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麦彭仁波切教言-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九乘之巅大圆满所要断除的是这个能破立的分别念,即作破立的分别念必须断除,而没有破立的这种分别念则不是大圆满的所断。我们在修行无上大圆满时,应以各种殊胜的方法将心安住于无缘当中,如此自然安住于无分别念之中时,一切外境就象云雾消于虚空一样自然融人法界当中。

  本来一切诸法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仍在贪执这些法呢?这确是非常令人遗憾。我们本来认为外面的色法等是一种客观事实,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对外面这些无实有的法产生贪心。

  虽然贪、嗔、痴之中贪心的范围还是很广大的,但人们通常所讲的贪心是指狭义范围内的贪心,即男人与女人彼此之间的贪爱。

  当我们真正作观察的时候,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净,根本没有任何一部分值得贪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如各种脓血、粪尿和骨肉等等,此外,我们的身体内还寄居着成千上万只小虫,我们到底贪著的是身体的哪一个部分呢?

  若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确实无法找到可以贪恋的东西,如果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能贪和所贪全部都象虚空一样,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可贪了,所以我们怎么会生起贪心呢?如果真的存在值得贪恋的地方,我们应该能非常明确地把它指出来。

  贪心非常严重的众生,总是不由自主地堕入三恶道,去承受无量痛苦的蹂躏。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存在许多悦意美好的事物,但是如果去执著并追求它,其后果不堪设想,无疑就会堕入恶趣,所以我们一定要舍弃所有能生起贪心的外境。

  这并非说明我们已经无法生起贪心,而是说我们应该从定解上对它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只要有贪心那还是不行的,我们还有必要认识它的本性。

  其次讲吝啬。有些人甚至连自己也舍不得享受财物,对别人就更舍不得布施,但这种人在临死的时候,吝啬会对其修行和解脱产生很大的障碍,甚至转生到饿鬼当中去,即使转生为人,那也必然长时感受贫穷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励力断除这种必然导致极大痛苦的吝啬心。

  再次阐述观修慈悲心。在无始无终的历史长河中,以前都曾经当过我们父母的这些众生,在以前作母亲时,先是含辛茹苦地让我们住在胎中,生下我以后,这些母亲又尽自己最大的慈愍心来哺育和抚养着我,并且将自己所拥有最珍贵的财物全部赐与我。

  象这样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们的业力现前,或者说以自己前世的各种因缘,现在已经变成了怨敌。这些无始以来慈爱的母亲,如果她们真正有能力,她们的内心肯定都不愿意舍弃自己的骨肉亲人。但她们并不具足这种能力,所以一直漂泊于六道轮回之中。

  根据教证与理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有情众生,以前都曾当过自己的母亲。这些母亲都愿意享受安乐和远离痛苦,但不幸的是,现在这些母亲失去了快乐,真是非常可怜!虽然她们以前曾经长时间精心哺育过我,但后来已经互相失散了,如今母子重逢,而她们已经完全把我遗忘了,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曾当过她们的儿子。

  可是依靠佛经论典,我知道这些众生以前曾当过我的母亲,所以当这些母亲对自己作损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对她们抱怨。这些母亲们的心就象已经疯狂了一样,因为得了嗔恨心的病,一方面她已不认识我,一方面她还用各种方法加害于我。她们在心里既然已遭受如此严重的病,我也是非常地可怜她们!

  因为这些无有依怙的母亲长时漂泊于难忍痛苦的三界轮回大海当中,那么当这些众生伤害我的时候,只要是具有少许智慧的人,谁又能不以慈悲心来孝养她们呢?因为她们非常可怜,我们应该对她们慈爱而不应该生起嗔恨心。

  总之,我们对任何众生非但不应生起嗔恨心,而且应该象母亲对待亲生儿子一样观修慈悲心。比如一位仁慈母亲的儿子若已生疯狂病,那不管儿子的行为是多么地粗暴与不尽人意,而母亲对他都是非常地悲慈爱护。同理,世间上的众生虽然对我加以损害,我不但对他们不生嗔恨心,而且内心也要发愿让这些众生心中的疯狂的病早日得到康复,应该如此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并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其次讲嫉妒心。我们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来众生们的财富和地位应该由我来给予,但他们现在以本身的福德力获得了一些名闻利养的时候,那我又怎么会对他们生起嫉妒心呢?比如作为儿子本来是需要父母的关怀与照顾,但现在儿子依靠自己的能  力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父母对儿子也就不应该生起嫉妒心和不满之心。因此当其他的众生在财富、声誉、权势等方面比较圆满的时候,我们实在不该对他生起嫉妒心,如果我们生起了嫉妒心,那就表明自己已经是着魔了。

  我们之中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强烈,若别人获得名声和利益的时候,内心就会特别难受,就好象别人把自己的福报抢走了一样,而实际上别人所拥有的名声、地位和财富,并非是从我的身上抢走的。因为如果别人不拥有财富,那我也是无法得到,如果他已经功成名就,那我仍旧还是得不到。所以别人有名有利的时候,并不会把我的名声和财产夺走。

  比如在我们五明佛学院,三、四百个堪布活佛彼此之间并没有嫉妒心,大家还互相赞叹功德,如此作为个人也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名声——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到了别的地方,都无疑会得到的。但如果是一个小寺院的一个小堪布,那么寺院当中对他也不会很尊重,假如离乡别井,周围的人们根本就不会认识他。所以在我们五明佛学院如果只有一个堪布而别无其他的堪布,那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名声,但实际上即使有这么多的堪布,也同样可以得到名声。但有嫉妒心的人,如某些高僧大德认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就会是对自己的名声有妨碍,好象自己的名声就隐没了;或者以为别人名誉扫地或销声匿迹,那就好象自己就会名声鹊起一样,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全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得到圆满的功德,那对个人的名声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害,相反若全世界的所有众生都饥寒交迫,穷困潦倒,那自己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名声,所以我们不应该生起嫉妒心,而应该对别人的福报生起欢喜心,这就是随喜心。

  傲慢也如此,所谓傲慢就是对自己的学问和财富等各个方面生起一种满足之心,并且在自己的身语中也表现出来的一种恶行。

  实际上现在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地位、才华等一切,都是以前自己做善事的一种果报,如果自己耽著于此而夜郎自大,那么这不但会把以前的善果全部摧毁,而且自己的相续中再也不会生起功德,所以有傲慢心的这种人真是可怜,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悲愍之心。

  有傲慢心的人自认为智慧出类拔萃,或者以为自己的才华可傲视群雄,但我们认真去观察比较之后就会明了,或许他连毫毛许的功德都不具足。在短时期内和某个特定的小区域内,你可能确有过人之处,但这并不值得恃才傲物,因为无论从智慧、才华或学问、青春等各方面,在这个世间上都有无数的人千百万倍地超胜于你。即便自己具备某些在凡夫中无人能及的功德,但在圣者当中肯定是有超过你的。并且自己这种所谓的功德也并非永存,它也是因缘聚集而生的一种刹那法,具有无常性。

  比如当年我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其中有大善知识秋吉堪布和班泽堪布。对于秋吉堪布,虽然不太了解,但当时我自以为在智慧方面已超胜于他;对于班泽堪布,他曾在我面前听过包括五部大论等许多的法。但如今看来,这两位堪布的功德和学问都非常的不可思议,我觉得他们不管是从清净戒律方面还是智慧成就方面都已远远超胜于我。

  如秋吉堪布,终其一生都在修持甚深的法,他在临圆寂前还在为弟子们传授佛法,他是以闻思修行圆满了自己的一生。至于班泽堪布,以前曾听说他的人格和智慧都是非常好,当时我以为他已经老了可能糊涂了,但二年前我和他相遇时,发现他没有丝毫的傲慢心,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地认真,而且他的人格也很贤善,那一刻我想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象他那样所以我自以为年轻时的智慧已超越他们,但时至晚年,他们的智慧却已经远远地把我甩到后面去了。

  因此所谓的功德也是暂时性的,我们不应该对此生起傲慢。比如我们现在一些持戒清净的人,日后遇到违缘时是否还能无垢持戒就很难以说了。还有一些人现在具有高深的智慧、贤良的人格或是利益众生的一些善行,暂时他们也是在饶益众生,比如说对十几个人传授佛法的这些行为,但这些人也不太可靠,以后也是不一定能长期保持下去。

  从我当年在石渠求学的情况来看,当时在至尊上师托嘎如意宝的身旁,确实有象天上繁星那么多的智者和守持净戒的人,可是现在有不少人已经堕落到了极为卑劣的地步。反而当时有些戒律不是很清净、智慧比较浅薄的人,现在却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回顾这些历史可看出,即使自己的相续中产生了暂时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等功德,这些也并不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不应该以此轻视他人。

  就象鲜花的香味可以熏染任何物质,谁都可以得到同等的功德。贪嗔痴的烦恼既可以染污我们的相续,智慧和清净戒律等功德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到,然后许多出世间的功德也可以产生,故所谓的功德和过失都是暂时性的。所以自己获得稍许功德和智慧的时候,不要立即就生起傲慢心,千万不要轻视他人。

  别人心相续中隐含的功德,我们既没有证得他心通,也就不一定能现量见到。比如有些人的言行举止都不太如法,虽然我们在管理纪律时候不得不严加管理,但实际上他们的相续中说不定正具足如海一样广大的功德,对他们也不应生起邪见,所以我们对任何人都不能轻视与傲慢。如果我们内心相续有傲慢等烦恼的过失,那我们生生世世就只有沉沦于轮回的大海和痛苦的波涛之中,无有出期。

  我们有漏的智慧和功德中搀杂着许许多多的烦恼,就象是污秽的粪便混和着妙药,自己对此有何可满意的呢?一方面自己可能有少许的功德,但当我们观察自己的相续时,贪嗔痴五毒烦恼就象乌云充满了虚空一样,自己的心甚至连安住一刹那也是很困难。想一想你在念经持咒的时候,自己的心能不能离开散乱。可能有时生起贪心,有时生起恭敬心,有时生起无记心。所以当自己稍微具有功德时,千万不要滋生傲慢之心。

  一些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高僧大德,象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们对所有众生都是一视同仁、慈悲地对待。仲敦巴尊者曾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尊者对凡是穿著僧衣的人,都是恭敬地作顶礼、合掌、脱帽等。象仲敦巴这样的高僧大德尚且对僧人如此地恭敬,那么凡夫如我们又凭何道理对别人不恭敬呢?以前阿底峡尊者说:“自己若有学问,对别人也是特别谦虚。”既然我们有多如星辰般的过患,又有什么道理生起傲慢心呢?这也正是别人所讥笑之处。

  如果在自己的相续当中有稍许功德时,就生起傲慢之心,则相续中有高比须弥深如大海般的贪嗔痴等过失,那自己为什么不生惭愧之心呢?如果相续中真正没有一丝一毫的傲慢心,那是非常了不起,那时你应该生起傲慢;但如果在自己相续中有很大的傲慢,那整个世界上哪里还有一个比你更卑劣的人呢?我作为五蕴聚合的无明业障深重的凡夫,是一个有着种种过患的人,自己为什么还要生起傲慢!

  你认为自己具有不共的功德,其实每天都是受到魔王五种幻现的邪加持,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骄人的功德,应该学会谦虚。恭敬别人就应该象调驯过的骏马一样,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好好地恭敬。而作为骏马,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让他骑在自己的身上,恭敬地为别人做事情。

  在胜义中,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没有任何贪嗔烦恼,在名言世俗谛中,一切诸法也是如幻如梦。这样,我们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调伏自己的相续是非常的殊胜,即在胜义之中,一切诸法修持为无实有性,自己的所见所闻全已变成大空性;本来一切诸法就是空性,但就在空性当中,具足因缘的时候,整个轮回还是可以显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