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师歪传-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老太太不是诸葛亮吧?
    怎么唱起空城计了?”
    周津瑶没说什么,看了看丹依,丹依摇了摇头,一脸的无辜。
    周津瑶说道:“别抱怨了,抱怨也没用。
    我们先烧水洗洗澡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小乱点了点头:“对,反正我身上没有泥。
    我给你们烧水。”
    说着,到了灶间。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从锅里面冒了出来。
    小乱把水倒进了大木桶中,让两个女孩子先去洗澡了。
    几个人都洗过了,感觉好多了。
    洗的算是舒服,可是这会儿肚子里面开始咕咕的叫了起来。
    小乱有自告奋勇去给几个人煮面。
    几个人吃饱喝的了。
    又坐到一起。
    忽悠说道:“丹依这个什么阿什阿呷莫老人家跑哪里去了啊?”
    周津瑶瞪了忽悠一眼:“你老是问她,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她怎么知道。
    你洗也洗了,吃也吃了,哪那么多废话!”
    忽悠山笑道:“我不就是想问问嘛,嘿嘿!
    你说我们来了,就把我们领到这里了,她人怎么就不见了?”
    丹依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刚才那个是他的儿子,不怎么会说汉话,说了几句我也没听懂。
    也许是有什么事情吧?”
    小乱看了看外面,这时候外面的雨也停了。
    小乱说道:“丹依,我们去看看。
    看看是不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丹依点了点头。
    周津瑶说道:“一起去吧。
    看看怎么回事。”
    几个人下了楼。
    一边走,几个人一边聊着。
    忽悠问道:“丹依,这里的房子挺有意思,有三层,也有两层的。”
    丹依说道:“这叫做土掌房。
    是这里的彝族特有的民居式样。”
    忽悠说道:“那这个彝族是怎么个来历呢?”
    周津瑶说道:“这个我告诉你。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那就大约是公元前两千五百七十年到两千五百五十年,在我们汉族文献《路史》的卷二注引《通历》中记载:‘地皇以三十日为月,十一月为冬至’。
    而《赊豆榷濮、叙祖白》中记载‘彝族相传年、月、日、时编出来的时间始于‘地皇’时:
    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
    白天十二时,一夜十二时。
    白天与黑夜,从此对半分。
    这些分好后,又分春与夏,再分秋与冬。
    一年为四季,四季都分明。
    日子长与短,年月与节令,都出地皇时。
    可见,彝族传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汉族传说中的‘地皇’,且汉族文献与彝族传说异口同声地说‘地皇以三十日为一月’,这无论如何不能以‘巧合’来解释,只能解释为:
    地皇氏的存在是真实的,地皇时代彝族的雏形已经有了。
    那么根据《三皇五帝年表》,早期彝族存在于四千五百年前。
    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比如汉族,是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上融合多个民族以后,在汉代的时候成形的。
    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可能比汉族少多了,相信她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
    能够在四千五百年里一脉相传,生存至今,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忽悠伸了伸舌头:“没想到这彝族的历史这么久。”
    小乱摇了摇头:“早就说了,彝族是‘濮人’的一支。当然历史悠久了。
    就是想听津瑶给你解释呗。”
    忽悠一撇嘴:“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耻下问吗。
    有啥不对的。”
    小乱耸了耸肩膀:“倒是也没什么不对的,津瑶你再说说这彝族的历史,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周津瑶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三千年前彝族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濮’等部族。
    汉朝称‘西南夷’。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
    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八世纪三十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天复二年,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三百年多年中,戎、泸、黎,三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
    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
    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
    自一千二百六十四年到一千二百八十七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乌撤、乌蒙、芒部、东川、永宁、马湖、建昌等地各彝族土司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三个等级。
    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几个人听得真切,周津瑶说得清楚。
    不禁都很佩服周津瑶这样的广博。
    突然艾龙“咦!”了一声。
    周津瑶问道:“怎么了?”
    艾龙说道:“怎么寨子中没有一点的灯光,到处都黑漆漆的?”
    和忽悠说道:“这山里面的人都休息的早,大概是都睡了。”
    艾龙说道:“不对,不见没有什么人声,连狗声都没有,照理我们走在这里,就应该有狗叫啊?”
    这时候,几个人也觉得有点不对劲。
    突然小乱指着前面的一个土掌房说道:“你们看,那里不是有灯光!”

第一百二十七章 咒鬼
    几个人顺着小乱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点灯火,在黑暗中忽隐忽现。
    几个人不觉加快脚步。
    向那边发出光亮的地方走去。
    那是一个有着院子的土掌房。
    院子的大门开着。
    几个人悄悄地走进院子,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奇怪的声音。
    那声音好想从远古而来的声音,是不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了。
    几个人虽然是隐隐约约的听到,可是都有一种被敲打在心上的感觉。
    让人的灵魂都跟着颤抖。
    几个人相互看了看,悄然的靠近窗口。
    向里面张望着。
    只见里面一个穿着五彩斑斓的长袍的人,带着一个巨大的斗笠,看不清面目,手中拿着一把菜刀。
    胡乱虚空挥舞着,口念念有词。
    地上躺着几个人,还绑着一只鸡。
    那是一只大公鸡,头和眼睛眼乱转着,极为精神。
    四周还跪着几个人,都低着头。
    几个人听到的声音,就是那个手拿斧子的人口中发出来的,那似乎是一种古老的咒语。
    几个人都不敢出声,只是聚精会神的看着。
    突然,那个手拿着菜刀的人怪叫一声,跳了起来。
    跟这一种奇怪的节奏不停的跳动着。
    四周的人的口中也发着声音,和那人跳动的节奏是一样的。
    在火光的跳动中,几个人的行为十分的诡异。
    忽悠用极低声的说道:“他们这是干什么啊?”
    丹依也低声的说说道:“这是他们彝族人的法事,叫做‘咒鬼’。
    彝族叫‘略茨日’意为咒鬼术,是彝族民间常用的一种咒术。
    ‘略茨’是彝族对一切妖魔鬼怪的统称,凡是因缠崇于人或给人带来各种灾祸或疾病的,都可以称之为
    ‘略茨’。
    彝族先民所创造的神鬼世界是个扑朔迷离神秘诡异的世界,他们认为大至宏观昊宇,小至微观细粒,都有
    神鬼或精灵的存在,天父地母、目光月辉、诸天星宿、雾霭云霞、风雨雷电、山川沟壑、杉林柏树、江河
    湖泊、植被禽兽,都有一定的精灵在主宰着兴衰败亡。
    作为世间万物中特殊存在的人类,依然也摆脱不了神鬼的主宰。
    这种唯灵思维既给予了彝族神鬼世界以存在的土壤,又给予了彝族神鬼世界以发展的空间。
    彝族民间神鬼之多,仅能叫出名字的,就达数百种之多。
    彝族谚语说‘好则成吉禄,坏则成略茨’,冥冥中的神灵也会变成鬼怪来作崇于人,也会成为‘略茨’。
    同时,彝族民间的神鬼都被人格化,又认为也只有采用人格化的手法对付,才能制服鬼怪,于是有了咒
    鬼、驱鬼、宴鬼等针对于鬼的仪式。”
    几个人点了点头,小乱说道:“有点意思,不过这么多人躺在那里。
    难道都被什么‘略茨’给上了身吧?”
    忽悠笑了笑:“不过这些彝人也够扣的了。
    做法也不开个坛。
    连支香也不舍得点,能灵验吗?”
    周津瑶看了看忽悠,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小声地说道:“就你话多,看着。”
    忽悠伸了伸舌头,闭上了嘴巴。
    丹依小声地说道:“那个穿着法衣,带着法笠的就是‘毕摩’,就是巫师。
    恐怕是出了大事情。”
    这时候“毕摩”跳到了那只大公鸡的面前。
    一把拎起了大公鸡,一刀割开了大公鸡的喉咙,奇怪的是那只大公鸡不叫也不挣扎。
    任自己的鲜血四处飞扬。
    “毕摩”扬光了那只大公鸡的血,才把那只大公鸡又放到了原来的地方。
    又围着地上躺着的人转了起来,口中依旧念念有词。
    点点的血点在摇曳的火光下反射着点点的光芒。
    那情景异常的诡异。
    几个人都没想到会看到这些,这样的场景也让几个人不敢多说话。
    直到那个“毕摩”停了下来,身体瘫软的坐到了一边。
    那些跪着的人才抬起了头,有两个人走了过去,扶住了“毕摩”。
    看那样子“毕摩”累得不轻。
    丹依轻声的叫道:“那个就是阿什阿呷莫!”
    一个老女人抬起头,对着丹依点了点头。
    阿什阿呷莫走出了房子,来到几个人的面前:“真是对不起,没有招待好远方的客人。
    可是我们寨子出了大事。
    我们必须在这里和‘毕摩’一起‘咒鬼’。”
    丹依点了点头:“没事的,我们已经自己弄了吃的。”
    说着又把几个人介绍了一下。
    周津瑶问道:“阿什阿呷莫,寨子里面出了什么事?”
    阿什阿呷莫说道:“我们回去吧,慢慢说!”
    几个人跟着阿什阿呷莫一起回到了他的土掌房。
    几个人围坐在火堂旁,阿什阿呷莫一边给几个人烧上了茶,一边说道:“今天白天,寨子里面几个人到山
    中去打猎和采摘。
    可是后来就下起了大雨。
    雨越下越大,突然一个人就跑回了寨子。
    他受了很严重的伤,一回到寨子只说了一句话;‘他们被山龙王给吃了。’
    就昏倒了,到现在也没有醒过来。
    寨子的人们赶紧上山寻找,后来好不容易在山中找到了那几个人,就是躺在地上的那几个人。
    不过他们都死掉了。
    可是他们的身上没有什么伤痕,除了被雨水淋湿了意外,什么伤痕都没有。
    还有两个人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