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txt全集下载(第一部,第二部全)-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年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纷纷上市融资,形成了银行上市风。前不久中国农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宣布2010年前要上市。宋鸿兵说,“银行上市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上市增加了金融风险,因此一定要重视透明度和公平度两个原则。”

 

“我认为,金融开放一定要对等开放。如果我们的银行纷纷上市,对于增加融资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外国银行纷纷持有中国的银行股份时,我们一定要坚持对等原则。”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去年底曾表示,由于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现在是中国银行业到海外并购、加紧国际化布局的好时机;现在进行海外并购,相当于“半价买银行”。

 

对于中国银行业以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的方式,宋鸿兵表示赞同,但他同时提醒,现在未必是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

 

以美国银行的投资为例。2005年6月,美国银行投入30亿美元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现在,美国银行持的这些股权按市场价格计算已经上升到190亿美元,从账面价值来看,增加了160亿美元。按照当初的协议,美国银行还可以选择把在建行持有的8。5%股权上升为19。9%,这个选择若兑现又可折合约160亿美元。两者相加,美国银行在中国建设银行的潜在获利共约为320亿美元,而其自身次级债造成的损失只有40亿美元。因此,美国银行首席财务官普莱斯表示,目前该行的损失完全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宋鸿兵预测:“在次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最严重的危机有可能在今年3月到6月发生,因为那个时候,美国的家庭因利率重设而出现的违约率将达到历史新高,美国金融市场势必大乱,股市受其影响很可能会大幅下跌。同时由于香港股市同美国股市联动,香港港股会受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国内A股市场。”

 

因此宋鸿兵认为,“关于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事情可以暂缓。如果真要投资,也应该是今年3月到6月股价跌到谷底之后再考虑。”

 

黄金才是硬通货

 

在《货币战争》中,关于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家对货币的操控,宋鸿兵建议恢复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从而对抗金融风险。一言以蔽之,黄金才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他还预言“只要美元长期看跌,黄金则必然长期看涨。”

 

最近英美主流媒体也几次三番提到黄金重新货币化,宋鸿兵认为这不是偶然的。

 

2005年宋鸿兵创作《货币战争》时,金价是每盎司450美元,该书付梓是2007年6月,当时的金价是每盎司650美元,到去年12月金价涨到每盎司750美元,现在已经涨到了每盎司900美元。

 

宋鸿兵分析说,美国目前的GDP是每年13万亿美元,GDP的增长率是3%;而债务大约是50万亿美元。以最低利息5%计算,GDP增量负担不了债务的利息,美国只能通过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以贬值的手段赖帐。而黄金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贬值黄金必然涨价。从长远来看,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也没有永远坚挺的货币,美国和美元也不会例外。

 

“现在的人们看不透黄金的未来价值,这个现象将成为以后历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课题。”宋鸿兵说。

 

金融海啸第二波预测
 

12月23日,宏源证券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户在京举行。以下为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分析师宋鸿兵演讲实录。

 

预测问题,我觉得任何理论说白了最后一定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而且理论存在的全部价值就是在于预测。如果不能对市场进行预测的话,对广大投资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我今天主要讲的是不能说是一种理论,是自己的一些推论和研究,包括一些数据。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未来的一种看法,不一定正确,我只是说有一些自己的逻辑在里面。

 

一、金融危机可以被预测

 

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是不可预测的,我的观点是金融危机可以被预测,我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太一样。为什么可以被预测?我会讲到几点,这场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爆发?实际上可以从一个起点来看。我认为这个逻辑线条是这样的。整个美国由于大量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的出现,导致了杠杆比率会逐步的放大。比如说9月份以来平均杠杆是30倍,两房这样的企业也是30倍,美国即将出现问题的商业银行体系也是20几倍。在这样高杠杆的情况下孕育了大量的风险。高杠杆的最大问题是资产价格往上走的时候可以让你赚很多钱。如果资产价格向下的话可能会被大包仓。所以说美国资产价格下跌就是危机出现的一个拐点,什么时候资产价格开始出现了下跌了,这场危机就很难制止。由于是一个杠杆效应,所以出现杠杆以后会出现解杠杆,这会导致美元稀缺,这些金融机构会大量的拍卖资产,进而导致资产价格大幅度的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资产价格的拐点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房地产价格之所以拐点出现不可避免我在很多场合下,包括在房利美工作的时候,有一次的讨论会,我们的设计师就提出观点,他讲了3个多小时,在推了好几十个公式,他的观点是,按照这个风控模式来运作,他当时按照这个模式来设计的话大概有30倍的杠杆。我问他一个问题,我说这个东西中间存在一个前提假设,主要是防止利率波动,防止违约这种大幅度的上升,主要是建立在几个假设之上的。

 

我问他一个问题,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年均增长是3%,但是美国房价上涨是15%。我问他,你觉得这个过程能不能止住?我所你所有的一切全部建立在一个假如之上,假设房地产市场会无限上涨,这个假设成立不成立?当你收入上涨远远落后于房价上涨的时候,这个拐点是必然出现的。他的回答是这个东西只要按照我们统计的数字,只要房价下跌不超过10%,而且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这个体系是没有问题的。他出示的数据是从1970年统计一直到05年,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资产价格如果下跌10%,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二,是一个绝对的小概率。从数学角度来说是无懈可击的,这个机制应该是可靠安全的。但是我的反驳是,在整个美国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哪个时间段连续7年房价平均上涨15%。当这个过程终止了,它出现的下调也可能是史无前例的。

 

在我看起来,房地产价格冲到最高点的时候,这场危机必然会爆发,因为已经连续7年上涨。

 

他在哪个时间点出现拐点,这也是怎么判断危机。根据我内部掌握的数据,我可以接触到美国5200多万家庭的基本金融体系情况,每个月家庭收入多少,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信用卡,每张卡的信用额度是多少,这些情况我都掌握了。根据这些情况和按揭的合约来看,那时候都有这样的数据,当利率重设发生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违约。这也是在06年就应该已经看到的。也就是一旦发生利率重设房地产就会调头,这时候危机就会被引爆。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就是高倍杠杆的问题。一旦拐点出现,整个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资产就会发生强烈的爆炸。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从来发生过危机,07年以来所发生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到金融衍生品的状况。大家也没有经验。所以没有想到这个过程会来的这么迅猛,冲击是这么严重。从这几个基本逻辑来看,资产价格的下跌会导致整个危机爆发。资产价格的拐点是必然出现的,由于我刚才说的房地产价格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收入,远远超过,这个过程是不能持续的。

 

什么时候会发生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就是当大量的前高后低的贷款,3年、5年、7年这种可调整的贷款产品,包括一系列其他的贷款产品,这些出现大规模利率重设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拐点。再加上高倍杠杆的作用会使危机非常迅猛。

 

这样就可以来预测后续的金融危机在什么时候发生,以及哪个时间点比较危险。

 

资产价格为什么是不可持续的?老百姓的收入是一个方面,但是毕竟持续了7年,怎么持续的?本质来看就是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按照美国立国以来的精神,他们历来是强调高储蓄,强调存钱,节俭,这是美国立国以来的精神。这个精神现在已经被淡忘,从80年代以后强调消费主义,强调提前消费。就像我们国家大家都知道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这场危机的爆发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美国历史上不是这样的,50年代的美国人非常注重节约,非常注重存钱的。真正发生重大变化是在80年代以后美国老百姓才开始被各种各样的信用卡公司,被各种各样的银行贷款,很多的广告还有新闻媒体的狂轰烂炸彻底洗脑了。大家开始相信一种什么话?一个月挣一千块钱,却可以花一千二百块钱,可以长期以往的对自己的财务不负责任。实际上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这种情况都是有条件的。

 

最近几十年以来,特别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就靠资产价格回帐拉动经济增长。从这些数据当中可以看到,美国全国的储蓄率,包括美国政府、家庭、公司,1984年里根时代是10。08%,70年代,60年代这个数字更高。虽然没有我们国家高,但是跟现在相比也是非常高的。80年代开始逐年下滑,到克林顿时代降到了4。6%。04年下降到1。8%,仍然是有一定的储蓄。05年是一个转折点,判断这场危机的爆发,05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05年之后美国的储蓄率变成了—0。4%,由正转负。老百姓不储蓄了,还使劲的花钱。

 

06年变成—1%,07年是—1。7%,下降得越来越快。07年的数字创造了历史最低记录。我们知道一个普遍的生活尝试告诉大家,经济要发展一定要有储蓄。没有储蓄怎么可能有投资?美国的投资都负了,这中间肯定有一些比较微妙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美国在全球所倡导的资本市场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他要做到的是我自己储蓄不够了,中国有储蓄,其他国家有储蓄,我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把别的国家储蓄借过来。借过来用我这个地方,其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本质上仍然是没有什么奇妙的东西,不可能哪个国家不储蓄还能够连续增长,这是永远做不到的,这是一个基本定律。

 

美国从01—07年透支了5万亿美元。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在IT泡沫破裂之后还能够保持6、7年的增长。IT泡沫破裂之后,他从其他国家透支了5万亿,在这5万亿当中他的GDP增长了,他的老百姓生活得以维持。这一切奇迹的根源都是其他国家的资金被借到了美国。

 

大量外国储蓄涌入美国之后产生了两个效果,钱进来了所有的价格都开始上涨,美国的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了。股票价格,其他的金融类产品价值就上来了。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上来了。这是一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导致美国长期融资的成本,贷款利率在下降。由于钱多了,钱一多之后借钱就容易了。借钱容易利率就在下降。所以金融创新必须要依赖低利率的环境。这好象是雨后才能在树林里长出蘑菇是一样的。高利率的时代是没有创新的,金融创新必须要依赖低利率。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很多的金融手段,传统主要的按揭抵押贷款是15年和30年的固定利率贷款。这种在传统来说是一种比较保守的贷款方式,但是2004年以后,新的贷款模式出来了。由于长期低利率,银行要把钱放出去。格林斯潘到国会有一个重要的演讲,这是金融创新的一次谈话。美国现在的借款人和美国的金融机构应该充分低利息创造出来比较好的金融环境,搞一些金融创新,可调整利息的条款,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老百姓的买房成本,银行机构也可以多挣一些钱。他的所谓3年,5年,7年,是头3、5、7年锁定利息在1%或者是2%,这个期限过了以后利息可以调整。

 

04年发表这翻讲话之后,大量的可调整利息贷款开始成长起来。到05年的时候,全部新增贷款中一半以上是可调整利息贷款。可调整利息贷款就是起到每个家庭财务杠杆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家庭以前年收入10万美元,以前只能给3倍的杠杆,买房子大概也就是40来万,这是银行房贷的极限。出现了可调整利息贷款就不一样了,它导致头3年的利息非常低。比如说一个月2000块钱的月供,按照15年的高利息只能负责40万的,可调整利息贷款可以在1%的超低利率之下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