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 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 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仍旧贯:依照原来 的样子。仍,因,依照;贯,事。③夫(fu):发语词,无义。④中 (Zhong):准。
  【译文】
  鲁国人改建长府。闵子赛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 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不说则已,一说就切中了要害。”
  【读解】   
  据说因为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经以长府为防御抵抗过季 氏.所以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以消除其防御作用。闵子赛认为,关键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在于人是否正义有道,是否得民心。孔子很欣赏他的见识,所以称赞他不 言则已,“言必有中”。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闵 子骞平时是“訚訚如也”,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次却一 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真不简单。
  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像日本电影明星高 仓键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的人厉害多了。所谓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了,说上 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
  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向倡导的“谨言”精 神。敏于事而慎于言,少说几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
  

  谁能升堂入室?
  【原文】
  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以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释】
  ①瑟(Se):古代弦乐器,类似琴。这里是指子路弹瑟的技巧。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怎么配在我的门下呢?”孔子的学生们因 此瞧不起子路。孔子于是说:“仲由嘛也可以说是升堂了,只是 尚未入室罢了。”
  【读解】   
  人情看冷暖,世态趋炎凉。 
  同学们听老师贬了子路一句,一下子便看不起他了。老师只 好再来一个说法。
  撇开这一点不论,我们来看老师给子路的说法:升堂矣,未 入于室也。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过去的四合院房屋建筑,中间是天井. 进屋首先得入门,入门后登(升)入厅堂,然后才能进入内室。
  但这些在这里都是比喻的说法。入门,升堂,入室,表示的 是学习的几个阶段。入门指刚刚学会,倒通不通;升堂指已经有 所掌握,有所成就;入室则已经“到家”了,已得其奥妙。
  所以,子路实际上已到中等水平,如果按十级考核,起码也 该是五级了吧。就从严要求而言,孔子认为他还不配在自己的门下弹瑟,但也不至于差到让大家都看不起的程度,于是予以正名 给他评了个等级。
  就我们来说,当然不能满足于于路的水平,升堂了事,而应 该进一步做到八室。不论学什么,都成为真正到家的行家里手。 
  升堂入室,才是追求。 
  

  过犹不及
  【原文】
  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释】
  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子商,即子夏。
  【译文】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说:“子张过分, 子夏不够。”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 样的。”
  【读解】   
  人们往往会像子贡一样,觉得做过头总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 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有时候,过头了比没有够逐糟糕得多,危 害也大得多。别的不说吧,就说说最简单的饮食问题;一顿饭吃 少了一点,或者说根本就没吃饭、那不过是饿得快一点而已。可 是.如果是吃多了,就不那么简单了吧,轻则吃酵母片、多酶片, 重则拉肚子,进医院。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体验。更不用说政治 上的“左左派”给我们带来的大灾难了!
  当然,是好是做得恰到好处,不“左倾”也不右翼,不过分 也无不及,还是像我们已经举到过的大美人“东家之子”那样,再高一公分就太高了,再矮一公分又太矮了;脸上擦白粉就太白了, 搽胭脂又太红了。是一个标准的勿需美容化妆的“亚洲小界”。“世界小姐。”   这可能 吗?能做到吗? 
  太难了!不然的话,孔子怎么会发出如此沉重的感叹呢?-- “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见《雍 也》,另见《中庸》第3章) 
  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我们只能凡事尽力做得合适一点而已。
  

  文人心态的不平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③不受命,而货殖④焉,亿(5) 则屡中。”
  【注释】
  ①庶:庶几,差不多。一般用在称赞的场合。②空:贫穷。③ 赐:端木赐,即子贡。④货殖:做买卖以增殖货财。(5)亿:同 “臆”,揣度,猜测。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都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贫穷得没 有办法。子贡不安本分去经商,却发了大财,猜测行情每每猜中。”
  【读解】   
  这可是当令读书人心态最为不平的一个话题了。
  品学兼优的颜回饿肚子,住贫民窟,穷得来响叮当。而不安 本分的子贡却经商致富,成了款爷,手拿大哥大,信息灵通,股 市行情如在掌中,一句话:发了!
  看来,文人清贫淡泊,工资待遇低,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要 说心态不平,圣人的心态就已经不平了,又何况我们这些等闲之 辈呢?
  是知识贬值还是社会分配不公?
  可能都有一点.不过回过头来找一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也 有清高而不屑于“下海”的问题存在呢?
  时下听得一种说法;一等智力做生意,二等智力搞政治,三 等智力做学问.这种说法当然有偏颇欠妥的地方,但或许子贡的 智力就是高于颜回也未可知啊!
  这岂不使品学兼优而又循规蹈矩的颜回们太没面子了吗?
  其实,问题就是出在面子上。不信,我们让颜回去“下海”经 商一番,能不能像子贡那样“亿则屡中”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呢。
  所以,读书人要么去经商,不经商就要认命,安于自己淡泊 宁静的生活方式,俯仰自如,乐在其中。
  当然.太穷也总是不好,提高工资待遇也是应该的。要不然 就写稿子赚一点稿费来作补充,虽不能“货殖”,却也聊胜于无嘛。
  这倒不一定是孔圣人和他那颜大弟子所能同意的了。
  话说回来,颜回不同意倒没有什么,因为他“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可孔圣人 虽说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 而》但又怎么维持得了他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生 活呢?更不用说还要穿这样那样的时装了!
  

  对症下药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 所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日:“求也退,故 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注释】
  ①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 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 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 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 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 以我让他谦退。”
  【读解】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既是因材施教. 也是对症下药。 
  在《雍也》篇里,孔子曾经批评冉求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对 于道德学问抱退缩的态度,所以在这里继续鼓励他前进。
  《公冶长》篇曾经记载说,子路听到什么还未能行动起来,就 又唯恐听到什么。《颜渊》篇说子路没有什么拖延未兑现的诺言。 这些都反映出子路急躁冒进的性格,所以孔子要在这里压压他。告 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兄长都还在世.听到什么应该先问问他们的 意见,然后才行动,而不要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可见,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并不都是两面派的行为。这 正如一个做领导人的,在勤奋敬业的员工面前劝他注意休息,在 偷奸耍滑的员工面前要求他勤奋工作,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归结起来,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 对症下药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的价值。
  

  不要盲从上级
  【原文】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 之问②,曾③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 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然:鲁国权贵季氏一族的人。②异之问:即问异,问别的什 么.“之”起把宾语“异”提前的作用。③曾:乃,竟。④具臣:有 才见(才干)的巨,但算不上大臣。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 以为您问什么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大臣,用道义事 奉君主,行不通就辞职不干。现在的仲由和冉求,只可以称得上 是有才干的臣。”
  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会一切顺从上级码?”孔子说:“杀 父杀君的事情,那也是不会顺从的。”
  【读解】   
  子路和冉求做了季氏的家臣,对于季氏越礼犯上的行为,他 们没有能够劝阻住,也没有辞职不干。所以,孔子说他们只能够 称得上是有才干的巨,称不上是“以道义事奉君主,行不通就辞 职不干”的大臣。当然,孔子也深知自己的学生,所以说;“杀父 杀君的事情,那也是不会顺从的。”
  撇开孔子对子路、冉求的评论来看,“以道事君,不行则止” 也罢,“杀父与君,亦不从也”也罢,都是说的如何对待领导人. 对待上级的问题。领导人不道德不仁义,即便地位高如国君,那 也不能愚忠,不能盲从,而要辞职不干,“不可则止”。领导人杀 父杀君,大逆不道,那更是不可顺从,不可助纣为虐的。一句话, 不可盲从上级,盲从领导人,而要以道义为原则,为标准。
  当然,不要盲从并不是不从,该听从的还是要听从,这是勿 需赘言的了。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②。居则曰③:‘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⑤。”夫 子晒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6);如五六十(7),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8),愿 为小相焉(9)。”
  “点!尔何如?”
  鼓瑟希(10)铿尔(11),舍瑟而作(12),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3)。”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14),春风既成,冠者五六人(15),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17),风乎舞雩(18),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9)!”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有其志也已矣。” 
  曰:“夫于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唯(20)求则非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