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s8
《资本论》网络版序言
在武术上有一句俗话,叫做:打拳不溜腿,一生冒失鬼。那么,在经济科学的研究上,不先看一看马克思的《资本论》,也会是个冒失鬼。当今盛行国内外的西方经济学(本人称其为现代庸俗经济神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早就在《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了,只是在资本的大力资助下,才恬不知耻地借助片面的数学工具垂死挣扎,并鼓吹《资本论》的过时。同时,另一些批评或引用《资本论》的人的言行,不过表明,要么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读过这套书,要么他们的智力实在有限,连基本的东西也没能理解。
的确,虽然《资本论》中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但其中运用于问题分析的逻辑和思想表明,没有好好学过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等高等数学课程的人,是很难把握其精髓的。实际上,数学水平不如马克思者,已不适合研究经济科学。当然,数学水平超过马克思者,如大学里的数学教授,也未必就适合研究经济科学。这还要看其是否会违反经济科学除数理逻辑外的另两个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一个例子见帕累托效率的“最优”——兼与王则柯先生商榷。
《资本论》第一卷内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整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原书的脚注有选择性地以括号【】的形式放在原文之中。批阅者的笔记以蓝色字体标注。插入笔记的目的,一是时时打断读者的阅读,以减少长篇阅读的疲劳;二是增加阅读的兴趣,欢迎读者批驳;三是为批阅者本人在文中各处做上标记,以便以后引用时方便查找。
——批阅者
目 录
(下载全文)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序言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1、商品 ;
2、交换过程 ;
3、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4、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7、剩余价值率 ;
8、工作日 ;
9、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0、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
11、协作 ;
12、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
13、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
15、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
16、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17、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
18、计时工资 ;
19、计件工资 ;
20、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21、简单再生产 ;
2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
2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4、所谓原始积累
25、现代殖民理论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序言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1、货币资本的循环 ;
2、生产资本的循环 ;
3、商品资本的循环 ;
4、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5、流通时间 ;
6、流通费用
第二篇 资本周转
7、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
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9、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10、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
11、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 ;
12、劳动期间 ;
13、生产时间 ;
14、流通时间
15、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
16、可变资本的周转 ;
17、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8、导言 ;
19、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
20、简单再生产 ;
21、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序言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成本价格和利润 ;
2、利润率 ;
3、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
4、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
5、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
6、价格变动的影响 ;
7、补充说明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8、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9、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0、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11、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
12、补充说明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3、规律本身 ;
14、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
15、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16、商品经营资本 ;
17、商业利润 ;
18、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
19、货币经营资本 ;
20、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21、生息资本 ;
22、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
23、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
24、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
25、信用和虚拟资本 ;
26、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
27、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
28、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 ;
29、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
30、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I ;
31、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II(续) ;
32、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III(续完) ;
33、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
34、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 ;
35、贵金属和汇兑率 ;
36、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37、导论 ;
38、级差地租:概论 ;
39、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I) ;
40、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II) ;
41、级差地租II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 ;
42、级差地租II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 ;
43、级差地租II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 ;
44、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
45、绝对地租 ;
46、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
47、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 ;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48、三位一体的公式 ;
49、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
50、竞争的假象 ;
51、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
52、阶级 ;
弗·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卷增补
首页 献 给
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
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威廉·沃尔弗
1809年6月21日生于塔尔瑙
1864年5月9日死于曼彻斯特流亡生活中
第一版序言(马克思)
第二版跋(马克思)
法文版序言(马克思)
法文版跋(马克思)
第三版序言(恩格斯)
英文版序言(恩格斯)
第四版序言(恩格斯)
第一版序言
现在我把这部着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着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很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
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关于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但是前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历史的新材料。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
7
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其实爱情问题,也是极其简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并且,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这种抽象力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是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和数量的逻辑进行分析的能力。缺乏这种抽象力的人,虽然下点苦功可以看懂资本论,但无法再前进一步。从而这种人要么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要么是一个歪曲主义者。进一步地,虽然,数学好的人不是都能分析好经济问题,但数学水平还不如马克思的人,则根本没有资格分析经济问题。而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当然,我指的是那些想学到一些新东西、因而愿意自己思考的读者。
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撇开这点不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在我们那里完全确立的地方,例如在真正的工厂里,由于没有起抗衡作用的工厂法,情况比英国要坏得多。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
8
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
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社会统计,与英国相比是很贫乏的。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使我们刚刚能够窥见幕内美杜莎的头。如果我国各邦政府和议会象英国那样,定期指派委员会去调查经济状况,如果这些委员会象英国那样,有全权去揭发真相,如果为此能够找到象英国工厂视察员、编写《公共卫生》报告的英国医生、调查女工童工受剥削的情况以及居住和营养条件等等的英国调查委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那末,我国的情况就会使我们大吃一惊。柏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有可能否认妖怪的存在。这段话,就象是针对二十一世纪前及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的统计和社会调查现状的。
决不要在这上面欺骗自己。正象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一样,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起了警钟。在英国,变革过程已经十分明显。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