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世纪军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拜占庭与塞尔柱突厥之战 
                  1040 年,力图恢复昔日东方疆土的拜占庭帝国遇上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塞尔柱突厥人。 

                  塞尔柱突厥人原来居住在中亚北部的大草原上,后来不断迁徙,在呼罗珊地区建立王国,史称“塞尔柱王朝”。塞尔柱军队以轻骑兵为主,战士手持弓箭、长矛和剑。作战时由各部落头领率领,勇敢不畏死,惟战法过于单调。他们在向伊朗和东方各国大肆入侵的时候,正碰上阿拉伯帝国极度衰弱,拜占庭皇亲贵族花天酒地,耗尽国库钱财,军队离散,城塞工事荒废,因而一路势如破竹,不仅取代阿拉伯帝国统治伊朗,攻克巴格达城,而且进入亚美尼亚、耶路撒冷、卡帕多西亚,威胁着拜占庭帝国对小亚细亚的统治。 


                  1067 
                  年,军人出身的罗马拉斯继位成为拜占庭皇帝。为了逐走塞尔柱人,他在叙利亚境内的腓尼基组建了一支由马其顿、亚美尼亚、保加利亚、法兰克等不同国家的士兵组成的部队,率领他们向塞尔柱人进攻。塞尔柱人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始终不与拜占庭主力正面交锋,害得罗马拉斯东奔西走,却无法彻底消灭塞尔柱军事力量。1071 
                  年初,罗马拉斯领兵来到叙利亚,分兵两路,准备同时夺占曼西克特城和基拉特城。当时塞尔柱苏丹正在叙利亚,他集结了主动退出曼西克特城的军队及其他援军计4 


                 

                  中世纪军事
                  万人,在基拉特城准备与拜占庭军队决战一场。苏丹听说罗马拉斯已占领曼西克特,并且召集拜占庭重装步兵前来,决定设法分散其兵力。他派一些塞尔柱骑兵袭击拜占庭重装步兵,将其引诱到相反的方向去,自己则率主力迎战罗马拉斯。 


                  罗马拉斯对眼前的危险毫无警觉,直到前卫部队与塞尔柱人仓促遭遇,才想起派人调集步兵立即赶来。但此时拜占庭步兵主力已被引诱得越走越远,罗马拉斯不得不以2~3 
                  万人的劣势部队与塞尔柱人的优势兵力相对抗。不过罗马拉斯并不担心。他认为塞尔柱人一贯奉行游击战原则,绝不会有勇气进行正式会战。这次也不例外。 


                  1071 年7 月4 
                  日,双方在曼西克特附近列阵交锋。罗马拉斯将战斗力最强的近卫军部队部署在中央,左右两翼为骑兵部队,后方还保留了一支由雇佣兵骑兵组成的强大预备队。塞尔柱人以骑兵弓弩手为主,他们没有什么阵势,往往由首领率领冲锋。塞尔柱苏丹对这样一支组织性不强的军队与拜占庭人交锋,心里也很不托底。为了激励士气,他把指挥大权交给手下的将军塔劳格,命令他:“不胜利则砍头!”他本人则把自己的弓箭抛弃,换上剑和锤茅,并把马尾巴编成小辫,穿上一件白袍,涂上香粉,然后告诉身边的人:“假如战败了,这里就是我的坟墓。” 


                  在苏丹的激励下,塞尔柱骑兵一接战便发起进攻,以弓箭射杀拜占庭人。配置在两翼的拜占庭骑兵首先抵挡不住,开始退却。阵形中央的拜占庭骑兵在雨矢之下也伤亡损失很大。罗马拉斯命令重装步兵出战,以挽回局势。这些重装步兵排成16 
                  列纵队,高举防护盾牌,一步步向敌人紧逼。塞尔柱人眼看射箭无效,趁着茫茫夜色,很快撤出了战斗。 

                  罗马拉斯打算后退,找到一处水草丰美,适宜宿营的地方过夜。可当他刚刚下令撤退时,来去如飞的塞尔柱人又前来进攻。他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后撤,准备调过头迎击敌人。岂料由雇佣兵组成的预备队拒不听命,偷偷撤走,从而使步兵失去掩护。塞尔柱人立即集中兵力攻击左翼的步兵,很快将其击溃,并使右翼步兵不战而溃。最后,占据优势的塞尔柱人骑兵将位于中央的拜占庭精锐部队团团围住。罗马拉斯和手下将士虽然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罗马拉斯也受伤被俘。 


                  曼西克特会战使拜占庭军队大伤元气。它从此丧失了最佳兵源地——亚洲军区,也失去了东方各省和小亚细亚海岸的大片土地,其称雄欧亚非三大洲的历史从此结束。 



                 

                  中世纪军事
                  正当拜占庭军队与波斯、阿拉伯军队在东方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欧洲各国也在逐渐积蓄军事力量,并成长为足以与波斯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相抗衡的强大武装。 


                  1。欧洲各国军事概况 
                  受社会制度的影响,欧洲各国的军事制度与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有较大差别,其士兵惯于使用的单面锋刃战斧和十字弓,也与其他军队有明显的不同。 


                  (1)军事领导体制与军队 
                  中世纪欧洲各国盛行“采邑”制度。封建主在分封土地时,连同居住在上面的农民一起封给受封者,而受封者要为封主尽一定的义务,其中就包括战时领兵为封主作战。上述政治从属关系使得欧洲早期军队主要由各封建主的卫队和独立分队组成,相互之间平时并无统属关系,仅在战时聚集在一起,临时听从国王指挥。10 
                  世纪以后,才出现较大的独立武装。比如基辅罗斯的诺夫哥罗德城,拥有由两个百人队组成的团,而这个团的首领,是由市议会选出的督军。 


                  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军队,主要由陆军和海军组成。 

                  陆军的主力是骑兵。8 
                  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在同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交锋过程中,认识到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组建费用高昂的骑兵部队,他将国家土地分封给听命的部属、有功的士兵和中小贵族,规定受封者必须服骑兵兵役,战时自备武器、战马跟随国君作战。从此,欧洲各国争相仿效,骑兵数量大大增加。欧洲各国骑兵主要是重骑兵,他们平时分散在各自的采邑之中,较少进行集中训练。但欧洲各国每年都要举行骑士比武,由国王和各级封建主主持,令骑士成双成对地进行对抗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以此鼓励骑士们提高个人的作战技能。 


                  步兵也是陆军中十分古老的兵种。欧洲封建制刚刚建立之初,缺少马匹的法兰克人曾一度以步战称雄。从7 
                  世纪以后,骑兵在欧洲战争舞台上的重要作用逐渐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决定会战结局的唯一兵种,而在步兵部队中服役则被鄙视为奴隶和农奴的事。后来欧洲各国的步兵虽说人数总是超过骑兵,但他们多为奴隶和农奴,本身并不愿意打仗,也很少掌握起码的作战技能。即使有一部分尚未沦落为农奴的自由民充当步兵,也常常因家境贫寒,无法提供起码的兵器,不得不手持一根木棍走上战场。到十字军远征时,欧洲各国将领才认识到,一支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军队,作战能力远比单纯由骑兵组成的军队强。为了完成掩护骑兵和扼

                 

                  中世纪军事
                  守制高点的战斗任务,许多将领常常把一部分骑士和重骑兵改成步兵,但步兵真正成为战场上的主力,还是在射击武器出现在战场之后。 

                  欧洲各国在中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海军。8—9 
                  世纪,生活在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长年维持着一支大型船队,但主要是用来到英、法、意大利、基辅罗斯等地进行海盗式的劫掠。9世纪末,盎格鲁——萨克逊国王阿尔弗烈德建立了英国第一支舰队,并用它打败了诺曼人。10 
                  世纪末,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舰队。基辅罗斯组建的拥有数百艘战舰的区舰队,为了争夺海上霸权,甚至远征到波罗的海。当然,在整个中世纪前、中期,海上战场主要是拜占庭人、波斯人、阿拉伯唱主角,欧洲各国海军的崛起则是15 
                  世纪以后的事。 

                  (2)兵役制度与军队编制 
                  欧洲各国在中世纪早期,大多沿袭公民兵制。公民兵制是建立在农村公社基础上的兵役制度。按照惯例,村社内的土地属于大家所有,每个村社成员可世袭使用土地,但必须同时服兵役,遇到战斗时,则需要随部落酋长出征。其后,村社土地制度逐渐解体,公民兵制仍保存下来。比如,法兰克王国曾规定,身体健康者必须服兵役,每户应出1 
                  人,自备干粮和武器。随着封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自由民大多数破产沦为农奴。有的虽然仍保持自由民身份,在天灾和瘟疫的袭击下,生活艰难家徒四壁,也无力自备干粮和武器,担负繁重的作战任务。面对村社土地制度解体所带来的兵源枯竭现象,欧洲各国君主和大臣们不得不尽快寻求新的征兵办法,这就是在欧洲盛行一时的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是与公民兵制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差别的一种特殊兵役制度。它以采邑分封制为经济基础,以受封的大贵族和中小贵族为征集对象,以骑兵为主要服役兵种,以封主与受封者的依附关系为维系纽带。它最早创立于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之手。按照他及后来欧洲各国政府颁布的法令,国家可把土地分成若干块,封给受封者,后者必须随时应召服骑兵兵役;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域,不得临阵脱逃;必须携带自备武器装备及其他物品服役。如果受封者违背上述要求,就要受到惩罚,包括罚款、收回采邑土地、没收财产、判处死刑,等等。 


                  骑士制度的实行为国家提供了一部分稳定的兵源,也因此把相当一批无力服骑兵兵役的农民排斥在军队之外。欧洲各国的一些城市为了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

                  
                  中世纪军事
                  开始用金钱召募一些无地骑士。但雇佣兵成为国家主要的军事力量,则是15 世纪以后的事情。 

                  中世纪欧洲各国军队的编制还基本上没有摆脱氏族社会的领夫制。它们通常按10 
                  进位的原则,编为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等战术单位。在西欧一些实行骑士制度的国家中,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是小队,由骑士和跟随的佩剑侍卫、骑步兵弓箭手和长矛兵等组成,每25—80 
                  个小队组成一个旅,若干个旅组成一个骑士军。 

                  (3)武器装备 
                  欧洲中世纪前期和中期,各国武器装备仍停留在冷兵器阶段。与古代相比,他们所使用的较新式的兵器有十字弓、长弓和戟。 

                  十字弓在公元前的中国和公元初年的罗马帝国军队中就曾使用过。11 
                  世纪初,它在欧洲重新流行起来。十字弓因有一个较小但十分坚固、弹性大的弓架,它与箭杆在顶端交叉成十字形状而得名。它通常以木材、角材或复合材料制成。弓架上有一槽口,用来卡夹弓弦,并安有扳机装置,以便瞄准后发射箭簇。与普通弓箭相比。它具有发射初速快、射程远、穿透力强等特点。由于张开十字弓比较费力,人们通常采用用脚蹶张,用曲柄卷绕机拉张等办法。它所使用的箭有两种,一种是叶状箭簇的短杆箭,主要用来杀伤人和马的无遮护部位;另一种是方簇箭,主要用来穿透铠甲。 


                  长弓是13 
                  世纪在英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投射兵器。它通常用榆木、榛木、罗勒木和紫衫木制成;弓身中间用手握住的地方较宽,向两端部分逐渐变细;弓架前端为圆形,后面是平的。长弓的射程最远可达400 
                  码,为十字弓的两倍,射速也要快得多,而且更加轻便,适于散兵射击和齐射。所以它出现以后,很快便取代了十字弓在战场上的主宰地位。 


                  戟就是在长矛头上加上一柄战斧而形成的一种新兵器,除了固有的刺杀功能外,它还可以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