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顿将军-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把时间推迟一至两天。
  会上,有人提出把摩泽尔河上游地段的防守任务移交他人,以便巴顿能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这一要求立即遭到巴顿的激烈反对,他表示决不放弃他所控制的这一地区。巴顿看得更远,他还要利用这一地区进一步向德国腹地大规模推进呢!最后,艾森豪威尔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指出:下一步行动的主旨是在北部堵住战线上出现的巨大缺口,从南部发动协调一致的进攻,其余问题交由巴顿全权解决。
  会议结束了,巴顿感到非常满意,显得轻松自如。他点燃一支香烟,指着墙上的地图对布莱德雷说:“老伙计,这次德国鬼子的头伸到绞肉机里来了,”他猛地一挥手,狠狠地说,“我现在已经掌握了绞肉机的把柄!”巴顿临走时,艾森豪威尔热情地把他送出大门。此时,艾森豪威尔刚刚被提升为五星上将,正处在春风得意之时,他开玩笑地对巴顿说:“真好笑,乔治,每当我的肩上增加一颗星,我就会碰上敌人的进攻。”巴顿向他做了个鬼脸,戏谑地回答:“每一次你遭到进攻时,我都要来为你保驾。”第二天,巴顿和布莱德雷同时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已正式决定让蒙哥马利负责指挥阿登山以北的地面部队,也就是说,第1 和第9 集团军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了英国人,布莱德雷手中只剩下巴顿一个集团军了。对于布莱德雷来说,这不啻是一个类似于降职的打击。他和巴顿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强烈抗议,但仍然接受了这一现实。
  此时,巴顿已经无暇为布莱德雷懊恼了,他必须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阿登战役上来。距发动进攻的日子只有4 天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第3 集团军的作战方向要作一个大转弯,巴顿要处理诸如兵种协调、通讯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况且,他所面临的是一个他还十分陌生的地区。形势是十分紧迫的。但巴顿从不会向困难屈服,他就像一只下山的猛虎,精神饱满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巴顿对各部队进行了一次旋风式的视察。
  他先驱车前往阿尔隆,会见了第8 军军长米德尔顿、第4 装甲师师长加菲和第3 军军长米利金,了解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部队做了战斗动员和军事部署,接着,又访问了第9、第10 装甲师。最后,视察了卢森堡东北的第4、第80 步兵师。
  与此同时,根据巴顿的命令,第3 集团军各部门、兵种和作战单位都进入临战状态,以最快的节奏投人工作。
  作战处立即做了新的军事部署,把由3 个军组成的由北向南的战线改变为4 个军的两条战线,一条安排在阿登山区,由东向西展开,另一条战线在萨尔地区,由北向南延伸。整个战线来了个90 度大转弯。
  在马勒上校的领导下,后勤处夜以继日地工作,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补给系统,设立了几十个新兵站和仓库,想方设法抢运物资,并建立了大量的治疗点和后送医院。
  运输部队调动了13 万辆机动车辆,把几十万作战人员和补给部队运送到新的岗位,总行程达200 多万英里。
  通讯部队在哈蒙德上校的领导下重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联络网,其覆盖面积达到数万平方英里,排除了敌人的各种干扰。为部队提供了通讯联络保障。
  在科克上校的领导下,情报处昼夜加班,绘制出几万张新战场的作战地图和地形分析图,写出了详细的敌情分析报告和敌军动向预测报告,为指挥系统的决策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材料。
  就这样,在巴顿的指挥下,第3 集团军这架庞大的战斗机器迅速有效地运转起来。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只用了3 天时间。战线的转移工作就顺利完成,进攻部队陆续进入阵地,其余部队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巴顿乘坐米姆斯中士驾驶的汽车,跑遍了集团军的各个部门和师以上单位,看到巴顿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米姆斯竟然冒出了一个怪念头:军队的指挥机构完全可以大幅度地精简。他对巴顿说:“将军,政府花费那么多钱设立这么庞大的司令部,而这几天,第3 集团军就在你我二人的指挥之下,工作干得多么出色!”
  这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巴顿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把一支几十万人马的大军,从萨尔地区快速调往阿登山区,实现了战线由南向北的全面转移,各部队、各兵种之间配合默契,整个行动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美军的训练有素和日益成熟,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和战术家,巴顿具有极其旺盛的精力和无与伦比的指挥才能。布莱德雷从他设在卢森堡的办公室的窗户里密切注视着第3 集团军的行动。他们在大雪中马不停蹄地奔跑着。士兵们的大衣上沾满了泥浆和雪花,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寒冷刺骨,指挥官站在坦克高高的炮塔上,用围巾遮住脸部御寒,调度和指挥各路大军分流行进。一天24 小时,昼夜不停。看到这种情景,一向沉着稳健的布莱德雷几乎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的眼眶湿润了。一切安排就序之后,巴顿着手进行作战部署。
  12 月21 日,他在卢森堡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协调会议,为第二天的进攻做准备。巴顿在会上指出:“我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要把德国鬼子从洞中拉出来,将他们全部歼灭!”根据这个原则,巴顿确定了一个挫败敌人进攻的方案,其作战重点集中在一个平凡的小城镇——巴斯托涅。巴斯托涅是一个不足4000 人口的小镇,坐落在比利时东南部的一个狭小平原上,四周为稀疏的林地和丘陵所环绕。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是当地的交通枢纽,阿登南部公路网中的7 条公路在这里汇合。盟军控制了它,就能破坏敌人进攻部队的补给系统,从而牵制住大量敌军,使其不敢绕道而过。美军的计划是:用精锐部队坚守该镇,牵制住德军,由第3 军在正面发动进攻。
  12 月22 日晨6 时,进攻开始了。负责指挥进攻部队的第3 军军长米利金及其参谋人员都是战场上的新手,但作战极其勇敢顽强,第3 军在他们的率领下,迎着暴风雪大踏步前进。其左翼的第4 装甲师和右翼的第26 师的进展也十分顺利,各前进了十几英里。第80 师则攻占了梅尔齐希。巴顿在当天的日记里高兴地写道:“米利金比我预料的干得好。我让他到前线听一听炮弹的爆炸声和子弹的呼啸声。我相信他会干得更加出色!”
  为了拔掉巴斯托涅这个插入德军突击地区的障碍,德军派出猛将弗里兹·拜尔林将军率重兵前来围攻。拜尔林认为,攻克小小的巴斯托涅只是举手之劳,于是派出代表进入城中进行恫吓和劝降。面对狂妄的敌人,守军司令麦考利夫只说了两个字:“白痴!”然后,把因未听懂这个俚语而莫名其妙的德国人礼送出境。麦考利夫的行为很快传遍了全镇,极大地增强了守军的勇气和信心。当夜,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突然袭击,打得敌人仓皇失措。德军恼羞成怒,立即对该镇进行全面围攻,并用重炮日夜不停地向城内猛轰。巴斯托涅岌岌可危。
  为了解巴斯托涅之围,23 日,盟国空军倾巢出动。运输机全力向巴斯托涅运送各种物资,轰炸机则轮番对敌人重要目标实施轰炸,在德军战线背后造成了广泛的破坏。接着,巴顿又命令精锐的第4 装甲师的第2 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已斯托涅的包围圈,运输部队和救护车跟在装甲部队后面迅速驶入该镇,加强了该镇的防御力量。
  在连续两大的快速推进之后,第3 军的进攻遇到了重重障碍。他们所面对的是德国的精锐之师,能攻善守,十分顽固。白天,他们躲在工事后面以逸待劳,利用强大的人力阻滞美军的进攻。夜里,他们常常组织强有力的反攻。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双方你争我夺,消耗巨大。美军的进攻虽然放慢了速度,但各部队均顶住了敌人的攻势,巴斯托涅巍然屹立在德军突出部上,给敌人造成巨大威胁,使其不敢贸然向美军纵深发动大的攻势。这些都为美军下一步发动大规模进攻奠定了基础。
  1944 年的冬天寒冷而潮湿,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寒风凛冽刺骨,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十几度。由于部队连日在这种极艰苦的环境中战斗,流感和“堑壕足”造成了大量减员。恶劣的气候还给空军、运输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行动造成巨大不便。但由于巴顿对战役做了周密的部署,部队的进展一直比较顺利,在战役开始4 天之后,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12 月26 日,美军彻底击溃了围攻巴斯托涅的德军,这不仅大大鼓舞了盟军的士气,而且成为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巴顿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攻势。
  12 月27 日,巴顿向最高司令部提出了一个“削掉德军大突出部”的进攻计划:用强大的装甲部队从巴斯托涅出发,直捣比特堡和普吕姆。虽然这个过于大胆的计划最终未被批准,但巴顿并未气馁,他命令部队穷追猛打,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乌法利兹。
  1945 年元旦来临了。除夕之后,巴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命令炮兵部队在午夜12 时用最猛烈的人力向敌人持续炮击25 分钟。这炮声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欢庆礼炮,而且也是巴顿向敌人发出的示威和怒吼!
  与此同时,巴顿向第3 集团军发布了一道拿破仑式的命令。
  士兵们:
  从阿弗朗什血的走廊,到布雷斯特,穿越法国到萨尔,越过萨尔进入德国,现在又走过巴斯托涅,你们的记录是连续不断的胜利。你们不仅绝对地打败了凶残。狡诈的敌人,而且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各种地理,气候的困难。无论炎热、灰尘还是洪水、冰雪,都不能阻挡你们前进的步伐。你们在速度、战绩上创造了军事史上不会被打破的记录。
  最近,我在获得“优异服务勋章”之后,又接受了“橡叶勋章”。这枚勋章是授予我的,并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贡献,而是因为你们取得的成就。我从内心感谢你们。我对你们的新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是:在全能的上帝的保佑下,在我们总统和最高司令部的卓越领导下,继续沿着胜利的道路前进,以打倒暴政,铲除邪恶,为死难烈士报仇,恢复世界和平。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词作为我的结束语,最好还是引用一名不朽的名言献给你们:“勇敢的军人,老乒们,你们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钢铁巨人。”
  美国陆军中将
  小乔治·巴顿
  第3 集团军的将士们都为巴顿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英雄主义 精神所感动和振奋,他们由衷地认为,自己是在为人类正义和伟大的事业而战。尽管战争十分残酷,环境极其恶劣,第3 集团军的将士们怀着杀敌复仇的火热激情,迎着猛烈的炮火,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冰雪和泥泞,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再推进。
  随着美军的胜利前进,战场形势迅速好转。到1 月中旬,战局已经明朗化,德军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围歼敌军的时刻已经到了。巴顿立即命令部队从南北两路全速向乌法利兹推进。1 月16 日,巴顿部队南北夹击,拦腰斩断了德军的突出部,在乌法利兹胜利会师。
  23 日,美军攻占圣维特。
  27 日,第3 集回军的前锋已抵达乌尔河。阿登战役胜利结束了。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最大的一次阵地战,也是希特勒的垂死挣扎。虽然德军的行动打乱了盟军进攻的时间表,但这种孤注一掷的举动并没有捞到多少油水,反而使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坦克800 余辆,飞机1000 余架,伤亡和被俘人员10 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第3 集团军再次做了出色的表演,它的运动距离之远,推进速度之快,在短时间内投入的兵力之多,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但是,阿登战役上是第3 集团军遇到的最残酷的一次血战,战死1 万余人,受伤7 万余人。对此,一向以勇敢无畏著称的巴顿也产生了与他性格迥然不同的某种悲哀情绪。每当看到运送伤员的长长的救护车队从前线返回时,他常常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黯然泪下。1 月16 日,第3 集团军经过血战后在乌法刊兹胜利会师,当时,全军都在为胜利而欢呼雀跃,而巴顿却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悄悄地写下一首凄婉忧伤的小诗,表达了他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噢!乌法利兹,小小的城镇,
  我看见他们依旧躺在那里;
  起伏破碎的街道,
  只有飞机在上空翱翔。
  夜色如墨的街道。
  见不到一丝可怜的灯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