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商十训-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会和命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使我们更加成熟。要与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接近。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来到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这位体格结实,浓眉大眼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变得柔和并微笑起来,那天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怎样去访问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在华卡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相结交,他坚信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运。

  年轻时都能直率地表达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可是年纪一大,就以为应该把这种心意隐藏起来,但是隐匿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是错误的。应当与你所崇拜的人亲近,这才是良策。这不但能使对方感到高兴,而且会鼓励你,增加你的勇气。

  怀特是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小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雇员。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后来,先是在西部合同电信公司工作,而后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当他的儿子上学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籍一样,好的朋友不仅是益友,也是良师。

  要与伟大的人物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超群拨萃,而是你自己忐忑不安。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前辈交际。法兰西陆军元帅福煦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活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不少人总是乐于和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能够自慰。因为在与这样的友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结交朋友虽出于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宜经过郑重的考虑之后再决定。

  总之,事业成功的人,能够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其实,与人结交并非太难的事情。首先将你所在城市的知名人士列出一张表,同时把将会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也列出一张表,之后就是每星期去结交一位这样的人。

  □及早编织事业上的关系网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际关系。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其实,这句话的反面应该说:“最注重人缘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

  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上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交际圈,等于你有一笔无形的巨大的财产。

  因此,希望做生意就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创造的,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果太客气、太内向,将失去许多与人接触的机会。还有,有了一点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着实向前发展。

  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职员在公司上班等于是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处处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等长大成人要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依赖父母。父母亲若遗下一些人际关系让你运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就得重新创造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因此,人际关系是自立创业最重要的课题,生意能否成功,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呢?

  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印象。

  “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顾客信赖你。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依靠自己苦心经营的靠山的扶持,最终成长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他的成长与发家史,堪为后人自主创业的一面镜子。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绩溪。安徽多商,徽商遍布各地。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12岁那年,便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当起了学徒。

  胡雪岩的辉煌历程是从帮助王有龄“捐官”开始的。也正是“捐官”这一举措造就了一代“红顶商人”,为胡雪岩的初露锋芒营造了契机。没有胡雪岩的拼死相助,王有龄在官场中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界迅速崛起。

  王有龄本是神州人。他父亲是一个候补道台,被分派到浙江,王有龄也随父亲到了浙江。他父亲到杭州后并没有得到过什么有实惠的实缺,旧病侵扰,加之心情抑郁,不到一年就客死他乡。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归里安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就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官衔,又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到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实际上已经落魄到只剩下一副不肯放下的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每日到茶馆穷泡的绝望境地了。

  机缘巧合,一次在茶馆,胡雪岩与王有龄偶遇。因茶馆人多,胡雪岩便邀王有龄至家中小酌。王有龄本己饥肠辘辘,推辞一番,也就应邀前往了。交谈之中,胡雪岩得知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

  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必须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自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当时的胡雪岩年龄尚轻,20岁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像自己正是侠肝义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

  王有龄却不知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即将失去,失去了便再难遇到。胡雪岩此时突然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兄台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欠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收回此账后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用这笔钱做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着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当时,王有龄一下子惊呆了,盯住银票如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紧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得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兄弟。胡雪岩重新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兄弟一般,似乎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启程北上。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在众人对王有龄投以势利眼之际,胡雪岩独报以殷勤礼节,并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擅作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相资助,表现出相当的政治远见。而对于王有龄来说,遇到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雨,他对胡雪岩的“慧眼识俊杰”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从粮台升任杭州知府,不出几年,又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富甲一方,就在于他慧眼识俊杰,深谙要具有有力的后盾之道。

  没有本钱或者没有足够的本钱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样的人肯定难以发大财。或者过分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那块狭小的天地,自娱自乐,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样的人也注定难以发大财。

  没有本钱而谋求发大财的人,应当是卓而不群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者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自己才能赚到大钱。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标志着他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每一位无本而谋求发财者,都应当深深铭记于心。

  有谁能够从不依靠别人而做到发大财的呢?即使当今世界顶尖级的富豪,如李嘉诚、王永庆,或者如日立、三星、松下、福特、洛克菲勒等公司的老板,任何声名显赫的财主也不敢拍着胸脯大声吼:“我只靠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就赚了许多的钱!”因此,对于每一位身无分文的谋求发财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宏伟发财计划,关键不在于自己有没有本钱,而取决于会不会倚重外界事物,倚重他人。即使你眼下没有本钱,但是如果你善于倚重他人,你与财富的距离就不远了。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多;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借取外界力量的重要性。

  有许多商人具备发现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在这些人身上进行政治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

  1871年,美国大资本家古尔德收购了除国库外的美国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基本上控制了金价,但当时国库还有不少黄金,如果政府抛售黄金,黄金的价格势必会下降。因此,古尔德处心积虑,设法控制国库。

  古尔德了解到格兰特总统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柯尔平上校,就拉柯尔平入伙。柯尔平十分坦率地表示没有资本,古尔德忙说:“不要紧,你用不着拿一分钱,只要表示一个愿望就行了。我很敬佩上校的为人与才能,十分想与你交朋友,这点小意思就算鄙人的一点诚意吧。”柯尔平看到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两人签约:柯尔平在古尔德那里认购200万美元的黄金股,只要黄金价格上涨,每周可以领到这些黄金股的涨价费,若黄金下跌,按惯例,也要相应地进行赔偿。

  为了防止金价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