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潜入梦-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城区少年体校就在天坛东门,离洪涛家不算近,但是坐车比较顺,从家门口坐上116路公交,一直就杵到天坛边上了,再走一站地就到。基本来说就是在一条街上,只不过这条街南北贯穿了整个京城,洪涛家在北头,体校在南头。周日这天洪涛的父亲带着他一起来到体校,找到了那个张老师,当面询问了一下训练课程安排,然后帮洪涛办了手续,从下一周开始,洪涛每逢一三五的下午就不用在学校上课了,吃完午饭直接去体校训练。
柔道班的教练只有30多岁,姓庞,当天也和洪涛父子俩见面了,他的身材很有特点,胳膊粗腿短,个头还没洪涛的父亲高,张老师介绍说他是从京城柔道队退下来的,在全国比赛中还拿过名次。
“爸,你看到我们这个教练没,就冲他您也不用担心我以后搞体育,他从小就进专业队了,练了至少20多年吧,结果刚30多岁就只能跑这儿来教我们小孩了,要钱没钱要好工作没好工作,说不定还落了一身伤病。另外还有多少不如他的呢,所以啊,我只是锻炼锻炼身体,以后还是按照您的想法,去考大学,再弄个什么硕士、博士的。”洪涛也不能总是打击老爹,趁着这个机会,赶紧也让老爹舒舒心。
“哈哈哈哈,你能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走,咱爷俩不回家吃饭了,我带你吃烤鸭去!”父亲听了洪涛的话,就像三伏天里喝了一瓶冰镇北冰洋汽水一样舒服,居然都敢上外面乱花钱了,看来父亲兜里也是有小金库的!
说起这个烤鸭吧,算是京城的一张名片了,全聚德嘛。不过在老京城人眼里,全聚德并不是最正宗的,正宗烤鸭应该是崇文门路口,哈德门饭店一层的便宜房烤鸭店。如果按照历史来算,便宜坊比全聚德要早很多,它当年是从清朝宫廷把烤乳猪的方式用在了烤鸭子上,一直到了清末,才有了前门外的全聚德。
虽然都叫烤鸭,但是便宜坊是焖炉烤鸭,而全聚德是挂炉烤鸭。焖炉就是用秫秸杆把砖炉烧热,然后把鸭子送进去,关上炉门进行烤制,炉门关上之后就不能开了。什么时候熟、什么时候出鸭子全凭大师傅的经验,所以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由于是在封闭环境下依靠炉膛的热度慢慢烤,鸭子内体的脂肪和水分流失的比较少,所以烤出来的鸭子很嫩、很软,就和刚蒸出来的大馒头一样。
挂炉烤鸭的技术是从焖炉改良过去的,炉子都差不多,只是没有炉门,燃烧的材料也从秫秸杆变成了果木。由于没有炉门,而且下面还还有明火,炉内温度比较高,所以烤出来的鸭子水分和油脂流失的比较大,鸭子外皮比较脆,肉质也没那么软。
至于哪种好吃哪种不好吃,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了,这玩意没有什么标准可循。后世里之所以一说京城烤鸭就想到全聚德,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其它一些因素,便宜坊烤鸭店的大师傅流失的比较严重,手艺失传了,而全聚德比较积极向上,靠拢组织靠拢的好,国家有宴请什么的都带着外宾去全聚德,久而久之,全聚德就火红了起来。
吃烤鸭其实是很讲究程序的,首先这一只鸭子上来,不能动手就撕,得等着师傅用刀子给你片,一只鸭子要片108片肉下来,而且片片都得带皮带肉,这个程序要当着客人的面儿进行,不能说你拿到后厨里去弄,最后给我端上来几盘就完了。
整只鸭子片完以后,鸭头要用刀一分为二,然后连同鸭屁股上那块肉,一起放到盘子里,端给这桌上坐主席的人,这叫有头有尾,这时才能开始吃鸭子。
吃鸭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一种和煎饼类似的薄面饼,叫荷叶饼,这个饼放到手心里一攥,然后松开,不能沾一起。在这个饼里放上三条鸭子肉,在配上黄瓜条、葱白、甜面酱,包成一个长条的小包,然后在送进嘴里,这就叫一卷鸭子。别人问您一顿吃了多少鸭子的时候,您就说我吃了十卷!不能说我吃了半只!那叫外行!
吃烤鸭除了吃肉之外,还有一副鸭架子也是好东西,可以拿回家去放点白菜、粉丝然后小火儿慢慢咕嘟,连汤带菜怎么吃都成。洪涛和父亲俩人一共也就吃了半只鸭子,剩下的鸭肉和鸭架子都打包带回家里,晚上还能吃一顿儿。
坐公共汽车回家的时候,洪涛从车上看到了自己那两个小店,现在店门口的玻璃上已经贴上了很多衣服和发型的大照片,虽然和后世里那些印刷精美的广告画无法比,但是在这个年代,还是挺吸引人的,有事儿没事儿总有一些小伙子跑到这里来过眼瘾,看着照片上的大姑娘偷偷咽口水。
照片上的大姑娘此时就有一位正在门口干活儿呢,韩燕端着一个大铝盆,欠着脚伸着胳膊正往晾衣绳上挂毛巾,这是发廊里最重的一个活儿了,每天都有几十条毛巾需要清洗,而且洗起来还很费劲,因为上面沾的都是化学药水,如果不洗干净了,以后闻起来总有那么一股子氨水味道。
ps:承蒙广大书友的厚爱,终于也可以强推上架了,本月12日周五,欢迎喜欢这本书的朋友来多捧场,来个订阅啥的,也让咱的数据好看一点,当然了,我能回赠给大家的也只有一样。。。使劲加更!!!

一百零二章 定位
自打开学之后,洪涛就不能整天待在发廊里了,只有在下午放学之后跑过去干几个小时,现在来这里做头发的顾客基本已经摸到了规律,要想做一些比较特殊的发型,那就得等下午4点钟以后来找那个小师傅,唯一的例外是周日,他全天都在。但是这个小师傅比较难伺候,他只做10块钱以上的活儿,普通的剪发和烫活儿他都不做。
如果想要烫稍微普通一点儿的发型,白天来找燕子师傅就可以,她虽然剪头发的手艺不如那个小师傅,但是处理一般的活儿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店里的另外一位师傅,也就是洪涛的那个表姐,她刚刚能独立完成烫头上卷,剪头发的手艺不值一提,所以没人来专门找她。
洪涛还在店里设立了一个预约本,专门记录有特殊要求的高端客户的预约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晚上,可以提前预约,这样就能避免那一天突然来了好几位忙不过来,或者那一天一个都没有的情况发生,既方便了洪涛的工作,又为客户节省了时间,还能提高服务质量。
那位住在北新桥附近,穿白套装的少妇和她的那些同事们,已经成了发廊里的固定客户。其实她们就算想换地方弄头发也不可能了,多了不敢说,洪涛敢保证到目前为止满bj是恐怕也找不出一家理发馆会做这些发型。而且洪涛还不怕别人把新发型学走,那些理发馆都是国营单位,不光工作是固定的,连发型都是领导安排的,一年到头就那么几种固定款式,你爱来不来。
而那些理发馆里的老师傅则更加看不上洪涛这种野路子,别说他们不可能主动来学,就算逼着他们学,他们估计也不会答应,这时候的手艺人还是比较讲规矩的。至于其它的私人理发馆,洪涛不知道还有没有,至少在他的活动范围内还没发现。不过早晚都会有的,但是洪涛并不怕,他能准确的把我潮流的大概走向,而且他的脑子里还有更多的新鲜玩意可以随时拿出来,如果光凭正当竞争的话,谁也玩不过自己。
另外理发和做衣服一样,去惯了一个熟悉的地方、找惯了一个熟悉的师傅,除非这里退步太严重,否则轻易不愿意换一个陌生的地方。洪涛现在就在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客户群,而且是有意的去迎合高端客户群的需求,他打算利用先人一步的优势,逐渐把裁缝店和发廊做成高端店铺,这样即使过一两年,还有别的裁缝店或者发廊开张,他也不用去和它们竞争。
那么在那个年代里,有所谓的高端客户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总是有有钱人的,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像那个白衣服的少妇和她的那些同事,就属于这一类人,她们的工作很特殊,是在朝阳门内的老外|交部里上班,但是属于商业部编制,需要经常和外国客商见面,所以她们除了工资比较高之外,还有一笔很大的服装费、化妆费可以支配。
而且她们接触的层面要更高更广一些,通过她们的口口相传和榜样作用,她们那些圈子里的人也都慢慢的被吸引了过来,好几次洪涛都看见这些女顾客是从路边的小汽车里下来的,尽管只是老式的伏尔加或者sh,但是在这个年代里,能坐上公家小轿车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至于这些女人更细节的私人问题,洪涛从来都不问,而且也叮嘱了大玲姐和韩燕姐妹,最好也别主动问。她们自己愿意说那是她们的事情,如果她们不说,那就别打听,只要能把钱挣到手、把服务做周到、能让客人满意,就是最大的收获。
既然洪涛打定了主意要走高端路线,那他索性就从价格上分出一个三六九等,这样不用和客人明说,那些追求质量、服务、享受的顾客自然继续留下来,只是图近、图方便、图新鲜的客户慢慢也就不来了。客人的数量会慢慢减少,营业额却会越来越高,而服务质量也会相应提升。
当中高端和低端顾客的数量之比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不用洪涛自己动手,低端顾客就会快速流失。因为老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相同口味的人在一起才会更舒服、更自然,你让一个普通老百姓没事儿就去私人会所里天天玩羡慕嫉妒恨,没几次他自己就不爱去了,一点儿面子都没有!!!
不过这得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过程来慢慢调整,所以洪涛并不着急。按照他的计划,等过完这个冬天,到了明年开春的时候,他还会有个大动作,到时候这个裁缝店就该改名叫时装店了,而发廊也将变成一个美容美发中心,现在最关键的不是扩张而是人才的培养。
不管是时装店还是美容美发中心,自己就算长了八只手八个脑袋,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况且他还得上学呢,不可能一心一意扑在生意上,所以他得给自己培养帮手。现在小姨那边比较稳定,她的手艺随着裁剪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纯熟了,至少在制作方面已经超越了洪涛的技术。她那个同学娟子也是个手巧的姑娘,原本在家她就会裁剪一些简单的衣服,经过小姨这2个月的培训,也已经能独立完成很多工作了。
大玲姐那边的发廊就比较麻烦了,她本人跟着洪涛学了这么多天,到现在还不能独立做活儿,她根本就不是一个能踏踏实实学手艺的性格,整天光陪着那些客人聊天,一聊起来能把什么都忘了。韩燕对这方面的接受能力很不错,她现在已经能独挡一面了,至少简单的发型她能独自处理,而且她本身也喜欢这个玩意,每天晚上关门之后,就拿自己的头发练习上卷、吹干定型的手法,平时只有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追着洪涛屁股后面问这问那,洪涛给客人做活的时候她也目不转睛的在旁边看,这时候的她最爱说话,一有不明白马上就问。
韩雪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洪涛曾经和她聊过,让她脱离以前的那种生活,和她妹妹一起到店里来上班完了。可是她也没说成也没说不成,不知道在犹豫什么,反正顾虑挺多。她在店里的时候,就会帮着干活儿,在手巧这方面她和她妹妹韩燕算是遗传到一起去了,只是稍微的学了一个多月,就已经把大玲姐甩出好几条街了,只是还没韩燕那么熟练。
如果以后要进行扩张,光靠她们三个肯定是不成的,按照洪涛的规划,光是美发这一块儿,最少也要有3、4位像韩燕这样的数量大工,然后再配上同等数量的小工才够用,要是再算上美容那一块的人员,估计最少也得有10名员工。
但是洪涛只是这么想了想,不敢真的这样去干,因为按照这时候的法律规定,私营业主也就是个体户雇工最多7人,8人以上就算是剥削阶级了。虽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但是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慢慢才能捋清楚,当年红极一时的傻子瓜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被人批判成了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要不是赶上总设计师站出来帮他说话,估计下场会很惨。
洪涛可不敢指望总设计师他老人家也会站出来给自己说话,先不说老人家肯不肯,估计自己这点事儿顶多是到了区里,然后自己就被人民|民|主专|政给压瘪了,根本传不到老人家耳朵里。
至于到底那年那月才放宽这条规定,洪涛哪儿记得啊?反正他已经打好主意了,最多就雇7个人,多一个都不能雇,唯一可以变通的方式就是用裁缝店来打马虎眼,以裁缝店的名义雇工,但是实际干活到发廊里干,就算这样,最多也就10个人了,因为裁缝店那边也得加人手。
可是洪涛去哪儿找这么多人呢?目前个体户的地位还不如扫大街、掏大粪的高,亲戚朋友家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你说满大街招人吧,好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