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档案揭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庆二年(1797),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顺理成章地成了领班军机大臣。这时,大学士王杰因看不惯和|已称病告退,董诰丁忧回了老家,和|在军机处说一不二,可以任意呼风唤雨了。加之,乾隆日益老迈,记忆力下降,“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和|出纳帝命,口衔天宪,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封擅甚于前日,人皆侧目,莫敢谁何”。 
    但是,盛极而衰,和|的好运已经到头了。一进入嘉庆朝,和|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家庭的不幸。嘉庆元年七月,被和|视若掌上明珠的次子才两岁就夭折了。一个月后,其情同手足的弟弟和琳在贵州军营染受瘴气身亡,使和|如失臂膀,打击很大。次年,和|又添新痛,他唯一的孙子又夭折了。到了嘉庆三年二月,结发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和|虽姬妾如云,但与冯氏感情很深,他曾写下多首诗悼念亡妻,其中有“今日我哭伊,他年谁送我”之句。斯言如谶,在连续三年家中死去四个亲人后,和|本人的死期也不远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岁高龄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嘉庆已经无所顾忌了。但是,嘉庆没有马上对和|动手,当天还任命和|与睿亲王淳颖等一起总理丧仪大事。不过,也就在同一天,嘉庆在悲痛忙乱之中仍不忘传旨召他的老师朱即速回京,就已经发出信号了。 
    初四日,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矛头已直指后台的和|。当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命其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其软禁在宫中。 
    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种种不法情状,这可能是经嘉庆特别授意的。 
    初八日,在公布太上皇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 、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 
    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宣布了和|的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君罔上、压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贪婪聚敛等,并通报各省督抚,命其讨论定罪,也就是要他们都表个态。嘉庆在上谕中处处谴责和|获罪于先皇乾隆,那么在大丧期间处置这位先皇的宠臣也就名正言顺了。 
    正月十六日,直隶总督胡季堂议覆奏折首先上达,折中称“和|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一无耻小人”,请皇上“特颁谕旨,立将和|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嘉庆御批:“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悉心妥议具奏”,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奏亦可”。实际上,就是以此折定下了基调。同时,嘉庆又发布了一道上谕,重申和|的二十大罪状,并有所补充。 
    正月十八日(1799年2月22日),在京文武大臣会议,奏请将“和|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拟斩,请即行正法。”嘉庆表示,和|罪有应得,怎么处治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首辅大臣,为国体起见,于万无可贷之中引入议亲议贵之条,免其肆市,加恩赐令自尽。福长安改为斩监候,但要让他在牢房里跪视和|自尽。就这样,刚刚亲政的嘉庆,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和|这位盘踞庙堂数十年的先朝宠臣收拾掉了。 
    首恶既除,嘉庆马上收兵。除和|的亲信伊江阿、吴省钦等人受到处分外,嘉庆下令对其余由和|保举升迁或曾对和|贿赂奉迎者均不予追究株连,免兴大狱,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处决和|以后,各地督抚议覆的奏折才陆续到达。这些督抚大员不论平日与和|关系亲疏,都知道和|已难逃一死,因此除两广总督吉庆、云南巡抚江兰稍涉含混外,其余都称和|罪大恶极,应立正典刑。嘉庆在对这些奏折的御批中多次表白自己处置和|乃迫不得已,“朕不得已之苦衷,天下臣民当共知耳”,“此事实不容已。知我非我,自有公论”。其中,在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上的批示最为明白不过:“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不知有朕”。嘉庆感到,和|对神圣的君权构成了威胁,就只有毫不留情地铲除他。 
     


第二部分
第32节 一场梦而已
    但是,和|贪名太甚,后世谈论更多的则是他的财富。那么,和|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对此传说不一。有人说其抄没家产估计值银二亿二千万两,此说影响最大,甚至被一些学者在研究中采用。《清稗类钞》竟称“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即八亿两以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只有七千万两左右,和|再贪,也不可能在二十余年里聚敛到相当于全国十几年财政收入总和的财富。 
    根据现存档案统计,和|被抄家时,除抄没的各处住宅、花园外,共抄出各色银三百余万两(折合库平银二百八十三万余两),金三万二千余两,各处土地一千余顷即十余万亩,各处收租房屋一千余间,当铺、银号多处,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其家产总值约近一千万两。这与上谕所讲基本吻合,虽然在办理过程中,嘉庆指示“不必过于株连搜求”,但也不可能有多少遗漏。 
    和|能够长期把持朝政,权倾中外,千方百计地聚敛起巨额家产,富甲天下,靠的是乾隆非同寻常的恩宠。一旦失去了乾隆这一靠山和寄主,不可一世的和|也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 
    当和|待罪狱中,对着窗外元宵之夜的明月,曾感悔赋诗“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但到底是谁误了他呢? 
    据说和|性格诙谐,爱开玩笑,不料最终他和自己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其绝命诗云“五十年来梦幻真”——一场梦而已。 
    恢宏的紫禁城,肃穆的太和殿,金镶玉嵌的天子御座,衬托出皇权的无限威严。 
    在漫漫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为了这赫赫皇权,演义出了太多太多父子反目、骨肉相残的历史活剧。其中有郑伯克段欲擒故纵的机谋;有唐太宗玄武门布下的刀剑;有曹子建《七步诗》的凄楚哀怨;也有大宋内廷“烛光斧影”的传闻悬案……。 
    登上宝殿御座,“君临天下”不再是一种感觉,而是封建社会特定的民族、阶级、集团乃至个人利益的最高体现。 
    到了清代,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康熙皇帝玄烨,一百余年时间里,攻城掠地,平藩戡乱,设署建制,励农经商,无论军机政务多么繁忙,却始终不能摆脱激烈的皇权斗争的困扰,以致堪称一代明君的康熙皇帝,也被皇子之间的相互攻讦、结党谋奸弄得心力交瘁。 
     


第二部分
第33节 秘密立储的由来
    秘密立储的由来 
    从皇位传承的模式上看,在康熙皇帝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是通过八王共制的推选制度继承汗位的。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基本上也是采用推选制继位的。康熙皇帝幼龄继位,则是孝庄皇太后决策并取得顺治皇帝福临的同意。在他们继位的前前后后,都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虽然最终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但由皇权传承而引起的强烈政治震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清朝统治的稳固和行政效率。 
    康熙皇帝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帝王,他很早即发现了缺乏规则的皇位传承,不利于皇帝的集权和封建政权的巩固。此时,又恰逢平定三藩之乱的艰难时刻,康熙皇帝几欲亲征的决心和计划,为其推出嫡长子继承制提供了契机。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宣布以年仅两岁的“嫡子允i为皇太子”。允i在嫡子中虽排行第二,但因他的同胞哥哥夭折,遂位序第一。是年十二月十三日举行了清朝第一次立储大典,翌日,颁诏天下:“授允i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但令康熙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皇太子,日益显现出偏狭、暴戾、焦躁的性格特征。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客观上他成为其他成年皇子觊觎皇位的首要攻击目标,而其门人和自己也越来越不能安于长期处于储君的地位了。因此围绕皇太子形成了太子党和与之对立的由部分皇子组成的反太子党。 
    太子党肆恶虐众,贪赎纳贿,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反太子党寻机攻讦,最终导致了康熙皇帝两立两废皇太子的失败结果,从此他再未明立皇储。但康熙皇帝已经不能遏制皇子们谋取皇位的野心了。乃至后来的雍正皇帝胤G,在他继承皇位的同时,也背负了阴谋篡位的恶名,留下了千古之谜。使得雍正的地位长期不得稳固。 
    雍正皇帝即位后,从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在《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的谕旨。是日在乾清宫西暖阁面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我圣祖皇帝……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于事先,贯注于事后,神圣睿哲高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托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藏数十年亦未可定,尔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诸臣表示无异议后)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 
    向王大臣、九卿表明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将立皇太子的秘密谕旨由王大臣见证藏在匣内,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时御前大臣共同拆启,当众宣布传阅,即刻确定获得提名的皇子的帝位。正所谓公同手启,立定大统。 
    关于秘密立储,有学者认为康熙皇帝已有计划,但计划未及实施。姑且不对此说进行辨析,仅就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而言,无疑是雍正皇帝确立的。这种立储形式其实也并非清朝皇帝首创。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波斯传》载:“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康熙与雍正作为饱读经史的帝王,对古今帝王术绝对是留心的,他们都可能留意过这条记载,只不过实际情况是雍正皇帝成为了这种秘密立储制度的实践者。 
    秘密立储因为不过早地宣布皇位继承人,也不因循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有心帝位的皇子,从理论上说都有机会。他们心存希望,在不知父皇好恶的情况下,便会努力用帝王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将自己的名字简于帝心。同时,还因为没有明确的竞争目标,所以也不可能发生形成庞大政治集团的结党行为。此法虽不能彻底消弥统治者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却避免了公开确立皇储所造成的皇子之间的血腥争斗,以及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减弱了帝位之争的激烈程度,使得皇权得以平稳过渡,也使以后的皇权斗争,变得温和、充满计谋。其中最为有趣、最具典型意义的,就要算道光之子奕}和奕D两兄弟争储的故事了。 
     


第二部分
第34节 兄弟争储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玉牒》(皇族的谱牒)记载,道光皇帝共有九个儿子:长子奕纬、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四子奕}、五子奕宗 、六子奕D、七子奕X(xuān)、八子奕 合 (he)、九子奕M(hui)。 
    其中前三子奕纬、奕纲、奕继先逝。到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时候,道光皇帝已经老迈,到了必须考虑储君的时候。此时,在剩下的几个皇子中,奕}十四岁多,奕宗 十四岁多,奕D十三岁多,其余诸子皆为六岁以下幼童。这年正月,奕宗 又过继给恪亲王绵恺为嗣子。这便意味着道光皇帝肯定不喜欢奕宗 ,让他也退出了竞争。这样,有条件和能力竞争帝位的就只剩下奕}和奕D两兄弟了。 
    说来这也算不幸,因为在道光皇帝的诸位皇子中,奕}与奕D的地位相近。奕D虽为静贵妃所生,但静贵妃自入宫后得道光皇帝宠爱,位序晋升很快。奕}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死后,静贵妃曾“总摄六宫事”,位置仅次于皇后了。若不是清祖制规定于三位皇后之外不再立后,静贵妃极有可能晋封为后。此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