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郑安光
摘 要: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注重理性个体的作用;坚持国际关系发展的进步论。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康德、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开始;经过相互依存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半壁河山。冷战后以全球治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注重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和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性力量的研究。
关键词: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和平;全球治理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传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流派之一。D 曼宁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如下几点: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并且是可以教化的;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个人自由与福利、社会正义和安全有赖于法制;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它认为合于理性的人类社会的规范设计是可以实现的。①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②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传统。
一、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传统:从康德到威尔逊
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在启蒙运动中;一批睿智的思想家高擎理性主义的大旗;对以欧洲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为代表的腐朽“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挞伐。理性主义和人类尊严的思想激流以摧枯拉朽之势无情地荡涤着几百年来一直禁锢人们头脑的陈腐渣滓。人类似乎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智慧。正如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Kant)所言;这是一个“让光明照亮人类的思想的黑暗角落”③的时代。
尽管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大多是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般的哲学问题;但也有些思想家在此哲学基础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了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JohnLocke)、让 雅克·卢梭和康德。这些思想家确立了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与中世纪的神权和蒙昧主义不同;他们认为;理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天然禀赋。理性个人的目标是自我实现;这乃是一种“自然状态”。而国家不过是社会中的个体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其唯一目的就是保障人们建立在推理基础上的自然权利。④
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中;对后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康德。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史上;康德的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洛克“免于侵害”的消极个人自由观念不同;在康德那里;个人自由的理念强调的是个人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或者说;人是自由的;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立法。政府应该在法律和正义的原则下维护个人的安全和福利。与马基雅维里相反;康德认为个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积极的个人自由观是康德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⑤在国际政治哲学方面;康德认为;国家之间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理性;最终会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从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过渡到法制状态;从而实现“永久和平”的目标。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对于后世的共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即民主和平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此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思想是传统的均势论;以梅特涅和俾斯麦为代表的欧洲政治家们成了维持欧洲均势的大师;他们试图通过复杂致密的结盟关系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异于对这些努力的无情讽刺。为此;当时的一些政治家和学者们开始对人类理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希望摆脱这种均势论宿命式的悲剧;这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现代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总统兼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约翰·默里(JohnMurray)、帕克·穆恩(ParkerTMoon)和英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齐默恩(AlfredE Zimmern)、菲利浦·诺尔贝克(PhilipNoel Baker)和大卫·米特兰尼(DavidMitrany)等人。
理想主义否认人性恶的本质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根源的现实主义观点。齐默恩认为人类的本性无所谓善恶;关键在于后天的教化。之所以发生战争不是人类缺乏国际共同体的观念;而是知识的局限使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⑥如威尔逊所言:“恶与善俱来来;纯金常被侵蚀”⑦。也就是说;尽管人的天性中存在着愚昧和无知;而独裁者也可以利用这个弱点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教育和宣传的力量可以克服这个弊端。因此;理想主义者十分重视对于民众的教化。同时;世界人民的交往也有助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充分发挥;彼此形成世界共同体的观念和国际主义精神;从而在根本上杜绝战争的根源。
在国际政治领域;理想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依靠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力量来追求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和普遍正义。这集中体现在威尔逊对于战后安排的“十四点”方案;以及作为该方案的直接成果———国际联盟的建立上。威尔逊学者和政治家的双重背景使他可以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和平方案付诸实践。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国会的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作为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的基本纲领。针对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国际政治弊端;“十四点”计划主张;各国应当放弃秘密外交、取消贸易壁垒、公海自由航行、鼓励民族自治、裁减军备等;作为“十四点”计划的核心;威尔逊强调战后应当建立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的国际组织。威尔逊的这一国际组织方案以集体安全原则取代了均势原则;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也集中反映了理想主义的国际秩序理念。理想主义认为一战前的均势体系的瓦解及一战的爆发;是各国漠视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正义原则的恶果;而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⑧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是这一理想主义理念的伟大试验⑨。它所体现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后来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但国际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政治进程中并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事件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特别是;它没能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并最终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事态促使爱德华·H·卡尔、汉斯·摩根索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关系理论家开始反思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有效性问题;对它的一系列基本假设和内在逻辑进行大胆的质疑;认为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用“应该如何”(shouldbe)的乌托邦式假设代替了“现实如何”(tobe)的理性主义思考;从而必定在现实国际政治中遭到挫败。⑩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以强权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政治范式;从而创立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自此之后近三十年;现实主义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如此;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后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二、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诸流派
20世纪50、60年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在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辩论中发展的。这场争论尽管十分激烈;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一场虚假的战争”
;双方的争论仅仅是限于研究方法上的分歧;尽管这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层面却鲜有深入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真正巨大进步是20世纪60、70年代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以及它们在理论上的交锋;这些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所谓“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标签;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和经典现实主义。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世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核战争的恐怖阴云、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石油危机、全球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国际政治理论家们对世界政治本质的重新思考;他们开始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从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与世界政治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一大主流流派。
自然;“新自由主义”的标签只是一种泛指;因其研究重点和具体观念的差异;其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这里;我们把它简单归纳为三个有代表性的流派:
(一)相互依存理论
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使处于冷战中的人们认识到;核战争的结果无异于人类的集体毁灭;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环境生态等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加剧。这些深化了国际政治研究者们对于世界政治中相互依存的认识;也最终促进了相互依存理论的诞生。
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约瑟夫·奈(JosephNye)和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Rosecranse)等。基欧汉现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奈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两人长期合作研究;成果丰硕;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被传为佳话。相互依存理论就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代表作也多是合作完成的。主要有《跨国关系和世界政治》、《权力与相互依存》等。后者是相互依存理论的巅峰之作。罗斯克兰斯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其反映相互依存思想的代表作是《贸易国家的兴起》。
相互依存理论全方位挑战了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设定。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非国家行为体尽管存在;却不能发挥什么实质性作用;只是主权国家权力政治的从属物。
相互依存理论反对国家中心主义;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是世界政治的唯一行为体;越来越多的超国家和跨国家组织在国际层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等。相互依存理论重视对跨国关系的研究;注重对一体化后果及影响的分析。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军事上的安全;其次才会考虑经济、环境等事务。相互依存理论认为;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使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加深了;而且加强了军事、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领域全方位的“复合相互依存(ComplexInter dependence)”;现实主义从军事、安全等“高政治”向经济、环境等“低政治”过渡的优先次序被打破了;世界事务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以主权国家强权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间政治模式应该逐步让位于超越主权国家范围的众多跨国问题研究议程。
相互依存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现实主义理论独霸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状态;大大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变革分析的思路和议程;为现代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相互依存理论或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新自由制度主义才得以诞生;并对于冷战后出现的全球治理论等最新自由主义世界政治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以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作《权力和相互依存》被誉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