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日的日记中写到:“余与汪先生生死相共,患难相随,无论在政治道德上及个人道义上,余决不能反汪,此与余离渝前情形不同。蒋对余向未以国士相待,且和战政策与余不同,故忍痛离渝。今汪先生与余,主张既同,而又以国士相待,余焉忍相离?全面和平为余主张,余本人决不能反汪。”但汉奸毕竟是汉奸,心猿意马的周佛海言不由衷,对汪精卫作过信誓旦旦的政治道德上的“保证”后,又很快将自己的表白忘却了,再度朝秦暮楚。
第三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
随机应变、反复无常,可以说是周佛海一生的特征,是他阴险狡诈的本质。在抗战中期,周佛海像一条狗,嗅出日本人不行了。为了寻找出路,他重新向蒋介石抛去媚眼,搞“全面和平”,向重庆方面进行“输诚”。1942年10月,周佛海背着汪精卫, 秘密派人潜赴重庆,面见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向他转达了自己的请求。戴笠立即把这一消息报告给蒋介石,蒋在戴笠写给周佛海的亲笔信上,批了一个“可”字。于是,戴笠把信和密电码一起托人带给周佛海。自此以后,周佛海背着汪精卫开展了“效命中央”的活动。他不断地通过设在伪财政部上海办事处的秘密电台,为重庆方面输送了不少重要情报。除向重庆方面提供情报外,周佛海还根据“指示”,安插重庆的特工人员,并向敌伪保释重庆方面的被捕人员,掩护他们在沦陷区内开展活动,并设计杀死汪伪政权特务头子李士群等。周佛海的这些活动,并非想抗日救国,而是为自己将来寻找出路。
周佛海的种种“杰作”,赢得了重庆方面的褒扬和嘉奖。1944年11月,汪精卫病死于日本之后,日军败迹渐渐明显。周佛海愈加把自己的希望寄予重庆蒋介石集团,一切视重庆方面马首是瞻。根据汪精卫赴日就医前的手谕,周任伪行政院副院长,并主持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兼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汪死后,周佛海密电重庆当局,得到同意后,才走马上任。他利用所控制的武装,在上海及杭州一带部署军事力量,这正适应了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利用日伪军阻止共产党军队进入上海等地的需要,是周佛海效忠蒋介石的实际行动。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南京伪政权被迫解散。周佛海在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向蒋介石拍了急电,表示将他控制的1万多人的武装,维持上海的秩序,以“完整”的上海奉给中央,并乘机向蒋介石表示忠心,“职与其死在共产党之后,宁愿死在主席之前”。
在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奉蒋介石之命,任命周佛海为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负责指挥伪军维护上海、杭州一带治安。后蒋又应周佛海的请求,任命他为行动总队司令,得以全权指挥。就这样,周佛海摇身一变,从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抗战的有功之臣、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威风不减当年。
但是,蒋介石的反动政策遭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民众的谴责,要求“快惩汉奸,严惩汉奸”的正义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国民党和蒋介石不得不把周佛海送上法庭审判。1946年11月7日,国民党首都高等法院对周佛海作出判决:周佛海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蒋介石下令将周的死刑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初,周佛海心脏病复发,死于高等法院南京老虎桥监狱的囚室之中。
百 年 汉 奸民族的耻辱一个懒的去记但应该知道的名字-- 陈公博
陈公博(1890…1946),广东南海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 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回广州和谭平同创办《群报》。1921年初在广州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投靠广东军阀陈炯明,后赴日本。次年被中共开除党籍。1923年被开除出党。同年赴美国留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25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军委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委、农工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兼工人部部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7月支持并参与了武汉分共,支持汪精卫,成为国民党改组派领袖。
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同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于是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1939年当选汪伪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40年起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伪上海特别市长。1944 年11月汪精卫病死,他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对沦陷区人民进行残暴统治。
1945年逃亡日本,后被押解回国。1946 年6月在南京被处决。
百 年 汉 奸民族的耻辱一个懒的去记但应该知道的名字-- 任援道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城西大街永宁巷进士第任宅,早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司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平津警备司令。
1939年6月19日,任援道参加汪精卫、梁鸿志的上海会谈,会后发表声明,支持汪精卫组建伪政府。8月25日,汪精卫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有240多人参加,组织起伪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被指定为伪国民党“中央委员”。1940年11月22日,随日本顾问原田永吉到达青岛,参加“汪、梁、王”青岛会谈,结束后即组成汪伪国民政府筹备委员会,任为委员,并担任“警卫组长”,这大概是他握有兵权的缘故。1月29日,伪维新政府宣布解散,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任援道从“维新政府”要员一变成为汪伪政府中的巨奸。1940年3月31日,任援道被任命为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所辖部属一律一不变。4月4日,苏浙皖绥靖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群丑弹冠相庆,任当然十分得意,并组建了绥靖军军官学校,亲任校长,培植亲信。
任援道在日本侵略者支持下,在汪伪政权中先后任伪职有13项之多,几乎兼全了汪伪政权各重要委员会的委员,如汪伪国民党中委、汪伪中央政治委员、汪伪最高国防会议委员、汪伪军事积分委员等,主要实职有: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伪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院长,伪海军部部长,伪江苏省省长(主席),伪苏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伪江苏省保安司令,伪上海市市长,牢固地确立了他在汪伪政权中的地位。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饮马深圳河,任援道顿觉香港也难以立足,于是又举家远飞加拿大定居。1980年死于加拿大,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百 年 汉 奸民族的耻辱一个懒的去记但应该知道的名字-- 陈璧君
简历:
陈璧君(18911959),女,广东新会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乔治市(今槟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槟城与汪精卫相识,遂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追随汪去日本留学。二年,随汪回北京执行暗杀摄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与汪精卫正式宣布结婚。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38年随汪公开投降日本。汪伪政权期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6年被国民党当局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1949年5月,由苏州监狱遣送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1959年病死于上海监狱医院。
文摘:把牢底坐穿的女人
陈璧君1891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富商家庭。她15岁时在当地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陈璧君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而且从小对政治十分关心,还在华侨小学读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同盟会最年轻的会员
陈璧君进入璧如女校的这一年,孙中山由日本来到马来西亚槟城,在槟城建立了同盟会分会。陈璧君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
同盟会分会在马来西亚刚刚成立,非常需要吸收新的成员,几个老会员见陈璧君热情高,活动能力也很强,便将她发展为会员。于是,陈璧君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
同盟会所有活动都是秘密的,陈璧君不敢将她加入同盟会的事告诉父母。后来,她母亲见她成天与一些成年人在一起忙忙碌碌,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便产生了疑心。经再三询问,陈璧君便将她参加同盟会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陈璧君的母亲卫月朗是广东番禺人,她早年与陈璧君的父亲一起到南洋谋生,是一个性格开朗,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女性。卫月朗没有过多地责备女儿,她认为女儿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对她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女儿愿意加入同盟会,就放心让她去做吧。
陈璧君的父亲陈耕基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他对几个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除送他们进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外,还从国内请了一位国文老师教授中文。当他知道陈璧君加入同盟会的事后,十分生气,坚决反对。他说:“一个女孩子,不好好读书,成天和一些男人们在外边东奔西跑,像什么话”
为此,卫月朗与丈夫发生了争执。她说:“我们对同盟会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怎么能随便责怪女儿呢。孙中山先生就在槟城,我们可以当面问问孙先生,听听他的意见再作决断也不迟呀。”
于是,卫月朗带着陈璧君来见孙中山。
孙中山热情接待了陈璧君母女俩。他向卫月朗介绍了同盟会在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开展活动的情况,向她讲了一些革命的道理。他说:“夫人,为什么我们泱泱中国,屡屡遭受外国列强欺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如此灾难深重,那么多人背井离乡来南洋谋生﹖就是因为满清政府黑暗、腐败、愚昧,贪官污吏上下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人民。如果再不起来造反,我们的国家就会灭亡,我们的民族就会遭灭顶之灾。眼下,我们要发动大众,团结起来,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祖国强大了,民族兴旺了,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华侨,才能挺直腰板,扬眉吐气呀”
一番话说得卫月朗连连点头。
没过多久,卫月朗不顾丈夫的反对,也加入了同盟会。母女二人一同加入同盟会,这在当时极为少见,一时被传为佳话。
与汪精卫一见钟情
1910年元旦,北京琉璃厂马神庙胡同内,“守真照相馆”在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开张了。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跑前跑后,张罗着照相馆的生意。
照相在当时来说,是件非常新鲜的事儿,北京城内总共也没有几家照相馆。可是守真照相馆开业后,生意并不是很好,来照相的人不多。可这几个年轻人似乎并不在乎,一副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神态。原来,守真照相馆是革命党人设在北京的一个秘密机构。这几个年轻人,就是同盟会成员汪精卫、黄复生、罗世勋、陈璧君等人。
还在槟城璧如女校读书时,陈璧君就经常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看到笔名叫“精卫”的人写的文章,如《民族的国民》、《驳革命可以瓜分说》等,这些文章写得非常好,说理透彻,文笔犀利。陈璧君非常佩服作者的洞察力,这个笔名叫“精卫”的人是谁呢﹖陈璧君萌生了想见一见他的念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盟分会会长吴世荣。
一天,吴先生急匆匆地找到陈璧君,对她说:“汪精卫先生到了槟城,就住在我家,你不是想见见他吗﹖”
“是不是那个写文章的‘精卫’﹖”陈璧君问。
“正是,‘精卫’是他的笔名。”于是,陈璧君随吴先生赶往他家。
在吴世荣家里,陈璧君见到了汪精卫。汪精卫个子不高,浓黑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那身得体的白色西服,鲜红的领带,更映衬出不凡的气质。陈璧君一见钟情,爱上了这位慕名已久的才子。没过多久,她鼓起勇气,向汪精卫写了一封求爱信。没想到却遭到汪精卫的婉拒。
原来,汪精卫在家里已与一位刘姓女子订过婚。虽然他极力反对,并宣布与家庭断绝关系,但这门亲事弄得他心力交瘁。考虑到参加革命,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短期内他不想再议婚事。可陈璧君并不死心。她是一个看准了事情就一定要干到底的女子。当听说汪精卫受孙中山之命去了日本,陈璧君也以留学为名,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