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差距在哪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架能在时光中旅行的机器的书。到1895年时他已经为这部关于时空旅行的小说花了7年时间。早在1888年他就完成了第一稿,这篇《阿尔戈英雄传》曾出现在大学校刊上。在修改了六稿之后,小说定名为《时光旅行者》。威尔斯找到了一个出版商,要求用最好的式样排字。这本最终命名为《时光机器》的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威尔斯只得到了100英镑的稿酬,但他从此确立了自己的声望。
  《时光机器》结合了纯科学理论和想象力,与当时的任何作品都不一样,从而开创了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威尔斯称它为“科学罗曼史”。虽然儒勒·凡尔纳也曾经描写科学与未来,但是威尔斯的幻想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加令人不安。他的巨大优势在于他本身是一名严肃的科学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推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达尔文的理论只涉及人类的过去,但是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用这一枯燥的理论解读了遥远的未来。“时光旅行者”的旅行跨度不是一两百年,而是2800年以后。威尔斯希望这样能让大家看到人类进化的结果,接着他又前进了3000万年,描述了一颗即将死亡的星球。
  在《时光机器》后,威尔斯开始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作。在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大战火星人》、《拦截人魔岛》、《隐形人》和《最先抵达月球的人》等小说,确立了现代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威尔斯设定了科幻小说的主要框架,同时他的科幻小说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这是空前的创举,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科学小说”之父,以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家。一直以来,威尔斯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疯狂地工作着,在一幅画中他将自己画成了写作机器,不断把书稿交给爱米、编辑和批评家们。爱米是威尔斯最信任的批评家,他的每部作品都要听取她的意见。早在1895年与伊莎贝尔离婚后,威尔斯就与爱米结婚了。1901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乔治出生了,1903年另一个儿子弗兰克也降临到人间。当时威尔斯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养家,并把患病的母亲接来同住。尽管他获得了成功,但母亲莎拉依然觉得儿子当年放弃受人尊敬的布店职员工作是个错误。
  《差距在哪里》 二超时代先锋
  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展望未来,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濒死的世界。从1900年起,他又转向了达尔文理论的另外一层,那就是人类必须为了生存而做出改变。通过一系列产生深远影响的预言性作品,威尔斯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人类必须为之奋斗的新世界。他的核心思想是,科技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单一化,今后的战争将是全球性的,甚至可能毁灭全球,因此为了获得星球的安全与和平,必须让国际社会进化到一种更开明的“世界国家”状态。威尔斯最先提出了“世界国家”的概念,并准备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随后,威尔斯将科学幻想放在一边开始创作自传性质的小说,描写他出生的那个下层社会。虽然现在这类作品已大多被遗忘,但像《基普斯》、《洛芙和路易山姆先生》这些小说,在当时和《时光机器》一样受欢迎,评论家甚至把他称为“狄更斯第二”。作为当时最著名、也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英国现代小说的代表,拥有比任何同时代作家更为广泛的读者群。
  威尔斯还创作了倡导性解放和妇女权利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小说,包括《热情的朋友》、《安·维罗尼卡》等。他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拒绝婚姻、拒绝掩盖激情,这些形象催发了新一代女权主义者的诞生。威尔斯最大胆、最极端的观点表现在他对性的独到见解上,即使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章和小说依然令人惊讶万分。他攻击封建家长制,支持计划生育,把性描绘成一种在未来给男女都带去愉悦的生活方式。更不可思议的是,威尔斯身体力行自己的主张。当时,他与爱米的婚姻,除了性在其他任何方面都非常成功。和威尔斯的前妻伊莎贝尔一样,爱米对性有一种恐惧感。在经历两次痛苦的生育之后,她对性的恐惧有增无减。为了挽救婚姻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协议上指出,威尔斯可以与其他女性发生关系,但是最终他必须回到爱米的身边,必须回家与她共度周末。
  威尔斯在回忆录中把自己描绘成知识分子中的唐璜。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经历过无数的风流韵事,与小说家丽贝卡·维斯特、作家瓦奥莱特·亨特、伊丽莎白·范·阿男伯爵夫人、计划生育专家玛格丽特·桑格、小说家多蕾西·理查森以及他的学生、著名社会主义学家的女儿安柏·里维斯都发生过性关系。那时威尔斯都快50了,而里维斯才19岁。当然,里维斯也是位新女性,她公开宣布了对威尔斯的爱,两人尽情地享受威尔斯所谓的“永不疲倦的彼此欣赏的时光”。不久里维斯怀孕了。这桩丑闻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可威尔斯拒绝结束恋情。爱米知道这一切,并与里维斯和谐相处,还给她买了不少婴儿衣服。最后,为了表面上的遮掩,里维斯嫁给了一个老朋友。之后,威尔斯仍然继续与她约会,直到1912年时才中止。对此,他曾经写信给朋友说,“虽然我的行为算是丑闻,但是并不卑鄙,请相信我。”
  《差距在哪里》 二伟大预言家
  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曾预感人类将要面临进化危机。1914年这一危机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式降临了。威尔斯也曾预言过现代战争的方式,在1903年出版的小说《装甲部队》中发明了坦克车,并在《空中战争》一书中预言了军用飞机的诞生。战争爆发后,威尔斯抛开了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的理想,全力支持英国参战。他认为,这场战争将结束一切战争。战后,英国及其盟友将会利用这次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世界国家”。但是,在战争造成的巨大创伤面前,威尔斯突然有了一种幻灭感,随着战争的延续他的头发成把地脱落。他痛苦地发现所有国家包括自己的祖国都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国家的概念将构成对人类最致命的威胁。这次战争使威尔斯进一步确信,为了人类的进化,“世界国家”势在必行。他通过写文章和演讲宣传自由国度的理念,宣传一种拥有真正权力的世界联合政权。这样,战争就再也不是由个别国家控制的了。
  对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威尔斯非常不满,认为那只是一个舞台布景。他决定通过教育领域抨击国家主义,为此,他开始创作一部真正具有世界意识的作品,那就是全人类的历史。这是一个视野大胆的构想,更是一个前人从未尝试过的领域。令人惊叹的是,威尔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史纲》的研究和撰写。这是他疯狂工作的一年。《世界史纲》分24册出版,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成为整个20世纪排行第二的畅销书,在出版的第一年便在英、美两国售出了200万册,这给威尔斯带来了巨额财富。现在他生活得像个王室成员,而且影响力巨大。
  日渐增长的声誉,也使威尔斯好色的名声变得众人皆知。女人们则对他顶礼膜拜,有一个崇拜者只穿着高跟鞋和雨衣来到他家,因为威尔斯不接受她,便企图割腕自杀。而另一个叫做奥德特·库恩的女子则获得了成功。这位充满异国风情的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女冒险家,给威尔斯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信。威尔斯与她终于成了情人,还在法国南部为她盖了幢房子。奥德特将新居命名为“鲁巴杜”,即“小上帝”的意思,这是对威尔斯的爱称。现在威尔斯和当初与里维斯在一起时一样,再次过起了双重生活,他在妻子爱米和情人奥德特之间平均分配时间。爱米知道他们的一切,但仍然遵守当年的协议,甚至还为他们在法国的新居送去了乔迁贺礼。在常人看来这似乎对爱米很不公平。然而事实上,爱米并不太在意,威尔斯虽然和不少女人都有纠葛,可与她的关系却是惊人地密切。
  1927年5月10日,威尔斯正和奥德特在一起时,收到了一封电报:爱米患了癌症。5个月后,她去世了。这对威尔斯的影响非常大,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爱米对他意味着什么,她是第一个用相同的方式爱他的女人。爱米去世后,威尔斯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有时甚至有自杀倾向。他无法再度燃起对生活的激情,与奥德特的恋情结束了,还患上了糖尿病。失败感和徒劳感纠缠着他。这时,国家民族主义的威胁也日益严重。在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主义越来越猖狂。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威尔斯的书遭到了焚毁。在被纳粹扔进大火的书中包括《未来事物的形态》。1936年这部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在这部书中,威尔斯进行了一系列准确的预言,包括1940年开始的一场由德国入侵波兰引发的世界大战以及伦敦闪电战。小说描写得非常逼真,而改编成的电影简直就像是预演真实事件一样。威尔斯在书中也表达了他的理想,那就是未来的世界应该由精英执掌,靠科学技术推动。在电影首映式的几个月后,威尔斯度过了70岁生日。人们为这位英国文学界的泰斗举行了庆祝会。他被朋友、家人、以前的恋人和同事们包围着,然而他却不接受自己已经70岁的事实,不相信自己穿越时间的旅程即将走到尽头。
  1938年10月30日,美国东部发生了骚乱。当时主持人奥森·威尔斯正在电台广播威尔斯的《大战火星人》,作为万圣节的特别节目他采用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向人们宣布:火星人已经在新泽西州登陆,并且正在用一种热光杀害人类。广播在美国制造了一场狂热和恐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切和威尔斯在《大战火星人》中预言并描写的一场全民恐慌一模一样。第二年,在得克萨斯的一家电台,威尔斯与奥森·威尔斯相遇。他们讨论了《大战火星人》和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
  当威尔斯回到伦敦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了。战争期间,威尔斯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逃离自己的国家,他就住在伦敦摄政公园旁的公寓里,还坚持在伦敦闪电战期间参加消防巡逻。虽然身处一场世界大战的中心,但他仍然向人们传达出希望的讯息:“根据美国、俄国和英国的体制,只要他们能够控制局势,这也是他们完全能够做到的,那么他们就不会碰到任何抵抗的力量,他们就能摒弃政治上的分歧,消除国际争端,为长期的世界和平奠定基础。”这是威尔斯最后一次为人类的权利而呐喊,这份文件后来成为联合国组织的基石。
  自《时光机器》以来,威尔斯所有的作品都强调了人类进步的不安全性,人类的退化和灭绝的可能性,但他始终认为人类仍值得一搏,这就是他的勇气。在私下里,威尔斯并非如此坚强,他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都失败了。这种挫败感一直折磨着他,因为他传播社会主义的理想落空了;人们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并因此变得更理性的理想也落空了;原以为国际联盟是件有希望的好事,结果也是一场空。他信仰的很多东西都让他失望。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事件被曝光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威尔斯真正感到了绝望。1914年在小说《解放的世界》中,威尔斯曾惊人地预言原子弹爆炸。这本书对原子弹的研发起到了一个小小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使研究人员里奥·塞拉德相信原子分裂是完全可能的。而对威尔斯来说,原子弹爆炸回答了自《时光机器》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那就是人类进化的结局问题。广岛事件后,他在自己的公寓里画了一幅壁画,表现了从恐龙到人的生物发展过程。在人类的形象下面,威尔斯写道:我们该走了。
  然而,就像《时光机器》的主角一样,威尔斯并不打算放弃对生命的追求。1946年8月13日,他最后一次走出家门参加选举。3个星期后,他死于肝癌,享年79岁。人们用隆重的葬礼纪念他。他认识的人几乎都参加了葬礼,甚至包括前妻伊莎贝拉。葬礼结束后,他的大儿子基普和他与小说家丽贝卡·维斯特生的儿子安东尼·维斯特一起将他的骨灰撒进了大海。威尔斯结束了他那令人惊叹的时光之旅,“我是英国人,但我算是早期的人类。我一直被流放在我所渴望的国际社会之外。我愿意向无数代人之后的那个更好、更广阔的世界致敬!或许日后,在那个世界中会有人愿意回顾并感激来自我这个祖辈的敬礼。”
  《差距在哪里》 三华尔街的魔法师:道—琼斯(图)
  自由人民,自由市场!  “道—琼斯”到底是一个人,一个公司,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