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2)
由于这种个性,分裂人格者喜欢从事少与人接触的职业,理论、抽象的职业最得他们青睐,最常见的是自然科学家、航天员、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如果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必须与人合作,他们会采取间接、迂回的方式,譬如通过心理测验、显微镜观察以及放射线摄影,或者,经由遗体解剖进行病理研究。他们太容易被心理反射盘踞住,呼应叔本华所说的:“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的话,如果我真的有一颗心的话,救救我的灵魂吧。”他们总是期盼着被揭示、被发现。如果从事医师这一行,他们当研究学者比为病人治疗更胜任,对精神科与学术有高度的兴趣;作为神学家,他们比较喜欢钻研宗教理论,而非与信徒密切相处的神职人员。他们刻意与人群疏离,转向动物、植物和矿物,运用精密的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来研究这个世界微观、宏观的现象。
我们不难想象,当知识与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格严重分裂、不与人来往、闭关自守的学者手中,而他意欲把想法付诸实践时,有多么危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与天分选择职业时,往往怀有这样的动机,希望不费吹灰之力,找到呼应他们主观感觉的知识领域。他们如果是哲学家,多半是虚无缥缈的思想家,只有纯粹的理论,而非实践派。
在政治方面,他们是革命家以及无政府主义者,立场坚决,极端主义。假使对政治不闻不问,政治就“与他们毫无关系”,任何合作的形式,在他们唯我的观点中,不但无聊也十分无趣。
艺术方面,他们往抽象、不对称的方向发展;尝试内在繁复的经验,以密码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他们也有可能是犀利的批评家、讽刺作家或漫画家。他们的风格独具,不拘泥于形式,总而言之非常奇特,往往走在时代的尖端。如果他们的努力并不针对特定的族群,也没有设定成果,而是以整体人性及最基本的东西为诉求的话,往往会引爆前所未有的突破。他们常常捕捉到他人的心理氛围,刻画言语不足以表达的东西,凸显别人看不到或逃避的东西,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的深层体认。这类艺术家很少有人在活着的时候受到重视。
上班对他们而言根本不重要,比较像打工,不过挣份薪水罢了——职场之外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可以发展业余的爱好和兴趣。他们也喜欢从事不必与人合作、十分孤寂的工作;对动物、植物与矿物饱含深情是常见的现象;机电、交通等工作,可以象征性地满足他们潜意识中与人来往、有所关联的渴望,也是他们乐于进入的行业。
杰出的分裂人格者可以是独领风骚、先驱型的人物,他们不断质疑人之所以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所知所感十分强烈,忧惧、戒慎又寂寞,被放逐到社会的边缘,没有安全感可言。
年岁增长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孤单,更加怪异,但也有人变得更有智慧。我们可以说,分裂人格者比一般人更明了年老的意义,这得归功于他们早就习惯了独立自主以及离群索居,所以颇能适应寂寥的日子。年轻时他们就创建了可以独处其中的个人世界,并不太需要别人共同参与。同样的,他们不太畏惧死亡,像斯多葛禁欲主义的信徒一样,他们接受人终究一死的事实,而且不伤春悲秋。他们与这个世界和其他人没有紧密的关联;相对的,因死亡而必须蒙受的损失或牺牲就少得多。他们对人或物不过度依赖,甚至不牵挂自己,所以能够挥一挥衣袖离开人世。
分裂人格者令人称许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独立自主,不麻烦别人,有勇气按照自己的主张安排生活。他们对事物观察入微,冷静客观,有批判性而且坚定,敢直面事物丑陋残酷的一面,不会手脚发软或刻意美化修饰,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他们不甘于传统的约束,教条也不太管用。在他们周全的检测以及深思熟虑某件事之前,不向权威低头,不认同任何习俗风尚。他们不多愁善感,痛恨所有的热情洋溢、不清不楚以及意乱情迷;当他们陈述自己的主张时,态度明朗而且不容妥协,尽全力捍卫。他们通常以讽刺挖苦的态度透视别人的弱点,想对他们耍花招可不容易,因为不真实、虚有其表的人很难通过他们那一关,如此一来当然不太受欢迎。他们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能够继续与真相和平共处;希望驾驭自己的聪明才智;命运对他们来说,是需要克服的——唯有他自己才能创造命运。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3)
还要提及的是,分裂人格者的个性架构完整而且强大,他们并不觉得痛苦,反而认为自己正常健康。他们赞同自己的自给自足,不与人来往,并且赋予其极高的价值,别人却因他们不为人着想而难过。位高权重,毋须多作考虑,目中无人,指使别人为他效命的人,属于这一类。
如果这里描绘的“优点”不够详细的话,那是因为我希望简单明了地介绍所有的个性特质;我想,读者应该不会误以为这些特质还真不错,别忘了每一种人格都有可能走偏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分裂人格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有专心追求目标的两极,自给自足,又不至于忽略了奉献付出的那一面,他把奉献付出内化为一种弥补措施,这样他所坚持的“自转”才不会太过极端,方便他那病态式的孤绝疏离,可以弃所有的联系于不顾。
“人不可离群索居”,不与人来往容易使人失去人性。下一章我们将要讨论,本书所探讨的四种人格都有可能趋向极端;这里我要补充一下,我们潜意识中的动力,可以帮助我们从病态的一意孤行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不可能轻轻松松地就摆脱四种动力原型的不安和恐惧。最好的办法是,有一个伴侣帮助自己成长,扩大生活的圈子,并且从中体会到对另一个人有好感、着迷,绝对不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而是互相依靠、同甘共苦。
“忧郁人格”特征
依赖、附属,害怕变成独立的自我,心甘情愿把自己交出去,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谦虚、息事宁人、无私忘我、有同情心、感同身受;忍耐力超强;卑微,从不要求什么;服从,配合度百分之百,乃至于牺牲自己,夸张者奴颜婢膝;极力避免“自转”,害怕被孤立、分离、抛弃、不被保护和寂寞……
零距离:忧郁人格诊断
像鸵鸟一样,他把头埋藏在生命深渊的沙子里,虔诚地相信对方是一个大好人。
这一章我们要探讨第二种恐惧的原型,害怕变成独立的自我,担心走出被保护的世界的一种恐惧,极力避免“自转”,心甘情愿把自己交出去。
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建立互信互谅的关系,爱人也被人爱,这是人之常情。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希望带给他幸福;与他同甘共苦,希望猜得出来他的心意;为他着想更甚于为自己,忘了自己的需要,沉浸在付出和获得交替的快乐之中。付出和获得的关系使得我们与所爱的人融为一体,但某些时刻,独立的个人却更加重要。上文所表达的爱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而所有的亲爱显然都是这种关系的复制品,都是重新发现我们幼年时期曾经体验过的爱的感觉: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因为我是她的孩子,我的存在就足以回报她的爱,她因此心满意足。爱人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天性,爱必须被启蒙,被唤醒,才会开花结果。当我们感受到爱,便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回报对方的爱。
依赖感
如果有一个人不愿意让自我成长,宁愿为别人而活,会怎么样呢?
第一个影响是,这个人的伴侣会变得重要得不得了,如果缺了这个伴侣,他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去爱。这当然是一种依赖和附属,也是他最大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忧郁。他比其他人都依赖他的伴侣,也许这就是他爱的方式,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他渴望被爱——如同弗洛姆(Erich Fromm)在他的书《爱的艺术》(Die Kunst des Liebens)中说的:“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他需要一个人,去爱这个人,发挥他的爱;他需要一个人,被这个人所爱,因为他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假设有人强烈地需要另一个人,他就会竭尽所能消除那个人与他之间的距离。两人中间的距离令他痛苦——分裂人格者却一心一意保持距离,以便保护自己;相反地,忧郁的人尽可能地要靠近别人,并且留在别人身边。他对“自转”的认可越少,距离感对他而言就更强烈,他害怕伴侣疏远、离开他,尽全力阻止这种事情发生。疏远和离开意味着:独自一人,被抛弃,他将坠落忧郁的谷底,悲观绝望。
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分离和损失所引起的恐惧呢?唯一的对策是使自己独立自主,不依赖,不再分分秒秒为另一个人而活。忧郁的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假如他必须与那个人疏远,而那人原本与他关系密切;于是,他转向另一个人那儿寻找安全感,以为这个人应该可以解决他的难题。但是我们知道,情形只会更糟。
依赖一个人会给他安全感,无论是他需要一个厚实的肩膀,或者他作为别人避风的港湾。被人倚靠,有人需要他,仿佛一纸保证书,保证他永远不会被抛弃。
另一个可能是,让这个人与他紧紧相连,他在这个人的身边就像彷徨无助的孩子,借此暗示,绝对不可以弃他于不顾——谁会这么狠心无情,遗弃孤苦伶仃的小孩呢?蕴含在其中的,包括他希望让别人依赖他,把他当成孩子看待,这是另一个相反的典型——两者动机一样,都是要营造依赖感。
制造亲密
害怕有所损失,主导着忧郁人格的个性,他害怕被孤立、分离、被抛弃、不被保护和寂寞。当前一章的分裂人格者极力要保持距离、不与人来往,以消除心中恐惧的同时,忧郁的人却寻求最亲密的关系。亲近对忧郁人格者而言是:安全和受到保护;对分裂人格者则是:自给自足遭到威胁以及束缚。分裂人格者认为距离代表安全与独立,但忧郁人格者却视之为威胁和孤立无援。
当忧郁的人意识到他的个人必须与别人分开才能成立的时候,他不是放弃做独立的个人,就是否认伴侣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换句话说,他用这样的方式来摆脱恐惧,不考虑“自转”,或是不承认别人的自主性。他担任另外一个人的护卫,要不然,就让那个人来当他的护卫。他好像生活在月球上,只听得到自己的回音,只看得见自己的影子;或者,苦苦纠缠着另一个人。他知道自己不停地担心,但不明了独立的个体是他真正的恐惧所在。他以为自己或伴侣各自发展会造成损失,个人主义和自立多多少少会使人疏离。我们越是有自己的意见,就越和别人不一样,自力更生对忧郁的人而言,等同无法享有安全感,他因此感到害怕;而群居可以消除他的忧惧,效果一如潜入群众之中。忧郁人格者非常担心这一点。别人的想法和感受稍微与他不一样,他都解读为距离和疏远,并且为此惊惶万分。所以,他努力不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让我们看清楚一点儿:当我们不够独立,不会做我们自己,必须仰仗别人时,当然害怕被遗弃。而为了使自己免于这种害怕,更只好不断地牺牲,什么也不能做,以争取同情。不够坚强的人,亟需外在有一个强势的人当靠山,越是软弱,就越离不开这个靠山。一个百般依赖的人想必时时心怀忧戚,担心失去避风港,他已经把一切都托付给另一个人,全权委任,没有对方几乎就活不下去,必须在另一个人的身上休养生息。忧郁人格者喜欢的依赖,是承诺给予他安全感的那种,依赖愈多就愈害怕被遗弃,所以他得紧紧地缠住对方,即便短暂的分离也会让他难以承受。这会形成恶性循环,除非他勇于做自己,突破自己的心障。
分裂人格者抗拒别人的亲近,坚称所有的人都很危险、不可信,以便掩饰他的害怕付出;忧郁人格者则完全相反:他把别人都理想化,尤其是他喜欢和信任的人,不认为这些人有害,包容他们的缺点,即使有疑处也不疑。他不希望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不好或令人感到不安的事,因为这会破坏他对他们的信赖。因此,他不太能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