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世纪军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牵ń窳赡鹣囟=幼耪帕了钟肼骄偶蟛亢掀聘呃鼍诮ò渤牵ń窳赡窍囟保K孀牛帕僚勺芄芮鹦⒅衣柿煲恢鼻餮悸探酝哺呃銮跋咧罹牟啾常⒆杵湓鲈啥5 
                  月初,高丽步骑4 万赴援辽东,被李勣击败。李勣挥军进抵辽东城下,连续12 
                  天不分昼夜猛攻,高丽兵顽强抵抗。这时唐太宗也渡过辽水,亲至辽东城下督战,指挥部队攻城,高丽守军力不能支,城池终于被攻破,高丽伤亡万余人,4 
                  万余人被俘。唐太宗接着下令进攻白岩城(今辽阳市东),歼灭从乌骨城(今辽宁本溪市南)出援的万余高丽军,迫使白岩城守将孙代音投降。 


                  唐军初战告捷,于6 月20 日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县南)。高丽北部将领高延寿和南部将领高惠贞率兵5 
                  万来援。唐太宗将高延寿诱至安市城东南8 里处依山而列,然后命李勣率步骑1。5 万阵于西岭,长孙无忌率精兵1。1 
                  万作为奇兵,从山北狭谷潜出,袭敌阵后,自己则率步骑4000 
                  人悄悄登上敌营北的高山,下令诸军以鼓角为号发起进攻。高延寿集合所部准备向李勣发动进攻,但长孙无忌率部首先从敌背后杀出,唐太宗看见后即击鼓举旗,诸军鼓噪并进,高丽兵惊慌失措,阵脚大乱,被杀2 
                  万余人。高延寿收拾残部依山继续抵抗。唐军四面围攻,并毁东川桥梁截断其归路,高延寿走投无路,率3。68 
                  万人投降。唐军在消灭援军后,继续向安市城发起攻击。但该城险固兵精,特别是城中听说李勣曾奏请克城后坑杀全城

                 

                  中世纪军事
                  男女的消息后,抱定必死的决心,拼死固守。唐军久攻不下,直到9 月,辽东天气已寒,军粮将尽,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遂下令9 
                  月18 日班师。第一次东征高丽至此结束。 

                  鉴于第一次东征无功而返的教训,唐军改变攻坚难以速下的战法,采用“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然后“不战而取”。于是,唐军不断派遣非主力部队广泛袭击辽东各城。647 
                  年3 月,以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万余自莱州浮海攻辽东,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3000 
                  人会同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攻辽东。李勣渡过辽河经过南苏等城,败高丽兵,焚罗郭城而还。7 
                  月,牛进达攻克石城(今丹东市石城县),再攻积利城(今辽宁宽甸县南的鸭绿江北岸),得胜后引师而还。648 年1 
                  月,薛万彻任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3 万余自莱州泛海,渡鸭绿江,进攻泊灼城,败高丽援军3 
                  万人,然后胜利返航。4月,乌湖镇将古神感率兵浮海击高丽,首战勿山得胜。当晚,高丽军万余人偷袭唐军,被古神感设置的伏兵击败,唐军完成预定任务后返航。通过一系列的袭扰,高丽已是疲困不堪,唐太宗认为收复辽东,攻打高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648 
                  年下诏剑南道(今四川)伐木造舟舰,以为征战之用,同时,拟命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于次年率兵30 
                  万往攻高丽。但是,由于第二年唐太宗病逝,遂暂“罢辽东之役”。 

                  (2)唐高宗时的东征 
                  唐高宗即位以后,继续执行收复辽东和东征高丽的国策。655 年1月,高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北境,攻占33 
                  城,新罗王春秋向唐求援。2 月,唐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5 
                  月,程名振等渡辽水,杀获高丽兵1000 余人,焚新城外廓及村落而还。658年6 
                  月,程名振和薛仁贵再次出击高丽,在赤烽镇(今辽宁海城)击败高丽军3 万人。660 年3 
                  月,百济依恃高丽的支援,数次侵扰新罗。唐高宗决定先下百济,次屠高丽,然后灭亡新罗,占领朝鲜半岛,于是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10 
                  万讨伐百济,又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其本国士兵5 万人助战。 

                  8 
                  月,苏定方自成山(今山东荣城)渡海,百济凭据熊津江口(今锦江)相拒,被唐军击败。唐军乘胜水陆俱进,直趋其都城俱拔城(今朝鲜全州)。百济倾国来拒,被唐军击败,损兵万余,俱拔城外廓陷落,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逃往北部,

                 

                  中世纪军事
                  次子泰自立为王,据城固守。太子隆的儿子文思率左右越城投降,泰也被迫出降,百济平定,唐在百济设熊津等5 都督府。661 
                  年百济旧部起兵反唐,唐将刘仁愿、刘仁轨坚守熊津城,唐高宗发淄、青、莱、海诸州水军7000 
                  人渡海增援。百济王引倭国(今日本)人拒唐军。663 年8 
                  月,倭国遂以援助百济为名,倾全国精锐2。7万人进攻新罗。刘仁轨所部水军在熊津江口与日本水军展开激烈海战,唐4 战4 
                  胜,焚毁倭兵船400 
                  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几乎全军覆没,百济王逃到高丽的两个王子率余众和倭军残部投降,百济再次被平定。 

                  唐击败百济后,形成了对高丽的夹击态势。于是决定乘胜灭亡高丽。660 年12 
                  月唐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今朝鲜义州)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4 
                  路进击高丽。次年1 月,唐招募河南北、淮南67 州士兵4。4 
                  万余人趋平壤,以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率回纥等部兵趋平壤。4 月,唐高宗又以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与诸将率35 
                  军水陆分道并进。7 月,苏定方首战告捷,在浿江(今大同江口)击败高丽军。继而屡战皆胜,围平壤城。9 
                  月,盖苏文遣其子男生率数万精兵守卫鸭绿水,契苾何力渡水进击,高丽兵溃奔,损失3 万人,余众降唐,仅男生逃脱。662 年2 
                  月,唐将庞孝泰与高丽战于蛇水,军败身殁。苏定方久围平壤不下,又值大雪,解围而还。 

                  666 年5 
                  月,盖苏文死,长子男生任莫离支,由于兄弟争权,斗争激烈,男生向唐乞援。唐高宗以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庞同善、高侃为行军总管,同讨高丽。9 
                  月,庞同善大破高丽,男生率兵来会。12月,唐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节制诸将。次年9 
                  月,李勣拔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后,向金山(今辽宁海城东)进军,同高丽军在金山展开会战,斩杀高丽军5 
                  万余人,进拔南苏、木底、苍岩3 城。668 年2 月,李勣攻占扶余城(今朝鲜成川),杀万余人,扶余川中40 
                  余城皆降唐。高丽泉男建遣兵5 
                  万反扑,在薛贺水(今辽宁亮子河)被击败,损兵3万余,唐军进拔大行城(今辽宁凤城)。各路唐军会师,李勣率诸军在鸭绿栅大败高丽兵,追奔200 
                  余里,占领辱夷城(今朝鲜永柔),继而围平壤城。9 月,高丽王出降,高丽平定,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不久,唐又将新罗纳入版图

                  

                  中世纪军事
                  。 

                  唐经过长期征战,终于收复了辽东故地,征服了朝鲜半岛。 

                  4。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代出现了鼎盛局面。但到了他统治的后期,沉湎声色,不问政事,骄奢淫逸,任用奸佞,导致朝政日非,政治腐败。在军事上,“内重外轻”的兵力布局逐渐被“外重内轻”所取代。当时掌握边镇军队的官员称节度使(藩镇或方镇),全国共有10 
                  个节度使,所辖兵力49 
                  万,而中央和内地所控制的兵力只有8万人。节度使不仅领兵,而且还统管当地的民政、财政,独霸一方,很快发展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在这些节度使中,以安禄山的势力最大。 


                  安禄山,营州柳城人,出身于杂胡,从军后受到平卢节度使张守珪的提拔重用。因善于奉承钻营,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赏识。10 
                  余年间,他一身兼作平卢(今辽宁辽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太原)3镇节度使,拥精兵18 
                  万余人,成为权倾一时的边帅。他看到唐日益腐败和衰落,便蓄志灭唐以代之,因此积极准备,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在经过长达10 
                  年的准备后,认为已具备了灭唐的力量,于是在755 年,利用朝野上下痛恨杨氏兄妹专横的心理,伪称奉玄宗密旨讨杨,率兵15 
                  万,于11 月9 日自范阳起兵,大举南下,正式扯起反唐叛乱的大旗,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唐由于承平日久,各地毫无戒备,在安军突然到来时,河北诸城大都非降即弃。玄宗急派程千里为潞州长史,赴河东募兵御敌;任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至洛阳募兵迎战;任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去陈留(今开封)阻止安军南下;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王承业为太原尹,加强关中屏障。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兵5 
                  万出潼关,又募兵11 万保卫长安。12 月2 
                  日,安军渡过黄河,占灵昌(今河南滑县),陈留。安军田承嗣、安守忠率步骑一部直趋洛阳。封常清率兵6 
                  万在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等地阻击,连战皆败,与高仙芝会合,退守潼关。12 
                  日安军入洛阳。安军崔乾祐西攻潼关不下,还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安军另一路由高秀岩率领进攻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北),企图配合主力夺取关中,为郭子仪击败,退保云中(今大同)。 


                  但玄宗听信谗言,枉杀高仙芝、封常清,引起军心动摇。玄宗急忙起用病废在家的原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兵8 
                  万进驻潼关,稳定局面。756 年1 月1 日


                  中世纪军事
                  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此后,唐河北、河南诸州郡在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真源令张巡等人的领导下,抗击安军,牵制了其大部兵力。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郭子仪率朔方军先后出井陉,入河北,屡败安军史思明部,一度切断了洛阳与范阳的交通。玄宗见战局好转,过高地估计了唐军的实力,拒绝了凭险固守,疲惫安军的建议,强令哥舒翰迅速收复洛阳。6 
                  月8 日,哥舒翰只得举兵东进,进入灵宝(今河南灵宝北)以西的隘路时,遭安军崔乾祐部伏击,18 万之众仅剩下8000 
                  人。潼关失守,哥舒翰被部将胁迫投敌。玄宗闻讯,决定放弃长安,携带少数宫眷和近臣仓惶逃往四川。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随行将士愤怒杀死杨国忠,逼迫玄宗缢死杨贵妃。玄宗留下太子李亨收拾残局,自奔成都。 


                  安军占领长安后,忙于抢劫,滞留不进。6 月16 日,李亨率步骑2000至平凉(今属甘肃),7 月12 
                  日在灵武即位(即肃宗)。9 月,以长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李泌任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757 年1 
                  月,安军史思明、蔡希德、牛廷玠、高秀岩分别自博陵(今河北定县)、上党(今山西长治)、范阳、大同发兵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