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求卓越-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具有丰富的逸事、传奇和神话。这里说的是真正的神话。现在常将IBM沃森的事迹挂在嘴边的人,大多没有见过这个人,或是对他当时的处境有任何直接的体验。最近有两个大约30多岁的惠普工程师花了整整一个小时跟我们大谈“比尔和戴维”(我们后来很惊讶地发现,这两位工程师都没有见过公司创始人,自然也不曾和他们谈过话。在这个时代,沃森和美洲银行詹尼尼的传奇色彩,让他们成为一般人难以取代的神奇人物。尽管如此,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神话和传奇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传达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
  文化的主导和连贯,对卓越企业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这点在卓越企业之间毫无例外。文化的力量越强,越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就越不需要政策手册、组织图和详细的程序与规则。在这些公司里,员工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因为公司的价值观非常明确。我们有位同事研究的某大公司最近抛出一连串合并案。他说,“你知道吗?问题是所有的决定都没有前例可循。高层主管被一大堆细微的决定给烦死了,因为他们没有共同的公司文化。”
  卓越企业则正好相反,因为具备丰富的神话,所以共同价值观非常明确。惠普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发挥创意,宝洁每个员工都知道产品质量是必要条件。奥斯卡•;希斯戈尔在《宝洁,着眼于明日》(P&G,Eyes on Tomorrow)一书中表示:“他们所谈的事情跟产品价格几乎都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谈的是企业的正直性、公平对待员工。”已逝的理查德•;杜普利在担任公司CEO时曾经这么说过,从一开始,宝洁创始人威廉•;普罗克特和詹姆斯•;甘宝就认识到企业的利益和员工是不可分割的。公司一直都没有忘记这点。”
  表现不佳的公司通常也具备强大的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对公司有害无益,因为他们只专注内部的斗争,而不是注重顾客;只注重“数字”,而不在意产品本身和销售人员。卓越企业则大不相同,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设定财务目标的公司缺乏什么,或是不重视什么。这些卓越企业都认识到,每个人(不只是坐拥高薪的少数高层主管)都想要追寻意义。
  对企业界而言,“超越”这个名词或许太高不可攀,不过开拓重工、贝泰和强生对产品的热爱,则充分彰显出它的意义。不论如何,许多领域的学者都肯定人类渴望追寻意义和追求卓越的需求。尼采表示:“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遭遇。”作家约翰•;加德纳在《士气》(Morale)一书中指出,“人类会顽固地追寻意义。”我们的研究工作当中,有关公司组织结构改变的部分风险最大。在变动的组织中,人人自危,气氛低迷。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在于公司如果无法以价值观、神话、迷思和传奇等形态反映出本身的强大理念,人们只能从自己在公司组织图上的位置寻求安全感。一旦这个位置受到威胁,而又没有宏观的公司使命作为后盾,就会危及员工职业生涯的意义。
  人们迫切需要意义,事实上,只要公司能够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大多数员工都会愿意牺牲相当大的个人空间。卓越企业具备极为强烈的文化,初进公司的人如果无法接受,就只能退出,没有什么中间地带。有位非常能干的营销主管告诉我们:“我对宝洁十分钦佩。他们是业界的顶尖公司。不过我可不觉得我能在那儿工作。”华尔街日报的亚当•;迈尔森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请我们针对这个主题写篇文章,谈谈“我们为什么不想为卓越企业效力?”因为那种企业文化为许多人创造了意义,却也因此让许多人退却。
  有些人看过我们的研究成果后曾经问道,这些卓越企业的组织和文化里是否有一两个陷阱存在。他们认为可能会有。第一,这些公司拥有强烈的传统,可能会忽略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点的确没错。
  不过我们认为,一般而言,卓越企业的价值观几乎都非常注重接触顾客,或是对外取向。由于高度重视顾客,卓越企业对环境的变化具备超高的敏锐度,因此适应力更胜竞争对手。
  强大的文化比较令人担心的地方是可能遭到滥用。卓越企业强大的公司文化,让我们在寻求安全感时获得满足。公司满足员工对安全感的需求,从而赋予其人生的意义,员工也会更尽心尽力地报效公司。但是,大多数人寻求安全感时,似乎太容易向权威臣服;企业通过固守的理念赋予员工意义时,又太轻易施展权力。耶鲁大学的斯坦利•;米格兰姆以及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津巴多进行的两项实验凸显出人性黑暗面的潜在危险,结果颇为令人震惊。
  第一项是米格兰姆针对服从性进行的实验,许多人对此都耳熟能详。米格兰姆以金钱为奖赏,请受试者到耶鲁的实验室,参与一项电击测试。由受试者对“受害者”施以电击。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些受害者是和米格兰姆共同策划这项实验的同事,电击也是假的。此外,实验设计让受试者以为受害者以及电击都是随机选取的。起初,米格兰姆把受害者安排在一个房间内,接受电击者在另一个房间。受试者在身穿白袍的实验人员(扮演权威者的角色)指示之下转开开关,电击强度从“温和”到“极为危险”。在指示之下,他们执行电击,令米格兰姆大感惊讶、失望的是,这项实验“失败了”。全部受试者将电击开关“一路转下去”,百分之百服从命令,尽管先前在书面测试里,90%的人预期自己不论如何都不会执行电击。
  米格兰姆还将这项实验做了调整。他在房间加装窗户,让施加电击者看到受害者因为痛苦而扭动身躯,还一边“尖叫”。尽管如此,80%的受试者依然把电击转到“强”,65%的人甚至转到“极为危险”。接着他让受害者扮演看似很顾家的40岁女会计。他还把这项实验转移到大学校园之外,在市中心一处相当沉闷的地方进行。他让施加电击者握着受害者的手。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瓦解受试者对穿白袍的实验者命令的接受度。结果全部失效,人们大多依然遵从权威的指示。
  米格兰姆为这个结果提出各种假设:这是人类的基因使然吗?在使我们全都臣服于权威的等级框架里有没有适者生存的价值观?还是说人类喜欢施虐?他最后总结表示,大体而言,我们的文化“几乎完全没有教导个人要对权威者指示的行动进行内部控制”。
  津巴多的实验是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典型中上阶层的社区)的报上登广告,征求志愿参与“监狱”实验的人。某个星期六的清晨,津巴多亲自挑选志愿者,将他们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以墙板隔成的“监狱”。抵达之后几小时内,他随机指定一些志愿者担任“狱卒”,部分志愿者担任“犯人”,开始了角色扮演。在24小时内,这些狱卒的行为相当粗暴(包括肢体及心理)。第二天,有十几个“犯人”濒临崩溃,因此必须退出实验。“监狱长”津巴多担心自己和其他人的行为,在第四天就将这个预期进行10天的实验喊停。
  我们可以将这些实验结果套用到卓越企业的文化,幸好这些文化并非对内取向。卓越企业的世界是特别开放给顾客的,而顾客能够为他们带来一些平衡感,以免他们的环境过度封闭。
  整体而言,我们对卓越企业的公司文化相当佩服。尽管这些文化具有内在的危险性,却使公司因而对社会有所贡献。历史悠久的贝尔母公司(Ma Bell)近年来因为市场自由化而饱受打击,但是他们为美国架设的电话系统,不论是以哪种标准来衡量,都是全世界最好的。西奥多•;韦尔多年来主张公司不是电话公司,而是“服务”公司,这种坚持和其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一点,而且似是而非的一点是,卓越企业也懂得充分运用另一项重要的人类需求,那就是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任何机构只要能够赋予员工意义和安全感,我们几乎都愿意全心全意地效忠,但是我们也需要自我控制的力量。我们积极追求自主权,也积极寻求安全感。这听起来当然不合理,但是不知道要管理这种矛盾的人,从技术面而言就是不理智的。在《否认死亡》(Denial of Death)一书中,贝克提出以下矛盾的现象:“人类具备双重性的绝对矛盾。个性化表示人类具有出人头地的天性,这也形成人类无法忍受的孤立状态,但是要脱颖而出,一定得如此。这种差异成了一种负担,同时凸显出个人的微不足道和与众不同。”
  心理学家在控制错觉领域研究自我控制的需求。简单地说,相关实验显示,只要赋予些微自决自主权,人们就会坚守岗位,更加努力工作,表现得更好。这类实验最受欢迎的领域包括认知取向的心理学。该领域有个典型的实验,是让受试者在从事过某种活动之后,自行估计未来从事类似工作成功的概率有多少。实验结果相当一致:不论受试者是成人还是大二学生,对容易的工作都高估了成功率,对困难的工作则低估了成功率。简而言之,受试者一直扭曲概率的估计值。如果他们过去从事简单工作的成功率是60%,那么可能估计未来的成功率为90%。如果过去从事困难工作的成功率为30%,受试者可能估计未来的成功率只有10%。我们需要成功和出人头地,这是迫切的需求,所以我们高估了简易工作的成功概率。此外,为了保留颜面,确保安全,我们会低估困难工作的成功概率。
  我们在前言里提过,“关掉噪音开关”的实验可以凸显出人类需要自主和渴望控制,即使我们从未使用这个开关,但如果想要的话就可以使用,这个事实会让我们的表现大幅改进。其他类似的实验也有一样的结果。有项实验允许受试者自行从装满彩券的箱子抽取彩券,受试者认为这样的中奖率会比由别人帮他抽奖高得多。另外一项实验提供受试者四罐没有标识的饮料品尝,然后问他最喜欢哪一罐,他对所选饮料的喜爱程度,会比只给他两罐选择的实验高得多(这些饮料全部都是一样),我们认为自己有些决定权时,就会做更大的承诺。
  卓越企业也了解这种矛盾的人性需求有多么重要。即使产业经济似乎亟须整合,这些卓越企业却把公司分成多个单位,然后授权给基层人员。这些企业给人们提供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又结合了公司的信念体系和哲学(譬如德纳对于“有生产力的人员”的坚持),为人员提供超然的意义,如此使二者形成了极佳的组合。

  转化型领导(1)

  转化型领导
  我们常说,卓越企业有如此杰出的表现,都是因为他们能将平凡的人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努力会聚起来,但绝不是因为他们的员工都有高于常人的能耐。真要说出不同之处,那也只能说是他们有不寻常的领导能力,特别是在公司发展初期时。
  领导能力表现在许多方面。领导者必须具备耐心,才能处理建立联盟这种无趣的工作。领导者也会刻意播种,希望公司的果园里能够顺利开花结果。领导者要从一般管理系统的词汇里细心地筛选出值得公司注意的重点。事情不顺时就现身指导一番,事情进行顺利时则隐身而退。领导者会建立忠诚的高层团队,发表一致的言论。领导者会仔细聆听,经常说些鼓励、激励人心的话,并配合行动以服人心。领导者在必要时会态度强硬,赤裸裸地运用权威。如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的,“日积月累细微差异,把一百件事情做得好一点”。政治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领袖论》(Leadership)一书中表示,这类行为大多属于“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都是领导者每天必须从事的工作。
  不过伯恩斯也提出另一种较罕见的领导作风,那就是“转化型领导”(transforming leadership),这种领导方式着重于为员工追寻意义,替企业创造使命。我们非常确定,几乎所有卓越企业的公司文化现在都可以满足人类“非理性”的需求,从这样的企业当中,可以找出转化型领导技巧的蛛丝马迹。这种公司文化现在看来已十分强劲,好像已经无须继续施行转化型领导技巧,不过要是公司创业初期没有这种领导技巧,就不一定能培养出这样的文化。
  转化型领导者也要注意细枝末节的事情。不过这些小事可不寻常,他们重视的是良师诤友以及语言学家所采用的技巧,在这方面揣摩得越透彻,就越能够塑造价值、典范和意义。这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