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便有了“义”与“利”之间的若干纠葛,若干不清,若 干的尴尬人做出若干的尴尬事。比如说“义演”还是‘利演”的 问题,劳动所得还是贪污受贿的问题,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问题是不是出在“利”这头猛兽一旦被释放出来,“义”就不 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一旦放出 了魔鬼,人间就不得安宁。 
  所以,圣人要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用君子和小人 加以严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求我们重“义”而轻 “利”罢了。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 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读解】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 子》第27章)与孔子这里的意思正好相同。好人固然可以成为我 们的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坏人也可以成为我们对照自己的镜 子,我们的借鉴。 
  在歌德那本著名的《浮士德》里,恶魔靡非斯特非勒斯就成 了浮士德博士追求真善美的引路人。他的助恶,他的阻碍向上,都 成了浮士德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刺激。善与恶,美与丑,积极 与消极就是这样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 
  所以,宗教的精神总是要求我们既爱自己的老师,也爱自己 的敌人。而不仅仅是恨他,厌恶他。这里面的深刻含义,除了要 爱他因而拯救他之外,也有以他做你的镜子,借以自我反省的意 思在内。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②,劳③而不怨。”
  【注释】
  ①几(ji):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 
  【译文】
  孔于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委婉地劝阻。如果见他 们不愿意听从,仍然应该恭敬地侍奉他们,不得冒犯。虽然心里 忧愁,但也不能怨恨。”
  【读解】
  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加以劝阻,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自己也 是不义。劝阻而不恭敬委婉,是不孝。劝阻不听而大吼大叫冒犯 父母,甚至心生怨恨,那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 
  因此,要情理兼顾,做得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逍。 
  当然,恰好是这一点最为困难,尤其是对我们今天号称“小 皇帝”的独生子女来说,要做到就更是难乎其难了。 
  是不是要求过分了呢? 
  反过来想一想吧,当你年幼无知的时候,当你启蒙成长而错 误不断的时候,父母是怎样不厌其烦地对待你的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今》) 
  又有什么过分和委屈呢Y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原文】
  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读解】
  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连时代, “父母在,不远游”似乎已成了荒唐可笑的言论。
  然而,古人交通不便,音讯难通,不像今天从南疆到北国飞 机可当天打来回,“大哥大”手机游漫全国,随时可以打一通回家。 那时远游在外,少说也是一年半载,万一父母急病或紧迫有事,难 以召回,往往误了大事,甚至有错过了给父母送终的遗憾。所以, “父母在,不远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要求做子女的时时不忘 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要想一想二老在家的实际 情况,加以合理的调整。
  何况,即使在当今时代,离家远游的人不也音讯常通,几天 一封信,一日一通电话吗?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为了使家里人 释念放心而已。可见,人之常情,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至少“游必有方”在今天还是适宜的罢。 
  

  记住父母的年纪
  【原文】
  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 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读解】
  喜则点歌祝寿做生日,惧则汤药侍候问寒暖。
  孝子之心就这样体现。
  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日渐发达的时代,父母多半已不需要子女 赡养.不少家庭父母和子女还是各立门户分开生活,平时尽孝的 地方较古人已少了许多,老父老母所期望的,不外乎是
  做子女的 心到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连父母的年纪 都不放在心上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难逃“不孝之子”的罪名了。
  扪心自问,你是不是这样的“不孝之子”呢?如果是,那就 赶快去记住你父母的年纪吧。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①躬②之不逮③也。”
  【注释】
  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②躬:自身。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③逮:及,赶上。
  【译文】
  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跟不上为耻辱。”
  【读解】
  就像“人不知而不愠”一类的话题一样,关于言与行的关系 问题,孔子也作了三番五次的强调。
  在《学而》篇里,孔子说过“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为政》 篇里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在本篇里,除了这里的说法 外,孔子还说:“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在《宪问》篇里,孔 子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所有这些说法,意思都只有一个,就是要求言行一致,多做 少说。或者如俗语所说:“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据《三国志·马良传》载,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 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没有听刘备的话,在街亭 之战中重用了马谡,结果马谡兵失街亭。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犯 了一个大错误,只好挥泪斩马谡,自己追悔莫及。
  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十有八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还是多做少说,言行一致为好。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原文】
  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矣。”
  【注释】
  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
  【译文】
  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读解】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儒学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泛, 甚至于像曾子所做到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查。这样做 的结果,当然是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了。 
  只不过,对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修练方式似乎 是太认真,太沉重因而也太累了。所以,真正能做到严于律己的 人在今天已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追求轻松,追求潇洒。
  如果圣人有知,又该说些什么好呢?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原文】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同志和朋友。”
  【读解】
  一方面,有道德的人自己有修养和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 人,吸引周围的人成为同志和朋友。 
  另一方面,有道德的人既已献身于道德学问,就会耐得住孤单和寂寞,即便暂时没有得到周围的人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中, 在先贤的思想和人格中找到神交的同志和朋友,这样,他也不会 孤立。 
  说到底,因为道德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绵延发展的,所 以,有道德的人也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会找到自己的同 志和朋友。
  

  保持一定的距离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O):频繁琐碎。②斯:则,就。
  【译文】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大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读解】
  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先进》)
  于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 止,毋自辱焉。”(《颜渊》) 
  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美; 朋友数,斯疏矣。”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 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全交之道。所渭“远香近臭”;所 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 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不听,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你 的话说到了,义尽到了嘛,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 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 情不可,每次见了面就说,呼呼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 的感觉,其结果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 得不好,真会自取其辱。
  这方面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得很,就是魏徵那样杰出的大臣,又 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功谏唐太宗而 差点丢掉性命吗?遇到那些平庸的皇帝,即便你忠臣拼死一谏,也 不外乎是白丢性命一条罢了,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 自取其辱。
  

  公冶长第五
  本篇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评论表达了孔子关于为人、修养、处 世、从政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全篇原文共28章,本书选19章。
  孔子怎样选女婿?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②也。虽在缧绁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④妻之。
  【注释】
  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复姓公冶,名长。 ②妻:作动词用,读qi, 指把女于嫁给某人。 ③缧绁(leixie):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代指监狱。 ④子:古时儿女都称子,这里指女儿。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 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读解】
  孔子怎样选女婿?
  一不选钱财,二不选地位,三不选门当户对,而是注重被选者的人品本身--虽然在坐牢也没关系,因为那是由于冤假错案 而坐牢,不是他的罪过。
  由此看来,嫁给摘帽右派分子也好,嫁给由于其他原因遭迫害受打击的人也好,都是符合圣人的标准的。至于门不当户不对, 不是大款,不是高干子弟等等,都更不是所应计较的问题了。
  圣人行事,平常之情。你我凡夫俗子不是更应有这一份素心 吗? 
  

  处世的艺术
  【原文】
  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②妻之。
  【注释】
  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 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译文】
  孔子谈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有官做,国家政治 黑暗的时候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读解】
  在太平之世施展抱负,在黑暗之世保全自己。
  由此可知,圣人并不主张我们去做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品,而 是要求我们讲究一点处世的艺术。
  南容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以 保证侄女儿在乱世来到时不会守寡。
  公冶长人品好,南容人品也好。有意思的是,孔子把自己的 女儿嫁给坐牢的公冶长,而把侄女儿嫁给处世很有一套,不会有 坐牢之苦的南容。这种做法很有分寸,既对得起死去的兄长,又 不会受到世人的指责。说起来,也是一种处事的艺术。 
  

  不要耍嘴皮子
  【原文】
  或日:“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③人以口给④,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 有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