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门人说六楼还有人在工作,然后答应去喊他下来。洛里默·戴维森被  
喊下楼来,看见一个年轻学生正在桌子旁边闲蹓,而当他开始向戴维森提出  
一连串的问题时,戴维森有些吃惊了,后来两人的谈话长达4个小时之久。  
戴维森后来回忆道:    
      在我们谈了15分钟以后,我意识到我在同一个不寻常的人谈话。他问的问题犀利而且富  
      于智慧。GEICO是什么?它做生意的方法是什么?他的形象如何?它成长的潜力如何?  
      他所问的问题是一个优秀的证券分析家才会提出的问题。我是财务副总裁,而他努力想  
      搞清我知道些什么?    
     戴维森对GEICO和格雷厄姆非常了解。 GEICO是于1936年由利奥·古  
德温创办起来,此人独创性地想出通过直接邮购的方式出售汽车保险,从而  
取消了通常的代理商网络。同时GEICO的销售政策只对政府雇员,这个群体  
比申请赔偿的份额要少一些。低廉的销售成本和超乎一般的被保险人使它成  
为成功的企业。1947年,主要持有人想将股票变现,于是雇用了戴维森——  
当时他是个投资经纪人——来出售它。起初股票无人问津,后来到了 1948    
… Page 34…   
年,他把它卖给了格雷厄姆,格雷厄姆认准了这是个金矿。于是格雷厄姆—  
纽曼公司马上筹资72万美元——数目达到了其资产的1/4,获得GEICO的一  
半所有权。不久以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将它的GEICO股份剥离给自己的  
股东,于是GEICO股票开始公开上市交易。同时,戴维森此次的销售工作完  
成得非常出色,因此便说服自己开始为GEICO来效力。  
     巴菲特带着对GEICO的无比迷恋来到纽约。稍作研究之后,他便发现它  
的毛利是保险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它的赢利和利润都非常之高,于是便去  
找保险业的专家——也就是当时的B、C、D,每个人都告诉他GEICO的股票  
价格高估了。巴菲特对事实的了解却恰恰相反,但他觉得他们让他很泄气,  
他们是专家,而他不过只在B类学校念过书而已。  
     每个尽职尽责的择股者都会置身于这样的交叉路口。要在一桩貌似荒唐  
的交易中投入自己的资金的确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正是为何格雷厄姆的观点  
是无价之宝的原因。他总喜欢说,“你既没有对也没有错,因为别人本来就  
不赞同你。”选择一种股票靠的不是人们的突发奇想,而是事实。巴菲特将  
此语铭记在心,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把格雷厄姆看成一种理想的形象——就  
像一个“英雄”,如同他父亲一样。  
     格雷厄姆对其他人也有同样的影响。尽管总体而言他很沉默,他对自己  
的学生有一种像父母般的疼爱之情。杰克·亚历山大心目中的格雷厄姆“几  
乎像一个父亲的形象”。这种形容很不寻常,因为这多半是由他的学生而不  
是由他的子女表达出来的。  
     在自己家里,格雷厄姆很冷淡,他飘忽不定的目光更使人加重了这种感  
觉。他离开了第一个妻子想找一个更年轻的伴侣,当巴菲特未遇见他时,他  
已经和第三个妻子,他的前任秘书埃斯特尔在一起了。有关格雷厄姆摒弃传  
统观念的一个传闻这样说:有天早晨当一个刚结婚的年轻妇女来拜访他时,  
教授和埃斯特尔正躺在床上,格雷厄姆建议她上来一起玩。  
     格雷厄姆的孩子们觉得他拒人三尺,尤其是在他失去了9岁的儿子之后  
更是如此。他们只能通过他的思想,以及他戴着帽子,手执拐杖在中央公园  
里漫步的情景来了解他。有一次他的儿子本杰明·Jr。问他一个关于高中拉丁  
文的简单问题,他父亲凭记忆背诵了西塞罗(罗马演说家)的一篇演讲来作  
为回答,就好像在做一个讲座。他对小型的会谈缺乏耐心,常常会在他自己  
的餐宴晚会中间溜出去读书。  
     但是在50年代如果谁能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他就能置身于一种特殊的  
地位。华尔街排满了“雪茄烟蒂”,一个人所要做的只是运用工具,开动脑  
筋去甄别它们。在未来的金钱管理者们看来,格雷厄姆和多德在哥伦比亚大  
学里掀起了一阵广阔的热浪,就像20世纪的年轻作家在巴黎的业余爱好者咖  
啡馆里坐在距海明威不远的桌子边所感受到的震撼一样。  
     巴菲特很快就和一帮坚决拥护格雷厄姆的核心人物走到了一起。他曾和  
弗雷德·斯坦贝克,一个沉默的北卡罗来纳同学一起回家。弗雷德跟他母亲  
说巴菲特“只吃点汉堡包喝些百事可乐”,因此不必太麻烦。然后巴菲特和  
斯坦贝克去泽西城参加马歇尔·韦尔斯的年度会议。在那儿他们遇到了一个  
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的名叫沃尔特·施洛斯的热心人。他们三人一起  
去吃午饭,然后热烈地谈论起股票,最后三个人都筋疲力竭了。  
     在另一次去市中区华尔街俱乐部的路途中,巴菲特遇到了汤姆·克纳普。  
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长岛人。他自从上了戴维德·多德的夜课之后就从化学    
… Page 35…   
  转行到股票上来了。巴菲特和威廉·瑞恩的关系也很密切。威廉是一个为人  
  真诚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他一直在听格雷厄姆的课。每次打完球,这帮学  
  生立即就被各自对格雷厄姆的燃烧的热情所聚拢在一起。正如巴菲特后来所  
  观察到的,人们要么就很快喜欢上格雷厄姆,要么就一点儿都不喜欢他。对  
  于某种特定情绪的人而言,任何规劝都没有作用。巴菲特的新伙伴立即就被  
  吸引住了。他们发现了格雷厄姆的策略,简单地说,就是用50美分来买价值  
  1美元的证券,这种策略有效又极其简单,然而大多数华尔街的投资者们,  
  似乎都喜欢采用掷骰子的方式来做。他们最初是一大群人,后来逐渐被巴菲  
  特吸引过来了,巴菲特机智聪明,讨人喜欢,而且——他们都知道——他总  
  是先人一步。克纳普对他的第一个印象便是:“巴菲特几乎知道纽约股票交  
  易所的任何一份资产负债表。”  
       奇怪的是,在1951年巴菲特毕业时,格雷厄姆和父亲都劝说他不要进入  
  股界。他们在经历大危机之后各自都怀有对第二次灾难的恐惧心态。格雷厄  
  姆指出除了今年以外,道·琼斯指数每年都在某个时刻跌到200点以下。这  
  位人物建议道:为什么不推迟到第二次危机之后再进入华尔街,而且同时在  
  宝洁公司那里找份稳定的工作呢?  
       这个建议可不怎么样——它违背了格雷厄姆的不要试图预测市场的信  
  条。事实上,道·琼斯指数再也没跌到200点以下。“我当时有1万美元,”  
  巴菲特后来回忆说,“如果我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我现在可能还是只有1万  
  美元。”  
       然而,巴菲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干等下去的。他曾经得到了格雷厄姆在    
                                          +  
  哥伦比亚执教22年以来唯一给过的A,他提出了一个似乎令人无法拒绝的  
  意愿:无偿地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  
       但是格雷厄姆却婉言拒绝了。这段日子正是犹太人被华尔街的非犹太人  
                                                               ①  
  公司拒之门外的时期,格雷厄姆乐意留一些机会给犹太人 。(摩根·斯坦利  
  直到1963年才雇用了第一个犹太人)。没人知道巴菲特是在当时还是在事后  
  知道格雷厄姆这样做的原因,但当他知道之后,他感到很震惊。他的一个朋  
  友说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承受能力的考验。  
       巴菲特再也没有到华尔街别的地方找工作——也就是说,去为他不认识  
  的人工作。这一次,他又回到了家里。奥马哈国民银行给他提供了一份工作,  
  但巴菲特谢绝了,他倒乐意去他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福尔克公司那个熟悉  
  的环境。霍华德的一个朋友问他:“你是去巴菲特父子公司工作吗?”“不,”  
  沃伦俏皮地说,“是巴菲特及父亲公司。”  
       在奥马哈,巴菲特开始追求苏珊·汤普森。她是奥马哈一位著名的部长  
  兼心理学教授的女儿。她的家人是巴菲特家的朋友,她的父亲曾促成了霍华  
  德的一次选举成功。而且,苏茜 (苏珊的昵称)在西北大学念书时还和沃伦  
  的姐姐罗贝塔住一间寝室。  
       苏茜有着非常明媚的笑脸,圆圆的下巴,黑黑的头发卷曲着垂在颈旁—  
  —略有些像贝蒂·布普的长相。她很活泼外向,第一眼看上去,她给许多人  
  的印象是有点轻浮,甚至有点没有头脑的样子。  
       事实却与此相反,在作姑娘的时候,苏茜体弱多病。她曾受过耳痛的折    
① 在后来的分析评论中,巴菲特为格雷厄姆圆场,他总是开玩笑说:自从他毛遂自荐之后“本习惯性地将    
价值价格比计算了一番,然后说 ‘不’”。    
… Page 36…   
磨,耳朵常常被刺破;她还因风湿热长期呆在家里。威廉和多丽丝·汤普森  
努力想通过他们的关怀、呵护以及举止的表露来弥补她的不幸。  
     苏茜承认,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一种绝对的爱的包容里成长成人。战  
胜疾病之后,她体验到了一种自由的激动,她感到的不仅仅是健康,而且还  
有从痛苦中的彻底摆脱。她说:“免受疼痛折磨真是太好了,在我还很小的  
时候就明白了这一点。”  
     到她成年的时候,苏茜似乎经历了所有沃伦没有经过的情感阅历。她对  
接触其他人有着不寻常的兴趣——可以说是非常浓厚的兴趣。天生富有同情  
心的她,总能用平和的方法将人的话题引出来,尤其是在感情这个层次上。  
费恩·斯图尔特—戈登,一个女生联谊会的姐妹,即后来的纽约俄式茶屋的  
店主这样说道:    
      苏茜有超凡的一面。我们一起上了相同的哲学课。后来,她送给我这本关于佛教禅宗的  
      书。她总是力图超越凡俗达到最高的境界。她凝视着我的眼睛然后说:“你还好吗?”  
      当苏茜这样问时,她的意思是:“你的生活过得怎样?你的精神灵魂都安好吗?”    
     更特别的是,苏茜对死亡有着迷的感觉,但它恰恰是一直困扰沃伦的感  
觉。在病中的某个时刻,苏茜对死亡的恐惧就已经消失了,而现在她渴望和  
那些在死亡的床榻上挣扎的人在一起,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沃伦从逻辑  
的角度来考虑死亡,并且想离这件可怕的事情越远越好,而苏珊则从精神的  
角度来涉及死亡的问题,并且总是希望用自己的手抓住它。  
     在 1951年的夏天,当沃伦看到苏茜第一眼的时候,他就立即坠入了情  
网,但苏茜没有丝毫爱他的意思。她被他那些绕脑筋的游戏给烦透了。每当  
沃伦一来拜访她,她就从后门溜走了。他说他将会很富有,这些话在苏茜听  
来毫无意义。此外,苏茜回忆说,她当时“正疯狂地爱上了别的人”。于是  
沃伦只有勉强地去和苏茜的父亲打交道。据苏茜说:    
      沃伦每天晚上都到我父母的屋里弹奏尤克里里琴。我父亲从20岁起就弹奏曼陀林,因此  
      他特别高兴有人来一起合奏。于是沃伦每晚都来弹,而我则和那个别的人出去了。    
      “那个别的人”正是米尔顿·布朗,联合太平洋公司一名邮件搬运工的  
儿子,他在高中和在西北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和苏茜约会。苏茜的父母反对她  
和犹太人约会,而且从不邀请布朗来家里拜访。身无分文的布朗在苏茜的女  
生联谊会里也是不受欢迎的。对于努力想挣脱出重重呵护的苏茜而言,幼年  
曾经历过一种苛刻暴躁的教育方式的布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最终苏茜  
还是向父亲让步了,在和布朗分手之后,便匆匆离开了西北大学。  
     在此同时,沃伦一直精明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告诉“多克”汤普森  
说,他是绝对的折衷主义者。“这个犹太人能配得上苏茜,克丽丝丁娜也配  
得上你。”他所说的犹太人能配得上苏茜,实际的意思是说苏茜可以从他那  
里发现足够的地方去表示同情、关怀。苏茜的姐姐多丽丝回忆道:    
      我父亲立即就喜欢上了他。每次我家吃过晚饭后,他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