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英法,富勒、戴高乐等人为装甲部队辩护,受到嘲笑、排斥和打击。但在德国则是另一种情形,装甲部队的代言人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名字不仅为军界所熟悉,而且受到纳粹头目希特勒、戈林等人的赏识和重用。古德里安,1888 年6 月17 日生于德国的库姆(今波兰海乌姆诺),先后毕业于武备学校和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骑兵部队任参谋军官。1922 年起,先后在汽车兵和坦克兵服役,充分认识到坦克的重要性。1935 年,他担任坦克兵师长后,着手实施改革计划。到1937 年,他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坦克战理论。这一年10 月15 日,他在国防军的一份官方杂志上发表了“装甲部队的运动与火力”一文。他在该丈中严厉批驳了对现代战争中装甲部队持怀疑和反对的观点,断然把坦克置于一切军事理论和计划的中心位置。不久,他又发表了《警惕!坦克!》一书,全面系统地提出坦克战理论。他主张创建独立的装甲兵团,使其在强大的空军和摩托化步兵的支援下,快速突破敌防线,对敌实施纵深迂回,以闪击战取胜。他以挑战性的态度描述了德国新型装甲部队的演进,提出使用装甲部队的原则。一句话,他认为,大量而集中地使用坦克对取得进攻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几乎在古德里安创建了系统的坦克战理论的同时,德国的一代名将隆美尔也认识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重要性。
1937 年,他发表《步兵进攻》一书,提出运动战中具有革命意义的原则。他认为,在运动战中步兵与装甲兵密切配合,就能发挥出空前的打击力量。美国人对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著作略有所知,对德国新的战争机器,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也有所了解,当时在赖利堡任教的巴顿为这些新颖的军事理论和德军革命性的变革震惊了。但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及掌权的那些老朽的高级军官对此却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为了不得罪华盛顿的这些当权者,所以,当时,巴顿为装甲兵的辩护是含糊其辞的,有时甚至今人怀疑他是否真心拥护装甲部队。但这一切并不能迷惑马歇尔的洞察力。他知道巴顿是全心全意主张机械化改革的。
德彼战争打响后,巴顿就一直关注欧洲战事的发展。他重读了古德里安的著作,并贪婪地研读有关战争新特点的文件和报告。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德军在波兰、法国等地的闪击战和坦克战而焦虑不安,因为他早在20年前就曾设想过这种战术,了解它的巨大冲击力和破坏力。
他的好战心又激荡起来,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请求陆军部给他分配一项接近战争的工作,结果未能如愿。于是,他便把目光转向国外,给一位老朋友,加拿大驻英国第1 集团军司令麦克诺顿将军写信,要求参战。麦克诺顿立即回信,同意让巴顿以少校衔指挥一支部队作战。
但就在此时,美国军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希特勒机械化部队在不到40天的时间内打败世界一流强国法国,促使马歇尔下决心重整军备。1940 年7 月10 日,他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签署命令,决定组建一支2 个师的装甲部队,从而解决了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巴顿奉命到本宁堡组建一个坦克旅,不久又晋升为准将,终于实现了重返装甲部队的宿愿。
正是:如鱼得水,巴顿重返坦克兵;立下壮志,乔治备战杀敌寇。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十章 热血与豪胆
乱世才识真英雄,巴顿出山便威风;
练就铁骑志报国,热血豪胆情亦浓。
对于美国的装甲兵来说,1940 年7 月10 日是个划时代的日子:马歇尔将军大笔一挥,批准建立一支装甲部队,阿德纳·查菲将军出任司令。以此为起点,美国的装甲部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战争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强大突击力量。
新组建的装甲部队被编为美国陆军第一装甲军,由查菲本人兼任军长。该军下辖两个师。第一装甲师设在诺克斯堡。师长是马格鲁德。第二装甲师设在本千堡,师长是斯科特。不久,巴顿受命出任装甲旅旅长,到本宁堡参加部队的创建工作。
正像巴顿几年后回忆的那样,对于他来说,这次调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使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 多年来,他始终不懈地为坦克辩护,对坦克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如今。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他终于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已经暗淡了的前程突然又充满了光明。但此时此刻,巴顿的感情世界是微妙复杂的,因为这一调动也意味着他将永远离开他所钟爱的神圣的骑兵,离开心爱的战马。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顿对骑兵的感情要更为热烈而深沉,即使在后来坦克大战的硝烟之中,他还经常用英国元帅黑洛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骑兵的深刻理解:“步兵和炮兵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只有骑兵才会使它们胜得有价值。”对骑兵的眷恋之情伴随了巴顿的一生。
但如果从理智的角度看问题,巴顿比谁都明白,骑兵的辉煌时代业已逝去,骑士们跃马挥戈,所向无敌的战斗场景已经不会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大量新武器和新技术的问世,骑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但是,巴顿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骑兵的热情,他认为,骑兵的荣誉将水垂青史,骑兵部队给人们留下的难忘记忆和宝贵传统——骑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奔赴疆场,为国捐躯。
本宁堡位于佐治亚州腹地,古时是印弟安人的商埠,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一些地名。这里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全无骑兵部队中那种喧嚷的贵族气派。刚刚组建的装甲兵部队就集中在这里,进行训练和试验,士兵和军官们都在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一切对于他们都显得既神秘又陌生。
初来乍到,巴顿对这里的一切都不太适应。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装甲战车,他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似乎落伍了。回想20 多年前在法国担任装甲旅长的时候,他事必躬亲,对每一项工作都了如指掌。但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支由数百辆坦克、摩托车、卡车以及几千人组成的现代化部队,当年的那套管理方式和经验已经过时了。面对挑战,巴顿感到既新奇又刺激,他暗想:“让一切都从头开始吧!”
在查尔斯·斯科特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巴顿表达了自己建设这支新部队的信心。他用一番振奋人心的语言,阐明了他的部队的奋斗目标,指出:一个装甲师需要“勇敢和机智”,才能在战斗中取得成效,而他所指挥的部队就是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把每个人都训练成“陆军中他妈的顶呱呱的坦克手”。巴顿的话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装甲部队中引起了巨大震动,新闻界也做了大量报道。但是当报纸上刊登巴顿的讲话时,“勇敢和机智”两个词变成了“热血与豪胆”,从此巴顿便获得了这个伴其终身的绰号。对于这个绰号巴顿觉得并不特别喜欢,但是可以容忍,认为它基本上概括了自己的特点。很快,这个绰号便传遍了全国,连巴顿5 岁的小外孙帕特·沃特斯在晚祷时也使用这个称呼,祈求上帝“保佑这个热血豪胆的老头”。就在此时,阿德纳·查菲因患癌症而身体每况愈下,于是,美国军方对装甲部队的领导层做了调整。9 月,斯科特被调往诺克斯堡,接替查菲任第一装甲军军长,以便查菲集中精力领导整个装甲部队。随即,巴顿出任第二装甲师代理师长,并晋升为陆军准将。时来运转的巴顿在给老友罗伯特·艾伦的信中颇为得意地写道:“万事俱备,只欠一场热闹的战争了。”但事情并不像巴顿说的那样简单,在通向战场的道路上还存在着数不清的困难和障碍。
巴顿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完成第二装甲师的创建工作。巴顿上任时,该师有实际作战能力的部队只有一个旅。巴顿决定再组建两个旅。他以高效率的节奏昼夜工作,终于完成了这一计划。形成了师的建制。
部队的建制虽然形成了,但距离实战的要求仍相差甚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装备陈旧,人员紊质极差。几百辆超期服役的坦克很快就要报废了。新征召来的坦克兵不懂技术,纪律松懈,《纽约时报》称他们是:“一群身着咔叽军装,组织涣散的乌合之众”。此时,欧洲虽然战火连天,而美国则处在和平繁荣之中。新兵们都是根据国家的强制证兵令征召来的,许多人对军旅生活不仅漠不关心,甚至十分厌倦。这样的军队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吗?
对此巴顿充满了信心,他决心把这群“乌合之众”训练成超一流的真正战斗部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巴顿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是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激励部队。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并力图使全师的人都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以便让人们尊重他,并仿效他。其次,巴顿对部队施以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的训练。他对每一项工作都制订了很高的标准,坚决要求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达标,并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为此,他经常耐心地向将士们解释平时训练与打胜仗的关系,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国人的一加仑鲜血。”第三,巴顿采取各种方式奖励成绩突出的官兵,以提高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他常常以一个心理学家的探索眼光来观察每一个军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对集体的自豪感,鼓舞他们作一名好军人,优秀的坦克手,争取在未来的战斗中成为一名杀敌立功的勇士。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努力,巴顿已成为全军最杰出的演说家和战斗鼓动家,他经常满腔激情地向将士们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说。在他第一次向全体军官的演说中便显示出了这种魄力与自信,以充满魅力的语言很快就抓注了听众的注意力,征服了他们的心,他的演讲主题是“关于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的战局”,但其主旨却在于鼓舞起军官们的备战热情,他讲道:“对于高层次的战略来说……我们这些人是无法抉择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打仗……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所有的计划都是汪费心机。”接着,他讲了一个关于恺撒的故事,据说悄撤总是在冬季刻苦练兵,因此在春天的作战中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打胜仗。对此,巴顿说道,“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我知道我们是会达到目的的。当我们成功之时,上帝可能会对我们的敌人发慈悲,因为他们需要怜悯。”在另一个场合,巴顿用粗鲁的语言向士兵们讲解战备训练的真实意义,他说:“你们想打胜仗吗?你们想活着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吗?那么,你们就认真刻苦地投入训练吧!不要摆花架子,把你们的刺刀插向敌人的心脏。这是一种粗暴的训练方式,但它既可以打胜仗,又可以减少伤亡。”从提升那天起,巴顿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他总是忙忙碌碌,而且也不让下属们偷闲。他在全师推行强化身体锻炼的计划,在训练场和课堂上向士兵们传授军事常识,教他们行进和射击,使他们掌握并精通手中的武器装备。另外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想方设法启迪官兵们的智慧和集体主义情神,使他们明白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把整个部队锤炼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战斗群体。总之,他要向部队灌输一种“往无前的拼搏意志,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止他们前进”。
无论在指挥部中还是训练场上,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巴顿的身影。他指导参谋们制订部队的训练计划,策划和指挥各种军事演习。他驱车四处视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奖勤罚懒,所以官兵们对于他的大声斥责很快就习以为常了。他所乘坐的坦克十分醒目,炮塔上印有红,白、蓝三色条纹,指挥号声十分嘹亮,官兵们在数英里之外便能感受到他的到来。每当这时,官兵们便会精神振奋,充满豪情,巴顿就是以这种方式,指挥部队的行动,激励部下的士气,使他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他那样的“热血与豪胆”。1940 年12 月,为了检验装甲部队的机动性,纪律性和训练水平,并扩大其影响,巴顿决定进行一次400 英里的长途行军(即往返于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和佛罗里达州的巴拉马城之间)。这次行军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参加的车辆众多(包括坦克,半履带式战车等共1000 多辆),飞机也参加了行动,这在当时堪你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巴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他的直接指挥下,装甲部队军容整齐,纪律严明,技艺悯熟,浩浩荡荡的钢铁大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