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仇钺假替何锦、丁广出谋划策,说当务之急要派兵去坚守渡口,遏制前往东岸的官兵,不让他们渡河。何锦、丁广果然听信他的话,精兵倾巢而出,守渡口去了,而只留下周昂驻守。
这期间,寘以多种名义召仇钺,仇钺谎称病得很厉害,等周昂来家探视时,自己卧床痛苦呻吟,周昂一进门,埋伏在家中的士兵便一拥而上,将周昂活活打死。
杀罢周昂,仇钺便披甲横刀,提着周昂的脑袋,跃上战马,一声大喊,集结兵士,直扑寘家,把寘捆了起来。
然后传寘令,要何锦等人回来,而秘密地把寘被抓的事告诉他们的部下。叛军树倒猢狲散,何锦、丁广单骑逃往贺兰山,最后还是被抓获。
朱寘反叛仅十八天,就这样被仇钺平息。
经常抱怨病痛的心态
一位企业界的朋友,在他有了病痛的时候,不但向亲友诉苦,还向医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过的心电图、血液、肝功能等检查表,带到公司让上司、同事传阅。好像他不这样做——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病痛,就无法活下去似的。
一个大型公司的刘先生,奉命接受严格而长达半个月的干部训练。几天后,这位刘先生就将医生的检查报告送给了上司,希望公司了解他的身体不适之事。
检查报告层层过关,结果是公司对他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就是说,通常大家对那些有病痛的人,都持以宽容的态度。
当上司知道下属生病都会关心地吩咐说:“身体不舒服就早点回家吧!记住要看病哦!”或是提醒一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呀!累了就休息一下,不要整天趴在桌上……”
有病的人,大都希望别人知道他的病痛,并且谅解他、同情他,不过,老是故意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病情的人就越有问题。
不断向别人诉苦,甚至拿身体检查表来展示,以证明自己病痛的人,只是在利用身体的症状,表现“内心的症状”而已。
喜欢抱怨身体病痛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是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满。二是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也不够融洽。
当他们不喜欢眼前的工作环境,内心就产生了防卫性反应。这个反应逐渐波及身体之后,各种病症也及时出现。他们在内心似乎呐喊着:“不要给我那么多的工作压力!我的身体快受不了了!”
许多工作不顺、障碍特别多的业务员,经常大喊身体不适而请假,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接触到这种人,应该进一步去了解他真正想诉苦的是什么。
[计论]
(一)只看表面现象而草草下决断,是很不科学的行为。
(二)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药方才能奏效。
第七计请君入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战术
“请君入瓮”的典故出自唐中宗时,来俊臣奉命巧计迫使周兴招供的史实。原意是用彼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整治彼。后来演变义中亦有“请君入瓮,关门打狗”的意思。来俊臣智审周兴
唐中宗时,周兴和来俊臣同为刑部大臣,朝夕相见,情感密切。一天,两人共桌吃饭,忽然一内侍跑来,说皇太后(武则天)有密旨交来俊臣,来俊臣即离席外出接旨。
原来有人密告周兴暗中勾结了一帮无赖和心腹,密谋反叛,但一时抓不到证据。武则天就密令来俊臣亲自审问周兴的谋反案。来俊臣接旨后,颇觉尴尬,心有不忍,却又不敢违旨。回食桌后,来俊臣便对周兴说:“有一事要向老兄请教,最近我审问过很多犯人,但他们总不肯从实招供,不知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犯人认罪呢?”周兴原是一位心肠毒辣的法官,经常创造古灵精怪的刑具强逼招供。听来俊臣这么一问,便洋洋得意地答道:“容易得很,可以取一只大瓮,四周放满柴炭,烧红后将那些不认罪的犯人放进瓮去,哪怕再倔强的也不能不招认。”
“很好,很好!”来俊臣拍手称妙,说:“我们要当面一试!”周兴还以为席前审犯,不以为意,依旧边谈边吃。
大瓮搬来了,炭也烧红了。来俊臣突然起身对周兴大声喝道:“周兴你听着,本人刚接皇太后懿旨,要我审问你的反叛行为。你还是从实招供为好,不然就请你入瓮!”周兴听了,如晴天霹雳,吓出满身大汗,连忙叩头认罪。
设圈套张让诛何进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大将军何进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不可一世,与宦官常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汉献帝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何进到长乐宫进谒同父异母的妹妹何太后,请求诛杀诸位常侍,改派三署郎入守。
宦官见何进入宫,相互私议:“先帝驾崩时,大将军何进曾装病不临丧也不送葬。现在忽然进宫来,究竟想干什么?是不是窦氏事件又在死灰复燃?”于是张让立即派人偷听,将何进对太后讲的话全听到了,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手持利器偷偷自宫中侧门进入,埋伏在何进必经之路;又派人假传圣旨,说何太后诏他入坐省阁。何进不加怀疑,立即入宫,却被宦官挟持。
张让等人诡言盘诘何进:“天下昏乱不堪,并非我们的罪过,过去陈留王与其母王美人合谋,被何太后鸠杀,皇帝怒不可遏,想废太后,我们极力劝阻,声泪俱下,才得解救。又各自拿出家财千万,以讨皇帝欢心,都只是想依托你的门户而已。现在你却想灭我们的种族,不是太过分了吗?你说宫中秽污,公卿以下谁又是忠清之人?”说完,尚方监梁穆拔剑斩杀何进于嘉德殿前。
张让、段珪等人借太后之名下诏,以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卢值得诏书,甚是疑惑,便说:“请大将军何进一起来商议一下。”中黄门就将何进头颅扔掷在卢值面前说:“何进阴谋造反,现已被诛杀。”何进的亲信闻讯,准备率领兵士入宫,但未能成功。
巧用数字的魔力
日本每日新闻的一个专栏,刊登了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新生代家庭中的三成,即十分之三,家里没有菜刀。”看到这一新闻后,很多人一定摇头叹息说:“现在的年轻人实在不敢恭维。”
其实,在这速食品泛滥、速食餐盒店生意兴隆的今天,上述统计数字,听起来似乎真有其事,让人不得不信。这件事还有下文。一家电视台对这个新闻发生兴趣。特意成立制作小组,追踪这句话的来源。他们专程去请教写这个专栏的作者。在一番追根探源之后,方才明白那是起于某人的误解(也即无根据)。
换言之,专栏作者与读者都上了大当。这种毫无根据的话,竟然广为流传,是由于“三成”这个数字的魔力所致。
事实上,巧妙运用数字,的确可以使人信服而接受事实。这是人类具有“数字信仰”的本性最好的证明。二加二等于四,这是明确无比的真理,断无主观插足的余地。然而,据此认为所有的数字不可能含有主观因素那就是莫大的错觉。
譬如,以电视收视率来说,收视率的高低,也有可能决定节目负责人的去留。其实,收视率的数字所代表的,并不像加法的答案那样,是绝对的真理。或许,有的家庭根本没人看那节目却一直开了电视;有的家庭说不定边看边骂那个节目太烂。电视台若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实情,把收视率看成“无上的权威”,这就等于观众欺骗了电视台了。
本来,数字这个东西是要靠“人”去“解读”个中意义的。在某种数字公诸于世时,那个数字或许含有发布者个人的主观意识。不去了解这一点,看到数字就一律当做是绝对客观的东西,就已经掉进对方的“陷阱”了。
[计论]
即使是主观的意见,只要夹了若有其事的数字在内,很容易使人相信那个意见是客观的,可以接受的。
第八计以夷制夷
“以毒攻毒”、“以牙还牙”的战术俗语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是一种针锋相对的斗智表现。
在一场紧张剧烈的斗争中,大家都咬牙切齿,虎视眈眈地对峙着,你要我心肝,我要你肺腑,互出阳谋阴谋,出奇制胜,使出来的“术”就是计,也却是毒,计无不毒,不毒非计,计来计往,是谓“以毒攻毒”、“以夷制夷”。海瑞惩治胡公子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当时的浙江总督胡宗宪与严嵩关系密切,又得到明世宗朱厚媲的赏识,素知海瑞为政清廉、刚直不阿,也不得不表示钦佩。曾说:“我听人说海瑞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但胡宗宪的公子依仗其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作威作福。有一次,经过淳安,嫌驿站招待不周,便把驿站的官吏倒吊起来,毒打了一顿。海瑞知道后,二话没说,就把胡公子抓了起来,并说:“我听说胡总督管束部下很严,要求所到之处,切勿铺张。这个人这么讲究排场,肯定不是胡总督的公子。”将胡公子所带的数千两银子没收充公,并派人去报告胡宗宪说:“大家都知道您为政清廉,现在有个人,冒称是您的公子在本县胡作非为,故意败坏您的声誉,我海瑞为了保护你的名誉,已将这个人身上所带银两全部没收入库。”
胡宗宪得知后,哭笑不得,有苦说不出;也不好治海瑞的罪,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胡宗宪使间胜倭寇
嘉靖年间,江浙一带倭寇泛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胡宗宪按察浙江,后因与赵文华联手,得到明世宗的重用。
当时倭寇的主要首领徐海、陈东和麻叶在乍浦一带建立据点,四处抢掠。胡宗宪用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挑起他们自相残杀的办法,再各个击破。
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宪已使徐海暗地里归顺,就对徐海说:“你已经归附朝廷,现在吴淞江一带盗贼蜂起,为什么不去杀贼夺船,带罪立功呢?”徐海果然带兵出战。而同时胡宗宪又命俞大猷把徐海的船一把火给烧了。徐海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为了表明诚意,把他的弟弟交给胡宗宪作人质,并将他的鱼冠、坚甲、名剑及其它许多珍玩送给胡宗宪。胡宗宪也盛情招待他的弟弟,并告诉徐海说:“如果你能够抓住陈东和麻叶,我包你可以得到世爵。”
不久,徐海果然把麻叶抓来献给胡宗宪。徐海一走,胡宗宪就给麻叶松绑,让他写信给陈东,让陈东进攻徐海。而胡宗宪马上又把麻叶写信的事告诉徐海,徐海一怒之下,把陈东也抓来献给胡宗宪。这时官军大举围攻徐海的老巢乍浦。
徐海约定时间来向胡宗宪投降,胡宗宪还摸摸徐海的脑袋安慰他,让徐海率众住在河东。而陈东的部属驻在河西,然后胡宗宪迫使陈东写信给他的部下,信中说,胡宗宪已命令徐海今晚过河来抓你们,陈东部下得信后,当晚就渡河进攻徐海,徐海仓惶逃走。第二天,官兵围剿,徐海投水自尽。这样,徐海、陈东、麻叶一个一个地落入胡宗宪手中。
胡宗宪把陈东、麻叶和徐海的头献给京师,世宗非常高兴,赐胡宗宪金币,加进右都御史。第二年兼浙江巡抚。两浙倭寇也暂时平息。
开会的绝招
某公司张老板以“专制”闻名于同行。于是,整个公司完全依照他的意志在运作。
然而,向他的下属探问张老板的为人处事时,下属不但不认为张老板很霸道,反而一致称赞张老板是一位很民主的经营者。张老板凭什么赢得下属这样的赞语?其中他的诀窍在于“经常开会”。
譬如,在拟定某项方针之时,他一定先开会。根据张老板的说法,开会只是一种权宜性的手段而已,其实,方案早就在他心中有了结论。他早就有了结论,却还要开会,目的是利用会议封杀反对者的意见。话是这么说,他并不是要把反对者逐出会议室。
他最大的目的是,让反对者参加会议,并让他们畅言反对意见,事实上,在召开会议之前,他已经向心腹的下属说明了他的意见,做好多数表决布线筹划。
因此,无论反对者提出怎样的异议,最后被采用的一定是他的意见(成为会议的结论)。如遇上反对者是公司的实力派人物,他就越注重这种手段。这种手法实在高明。
持反对意见的人,即使决议的事与己意相反,只因自己曾经在会议中提过反对意见,容易产生“我的反对意见,已被多数人同意”的错觉。由这种错觉产生的满足感,会衍生出接受决议的心境。何况,由于身为与会者之一,以及参加决议的责任感,使他在下意识中产生“非遵循决议不可”的心理。
因此,事后他也会遵守会议上的决定。
从各种作业效率的调查资料来看,很显然的,作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