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第二次(1979 年)石油危机后,1980 年贸易的经常收支,便从一百零 
七亿美元的赤字,转为黑字基础,1985 年贸易超出激增为491 亿美金,对外 
纯资产达到1298 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资产国。1987 年,国民平均所得 
从17 年前的第十七位,跃居为世界第一位。外汇存底也在同年名列世界第一 
位。从此,日本不但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最强的“技术大国”。 
《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日本型经济和日本化现象 
“我是三井的人”,“我 
是三菱的人”,但“我们都是日本人”。 
20 世纪是革命的时代。世纪初,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开始,继而 
到了中期,发生了大英联邦的没落。今天,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已成了 
历史的名词,美国也因财政与贸易的孪生赤字,一蹶不起,陷入自救不暇的 
境地。惟有日本在二次大战后,从战败的废墟中重建,欣欣向荣,一路走向 
经济大国之道。所谓“日本化现象”逐渐形成一股旋风,引起世人的注目。 
比较性急的人已肯定地说:“21 世纪将是日本文明的时代”,这个日本文明 
也罢,日本化现象也罢,都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所带来的成果。 
日本,众所周知是典型的资源小国,不但国土狭小,尚且缺乏地下资源。 
可是,却以战后经济成长的辉煌成绩,一跃而成为世界的最大债权国和经济 
援助国。其每年的贸易黑字直升不跌,已达到“一千亿美元的时代”。有目 
共睹的日本商品充塞了全球各地,美国市场的大半几被日本商品所独占,连 
欧亚各国的情况亦无二致。美国国民看的电视机和用的照相机,几乎都是日 
本货,美国人每三人拥有一部日本汽车。因此,日本车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总 
数,已超过第二位的福特,逼使第一位的通用和福特不得不减产减销,一部 
分工厂也要关闭,工人失业率更加提高,两家公司1992 年的决算首次发生赤 
字。 
美国是如此,东南亚更加厉害;各城市的市民,早上起床,便用日本制 
的牙刷刷牙,用日本制的化妆品修饰面容。出门上班乘的也是日本的摩托车。 
白天,竞相推销日本的商品;下班,又到日本式的卡拉OK 去消磨一番。回到 
家里,更赶紧打开电视机,收看日本NHK 海外传播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日常 
生活,大家都不以为怪。 
这些日本化现象,都是由日本商品带来的,也可以说是由日本型经济的 
发展所促成的。究竟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依照专家们的分析, 
可归纳成下述几点: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好景所带来的恩典。二、自由贸易 
体制所发挥的功效。三、朝鲜和越南两次战争所赐的“特需恩惠”。四、日 
本战败后,丧失了海外殖民地而减轻了对外负担。五、国防预算不超出国民 
总生产的1%,造成低负担的国防费支出。六、占领军强行的“农地改革” 
和“财阀解体”,收到功效。七、政府政策主导型的国民开发事业的成功。 
八、优秀的“官僚体制”也帮助了不少力量。九、具有临海工业地带的有利 
地理条件。十、优质而低廉的劳动力。十一、确立了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结 
合的市场体制。专家们的持论当然无可否认,但我们认为日本型经济的成功 
和日本化现象的形成,还是从日本人精神风俗和历史发展过程来观察,比较 
容易被人理解。 
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 
日本的强大可以追溯到德川幕府的江户时代。因为日本的封建制度有其 
独特的型态,照说封建制度都是“一君万民”的中央集权制为多,可是日本 
所行的却是地方分权制。 
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是采取“三勤交代”制度,亦即将200 余藩的藩主 
集中在江户一地,三年准许回藩(领地)一次。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从未派 
遣中央官僚到各藩去主持行政。因此,各藩是各自独立,等于是自由王国, 
他们的藩臣仅对藩主尽忠。领地的臣民仅知有藩主,不知有将军。“萨摩藩” 
的藩臣百姓只爱萨摩,“长州藩”的藩臣百姓也只爱长州。这种以藩为爱的 
“爱藩精神”,具体的旁证,就是“忠臣藏事件”(因藩主被他藩所害,全 
体藩臣誓死报仇)。 
今天,日本各大企业上班族的“爱社精神”(日本公司称为会社),便 
是江户时代“爱藩精神”的传统。三菱公司的社员自称是三菱的人,三井公 
司的社员自称是三井的人,他们对自家公司的忠诚心,简直不亚于藩臣对藩 
主的忠爱。三菱和三井集团是互相竞争的,却在同是日本公司的均质上,对 
外的步伐是一致的。就像各藩之间,不一定能够合作,但对幕府的命令却是 
不敢同床异梦。我们把这种社会称为“合理而均质的社会”。 
□竞争中求平衡 
日本型经济,便是建立在这种合理的和均质的社会基础上。日本在封建 
时代,便已有竞争的原理存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在竞争的原则上,又讲 
求“和的原理”,这又是日本精神风土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把物质和精神分 
开,最后使精神变成物质的奴隶。实存主义把主体和环境分开,最后又使环 
境变成主体的奴隶。近代科学更把科学技术和人分开,才造成了今天的“人 
的异化”。 
可是,日本人重视“和的原理”。什么是“和的原理”?就是将异质的 
东西,通过一物的两面,在分工的条件下,保持“和”的境界。具体地说: 
日本一系不变的天皇制,天皇有权威,将军(幕府时代)有权力,今天总理 
(内阁制)有权力,天皇仍保持权威。在保持权威和权力的均衡下,造成安 
定的分工,这便是“和的原理”。 
日本社会非常重视平等和均质,在外国有“英才教育”,日本则付阙如。 
在均质意识下,不容许有令人突出的现象,日本历史上难以找到希特勒、斯 
大林、霍梅尼式的独裁者,原因也就出在这里。 
日本“大化革新”的圣德太子时代,是最彻底的“汉化”时期。可是, 
在他制定宪章的时候,不把儒教道德的“仁、义、礼、智、信”的教条列为 
圣德宪章的首项条目,却以“和”为第一纲领。从这里可看出,以和为贵的 
社会风气,才会养成一种宽容性,一方容许竞争对象的存在,一方又互相竞 
争,共同进步。 
目前,“学习日本”的运动甚嚣尘上,最早提出这个口号的是前新加坡 
总理李光耀。最近在美国的大企业大公司也有这种风气,纷纷派人到日本拼 
命学习日本的经营方法。他们学习什么?学习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和“终 
身雇用制”。这两种日本独特的雇用制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和的原理” 
的产物。 
藩臣一辈子跟从藩主,赴汤蹈火,引责切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 
对忠诚对象献身。封建时代的效忠对象是一藩之主,今天的效忠对象是一社 
之主。“藩主”与“社长”,叫法不一样,但其实质并无二致。 
依序循进不能以功超越级职,此之谓“年功序迸”。进入公司到退休, 
不会遭到中途解雇,此之谓“终身雇用”。这不是“和的道理”是什么? 
□模仿后能创新 
合理的、调和的是日本型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但日本人的模仿性特强, 
这又怎么说?这便是日本人的“求道精神”。中国人的道是“天下大道”, 
日本人的道是“雕虫小道”。小道就是小技,日本人对雕虫小技特别重视, 
在小技上精益求精,美上加美。因为对任何不值为道的工巧技术,都富有“求 
道精神”,模仿而来的东西,一经日人之手,马上青出于蓝,变成更加完美 
和精巧的东西,使被模仿的原来东西,瞠乎其后,变成落后和粗糙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像日本这么多“道”:茶道、花道、剑道、柔 
道、书道、吟道、装道、琴道??等举不胜举的“道”。从一技一艺到百艺 
百能各具流派、同道相争。试举其中一二“道”来说明:茶道一道,便有“表 
千众”和“里千家”之别,花道一道,也有“池坊流”和“草月流”之分。 
互相模仿、各树一帜,互相竞赛、各不相让。使“技”和“美”各臻最高境 
界,使“质”和“善”各达最高领域。在互相模仿、互相竞赛下,就如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技术得到改良,品质得到向上。畴昔如彼,迩今如此。 
今天日本首屈一指的企业:汽车、家电、电子、相机、乐器和电脑等, 
同种行业都有两家以上的大公司,互争头角。如汽车有丰田和日产,家电有 
松下和东芝??等。实际上,不只两家,有多到四五家,七八家,没有一家 
可以独占市场。这样,诸流诸派的宗派或流派的和平竞争,一代传给一代, 
各守宗流。这些千流百家,直到今天,有的几十代五六百年,万古常青,仍 
在改新变花样。这种“求道精神”,使今天日本的商品无处不受欢迎,不但 
有信用,且有长久性,时时在改进,时时在革新。国际竞争就建立在国内竞 
争的延长线上,国际市场自然统统被日本人夺去了。日本企业间的竞争,可 
说是“流派型”的竞争。这个驱动力,无可讳言的是日本人的“求道精神” 
所促成的。 
日本社会不但追求物质的真、善、美,更加崇拜个人的成就,是道道地 
地的主张“人本主义”的国家。个人的特别才能,被视作重点文化财富,受 
到政府的奖励。他们称为“人间国宝”,也就是所谓“无形之技”。文部大 
臣指定某人某技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富”的,迄今计有86 件,先后有人间国 
宝179 人之多。他们在演剧、音乐、工艺、技工各方面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就是被认为在文化上具有无形价值的人。 
这种重视技术的力量和市民的教养的人本主义,是日本最大的社会资 
源。日本的社会资源,就是因为提倡技术主义、技能主义,不墨守成规,不 
固步自封,在传统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而创出更新的东西。在日本历史 
上,仍未听到有过“全盘西化”、“中体西用”的论争。日本人把模仿认为 
是一种美德,针对每个时代的生活需要,只要外来的文化是比他们固有的向 
前、前进、崭新,都值得移植和采用。日本人的“拿来主义”不是囫囵吞枣, 
是为提高才模仿人家。 
□传统与新生事物并存 
日本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原动力,充分表现在宗教信仰上。日本人是崇拜 
自然和信仰生灵的民族,有“八百万神”之称的日本“神道”是最开放的宗 
教。因为有这样的非排他性的宗教信仰,使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的神道仍 
然能够被维持下来。今天,民间有大量的“祭”和“开”,都和神社有密切 
关系。日本人的“神”可以和外来的“神”同舟共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京都的“祗园祭”,日本的神和中国的诗人白乐天共祭一处,也被奉为神明。 
在吾人看来是不伦不类,日本人却认真非常。 
日本人大多数是信奉佛教,但佛教又分“净土宗”和“真言宗”两大派。 
这是因为同是遣唐使的两个和尚,最澄和空海,回到日本创立的。可是,净 
土宗又再分家,有净土真宗、临济宗、曹洞宗、日莲法华宗,成为日本佛教 
的许多派系。空海一门不分家,他本人被奉为“弘法大师”,香火鼎盛。佛 
门也多再经改革,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其中“创价学会”便是日本 
最大的新兴宗教。从这里,不难看出日本人是世界上保存传统最完善的民族, 
也是吸收新生事物最热心的民族。日本型经济的源流,也可从他们的宗教信 
仰上,找到有力的佐证。 
上面已提及合理的、均质的、调和的是日本型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再 
加上模仿、求道、革新三种基本要素,日本型经济的成功要诀,大致可以摸 
索清楚。而日本化现象是如何造成的?我们已从日本人的精神风土探索到日 
本型经济的成功要素,要明白日本化现象,也就非从发展过程来把握,否则 
无法说明其梗概。 
日本近代化的发展 
百年来,日本最大的变革,无可讳言的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 
年,是日本从封建国家改革为近代化国家的转折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是成功 
的,可是却破坏了日本社会的合理性。 
如前所述,日本本来的合理社会体制,是建立在一系不变的“天皇制” 
上;天皇有权威,将军有权力。换句话说,天皇是权威的象征,不干涉实际 
的政治。可是,“大政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