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顿将军-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基本上是让英国来承担”。这使得巴顿没有理由,也没有余地支持蒙哥马利。为了迫使盟军统帅部同意布莱德雷的计划。巴顿甚至考虑要以辞职相要挟。
  作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从实战和维护盟军团结的目的出发,对这两种主张做了调和。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两路突进”方案的稳妥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蒙哥马利的部分要求:派美国第1 集团军和李奇微的第18 空降军支援他向东北突击,并在燃料待方面给以优先供应,巴顿的第3 集团军在南路进军的目的是对蒙哥马和的配合策应。虽然蒙哥马利、布莱德雷和巴顿都对这一折衷方案不满,但问题总算有了最终结论,盟军各部队立即开始行动,8 月25 日,即巴黎解放的那一天,布莱德雷在沙特尔向霍奇斯和巴顿下达作战任务:第1 集团军将在默伦和芒特两地越过塞纳河,向利尔前进。第3 集团军分为左右两路,于翌日从塞纳河边的桥头阵地出发,沿巴黎向东的两条公路干线继续追击,目标是梅斯一斯恃拉斯堡一线(巴顿称之为“南锡缺口”)。此时,巴顿的精锐部队中有3 个装甲师和4个机械化步兵师,巴顿充满自信,情绪十分高涨,虽然他的任务是策应配合蒙哥马利,但他确信:自己有机会在战役中起更大的作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坚信,如果我们现在狠狠地打击德军,战争可望在近期结束。”8 月26 日,第3 集团军从默伦和特鲁瓦开始行动了,巴顿又进入了紧张的战时状态。
  26 日拂晓,巴顿驱车来到设在枫丹白露的第20 军司令部。随行的有一批通讯部门的摄影记者,他们的任务是要拍摄一部名为“同巴顿将军在一起的一天”的影片,他们奔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对此,巴顿感到十分好奇和有趣。随后,巴顿又前往驻在蒙特罗西南的第5 步兵师,向师长欧文将军祝贺他新近在塞纳河畔取得的成就,并向几十位战斗英雄授予“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表彰他们在8 月23 日同德军的激烈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巴顿本人非常重视荣誉,视它为生命,所以他非常重视向勇敢的军人授于勋章和荣誉,并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以此激发全体将士的荣誉感。在战役初期,这个师奉命搭乘坦克前进,他们曾大发怨言说,坐坦克既受颠簸又受拘束,一点都不舒服。当时巴顿曾告诉他们:不管乘坐坦克是否舒服,但每个士兵都可以前进25 英里,并能节省体力,而步行只能走15 英里,现在他们告诉巴顿,巴顿说的都是事实,正是由于乘坐坦克才使他们获得了荣誉。而后巴顿原路折回,在默伦渡过塞纳河。当时,第7 装甲师正在这一地区艰难地推进。将士们老远就认出了巴顿,许多人站上坦克向他欢呼致意。然而巴顿对此并不以为然,此时,他需要的是快速进军。在第7 装甲师指挥部中。他说了一些十分尖刻的话,表示对部队的表现和推进速度都不够满意,必须立即纠正。
  巴顿很快就返回枫丹白露,换乘飞机视察了从桑斯到特鲁瓦的进军路线。第4 装甲师师长伍德向他报告说,该师的突击队在特鲁瓦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炮火十分猛烈。但在美军一个中型坦克连的冲击下,德军防御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接着,两个装甲步兵连一个有力的冲锋便占领了该地。尽管第3 集团军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大踏步前进,但巴顿仍不能满意,他甚至对敌人的抵抗不顽强而感到没劲,觉得这样的战斗缺少刺激,他要求部队还要加快推进的速度。
  27 日,第12 军开始向沙隆进军,第20 军继续挺进兰斯。与此同时,空军的运输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现在,第3 集团军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汽油,运输部队只要稍一松劲,马上就会影响到巴顿部队的战斗。这种情况果然发生了。
  28 日,巴顿部队在蒂那里堡和沙隆渡过马恩河,大踏步地进入一览无遗的平原地区。但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使他极力恼火。首先,由于蒙哥马利的部队要在图尔奈实施空降。这一行动占用了力巴顿运送物资的所有飞机,使第3 集团军的燃料和物资供应日益吃紧。第二,由于战线日益拉长,巴顿部队的右翼充分暴露,而原来确定保护右翼的法国第2 装甲师的官兵们,此时还在巴黎大街小巷的酒吧和妓院中寻欢作乐,迟迟不能归队。上午10 时30 分,布莱德雷赶到巴顿司令部,命令暂停进攻,但巴顿提出抗议,并大发雷霆。最后,布莱德雷勉强同意向默兹河挺进。后来在布莱德雷的有力干预下,第2 装甲师于一周后终于赶抵前线。
  有人说,战争是一座充满恐惧的人间地狱。但第3 集团军向德国的挺进却是在胜利和喜悦的气氛中进行的。沿途的德军己成为惊弓之鸟,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有些人甚至主动向美军缴械投降。但他们决不愿落入法国人之手,因为此时,许许多多法国人正怀着切齿的仇恨追杀那些失散的德国兵。德国人的零星抵抗主要是在河流的重要渡口处,但都极为薄弱,一般只有一两辆坦克,几门人炮,百十名步兵。在汪洋潮水般涌来的盟国大军面前,他们就像几株漂浮的小草,很快就被吞噬掉了。除了“西墙”之外,德国人似乎已经放弃了积极的抵抗,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为了保持高速前进并节省燃油,巴顿甚至把许多坦克装上了火车,从巴黎向东行进。直至几十年后,当年的老兵们回忆起1944 年夏天跟着“咆哮的乔治”在西欧大陆的胜利大进军,仍感到由衷的兴奋和骄做。
  到这时,巴顿已经完全看清楚了:德军的防线已经崩溃,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继续前进。此时兵贵神速啊!因此,他命令埃迪的第12 军和沃克的第20 军分别在科梅尔西和凡尔登强渡默兹河,抢在德国人摧毁大桥之前,给他们以决定性的打击。一切进展都十分顺利。
  但是在8 月29 日,巴顿突然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当天应供给他的14 万加仑汽油没有运到,原因仍然是蒙哥马利在图尔奈的空降行动动用了所有的飞机。由于缺乏汽油,有的部队已经停止了前进。巴顿在日记中写道:“又推迟运汽油了。为了迎台蒙哥马利的要求,大部分汽油都给了第1 集团军,结果,我们手中一滴汽油也没有。我只要得到汽油,就保证能打赢战争。”巴顿怒不可遏。他向布莱德雷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
  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巴顿突然回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率领坦克部队在极端缺油的情况下继续战斗的情景。他想道:“如今又要故伎重演了,不管消耗多大,我一定要全速越过默兹河。”巴顿立即下达简短的命令,要求装甲部队继续快速向前推进,直至将油用完。巴顿又像当年一样,跳下车步行前进,进行战地指挥。当晚,两路部队在凡尔登和科梅尔西之间渡过了默兹河,并继续推进。这是艾森豪威尔和布菜德雷所没有料到的。8 月30 日,巴顿的先头部队计划推进至南锡附近地区,这里距萨尔河75英里,距莱茵河不到100 英里,离梅斯只有35 英里。实际上,这一天“西墙”防线无人防守。但此时,装甲部队已快油千滴尽了。巴顿对布莱德雷愤怒地咆哮:“真该死!只要你给我40 万加仑汽油,我在两天内就可以让你进入德国。”但在布莱德雷看来,一切都是不可更改的,图尔奈的空降作战已在实施之中,蒙哥马利北路军的主攻角色已使巴顿的行动变得无足轻重了。埃迪气愤地在日记中写道:“真令我不可思议,我们竟要在这里坐下来聊天……我确信如果我们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汽油,战争本来是可以在儿个星期内结束的。”
  的确,德国人已经危在旦夕了。盟军最高司令部情报部门的一份报告指出:“西线德军已不再是一支象样的军队了,他们是一群散兵游勇,组织涣散,士气不振,缺乏装备和武器。结束欧洲的战争已为期不远,几乎近在咫尺。”与此同时,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一片大好。在法国南部,登陆的美国第6 集团军群已渡过罗呐河,长驱直入。在东线,苏军发动大规模攻势,使德军蒙受重大损失。一溃千里,从6 月中旬起,先后迫使芬兰、罗马尼亚投降,保加利亚退出战争。在中欧地区,苏军已经进至华沙郊外。西线的形势也十分乐观,盟军已处于绝对优势,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德军能用于作战的坦克只有100 辆,而盟军,仅先锋部队的坦克就有200Q多辆。飞机方面的差距更大:570 架对1。4 万架。由于东线吃紧,大批德军机动预备队被吸引过去,致使西线的防御更加空虚,“西墙”防线几乎无人防守。指挥系统陷入空前的混乱。巴顿深深地了解这一点,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他的部队只要单枪匹马闯入德国腹地,就可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在此关键时刻,为了加强统一指挥,对法西斯德国实施最后的决定性打击,艾森豪威尔正式接管了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两个集团军群的最高指挥权,从而将盟军最高司令部与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统一起来。但是,他马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设在瑟堡附近的格朗维尔,距离前线大约400 英里,使他有鞭长莫及之感,为了保证布莱德雷与快速推进的巴顿的联系。原定供最高司令部使用的通讯部队已交给布莱德雷使用,致使艾森豪威尔失去了可靠的通讯保障,与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的通讯联络遇到了麻烦。最令他头痛的是: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两个对立的计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达到了要爆发危机的程度。
  蒙哥马利主张,所有的盟军部队集中力量从北路挺进,穿过亚眠和布鲁塞尔到达鲁尔。这实际上是他的“一路突击”方案的翻版,这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巴顿部队的进攻。而布菜德雷则仍主张“两路突击”,为此,他要把他的2 个集团军全部派上用场,并希望英加部队向安特卫普发动一次“助攻”,给以配合。
  这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其中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政治因素,牵涉到美英两国军队的荣誉和领导权问题,而且还暗含着另一个重要问题——物资供应,这在当时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最迫切的问题。如果谁的方案占了上风,谁就会得到物资供应上的优先权,从而实际上获得军事领导权和无上的荣誉。因为,盟军的后勤保障系统此时已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由于盟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提前11 天到达塞纳河一线,使战线突然大大拉长,而原计划充分加以利用的布列塔尼各海港又未能发挥作用,致使后勤系统完全陷于混乱。特别是巴黎提前获得解放,给盟军增加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据统计,后勤部门每天要向巴黎提供1500 吨物品,同时还要向盟军部队提供1。5 万吨物资。由于法国的铁路系统已经瘫痪,根据巴顿的建议,盟军采取了“红球快车”行动——组织数千辆民用卡车往返于诺曼底和前线之间运输物资,井动用空军部队进行紧急空运。前线部队最紧缺的物资是汽油,每个集团军每天约消耗40 万加仑汽油。此时,盟军己建成了横跨海峡的输油管线,所以后方并不缺油,但要把这么多汽油运送到前线则困难重重。“红球快车”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况且“红球快车”本身每天还要耗费30 万加仑汽油。由于大批飞机被蒙哥马利用来实施空降,也直接影响了空运汽油的行动。
  为了兜售“一路突击”计划,蒙哥马利自8 月17 日以来就利用各种手段试图说服艾森豪威尔。他列举的主要理由有3 点:第一,他的计划将会给德国人造成更大的混乱,至少能占领德国的鲁尔区,夺取德国的工业基地。第二,在北部,德国人的“西墙”已不复存在。第三,伦敦和南英格兰正在遭受德国导弹的袭击,北部的进攻路线将能以最快的速度摧毁德国的导弹基地。
  市莱德雷主张“两路突击”的理由似乎不如蒙哥马利那样充分,但却更能打动艾森豪威尔的心。布莱德雷认为:将主攻方向置于英国人一侧,特别是掌握在蒙哥马利之手。将会刺伤美国人民的感情。因为此时,驻法美军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英军(很快就能达到100 个师),如果采取“一路突击”方案,大部分美军将会被置于无用武之地,不仅美国的公众舆论无法接受,对于罗斯福竟选其第四任总统也是十分不利的。况且,“两路突击”将会增加战役的成功率,加快进攻的速度。
  在这场争论中,巴顿继续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从内心深处,巴顿是“一路突击”论者,认为一个单独方向的推进对盟军最为有利,对德军的打击也最沉重。但他认为,突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