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古埃及文字可不是简单的图像语言。尼罗河畔的人民早就聪明地跨越了这一原始的阶段。他们的小图像代表着比图案本身更多的意思。现在,我将试着给你们解释一下。
设想你就是商博良,你正在检视着一叠写满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纸莎草纸。这时,你遇上一个图案,画的是一个男人拿着一把锯子。你会说:“好啊,它的意思当然是指一个农夫拿着锯子出去伐木。”然后,你又看另一张纸。它讲的是一位皇后在82岁高龄时死去的故事。在句子中间,你再次看见了这个男人拿着一把锯子的图像。82岁的皇后当然不会去做伐木之类的事情。这个图像肯定代表着别的意思。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法国人商搏良最终为我们揭示的谜底。他发现,古埃及人是第一个运用了“语音文字”的人。这种文字再现了口语单词的声音,凭着一些点、划、撇、捺,它让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口头语言都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我们回到一个男人拿着—把锯子的图案上。“锯”(saw)这个单词,它一方面意味着你在木工店看见的一件工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动词“看”(to see)的过去时。
这个单词在古埃及是这样变化的:首先,它只代表着图案中特定的工具“锯子”。后来; 这个意义逐渐失去了,它变成了一个动词过去时。经过了几百年,古埃及人把这两种意义都扔掉了,图案 只代表一个单独的字母,即“S”。我举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说明我讲的意思。这里有一个现代的英文句子,用古埃及文字表达如下:
图案 或者表示长在你脸上、让你能够看见大千世界的圆圆的东西(眼睛),或者代表“我”(I),也就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图案 或者表示一种采蜜的昆虫(蜜蜂),或者代表动词“是”(to be)。最后,它变成了“成为”(be-e)或“举止”(be-have)之类动词的前缀。在这个句子中,紧随其后的图案为 ,它的意思是“树叶”(leaf)、“离开”(leave)或“存在”(lieve),这三个词的发音相同。
接下来的图案又是“眼睛”,前面已经讲过它的意思。
最后,你遇上了图案 它是一只长颈鹿。这个词属于古代埃及图像语言保留的一部分,而象形文字就是从这种古老的图像语言中发展而来的。
现在,你可以根据读音很容易的读出这句用象形文字写的话。
“我相信我看见了一只长颈鹿。”(I believe l saw a giraffe.)
发明这种象形文字体系后,古埃及人又用了数千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它,直到他们能够用它记录任何想表达的东西。他们用这种文字告知朋友消息,记录商业帐目,描述自己国家的历史,以便后人能从过去的失误中汲取教训。
第五章 尼罗河河谷
人类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河谷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们四处觅食、逃避饥饿的记录。哪里食物丰足,人们就迁徙到哪里去安家。
尼罗河河谷肯定在很早的时期就已名声在外。从非洲内陆、从阿拉伯沙漠、从亚洲西部,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入埃及,分享那里富饶的农田。这些外来者组成了一个新的种族,称自己为“雷米”或“人们”,正如我们有时称美洲为“上帝的国土一样”。他们有理由感激命运之神把他们带到了这块狭长的河谷地带。每年夏季,泛滥的尼罗河将两岸变成浅湖;洪水退去,留下几英寸厚的肥沃黏土,覆盖着所有的农田和牧场。
在埃及,仁慈的尼罗河替代了大量的人力,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大城市的居民得以养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位于河谷地带。可通过一个由许多小运河及长等吊桶构成的复杂提水系统,河水从河面被引至堤岸的最高处,再由一个更精密的灌溉沟渠网,将水分配到各处的农田。
史前人类通常要1天劳动16个小时,为自己的家人和部落成员寻找食物。可埃及的农民和城市居民却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他们把这些空余时间用于制作许多仅具装饰性而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不仅如此。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脑子能用来想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与日常的吃饭啊、穿衣啊、睡觉啊、为小孩子找个住处啊都毫无关系。比如星星来自那里?那些电闪雷鸣究竟是谁制造的?是谁使尼罗河水规规矩矩的按时涨落,让日历可以据此制定出来?还有他自己,一个被死亡和疾病团团包围,却同样能感受幸福与欢笑 的奇怪生物,又是谁呢?
他问了许多这样的问题,有人则恳切地走上前来,尽其所能地加以解答。古埃及人把这些负责解答问题的人称为“祭司”,他们是思想的守护者,倍受一般老百姓的尊重。他们学识渊博,被委以用文字书写历史的神圣职务。他们懂得,人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这是大有害处的。他们将人们关注的目光引向来世。
到那时,人的灵魂将居住在西部的群山之外,并将向威力无穷、掌管生死的大神奥赛西斯汇报自己前世的作为,神则根据他们的德行做出裁决。事实上,祭司们过分强调在大神奥赛西斯与艾西斯国土里的来世生活了,这使得古埃及人将此生仅仅当作是为来世所做的短暂准备,把富绕而生机勃勃的尼罗河谷变成了一块奉献给死者的国土。
很奇怪的是,古埃及人渐渐相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今世的寄身之躯,他的灵魂也就不可能进入奥赛西斯的国土。因此当人一死,他的亲属们马上便对其尸体进行处理,涂上香料和药物防腐。然后,放在氧化钠溶液里浸泡数星期,再填以树脂。在波斯文里,树脂读作“木米乃”(Mumiai),因此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便被称为“木乃伊”(Mummy)。木乃伊用特制的亚麻布层层包裹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特制棺材中,运往死者最后的安居之所。不过,埃及人的坟墓倒是像一个真正的家,墓室里摆放着家具和乐器(以打发等待进入奥赛西斯国土的沉闷岁月),还有厨师、面包师和理发师的小雕像环立四周(这样墓室的主人就能体面地梳洗、进食,不至于胡子拉茬的四处乱走)。
最初,这些坟墓是建在西部山脉的岩石里面,随着埃及人向北迁移,他们不得不在沙漠里为死者建造坟墓。不过,沙漠里充斥着凶险的野兽和同样凶险的盗墓贼。他们闯进墓室,搬动木乃伊,窃走随葬的珠宝。为防止这种亵读死者的行为发生,古埃及人在死者的坟墓之上建起小石冢。后来,随着富人们相互攀比,石冢被越建越高,大家都争着要建最高的石冢。创造最高纪录的是公元前13世纪的埃及国王胡夫法老,也就是希腊人所说的芝奥普斯王。他的皇陵被希腊人称为金字塔(在古埃及文里,“高”为Pir… ern-us),高达500多英尺。
胡夫金字塔占地13英亩,其占地面积相当于基督教最大建筑圣彼得教堂的3倍。在 2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 10余万奴隶马不停蹄地从尼罗河对岸搬运石材,将其运过河(他们是怎样完成这项不可思议的工作的,我们仍不知道),再有条不紊地将巨石拖过宽阔的沙漠,最后将其吊装到适当的位置。胡夫法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异常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一直到今天,虽然几千吨巨石从各个方向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重压,但是通往造老陵墓中心的狭长过道丝毫未曾变形。
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
埃及的盛衰
尼罗河是人类的好友,可有时候,它又像一位严厉的监工。它教会了生活在两岸的人们“协作劳动”的艺术。他们依赖彼此合作的力量,一起建造灌溉沟渠,修筑防洪堤坝。这样一来,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邻人和睦相处。这种互利互惠的联系很容易发展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国家。
后来,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他的权力和威望逐渐膨胀,超过了所有的邻居们。这个人不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社区的领袖,而且当嫉妒的西亚邻居入侵这个富饶河谷时,他还担当了抵御外敌的军事首脑。到后来,他终于变成了人们的国王,统治着从地中海沿岸到西部山脉的广袤土地。
不过,古埃及法老(法老一词意为“住在大宫殿里的贵人”)的种种政治冒险事业,很少让那些勤苦耐劳的农夫们感兴趣。只要不被强征超过合理限度的赋税,只要不加重过分繁重的劳役,他们就愿意像敬爱大神奥赛西斯一样,接受法老们的统治。
可一旦某个外族入侵者闯入,剥夺掉他们的所有,情况便会变得很悲惨。经过2000年的独立之后,一个名为希克索斯的野蛮的阿拉伯游牧部落闯入了埃及,统治了尼罗河河谷达500年之久。希克索斯人横征暴敛,极不受欢迎。同样不受欢迎的还有希伯来人(犹太人)。他们经长期流浪,穿过沙漠来到埃及的歌珊地定居。当埃及人丧失独立的时候,他们却帮助外国入侵者,充当入侵者的税吏和官员,深为埃及人所憎。
公元前 1700年后不久,底比斯的人民发动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希克索斯人被逐出尼罗河谷,埃及重新获得了独立。
1000年之后,当亚述人征服整个西亚时,埃及沦为了沙达纳帕卢斯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7世纪,埃及再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接受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萨伊斯城的国王的统治。但在公元前525年,波斯国王甘比西斯占领了埃及。到公元前4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时,埃及也随之成为了马其顿的一个行省。亚历山太死后,他的一位将军自立为新埃及之王,建都亚历山大城,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埃及又一次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公元前39年,罗马人来了。最后一代埃及君主,艳后克娄帕特拉竭尽全力挽救自己的国家。她的美貌和领力倾倒了罗马的将军们,其威力甚于数个埃及军团。她先后使罗马征服者悄撒大帝及安东尼将军拜倒在她脚下,靠美色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可在公元前30年,恺撒的侄子兼继承人奥古斯都大帝在亚历山大城登陆。他不是像自己过世的叔叔一样拜倒在这位妖艳女王的裙下,而是毫不犹豫地歼灭了埃及军队。他饶过克娄帕特拉一命,打算把她作为战利品之一,在返回罗马城的凯旋仪式上游街,去供罗马市民欣赏。克娄帕特拉知悉这一计划后,便服毒自杀了。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的一个省。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文明的第二个中心
现在,我将带你到最雄伟的金字塔之颠,让你想象自己拥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眼睛。你将目光指向遥远的东方,越过大沙漠的漫漫黄沙,你将看见一块绿色的国土在闪烁微光,那是位于两条大河之间的一个河谷,《旧约全书》曾提到的乐土。这块充满神秘的仙境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国度”。这两条河分别叫“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称其为普拉图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叫迪克拉特河)。它们发源于亚美尼亚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就是挪亚逃难途中曾驻脚休息的地方。然后,它们缓慢的流过南部的平原,抵达波斯湾泥泞的海岸。它们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将西亚干旱的沙漠地区变成了肥沃的花园。
尼罗河谷吸引人们,是因为它供给了丰盛的食物。这块“两河之间的国土”同样因此倍受青睐。它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来自北部高山的居民和游荡在南部荒漠的部落都曾试图独占它,拒绝外人的进入。山区居民与沙漠游牧部落的长期争夺招致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只有最强悍、最聪明的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会成为一个最强壮种族的家园,他们何以能创造一个在各方面都足与古埃及比肩的伟大文明。
第八章 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用刻在泥版上的楔形文字给我们讲述了闪米特人的大熔炉——亚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15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世纪。哥伦布想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水路,却意料之外地来到了美洲新大陆。一位奥地利主教出资装备了一支探险队,向东方去探寻莫斯科大公的家园,却无功而返。直到一代人之后,西方人才首次造访了莫斯科。与此同时,一个名为巴贝罗的威尼斯人考察了西亚的古迹,并带回有关一种神秘文字的报告。这种神秘的文字有的刻在伊朗谢拉兹地区许多庙宇的石壁上,更多的是刻在无数烘干的泥版上。
不过,此时的欧洲正忙于许多别的事情。直到18世纪末,第一批“楔形文字”泥版(所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