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通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因此,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了均衡的就业量:①总供给函数Ф;②消费倾向χ;③投资量D2。这就是就业通论的主旨。
  6.对于N的任一取值,在工资品行业都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正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了实际工资。因此,命题5会受这个条件的约束:N不能超过使实际工资减少到与劳动边际负效用不相等时的数值。这就是说,并不是D的任何变化都与我们所作的货币工资不变的暂时性假定相容。因此,为了全面阐述我们的理论,有必要取消这一假定。
  7.根据古典理论,对于N的所有取值,都有D=Ф(N),当N取小于其最大值的一切数值时,就业量都处于中性均衡状态,所以,可以期望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竞争能使N达到最大值。在古典理论中,只有在这一点(N取最大值时)上才会存在稳定的均衡状态。
  8.在就业量增加的情况下,D1也将增加,但它的增幅小于D的增幅;因为,随着我们收入的增加,我们的消费也会上升,但其上升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幅。我们可以从这一条心理规律发现现实问题的关键。因为,从这条心理规律可以推导出:就业量越大,在此就业量下产出的总供给价格(Z),与企业家预期通过向消费者出售产品而收回的总额D1之间的差额就越大。因此,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就业量就不可能增加,除非D2同时增加,来弥补Z和D1之间不断增加的差额。
  因此,并不是以实际工资衡量的劳动边际负效用决定了就业量,除了在实际工资既定时,所能提供的劳动供给量决定就业量的最高水平。这种情况是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共同决定了就业量,而就业量又唯一地与一个既定的实际工资水平发生关系——而不是相反。假如消费倾向和新投资率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实际就业水平将会下降到低于现行实际工资可能产生的劳动供给水平,而均衡的实际工资就会大于均衡就业水平的劳动边际负效用。
  以上分析可以用于解释富裕中的贫困这一悖论。因为,仅是有效需求不足,就业量就可能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停止增加。有效需求不足会对生产产生阻碍,尽管事实是,劳动的边际产品在价值上仍然大于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而且,社会越富裕,社会的实际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因为贫穷的社会一般会倾向于消费掉它很大一部分产出,所以很小的投资就能达到充分就业;相反,在富裕社会中,需要更充足的投资机会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更糟的是,富裕社会中边际消费倾向更微弱,但资本积累已经很多,如果利率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下降,将很难吸引更多的投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利率理论,并分析利率不会自动下降到应有水平的原因。这是本书第四编中要讨论的内容。
  因此,分析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和利率理论就成为我们现存知识中必须加以填补的三个主要空白点。在完成这些工作后,我们会发现,价格理论的地位会下降到适当的位置(它只是我们通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还会发现,货币在我们的利息率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将尽力把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揭示出来。三
  “可以忽略总需求函数”是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这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所学习的经济学的基础。事实上,对于李嘉图的有效需求不可能不足的观点,马尔萨斯曾经猛烈地批判过,但没有起作用。李嘉图经济学征服了英国,它使争议停止,它使其他观点消失且根本不加以讨论。
  李嘉图经济学的胜利是因为,它为资本家的自由行为提供了辩护的理论依据,得到了掌权者身后的主流社会力量的支持。
  但是,该学说在科学预测上的失败,极大地损害了那些把它运用于实践的经济学者们的威望。
  传统经济理论的乐观主义,似乎已经使经济学者们脱离了现实世界。我想,这种乐观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他们忽视了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繁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一个社会只要符合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就显然存在着向最优就业量靠近的自然趋势。古典理论或许代表了我们所希望的经济体制运行方式。但是,如果假设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么就相当于我们的困难都被假设掉了。


'6'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一章单位的选择一
  在本章和后面三章,我们将试图把某些疑难之处弄明白,这些疑难之处与我们所要论证的特殊问题没有特别的或独一无二的联系。所以,这几章有脱离主题的意思,会暂时中断我们对主题的研究。
  有三个疑难之处严重地阻碍了本书的写作进程,它们是:第一,选择计量单位,该单位能适用于研究整体经济体制问题;第二,预期在经济分析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收入的定义。在找到解决它们的办法之前,我很难顺利表达我的意思。二
  常用的单位使经济学家们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从国民所得、实际资本存量和一般价格水平这几个概念得到说明:
  1。国民所得,正如马歇尔和庇古教授所定义的那样,衡量的是现期产出量或者实际收入,而不是衡量产出量的价值或者货币收入。这个定义的一个严重不足之处是:由于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是性质不同的复合体,因此严格地说,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外,这个复合体是不能被计量的。
  2。当我们为了计算净产出量而设法计量资本设备的净增量时,遇到的困难更大。因为,要对现期内生产的新设备与已经损耗掉的老设备在数量上进行比较,我们就必须找出两者之间某个共同的基础。在计算净国民所得方面,庇古教授做了一些尝试,并暗中引入了价值变化的概念,但还是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就经济分析来说,我相信庇古教授所尝试的概念是正确而恰当的。但是,除非先采用令人满意的单位体系,否则,很难给出精确定义。
  3。人们都知道,一般价格水平这一概念具有的模糊不清的性质,而这也是难以避免的。这种性质使得该概念很不适合被应用于因果分析,因果分析应该是非常精确。
  这些概念不仅缺少精确性,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显然,在我们的定量分析表达方式中,必须不使用任何在数量上模糊不清的方式。并且事实上,正如我希望能证明的那样,一旦我们尝试着去做,没有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加清晰。三
  在论述就业理论时,我建议只使用两个基本数量单位,即货币价值量和就业量。其中,前一个单位是严格同质的,后一个单位可以人为地使其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劳动者以及领取薪金的办事员来说,他们获得的是相对固定的报酬。我们可以把普通劳动者工作一小时的报酬作为计量单位,而按一定比例把特殊劳动者的工资换算成他的劳动时间,例如,报酬是普通劳动者两倍的特殊劳动者每工作一小时,计作两个工作时数,对我们的目的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就业量的定义是很充分的。我们把衡量就业量的单位叫做劳动单位,并把每一劳动单位的货币工资称为工资单位。从而,假设E表示工资(和薪金)总额,W表示工资单位,而N表示就业量,就有E=N&;#8226;W。
  单个工人在特殊技能以及对不同职位适应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显然事实,不会推翻劳动供给具有同质性的假设。我们所作的劳动单位具有同质性的假设不会带来任何问题,除非在不同劳动单位的相对报酬间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而即使真的出现了不稳定性,我们也可以通过作劳动力的供给和总供给函数的形状都会快速改变的假设,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把经济体制的运行当做一个整体来考察时,如果严格限定只使用两个单位,即货币和劳动,将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把产量和设备的特定单位留待我们独立地分析单个厂商或单个行业的产出时使用,并把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例如:总产出量、总资本设备量和一般价格水平,用于某种历史比较的场合,而历史的比较在一定(也许还很宽广)的限度内是不严密和近似的。
  据上所述,我们将用在现有资本设备上雇用的劳动者数量(不论他们被用于生产消费品,还是新的资本设备)来衡量现期产出的变化,熟练劳动者根据他们的报酬进行折算。四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说明,供给方面的状况(通常以供给曲线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等术语来表示),不论是对一个具体的厂商或行业,还是对经济活动整体来说,都能根据我们所选择的两个单位,通过总供给函数进行处理,而不需要涉及产出量。因为一家具体的厂商(对于一个既定行业或全部行业也基本是这样)的总供给函数式为:
  Zr=Фr(Nr)
  这里,Zr是能使就业水平为Nr的预期收益。所以,假如就业量Nr能够引致产出Or[此处Or=ψr(Nr)],则可以推导出:
  P=ZrOr=Фr(Nr)φr(Nr)
  上式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供给曲线。
  这样,在每一种商品都具有同质性的情况下,对于每一种商品,Or=φr(Nr)都有确定的含义,我们就可以用普通的方法来估计Zr=Фr(Nr),但我们不能用对Nr求和的方法来对Or求和。因为,ΣOr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而且,如果我们可以假设:在既定的环境下,既定的总就业量在不同行业间分配的方式是唯一的,以致Nr是N的函数,那么,问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简化。第二章作为决定产出与就业的预期一
  满足消费者是所有生产的终极目标。然而,从生产者(把消费者考虑在内)投入成本到产品被最终消费者购买之间会有一个时间(有可能还较长)的间隔。同时,企业家(包括生产者和投资者)必须用可能实现的最好的预期来推测:在这段可能相当消费
  对于企业家来说,必须要预测到在自己能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时,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购买这些产品。此图即为一个消费的场景,图中的顾客正在付账。长的时间间隔后,在他能为消费者提供(直接地或间接地)产品时,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购买这些产品。如果他所从事的生产确实存在这样的时间间隔,那么没有别的选择,他就只能根据这种预期来做出生产安排。
  制定决策所依据的预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我们把它称之为短期预期,它所关注的是价格。即一个制造商决定开始生产某种产品时,他期望能从他的“制成”品(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制成”品是指已经能够使用或可以卖给另一方的产品)中得到的收益。第二类,我们把它称之为长期预期,它所关注的是预期收益。即如果企业家决定购买(或生产)制成品以增加资本设备时,他期望将来能从中得到的收益。
  这样,单个厂商决定其日常产量的依据是短期预期。即对各种可能产量下生产成本的预期和对产出销售收益的预期。然而,即使在增加资本设备,甚至向中间商出售产品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长期(或中长期)预期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短期预期。厂商提供的就业量正是决定于这些各种不同的预期。只有当生产和销售的实际结果能导致下一次预期改变时,它们才能对就业量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家在每次做决策时,虽然会考虑现存的设备和存货(有可能是由上一次预期导致而形成的),但对未来成本和销售收益的预期才是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般来说,预期改变(不论短期还是长期)的影响力是逐渐发挥的,待其全部发挥出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预期改变而导致的就业量的改变,在预期改变后的第二天不同于第一天,第三天又不同于第二天,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假定,某种状态的预期持续了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它对就业量的影响力全部得到发挥(即全部就业量,都是根据维持不变的就业预期产生的)。那么,这时达到的稳定的就业水平,可被称为与这一预期状态相对应的长期就业量。可见,虽然预期的经常改变,会导致实际就业水平可能从来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达到与现行预期状态相对应的水平。但是,每一种预期状态都可以有与之相对应的确定的长期就业水平。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预期的一次性改变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是怎样过渡到长期预期状态的。我们假定改变的特点是:新的长期就业量比原就业量高。一般来说,开始时受较大影响的只有投入的速度,即新生产过程早期的工作,而消费品的产量和原生产过程后期的就业量,将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