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顿将军-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第3 集团军与德军进行激烈的拉锯战的时候,布莱德雷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行动。他看到,由于第3 集团军的猛烈进攻,把大批德军吸引到了这一战区,从而造成了某些地段兵力空虚,于是他当帆立断,命令第1 集团军立即突破“西墙”,向德国境内推进。这一举措对整个战局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它完全遏制了德军的攻势,使美军的进攻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时,天气突然转冷,阴雨连绵,第3 集团军的将士们在雨水和泥泞中奋力向前推进。12 日,第7 装甲师终于渡过了摩泽尔河,进入阿纳维尔的桥头阵地。第80 师在迪厄卢阿强渡成功,傍晚、他们已经建立起了稳固的桥头阵地。第4 装甲师则扩大了南锡以南的洛雷桥头阵地。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第1 集团军已经到达并突破了“西墙”,进入德国境内。在友邻部队辉煌战绩的激励下,巴顿与埃迪、伍德将军一起部署了下一步行动,决定于9 月18 日发动一次强大攻势,突破“西墙”,攻占沃尔姆斯。但天有不侧风云。9 月18 日之一天,德军突然发动了一场全面进攻,吕内维尔等地的美军毫无防备,被打得节节败退。在关键时刻,伍德将军率第4 装甲师及时赶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才稳住了阵脚。德军的这一举动打乱了巴顿的作战部署,进攻计划不得不改在第二天实施。
  9 月19 日,第3 集团军发起强大攻势,尽管受到德军的顽强阻击,但还是取得了稳步的进展,至25 日,左翼的第20 军越过了摩泽尔河,距梅斯仅5 英里;第12 军已经占领了南锡,并向河的东岸推进。
  但就在第3 集团军又一次要大步前进的时候,最高司令部下了一道新的命令,给他们的战斗热情泼了一大盆冷水。鉴于战局的迅速发展,艾森豪威尔认为:部队正面临着后勤系统完全崩溃的危险,无法再发动全面的攻势了。因此他决定:在安特卫普港启用之前,物资优先供应给北路的第21 集团军群和第1 集团军。第3 集团军则转入防御,直至供应条件许可时再发动新的攻势,接到这一命令后,巴顿沮丧地对部下说:“蒙哥马利又赢了。我接到了命令,我们的供应又被削减了。”此时,第3 集团军的各个部队都在各自的战斗位置上,与德军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而巴顿则又要因后勤供应的问题而迫使他们停止战斗,他的懊恼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巴顿和他的部队就像被困在宠子中的猛兽一样焦躁不安。
  通过长期的共同战斗,布莱德雷此时已经成了巴顿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盟友,他越来越理解巴顿了,他希望能运用自己的权力减轻一下巴顿的痛苦。于是,他授权巴顿可以“对战线进行一些小的改动”。对于这个军事术语,巴顿马上心领神会,立即加以大胆的发挥。把它解释为:可以“立即进行一些小规模作战,以便获得有利的出发阵地,一旦最高司令部命令恢复攻势,我们就可以迅速地推进。”为了使自己的作战命令与最高司令部的战斗部署相吻台,以比较隐蔽稳妥的方式贯彻自己的作战意图,巴顿在许多场合对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做了广义的解释,尽可能在守势中采取攻势。9 月25 日,他给第3 集团军下了一道正式命令:“由于面临着严重的供应问题,第3 集团军奉命在战场上采取守势。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特别注意:1。我军作战态势的改变必须对敌人严格保密,以牵制住更多的敌人;2。控制一条合适的出击地带,以便恢复攻势时可以迅速行动。”最后,他以不容置疑的措辞写道:“我们只不过是在等待信号,以恢复我们对敌人的进攻。”
  根据巴顿的军事部署,9 月底以后,第3 集团军战区中大规模的进攻战虽然消失了,但中小规模的战斗却时有发生,巴顿部队仍然以英雄的气概和惊人的胆略谱写着光辉的战斗篇章。
  9 月30 日,希那河以东的第35 师遭到敌人一个军兵力的大举进攻,阵地岌岌可危,第12 军军长埃迪正在举行的指挥官会议也遭到敌人炮人的袭击,险遭不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第35 师准备撤回希耶河西侧。得知这一消息后,巴顿火冒三丈,立刻跳上一架轻型飞机,冒着猛烈的炮火飞抵埃迪司令部,当即宣布取消撤退的命令。他下令:“第35 师必须与阵地共存亡,不能后退半步!”随后,他火速赶到第6 装甲师司令部,亲自组织部队进行反攻。由于巴顿的直接干预,第二天德军就被击退了,第35 师不仅保住了阵地,而且还向前推进了5 英里。
  在此期间,巴顿还接受了沃克将军的一个大胆建议:向梅斯发动强大攻势。梅斯是德军在该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防御工事极其坚固:外围有层次复杂、极为坚固的堡垒群,要塞内部壕沟纵横,铁丝网密布,到处都是混凝土机枪掩体和装甲了望所,设有5 个炮兵阵地,地下还有长达数10 英里的交通坑道把各个阵地连成一片,形势十分险要。沃克的作战方案是:先用重磅炸弹从空中对梅斯外围的堡垒群实行猛烈轰炸,然后用高爆炸弹对堡垒的中心阵地进行集中轰炸,最后用步兵和反坦克炮兵进行正面强攻。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巴顿很快就批准了。他认为,此役虽无全胜的把握,但至少应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对梅斯的防御体系进行武装侦察;其二,摧毁敌防御体系的主要设施。战斗于9 月27 日打响,至10 月10 日结束,进行得相当激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由于敌人人力过于猛烈和美军投入的兵力有限,最后未能攻克梅斯,但由于美军的强烈炮火轰击和地面部队出色的冲击,巴顿所预期的两个目的都实现了,为以后夺取梅斯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美军进行攻坚战积累了经验。
  随着气候日益转冷,原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的乐观估计已经破灭了。阴雨绵绵,冷风刺骨,单调乏味的战场生活以及异国怀乡之情严重地困扰着盟军将士们。在许多部队中,士气不振和军心涣散像恶性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非战斗减员和违纪的现象层出不穷。令许多人不解的是,唯有巴顿的第3 集团军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全军上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欲望,减员和违纪事件也十分少见。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这与巴顿的为将之道和治军原则有密切的联系。
  巴顿认为,指挥官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士兵们的土气和自豪感,因此,他十分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与士兵同甘苦、共荣辱是他的重要行为准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个高级将领能像他那样给士兵们留下如此深刻的个人印象。巴顿是一个出身豪门的高级将领,却从不耻于与普通士兵为伍,下部队,进营房,与普通十兵面对面地交谈是他的家常便饭和拿手好戏。特别是在军情紧张的时候,他几乎天夭都会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亲自视察阵地,指导战斗,对将士们进行赞扬、鼓励或者责骂。他从不满足于运筹帷幄和发号施令,他认为,如果士兵们知道,将军也同他们一样有被子弹击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从心眼里敬重他,愿意听从他的命令。
  因此,巴顿总是要让士兵们从前线的枪林弹雨中看到他的身影。在一般情况下,巴顿总是喜欢在白天上前线视察,天黑后悄悄地乘轻型飞机返回司令部。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应该让士兵们经常看到指挥宫奔赴前线,而不要让他们看见他在撤回后方。……军官的级别越高,越要用更多的时间到前线走动。”巴顿的这种品格和作风在部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军官们处处以他为榜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使第3 集团军始终保持着一种上下一心、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
  巴顿是一员真正的猛将,行为粗犷,脾气暴躁,有时甚至相当专断,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善解人意的人,与下属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密切。巴顿要求他的部下必须忠实于他,绝对服从他的命令,这一要求有时是相当苛刻的。但同时,巴顿也十分忠于自己的部下,支持和信任他们,对他们倍加关怀爱护。在工作上,巴顿从不干预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独立地完成任务。如果有的人工作做出了成绩,他总会给以适当的表彰和嘉奖。如果有人受了委屈和伤害,他便会倾尽全力给予保护。当他们中有人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即使再舍不得,他也会忍痛割爱,放他们远走高飞。当然,他也决不会姑息那些玩忽职守、油头滑脑的家伙。因此,巴顿的指挥班子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团结和睦,工作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在其他场合,大家有时还做点官样文章,而在这个小圈子里,他们却完全抛弃了一切装饰和客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体现出一种精诚合作的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对于第3 集团军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起了良好的决定性的作用。
  巴顿一向十分重视个人的仪表和装柬,越是重大的战役,他越像过盛大节日那样,穿着整洁庄重,甚至有些豪华。同样,他对于部队的着装和军容军纪也给予充分的关注。巴顿认为,严明的纪律,威武的军容,既反映了军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又能增加将士们的自豪感和战斗力。因此,不论在训练营地还是在战场上,巴顿对军容军纪的要求始终非常严格,即使参加战斗也毫不懈怠。对此,每一位接触过第3 集团军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像。1944 年10 月下旬,巴顿的外甥——反间谍人员弗雷德·艾尔因公来到第3集团军,他发现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一种“标准的军人姿态”:胡子刮得光光的,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皮靴擦得挣亮,执勤人员常备不懈,随时检查每一个人的军容军纪。对此,第3 集团军的官兵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并由此产生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所以,当有入问起他们是哪一支部队的时候,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我是巴顿的部队!”“我是巴顿的部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做,正是这种圣洁质朴的感情,使得他们在一切困难面前都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所向无敌!
  巴顿素来以治军严格而闻名,但他也十分体恤和关怀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在他那坚硬的外壳之下,隐藏着一颗细腻善良的心。在整个战争期间,只要有可能,他总是尽量调整好部队的生活,以保障他们旺盛的战斗热情和工作效率。在战斗问歇,他总是让将士们在城镇和村庄里就宿,换上干净整洁的服装,同时还想方设法把他们送住南锡、圣尼科拉斯等地的疗养和娱乐中心去,洗热水澡,作日光浴,看看电影戏剧,改善一下饮食。部队时常从农民手中为士兵们购买新鲜的烤面包和咖啡。战场上缴获的精美食品也大部分用于改善部队的伙食。士兵们的各季服装(特别是冬装、毛毯和睡袋等)一般都提前1 个多月就安排就序了。除此之外,巴顿还从一位父亲关心儿女的角度为士兵们的生活和健康着想。他曾给全军士兵写过一封私信,主要内容是讲述如何预防和治疗一种叫“堑壕足”的疾病(因足部长期受潮、寒而致的疾病,因战壕中的士兵患此病较多,故称)。这封充满慈父般关怀的信在全军产生了巨大反响。巴顿本身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他虽然热爱战争,但仍时刻挂念着远方的妻子和亲人,书信往来十分频繁。将心比心,他充分认识到家信对于军队士气的巨大影响,为此。他命令设立一辆邮递专车,及时把邮件送到每一个官兵的手中。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巴顿治军的严明和对待部下的一片苦心深深地教育了每一个人,感动了每一个人,第3 集团军的广大官兵都十分理解和敬重他,真心实意服从他的指挥,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并以作为巴顿的部下而感到无上的自豪和光荣。因此,尽管1944 年底的天气阴冷潮湿,战争的停滞局面使许多部队士气低落,大量减员。但是,巴顿的第3 集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欲望,没有出现严重减员的现象。相反,由于巴顿利用这段时间狠抓了部队的军事训练,特别注意抓了实施快速机动打击和攻坚战的训练,从而为下一步即将在德国进行的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做了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由于后勤部门的努力,巴顿还建立起了便于持久作战的军械、弹药、油料、工程装备和坦克等的物资储备,参谋部门也为未来的战斗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
  1944 年10 用18 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