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是保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健康向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之间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

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论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保证了革命胜利的方向。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3.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又是农民的中心问题?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第5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以浓重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建国之初的七年,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如何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重大转变?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何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从此,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1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一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1.实现革命转变的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那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其依据就是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过渡时期”的理论。

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总是把“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可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后来,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并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认为,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转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这个转变就是“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所表现的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有两个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这就是说,在“过渡时期”既有资本主义的成分,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和因素。列宁在这里所说的“时期”显然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变为一个落后的国家。这里讲的“落后”,不是指“不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指在旧中国资本主义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却又没有发展起来,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完成民主革命后,是否还要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再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呢?这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也是中国的特殊道路问题。

马克思主义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地区,历史条件及内外环境也必然不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并非都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早在1882年就“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时就明确地说:“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次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又十分明确地指出:“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对这个问题“目前惟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他针对那种对超越资本主义阶段不理解的观点,批评他们根本不相信任何这样的看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可见,列宁不但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重要思想,而且提出了中国革命转变的理论依据。

2.中国共产党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完成第一步革命任务后,逐步创造条件,及时把革命引向第二步。周恩来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便进入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中心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4~255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认识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既含有资本主义因素也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在经济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即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五种经济成分中,其中国营经济由三部分构成,即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经济,被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被接管、征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这时,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加上民族工商业的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分,使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这种经济成分的差别及与此相适应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政治方面,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掌权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种政权的特征,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权,因此,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因素。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的。这就是说,革命的转变包含在社会的过渡之中。

 

二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1.革命转变的重要准备和历史条件

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头脑是清醒的,分析是深刻的。他们明确提出了转变条件:一是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二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是否提高,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否实现;三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否增长。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谈得上从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为了实现革命转变的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及这次会议的决议里,为革命转变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一是要彻底消灭蒋介石的残余力量;二是要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向城市转移;三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四是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使之有一定的发展;五是引导个体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六是为了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解决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必须强化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七是采取正确的外交政策,建立和发展对外交往。这些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为革命转变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国初期,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头几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创造条件。

首先,具备了革命转变的政治条件。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华南、西南和西北进军,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实现祖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召开各级代表会议,建立地方人民政权,劳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抗美援朝,打击美国侵略者,保卫亚洲和平;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消灭地主阶级;镇压国内的反革命势力,打击土匪、恶霸、特务等,稳定社会秩序。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在共产党手中,这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保证。

其次,具备了革命转变的经济条件。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共产党在根据地内建立了若干国营或合作的企业,并积累了领导和管理这些企业的宝贵经验。革命成功后,人民政府立即没收和控制了旧中国由官僚资本所掌握的大工业、大商业、大银行和工矿企业共2858家,金融企业2400多家,垄断性贸易公司10余家以及全部交通运输业。同时将帝国主义在华的1000多家企业,逐步地收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以上三种成分组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虽然不占绝对优势,但却极为集中,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占据了主导地位和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努力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使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由于在建国初期,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在量上超过战前水平,在质上也有了新的发展,这就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和奠定了物质基础。

    再次,具备了革命转变的思想文化条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进步知识分子建立了民主革命的文化统一战线,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领导了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改造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工作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