才会受到灵性向度的吸引。再不然,就是你的大成就变得空虚毫无意义,反而成为你的失败。失败隐藏在每一个成功里,而失败也埋着成功的种籽。世界——或者说在形相的层面里——的每一个人,迟早都要“失败”。当然每一个成就终究要归零。所有形相都是无常。

你依然可以积极地显化和创造新的形相和环境,并且享受这一切,可是你不会认同它们。你不需要它们赋予你一个自我感。它们不是你的生命——只是你生命的情境。

身体的能量也受制于上下循环(高潮、低潮),它无法一直处于巅峰状态。有高能量的时候,也有低能量的时候。你会有高度的积极和创造期,也会有一切似乎停滞不前,毫无进展,一无所成的时候。一个循环的完成,少则数小时多则数年。在这些大起落里,还包含了一些大、小起落。许多疾病的起源,都来自对低能量循环期的抗拒,这个时期对再生至关重要。一直想要有所做为的驱迫感,和由成就等外在因素汲取自我价值感和身份,就是你与心智认同时势不可免的幻觉。这种幻觉使你很难或者不可能接受低潮期,并容许它们的存在。有机体的智能,在这个时候就会采取自保措施迳行接管,并且创造出疾病,逼迫你中断,好让必要的再生能够进行。

宇宙生生不息的本质,与万物和所有情状的无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佛陀把无常当做他教诲的重心。所有的情境都是飘忽不定且不断流转的,或者正如他所说的,无常是你生命中的每一个情状、每一个情境的特性。它会改变和消失,或者不能再满足你。无常也是耶稣教诲的重点:“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朽坏,有盗贼挖窟窿来偷……”

只要是你的心智判断为“好的”情状,无论是一份关系、一份财产、一个社会地位、或是你的肉体,心智就会执着它,和它认同。它让你快乐,让你对自己的感觉好,它也许变成你的本来面目,或者你自以为是的一部分。可是在一个有虫子咬、会朽坏的向度里,没有持久不变之物。它非灭即变,否则就是进行一次极端的转换:同一个情状,昨天或去年还是好好的,突然之间或者逐渐地由好转坏。原先让你快乐的情状,却让你不快乐。今天的繁荣,明天就变成消费至上主义。快乐的婚礼和蜜月,变成了不快乐的离婚或共存。或者是一个情状消失了,它的缺席造成了你的不快乐。当心智已经执着和认同的一个情状或情境改变或消失的时候,心智便无法接受。它会执着在那个正左消失的情状,当它是从身体上撕裂的一个肢体一样抗拒改变。

我们时而听闻一些人因为钱财散尽,或身败名裂而自杀的事件。这些更是极端的例子。还有人每当发生重大的失落时,就会变得非常的不快乐,或者让自己生病。他们分辨不出生命和生命情境的差异何在。我最近读到一则八十高龄的名演员过世的报导。当她的美貌遭到岁月的摧折而退色时,她变得郁郁寡欢、深居简出。她也是认同了一个情状:她的外貌。这个情状先给了她一个快乐的自我感,接踵而来的便是一个不快乐的自找感。如果她能够与内在无形、无时的生命连系的话,她就会站在一个澄静、和平的地方,观察并容许外貌的消退。更重要的是,她的外在形式,会因为她没有年龄的真如本性的光照而逐渐清明。如此一来,她的美就不会消退,反而会转化成灵性之美。遗憾的是没有人告诉过她这么做是可能的。这个最根本的知识,仍未普获世人所接受。

佛陀的教导说,即使你的快乐也是 dukka——巴利文的意思是“受苦”或“贪想”。两极是一体不分的。意思就是,你的快乐和不快乐实际上是一个。只是时间的幻觉把它们分割了。

这不是消极。这只是要你认知事物的本质,以免你的余生都在追逐一个幻相。也不是说你不应该再欣赏愉悦或美的事件或情状。不过,想透过它们追求它们所无法提供的——身份、永恒、和成就感——这无异是一帖酿造挫折和受苦的配方。如果人们都悟道,而不再透过事物寻找他们的身份时,整个广告业和消费者社会都会崩溃。你越用这种方式追寻快乐,你越会有求不得之苦。外界的事物,除了短暂和浮面的满足之外,没有一样能真正的满足你。不过你也许需要经历许多次的幻灭之后,才会体会到这个真理。事物和情状给你享乐,也可以给你痛苦。它们可以给你享乐,却不能给你喜悦。喜悦就像法喜一样,是由内而外自生的。它是内在和平状态本质的一部分,也是被称为神的平安的那个状态。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需要你努力或奋斗才能得来的东西。

任何你所做的、所拥有的、或所获取的,其中都没有“救赎”。许多人从来都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那些体会到的人,反而变得厌离俗务、抑郁不已:既然世间得不到真正的成就,还有什么意义值得再努力的?旧约里的先知必定获得了这样的体悟,才会写出这句话来:“太阳之下所做的一切,我已看尽。你看,一切皆是一场虚幻和捕风的徒劳。”当你抵达这一点的时候,你就跨离了绝望一步——也向开悟迈进了一步。

一位佛教的比丘曾经告诉我:“我二十年的修行所学到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只知道凡生者必有灭。”他的意思当然就是:我学会了对本然不做任何抗拒;我学会了容许当下这一刻存在,并且接受了所有事物和情状的无常。因此我找到了和平。

对生命不做抗拒,就是处于恩典、自在、和轻松的状态里。这个状态不再仰赖事物以一定的好或坏的方式存在。这么说几乎是矛盾的,然而,当你对形式的内在依赖不见了,生命的整体情状、外在形式,就会趋于长足的改善。你过去认为快乐所需的人、事和情状,现在,会在不经你努力或奋斗的情况下来临。你尽管享受和欣赏这一切——在它们存在的时候。这一切当然都会化灭,在生灭中循环不息。可是没有了依赖,便没有了失落的恐惧。生命开始轻易地流动了。

从次要来源所汲取的快乐,从来就不会很深。它只是本体喜悦——当你进入了那个不抗拒的状态里,所找到的洋溢的和平——苍白的反映罢了。本体带你超越心智的两极对立之境,把你从形相的依赖中解放了。尽管你周遭的一切崩溃倾塌,你还是会感受到一个在你内在深处的和平核心。你也许不会快乐,可是你一定在和平里。

负面情感的运用和戒绝

所有内在抗拒,都会以一种形式的负面情感被经验到。所有的负面情感都是抗拒。在这个脉络里,这两个词可以说是同义词。负面情感的范围,从恼怒或不耐烦到暴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