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交通线的选定和在交通线上建立设施,也是从一开始就受到许多条件限制的。 作为交通线用的道路一般说不仅要比较广阔,而且,从很多方面的要求来看,道路越宽阔,沿线人口稠密、生活富裕的城市越多,能用作掩护的要塞越多,就越为合适。另外,作为水路的河流,作为渡河点的桥梁,也起很大的作用。 所以,交通线的位置和军队的进攻路线,只有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它们的具体位置还要受地理条件的局限。上述一切都是决定军队同军队基地之间的联系是不是紧密的条件,假如再把对方军队同基地之间的联系和这些条件作一个比较,就能看出,交战双方中哪一方有可能首先切断对方的交通线甚至退路,用普通的术语来讲,谁就更可以迂回对方。 除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优势之外,只有交通线的状况比对方优越的一方,才能有效地迂回对方,因为,假如不是这样,对方就会同样用迂回的方法轻而易举地保障他自己

    

 109

    804战争论(中)

    的安全。因为道路有双重的使命,因此这样的迂回也有双重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破坏或切断交通线,折磨和困绝敌方军队,从而迫使敌军退却,另一方面能切断敌人的退路。关于第一个目的,应当指出,在实行现在的给养制度的情况下,交通线暂时中断是不会有很大影响的。 要令这种影响达到严重的程度,一定使敌人遭受一系列零星的损失,为此就需要不停地切断敌人的交通线。 在采用复杂的给养制度的时代,成千上万辆面粉车往返奔驰,一次翼侧活动就能使对方受到决定性的打击。可是现在,即使翼侧活动很成功,至多也只不过中断一次运输,使敌人受到一些削弱,决不能迫使敌人退却,因此,根本不会产生效果。所以,在过去本来就是在书本中比在实际生活中更为流行的翼侧活动,在今天同实际的距离就更远了。 可以说,只有在交通线很长,情况很不利,尤其是随时随地都会遭到民。

    众武装的袭击时,遭到翼侧威胁才是很危险的。。。 。至于在切断退路的问题上,更不应过分夸大由于退路受到限制和威胁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为最近的作战经验告诉我们,要切断一支由大胆的指挥官指挥的优良的部队的退路比突破这支部队更困难。。。 。交通线很长的时候,要想使它通畅和得到保障,方法是非常少的。 在军队配置地点附近以及军队退却路上占领一些要塞(假如没有要塞,就在适当地点构筑堡垒)

    ,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当地居民,在军用路上建立严格的纪律,在这个地区内配备优良的警察,不断整修道路,这是仅有的一些方法。用

    

 110

    战争论(中)904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减少不利,但决不能够完全避免不利情况。此外,我们关于军队选定道路的论述在谈给养问题时,尤其适用于交通线。 经过最富庶的城市和通过最富饶的耕作区的很宽阔的道路是最好的交通线,即便利用这些道路时要走很多弯路,也值得优先地利用,这些道路对军队的配置的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直接影响。

    

 111

    014战争论(中)

    第十七章 地  形

    地区和地貌同军队的给养有关,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它同军事行动本身也有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无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我们依据它同军事行动的关系,也就是说纯粹从法语地形这个词的具体意义上来研究这个问题。。。地形的作用绝大部分表现在战术范围,而其结果则表现在战略范围。 就其结果来看山地战斗与平原地战斗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只要我们还没有把进攻和防御分开,还没有对二者作进一步的考察,从地形能起什么作用的角度来研究我们就不可能从地形的每一个主要特色,而只能谈谈地形的一般特性。地形对军事行动发生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妨碍通行、妨碍观察和对火力的防护。 地形的其他一切影响全都可归结到这三个方面来。地形的这三种影响无疑会使军事行动变得更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与需要技巧,显然因为它们是军事行动中新增加的三个因素。在现实中,只有对很小的部队来说,才存在纯粹的、绝对开阔的平原概念,也就是说,才存在对军事行动毫无影响

    

 112

    战争论(中)114

    的地形的概念。 即便对这样的部队,也只是对它的某一时刻的活动来说才存在这样的地形概念。 对较大的部队的活动与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来说,地形就必然会发生影响。 就整个军队来说,即使在某一时刻,如在一次会战中,地形不发生影响的情况也几乎是不能想象的。由此可见,地形几乎始终是有影响的。 当然,地形的影响随着地区的性质不一样也是有大有小的。若观察一下大量的现象,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某一地区同完全没有障碍的开阔地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地貌,也就是地势有高有低,其次是有森林、沼泽和湖泊等天然物,最后是耕种造成了地形的变化。 地形在这三个方面同平坦地不同的程度愈大,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就愈大。 假如我们对所有这三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那么就会发现有三种地形:山地、很少耕作的森林沼泽地与复杂的耕作地。在所有这三种地形上,作战将变得更为复杂,更加需要技巧了。就耕作地而言,当然并非各种耕作地对作战的影响都是同样大的。 影响最大的是弗郎德勒、霍尔施坦因与其他地区所常见的那种耕作地,在这些地区,许多沟渠、篱笆、栅栏和堤坝切断土地,到处是分散的人家及小灌木丛。所以,平坦的、耕作均匀的地区最便于作战。 不过,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而且根本没有考虑防御者利用地形障碍的情况。这三种地形中的每一种都在通行、观察与对火力的防护等方面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发生影响。

    

 113

    214战争论(中)

    森林地主要是妨碍观察,山地主要是妨碍通行,复杂的耕作地对观察与通行的妨碍是一样的。在森林地,大部分地区都不利于运动(因为除了通行困难以外,由于完全不能观察,不能利用所有的林间小道)

    ,这一方面使行动更简单了,而另一方面也给行动造成了同样大的困难。所以,在这种地形上很难充分地集中兵力进行战斗,但也不必像在山地与极其复杂的地形上那样分散兵力。 换而言之,在这种地方,分散兵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分散的程度比较小。在山地,主要是通行受到妨碍,这表现在两方面:不是处处都能通行;即使在可以通行的地方,军队的运动也一定比较缓慢,较为费力。 因此,在山地各种运动的速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整个活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可是,山地也具有一种其他地方没有的特点,即某一地点可瞰制另一地点。我们在下一章中将要专门谈制高的问题,在这儿只是指出,山地的这种特点会导致兵力的过度分散,因为有些地点所以重要的原因,不只是由于它们本身重要,而且是由于它们能够对其他地点产生影响。当地形的这三种影响达到极点时,正像我们在别处说过的那样,统帅对战斗成果所起的作用就会降低,下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的作用就会相应地提高。不言而喻,部队愈分散,观察愈困难,每个行动者就愈要独立行动。 当然,在行动比较分散、行动方式比较繁多、情况比较复杂的时候,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也必然要增加,因而统帅的才能在这里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可是,在这儿我们必须回到早已说过的

    

 114

    战争论(中)314

    一点上来:在战争中各个成果的总和比这些成果相互联系的形式更有决定意义。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考察一直进行到最大限度,假设一支军队分散成一条很长的散兵线,每一个士兵都各自进行一个小型的战斗,那么,一切就更多地取决于胜利的总和,而不是这些胜利相互联系的形式。 因为良好的计谋只能够由积极的结果中产生效果,它不能从消极的结果中产生效果。 因此,个人的勇气、技巧与士气在这种场合能决定一切。 只有在双方军队的素质一致,或双方军队的特长不相上下时,统帅的天才和智谋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民族战争和民众武装等等(在这里即使每个士兵的胆量与技巧并不一定十分优越,然而,至少他们的士气是始终高昂的)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上和在兵力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优越性。而只有在这种地形上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民众武装通常都缺乏大部队集中作战时不可缺少的一切特性和武德。另外,军队的性质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是通过许多层次的阶梯的,因为在保卫祖国的条件下,即便是常备军,也会带有一些民族武装的性质,因而也就比较适合于分散作战。军队越是缺乏这些性质与条件,对方在这些方面愈是优越,它就愈害怕分散,越要回避复杂地形。 可是,能否避开复杂地形,很少能够由它自己决定,人们不能象挑选货物那样随意选择战区。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在性质上适合集中作战的军队,总是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作战方法作战,而不顾地形的性质。这时,它们在其他方面必然是不利的,如。。 。 。 。 。 。 。给养的缺乏和困难,宿营条件不好,在战斗中常常会遭到多

    

 115

    414战争论(中)

    面攻击等。 可是,完全不发挥自己的特长时遭到的不利,恐怕比这还要大得多。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是两种相反的倾向,军队倾向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程度取决于军队的性质适应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程度。 然而,在最紧要的关头,适于集中的军队不能始终集中在一齐,适于分散的军队也不能单靠分散活动获得成果。 法国军队在西班牙,就不得不分散兵力,而西班牙人用民众起义保卫国土时,也曾经有必要派遣一部分兵力去进行大规模的战斗。除去地形同军队的一般性质,特别是同军队的政治性质的关系外,地形与兵种的比例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所有通行极困难的地方,无论是山地、森林或耕作区,都不适于使用大量骑兵,这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密林区不适于使用炮兵,因为这里经常缺乏充分发挥炮兵威力的空间,缺少可以通行的道路和缺乏马匹的饲料。 对炮兵来说复杂的耕作区不利的条件要少一些,而山地最少。 当然,这两种地区的地形都有对火力的防护性能,因此对主要依靠火力发挥作用的兵种是不利的,同时,四处都可以通行的步兵能使笨重的火炮常常陷于进退不得的境地。 然而,在这两种地区决不会缺乏可以使用大量炮兵的空间,而且炮兵在山区还有一个很大的益处:敌军运动较慢,所以炮火的效力增加了。不容否认,在每一种困难的地形上步兵都比其他兵种优越得多,因此在这种地形上,步兵的数量可很多超过一般的比例。

    

 116

    战争论(中)514

    第十八章 制  高

    制高这个词在军事艺术中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事实上地形对使用军队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恐怕有一半以上是这个因素带来的。 军事学中的许多法宝,比如瞰制阵地、锁钥阵地、战略机动等等都是以制高为基础的。 我们要详细地但又不致烦琐地考察这一个因素,来辨别它的真假虚实。任何物质力量的发挥,自下而上总比自上而下困难。 战斗也必然是这样,这里显然有三种原因:第一、任何高地都可以是通行的障碍;第二、从上向下射击虽不会显著地加大射程,可是,从各种几何关系来看,比从下向上射击容易命。。中;第三、有便于观察的有利条件。 至于这一切在战斗中怎样结合在一起,这不是我们这儿要谈的问题,我们只是把战术由于制高而得来的几个有利条件综合成一个总的有利方面,并把它看成是战略上的第一个有利的方面。上述三个有利条件中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在战略上必然也会出现,因为在战略上也同在战术上相同,是要行军和观察的。 所以,如果说军队配置在高处对低处的军队来说高地就构成了通行障碍,那么,这就是战略可以从制高中获得的第二个有利方面,第三个有利方面就是利于观察。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制高、瞰制与控制的效力,这也正是一支在山顶的军队看到敌人在自己下面时产生优越感与安

    

 117

    614战争论(中)

    全感的原因,与此同时,也是在下面的军队所以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