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道出了北京之行对他的影响。

包玉刚每次与各国首脑会面,都不会空手而归——因为他会从交谈中获
取各种对他有用的信息。这一次上北京也不例外。

邓小平虽然没有给包玉刚一个明确的收回香港计划,但包玉刚从邓小平
的言谈中判断出:中共会尽力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而这正是一个商家梦
寐以求的。

包玉刚终于下决心把海上王国搬到陆上去。


第二十章挑战置地终于爆发角力战

包玉刚决定大举登陆,收购英资财团九龙仓。一场世纪收购战展开,
双方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程度,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其迂回曲折的情节
和扣人心弦的场面,绝不亚于小说家的生花妙笔。

话说香港的九龙仓,并不是一个仓库,而是香港最大的码头,它一直由
香港四大财团之一的怡和洋行所控制。

九龙仓有限公司是怕和系的一只旗舰,也是一个上市公司,它所拥有的
产业,包括位于九龙尖沙咀、新界及港岛上的一些码头、仓库、酒店、大厦、
有轨电车以及天星小轮,资产雄厚。可以说,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
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业务。

拥有九龙仓的怡和洋行,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英资集团。它盘
踞香港已有一个半世纪,与汇丰银行、太古集团和会德丰三家英资集团并称
为香港四大洋行。

1994 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怡和在香港的六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公
司及其属下的置地集团、文华东方、牛奶国际等,市值总额高达1580 多亿
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8。3%。

而在80 年代初期,怡和的物业尚未被华资集团收购的时候,实力尚还
强些。当时,怡和洋行尚未领教华资集团的利害,仗着财大气粗,一向自高
自大,不把华资集团放在眼里。随着华资财团的迅速崛起,英资和华资的争
斗日趋激烈,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目光转向九龙仓这一香港最大的码头,英资
集团当然不会把已到手的好处让出,华资财团则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新崛起的华资集团当中,最有实力的恐怕要数地产大王李嘉诚家族和船
王包玉刚家族了。

李嘉诚当时位列香港十大财团的榜首,开始他是靠房地产和炒股票发家
的,是香港有名的风云人物,论经济实力和名望,他都比包玉刚稍胜一筹。
但是,在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李嘉诚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
么好,那时他正集中精力要将和记黄埔从英国人手中收购过来。对于九龙仓
这一令人垂涎的肥肉,李嘉诚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九龙仓,包、李两家都有兴趣,李嘉诚通过手下的一批智囊得到消
息,英国在香港最大的英资集团怡和洋行是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东
家,但其在九龙仓的实际占有股份还不到总股份的20%!

换言之,只要不动声色买到九龙仓20%的股票,就可以与怡和洋行进
行公开竞购!

另外,如果公开竞购,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持股的香港人会愿意卖给
华资集团,这是英资集团所没有的优势。

李嘉诚是靠地产和股票起家的,对此他心里亮堂着呢。他私下里算过一
笔帐:当时九龙仓发行的股份不到1 亿股,每股面值仅10 元,也就是说,
九龙仓股票市值总额不过10 亿元;九龙仓拥有物业的尖沙咀是香港最繁华
的地区之一,光是九龙仓所拥有的地皮,其价值就远远超过了九龙仓股份有
限公司上市股票的价值。精于房地产生意的李嘉诚心中明白,即使九龙仓的
股票价格再上升5 倍,买入九龙仓股票仍是合算的。基于这种考虑,李嘉诚
买下了九龙仓的2000 万股股票。


在拥有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2000 万股票后,李嘉诚审时赏势、深知
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同时与拥有和记黄埔的和记洋行和拥育九龙仓的怡和洋
行抗衡,那是大大不够的。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他作出决定,把手中所拥
有的九龙仓股票以比买入高得多的价钱抛出,以此积聚资本,集中力量将和
记黄埔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选择了另一个华资家族——包玉刚家族作为
抛出九龙仓股票的对象。

1978 年以前,包玉刚虽然萌发了“登陆”的念头,却苦于没机会,一
直未有大举行动。直到李嘉诚来找他,两人达成一项秘密交易。

两位华资集团首脑的第一笔交易,奠定了包玉刚后来收购九龙仓的基
础,也开始了两位超级富豪之间的友谊。

那是1978 年夏季的一个下午,大约三、四点钟,李嘉诚打电话约包玉
刚,说有事要与他商量。俩人随即在包玉刚位于太子行的办公室会晤。经过
简短的寒喧,李嘉诚即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想把手中拥有的九龙仓1000 万股
股票转让给包玉刚的意思。

转让?包玉刚心想,天上没有掉下来的好事。包玉刚低头稍加思索,便
悟出了李嘉诚的精明之处。李嘉诚很清楚包玉刚的情况,知道他需要什么,
于是,用包玉刚所需要的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这一“转让”,可真是一家
便宜两家着数的好事。

从包玉刚这方面来说,他一下子从李嘉诚手中接受了九龙仓的1000 万
股票,再加上他原来所拥有的部分股票,他已经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
购,如果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控制资产雄厚的九龙仓。而从李嘉诚这
一方面来说,他以10 元到30 元的市价买入九龙仓股票而以三十余元脱手给
包玉刚,一下子就获利数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包玉刚搭桥,
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 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
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这真是只何李嘉诚这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的“绝桥”(桥:广州话,指
主意、办法)!包玉刚在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位比自己小但精刚过人的香港
地产界新贵。

没有太多的解释,没有冗长的说明,更没有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两个
同样精明的人一拍即合,秘密地订下了一个同样精明的协议:

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 万股九龙仓股票以三亿几千万元的价钱,转让给
包玉刚;

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 万股股票。

晚上9 点钟左右,这宗交易即告达成。

李嘉诚和包玉刚的这项秘密交易无疑是成功的,不久之后,李嘉诚大举
收购和记黄埔获得成功,奠定了他在香港地产界的霸主地位;而包玉刚呢,
从李嘉诚手中接过2000 万股九龙仓股票之后,他手中的九龙仓股权大增,
可以说已做好了决战前的准备,他已打好了基础,可以向怡和洋行发动挑战
了。

包玉刚选择九龙仓作为登陆后的主要袭击对象,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控制着九龙仓行政大权的置地公司,虽然实力雄厚,背后更有财
大气粗的怡和洋行撑腰,其气焰可说是嚣张之极,但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的
弱点——实际拥有九龙仓的股份只有20%。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权若小于35%,则容易被人乘虚而入。


怡和和置地也不是不知道这个现状,只是这个老牌英资洋行太傲慢,从
不把华资集团放在眼里,到头来只好喝下自己酿下的苦酒。

其次,包玉刚搞了二十多年航远,对码头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

他搞航运,由于没有地盘和仓库,在香港的业务都要租用九龙仓的仓库,
其费用十分昂贵,等生意做成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却都被九龙仓盘剥而去,
对此,他又怎能甘心?他很早就想由自己拥有储运业务的仓库,要达到目标,
最佳方法当然就是能够拥有足够的股份来控制九龙仓的行政大权了。

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一个别人不易看到的有利条件。那就是,怡和洋
行在香港的声誉不太好,在它控制九龙仓的时候,采取高额盘剥的政策,致
使港英当局对它也甚感不满,曾对它发出过警告,如果有华资出面与它争夺
九龙仓,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港的华人决不会袖手旁观,他们肯定会偏向华
资一方。这一点,对于包玉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加上从李嘉诚那里接过2000 万股九龙仓股票,
包玉刚心里踏实了许多。但是,办事谨慎的包玉刚并没有向新闻界透露任何
风声,以致于外间一直蒙在鼓里,而包玉刚则不动声色,继续加紧收购九龙
仓股票。

对于包、李二人的暗中交易,怡和洋和并不知情。早些时候,怡和洋行
见李嘉诚收购股票,也紧张了一阵子。后来见李嘉诚停手不干,由包玉刚接
手购买,便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的控制地位已可保无虞了。

然而他们实在太大意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包玉刚仅用了八十多天的
时间,就买入了1000 万股股票,加上原来持有的股票数目,他已控制了30%九龙仓股权,大大超过了怡和洋行的代表置地了。

这时,为了能够稳稳当当地控制九龙仓,包玉刚又采取了另一个更加稳
健的方法,他先将自己名下所拥有的九龙仓股票,以每股55 元的价钱转让
给他控制下的隆丰国际,比市面价还要高出几元,其意图十分明显:隆丰国
际愿意以55 无或更高的价钱买入九龙仓的股票,目标就是要掌握九龙仓股
权的50%以上,以赢得不受挑战的控制地位。

包玉刚把九龙仓的股票转让给他自己控制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可以
说是攻守兼利的一着高招,也是他稳健作风的又一次体现。因为隆丰国际有
限公司乃是包氏财团属下的一间上市公司,所谓的股权转让,实际上是名转
实不转,如果收购失利,最多是赔掉一个隆丰国际,就可以推掉全部法律责
任而下会对包氏财团产生致命的打击。但如果收购成功,就可以得到整个九
龙仓!

直到这时候,怡和和置地这只自视聪明的“兔子”才如梦初醒,却发现
“乌龟”已走得很远,遥遥领先了。

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怡、置决定收复“失地”,以庞大的资本后盾,
进行反收购。

这是一场精彩的闪电战,其迂回曲折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场面,绝不亚
于小说家的生花妙笔;其战略战术的运用及海派作风,则堪称商业收购战的
典范。


第二十一章争九龙仓兵不厌诈出高价

九龙仓反收购战,包玉刚共动用23 亿元现金,其雷厉风行的作风、果
断坚毅的性格和必胜的气概,使他获得了“作风海派”的评价。包玉刚一
跃成为第一个非怡和洋行的华人九龙仓主席。经此一役,谁能不心服口
服?!

包玉刚出访欧洲

1980 年6 月。巴黎。
盛夏的巴黎迷人极了,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
那高耸入云的艾菲尔铁塔,那雄伟壮观的凯旋门,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塞

纳河,还有那热情惹火的巴黎女郎。。这个如梦如画的城市,每天吸引着成
千上万的游客、商旅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包玉刚却无心欣赏那绮旎风光和城市风情。他这次来巴黎,是参加一个
油轮船东会议,然后,还有很多安排。
这次出访,行程安排蛮紧的,加上离开香港后,包玉刚似乎预感到在他
走了之后,会有事情发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预感?”包玉刚问自己,“难道是自己向九龙仓董事

会主席纽璧坚道别时,他那奇怪的笑容使我觉得不安吗?”
包玉刚不禁回忆起这几个月来,与纽璧坚的数度交锋。
1979 年元月,当时身为怡和主席的纽璧坚发觉包玉刚手上所持有的九

龙仓股份已高达30%,大大超出了自己手中的20%的时候,才猛然惊觉。
他气得直跺脚,恨得直咬牙,却又无可奈何。按照惯例,九龙仓董事会邀请
已成为最大股东的包玉刚加入,于是,包玉刚与二女婿吴光正堂堂皇皇便当
起了九龙仓董事。

但纽璧坚岂会善罢甘休?身为九龙仓董事会主席的他,对包玉刚和吴光
正这两位新晋董事可谓一千个看不顺眼,双方不时发生摩擦,其间有两次冲
突较为明显。

第一件是发生在1980 年初,包玉刚向董事会提出,环球公司在九龙仓
董事会中的席位由两席增至四席。纽璧坚不同意,反而提出由置地公司的行
政总裁贝德福特加入九龙仓董事会并出任执行主管。

双方争持不下,各执己见,最后通过协商,各取所需(或日各让一步)
——环球集团争取到多两个席位,贝德福特也顺利进入九龙仓董事会。
这场前哨战可以说是一场双方都认为自己胜利了的战役,这次“过招”
之后,是一个短暂的“和平共处”时期。

然而这“和平共处”只是表面的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