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情节剧和生活剧也不一定有那么清晰的分野,但是在两者矛盾的时候--情节和人物矛盾的时候,必须有取舍的选择。最好的剧作大师也许能够两者兼顾,但对于一般创作者,这种取舍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最后,懂得戏的效率,能够把戏写得有效率,不正是编剧技巧的提高么?就好比你现在的工作也许用不上英语,但多掌握一门外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wxr640228 回复日期:2006…9…30 17:13:00
当然了,我想逸安肯定是个有效率的编剧。其实我们的观点并不矛盾,只是各有所爱而已。如果你作为一个编剧,尽可以大力宣扬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你现在是影视公司的编审,希望你审稿子的时候,也为我们这样的观众想想,不要把那些细致好看的作品给枪毙。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0…2 16:29:00
楼上过虑了,在这里我不是什么影视公司的编审,只是一个普通的剧作爱好者。
作者:十月落微 回复日期:2006…10…2 21:10:00
非常感谢
小声的说一句
逸安这种举例法非常形象
也比偶们某些剧作老师分析的精炼到位得多
呵呵
作者:夜黄泉 回复日期:2006…10…4 15:38:00
学习
作者:王羿人 回复日期:2006…10…5 10:07:00
好同志!发奖状一张!
作者:wxr640228 回复日期:2006…10…5 11:57:00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0…2 16:29:00
楼上过虑了,在这里我不是什么影视公司的编审,只是一个普通的剧作爱好者。
…
楼主说的对啊,抱歉!
作者:dongchengcardy 回复日期:2006…10…5 18:11:00
不管是情节剧还是生活剧,其实最关键的就是看这场戏你要说什么。,就拿上面提到的《创世纪》里的那场霍和霍太太的戏,其实编剧一开始就明白这组戏的关键是什么,一是写出霍太太及其丈夫、女儿、小蜜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二是展现任务性格,毕竟这是几个重要人物的第一次交锋。所以小蜜的反应自然不在编剧的考虑之类,而是事情发生之后几个人的反应。
我写剧本的时间不长,但是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写戏就是写人的反应,而人的反应又是跟人的性格息息相关。韩剧虽然说可以砍掉四分之三或者更多,但它的绝大部分的戏,都是在展示人物在每一件事情发生之后的反应,而这反应,在每个人物身上都因其性格和人物关系有不同且层次分明,所以也不会觉得是废戏。
在写一些电视电影的本子时,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剧本想说什么,那么所有的戏都要围绕着这个来说,所有的困难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比如说《英雄》,它剧本的问题不说,单说它从头到尾都说的一件事,杀还是不杀,任何事件都围绕着这个而进行。当然,围绕着这个能引申到什么,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无极》的问题就在于,影片到了一半,都不知道在说什么。若是单独的大将军的预言问题,那还显得纯粹一点,但是枝蔓太多,在张东健背着大将军找到倾城时,剧本还有一线希望,让大将军怀疑预言中所说的“他们将重逢”说的并不是自己,从而将电影往另一个方向发展。那样的话,最起码,这还是部故事清晰的电影。
作者:dongchengcardy 回复日期:2006…10…5 18:28:00
最近看了《夜宴》,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主要人物的行动线的问题。其实从一开始到最后,婉后唯一的行动线就是保护太子,这使得她能做出那么多的事来,在保护和杀太子的路线上,厉帝是他唯一的敌人,而她又是厉帝的女人。厉帝和她的关系非常微妙。在某种程度来说,若是将重点放在两人的关系上,可能会更有看头,但是现在却稍微有点散。
把《哈姆雷特》从王子复仇改成皇后护情人,难度是比较高,削弱了很多原著的精髓。唯一改编的比较有趣的是厉帝的角色。还算是整部戏里处理得稍微有点意思的。在他身上,矛盾挣扎和需要做出的选择最多,也最激烈,而在一部戏里,人物有选择才有看头。
葛优的问题在于,观众不太清楚他儿戏和正经之间的区别,从而无法对这个人物产生基本的认同。
对结尾的那一段故事情节不太认同,但是对那段的处理倒是觉得还不错。只是忽然感觉到八十年代的感觉比较强烈,画面配唱歌,这种形式在国产电影里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所以现在忽然出现,觉得还比较新颖,刹那间还有点动心。可惜直到结尾也没有结果。只是缸里青色的浮萍大概暗示是青女所为吧。咋样也解释不通,不如当个悬案,大家去猜测吧。
作者:dongchengcardy 回复日期:2006…10…5 18:41:00
去年因为一个工作的原因,了解了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那段历史简直太有意思了,大致的情况和五代十国相似,君臣相欺,兄弟残杀,那些昏君做出来的事,简直是再有天才的人都无法想像,比纣王还要残酷。
张艺谋和冯小刚不约而同的选中五代十国的历史来发挥,也说明那段历史有发挥的地方,可惜太血腥和太荒诞,纲理伦常几乎全都不存,只剩下热闹,不然会是一个很好的电视剧题材。
作者:前腰7号 回复日期:2006…10…5 23:33:00
看来各位的发言心有所感,无聊,也来说两句
其实个人觉得电视剧没有一定之规,从大的方面来讲,创作是应该随心所欲的,正所谓文无定法,关键就是针对不同的剧适用不同的结构
象逸安所举的例子,从某种方面来讲,确实,是很有效率的戏,但是从另一面来看,如果我是一个看惯港剧的观众,大概会有效率之外的想法,比如,我一看到霍太太胸有成竹地应付第三者,就猜到第三者要倒霉了,我一看到他换灯泡,就知道这个灯泡早晚会亮,也许是因为这样写戏有效率,所以被用得多,观众看得也有效率了,那这个效率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与之相反的一个极端例子就是韩剧,比如浪漫满屋,根本可以说毫无情节,全是细节,就是两个无聊男女在一间房子里鸡毛蒜皮了十好几集,但是很好看
我的看法,一般来讲,电视剧就应该是流水账,有个大致的框架,故事顺着走,然后小戏和细节尽量真实、精彩,观众随便从中间挑一段看下去,都能看明白,看出乐趣来,不需要去想太多前因后果,就是不要求观众从一开始就看,就明了整个人物关系
如果是悬疑为主的,那就应该效率先行,最好的例子比如越狱,至于家长里短的,就应该鸡婆一点,大量的韩剧都属此列,还有长篇的日剧,不过有些十多集的日剧貌似也很精粹,我印象中港剧一般都是比较讲究节奏和效率的,流水账式的也有,不过感觉上总是明快的,而且港剧的小戏也都做得很不错
所以逸安,我觉得你那个能写出精彩片断的编剧很难得,他需要的也许只是和一个结构感强的人合作,我个人的写作体会是,完善的结构易得,精彩的细节难求,我想最好写电视剧的人也象一支球队一样,每个人各有所长,打不同的位置,然后整个队伍的表现一流
另外再说说个人浅见,结构第一的话,容易导致主题先行,好像讲了一个故事,光有骨头没有肉,比如上面有人说的英雄和无极,这两部片子就好比没了血肉的骷髅人,一出来吓人一跳,反之那些被细节冲垮的电影,就好比臃肿的胖子,一身虚肉,当然这适用于电影,电视剧来说细节多一点很可能更好
创作这个东西不好说,说起来容易玄而又玄,我一看到逸安举出了实际的例子,就知道这是干货,不蒙人,所以在此致意
作者:前腰7号 回复日期:2006…10…5 23:39:00
写作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品评别人容易,自己写时完全是另一回事,唉,写东西不容易,满脑子似乎都是别人用过的……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0…7 08:29:00
1。
既然大家谈得如此热烈,我就再插一杠子吧。
不知道大家看过没看过《入侵》这部美剧。故事讲的是星外生物进入到地球的故事。
这部片子的重点并不在于外星生物,而在于突发事件对人性的折磨与显现。所谓上者水落石出,下者水涨船高。
02年非典过后,我参与过一些关于非典的影视剧策划,大家都在写病毒,但却始终没有什么突破。直到看了这部片子,我才发现美剧的高明之处。其实人家写的是心灵深处隐藏的病毒。我们内心中的病毒不就像来自外来世界的生物,不被我们所认识与了解。这种病毒往往被某件特殊的事件激活,然后影响着现实的生活。这部电视剧写得非常简单,但非常好看,好看的在于事事皆有戏,有戏皆有据,有据皆从人。这部戏虽然带有科幻的成份,但没有离开人的内容。
突然想到创作抗击非典的那些作品,我们的内容往往离不开非典内容本身,而没有涉及到人物内心。至少这部作品是一种启发。
2。
写戏是一个自我超越的炼狱。作为编剧,我们往往因为我们对生活固有的习惯而导致对生活片面的认识。以至于我们会对一些问题停止不前了,不再涉及了。在这一点上,我个人的意见总觉得唯心主义往往能对真正想成为编剧的朋友起着实在的帮助。也就是这样一个结论:先知,皆是唯心主义者。先知者力求毕生之功,要让后知者明白懂得,他所做的一切皆是有意义的,值得他人模仿学习的。编剧写出一部经典的好戏不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么?
写不出好的戏,不是你的聪明能力不够,而是被固有的生活习惯所误导。
如何超越固有的生活习惯,没有人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看着办了。难啊。
如果有朋友对这一话题存有疑惑,不妨留意一下《迷失》这部美剧。想一想,《迷失》这部片子为什么这么编,过去与现实同步叙述?
作者:逸安粉丝 回复日期:2006…10…7 17:29:00
潜水多年;见逸安则顶
作者:逸安粉丝 回复日期:2006…10…7 17:33:00
方夫人JJ说的其实是个类型的问题;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其实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所需要的效率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所崇拜的逸安说的还是对的
另外;个人觉得浪漫满屋屋塔房的小猫故事的翻少;可是让人爱看的更多的是演员;对老百姓和我这样的粉丝来说;干净漂亮往那一站就是戏了:)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0…7 18:04:00
逸安不是超女型男,居然也有粉丝?
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所需的效率确实是不同的,以两种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比较,确实有失公允。
但是,我们对效率的理解能不能更深一步呢?比方说,效率不仅仅指叙事的节奏快慢,交待的内容多少,而指对一部作品的贡献多少?
节奏慢些的生活剧,一个精彩的细节连一个精彩细节,那么每一个细节都是很富有效率的--人物更鲜活,更有生活质感,能给整部剧加很多分数;
节奏快的情节剧,刺激好看的桥段,简洁有力的情节,除了叙事的效率,同样篇幅对整部剧加分贡献也有效率高低之分。
因此,逸安所定义的废戏,是指本身对整部剧毫无加分的部分--不论以哪个标准衡量。
到这一层,效率的问题就不会在生活剧和情节剧中间执行双重标准了吧。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0…7 21:28:00
今天特意向生于幻象致敬:
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才意识到有些问题说得不清楚。
向生于幻象致谢!!!
现在我在把我前面说的1。2。两点再进说简单地说明一下吧。
也就是说:写戏,大多数的情况下需要反常的思维。正常的思维不是剧本的理由。
作者:生于幻象 回复日期:2006…10…7 21:33:00
我靠,明显缺德鬼有利用我的倾向
作者:wxr640228 回复日期:2006…10…7 23:12:00
领教楼上各位所言。
逸安这里谈到了节奏,我想节奏的控制非常重要,目前央视的《朱元璋》总是不能让我集中精力观看,是否节奏有些单调、节构有些松散?《大宅门》和《汉武大帝》的节奏就非常好,适度的紧张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之后又有适度的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