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八章 战区防御(续)
然而,防御是由两个不同的要素,即决战和等待组成的。本章所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个要素的结合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虽然等待状态还不是全部防御,但它是防御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领域。只要一支军队还没有撤离它负责防御的地区,进攻引起的双方军队的紧张状态就一直在持续着。只有决定了胜负才会出现平静,而只有当进攻者或防御者有一方退出战区时,才可以认为胜负已经决定( 不管是怎样的一种胜负) 。
只要一支军队还在它所在的地区坚守,这一地区的防御就还在继续,从这个意义上讲,防御某一战区同在这一战区进行防御是一回事。至于敌人暂时夺去了这个战区内或多或少的土地,这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这只是借给他而已。
我们这样来认识等待状态,是想借此来确定它同整个防御的正确关系,然而,只有在决战必然会真正进行和双方都认为决战不可避免时,这种看法才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双方兵力的重心以及以这些重心为基础的战区只有通过决战才是起作用的东西。决战的想法一旦消失,重心也就失去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整个军队也就失去了作用。
这时,构成整个战区概念的第二个主要组成部分——国土的占有就成为目的而直接跃居首位。换句话说,双方在战争中越不寻求决定性打击,’战争就越变成一种单纯的监视状态,占有国土就越加重要,防御者就越要直接掩护一切地区,进攻者就越要扩大占领的地区。
无可讳言,绝大部分的战争和战局与其说接近于生死存亡的斗争,即至少有一方力求决战的斗争,还不如说接近于纯粹的监视。只有十九世纪的战争才在极大程度上具有前一种特点,因而只有在这些战争中才可以运用根据这种特点建立起来的理论。但是,很难设想所有未来的战争都具有这种特点,与此相反,其中大多数战争仍将带有相互监视的特点,所以理论要想对实际生活有用,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将首先考察有决战意图贯穿和指导着整个军事行动的情况,即发生真正的、绝对的战争(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达的话) 的情况,然后,在另一章中,再考察战争由于或多或少地接近于监视状态而产生的变化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 是防御者等待进攻者发起决战,还是防御者自己寻求决战,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 ,战区防御的实质就在于防御者坚守在战区,随时都可以进行有利的决战。这时,胜负的决定可能是通过一次会战,可能是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战斗,也可能是仅仅通过双方兵力的部署,即可能的战斗所形成的态势带来的结果。 ’即使会战不象我们以前多次指出的那样,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决定胜负的手段,它毕竟还是决定胜负的手段之一,仅仅这一点往往就足以要求只要可能就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战区的主力会战就是重心对重心的打击。我们在自己重心上能够集中的兵力越多,我们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可靠和越大。因此,任何分割兵力的作法,如果没有特定的目的( 这个目的可能是通过一次胜利的会战所达不到的,也可能是会战取得胜利结局的一个条件) ,都是应该加以反对的。
然而,仅仅做到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还不等于具备了全部基本条件,还必需有一个使军队能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会战的兵力部署。
这两个基本条件同我们在《抵抗的方式》一章里所谈的各种不同的防御方式是完全可以适应的,因此,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把这些基本条件同它们结合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有一点初看起来似乎是有矛盾的,而且,因为它是防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所以更有必要加以阐明,这就是如何找到敌人重心的问题。
如果防御者能够及时得知敌人沿着哪些道路前进,自己在哪条道路上能够特别准确地遇上敌人的主力,那么,他就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迎击敌人。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虽然防御者往往在进攻者开始行动以前就要采取一般的措施,设置要塞和大的军械库,以及确定军队的平时员额等等,这都是进攻者行动的依据,但是,在军事行动真正展开时,对进入战场的进攻者来说,防御者却好象纸牌游戏中的下家一样,享有特殊的有利条件。
要想以大量军队侵入敌国,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工作,例如筹集粮秣、储备武器装备等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因而防御者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对策。同时,人们还应该看到,防御者所需要的准备时间总比进攻者短,因为任何国家平时为防御所作的准备都要比为进攻所作的准备充分一些。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是,防御者在具体场合仍有可能无法肯定敌人入侵的主要路线在哪里,如果防御需要采取一些费时很多的措施( 例如构筑坚固阵地等等) ,那么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此外,即使防御者确实是在进攻者的前进路线上,只要防御者不对进攻者发起进攻,进攻者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原来的方向,也可以绕过防御者所占领的阵地,而在耕作发达的欧洲,阵地左右是决不可能没有道路通过的。在这种情况下,防御者显然不能在阵地上等待敌人,至少不能指望在那里进行会战。
但是,在讨论防御者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手段之前,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这种情况的性质及其出现的可能性。
在每个国家里,同样在每个战区( 目前我们就是一直在谈战区) 里,当然,都有一些能使进攻取得特别大的效果的目标和地点。我们认为,在讨论进攻时再来比较明确而详细地论述这个问题最为合适。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如果说最有利于进攻的目标和地点是进攻者决定自己进攻方向的依据,那么这个依据反过来对防御者也必然有用,当防御者还不知道敌人的意图时,这个依据必然是他行动的指南。
如果进攻者不选定这个最有利的方向,他就得放弃他本来可以得到的一部分利益。显然,如果防御者恰好在这个方向上防御,进攻者不付出代价和不作出某种牺牲就不可能避开他和从他侧旁通过。由此可见,防御者摸不准进攻者的方向的危险和进攻者可以从防御者侧旁通过的可能性都不象初看起来那样大,因为进攻者在选定这一个或那一个方向时所遵循的某种依据是早已存在的,而且大多是充分有力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防御者以及防御者在某一地点的设施都不致遇不到敌人的主力。换句话说,只要防御者的阵地选择得当,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可以在确信敌人是会来找他的。
但是,我们不应该而且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在某种情况下进攻者不向防御者阵地前进的可能性。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防御者应该怎么办,防御者原来所处的位置所带来的有利条件还剩下多少。
如果问,当进攻者从防御者侧旁通过时,防御者到底可以采取哪些手段,那么,这些手段就是:(1) 一开始就把兵力分为两部分,用一部分准确地迎击敌人,然后用另一部分赶去增援。
(2) 集中兵力占领一个阵地,在敌人从侧旁通过时,迅速向侧方运动去拦阻敌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向侧方运动已经不能恰好就拦阻住敌人,而必须稍稍后退一些,占领新的阵地。
(3) 集中兵力从侧面袭击敌人。
(4) 威胁敌人的交通线。
(5) 采取同敌人同样的方法,也从敌人侧旁通过,去进攻敌人的战区。
我们所以在这里提出最后一种手段,是因为人们可能认为这种手段在某些场合也许是能够产生效果的。但是,实际上这一手段同防御的意图,也就是同选择防御的理由是矛盾的。因此,只能把它看作是敌人犯了重大错误或是具体情况所产生的其他特点而引起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威胁敌人交通线要有一个前提,即我们的交通线要比敌人优越。这也是有利的防御阵地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尽管这种威胁可能经常给防御者带来某些利益,但是单纯对战区进行防御时,这种威胁很少会导致决战,而我们在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这里决战是战局的目的。
一个战区的面积通常不会大到使进攻者的交通线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而且,进攻者实施打击通常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威胁交通线这一手段发生效果却很缓慢,因此即使进攻者的交通线很脆弱,威胁交通线也不能阻止进攻者前进。
由此可见,在对付力求决战的敌人时,或者我们自己也很希望进行决战时,这种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不起什么作用的。
防御者还可以利用的其余三种手段的目的都在于进行直接的决战,也就是以重心打击重心,因此,它们更适应防御的任务。但是,我们在这里必须立即指出,我们认为第三种手段要比其他两种手段优越得多,尽管我们并不完全否定其他两种手段,但是,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三种手段才是真正的抵抗手段。
把兵力分为两部分的部署,有被卷入一次前哨战的危险。如果面临的是一个坚决的敌人,那么,这种前哨战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也只能是一次大规模的相对抵抗,它不能成为防御者所期望的决战。防御者即使判断正确而懂得避开这条歧路,暂时把兵力分开进行抵抗,也总会大大削弱打击的力量,而且人们永远也不能担保,先去迎击敌人的那些部队不会遭到相当大的损失。不仅如此,这些部队进行抵抗时通常最后都要向赶来的主力部队退却,这往往给主力部队造成战斗失败和措施错误的印象,这样,就会显著地削弱精神力量。
第二种手段是用集中在阵地上的兵力到敌人企图迂回我方阵地的道路上去拦阻敌人。防御者运用这种手段时容易误失时机而陷入两种措施都用不上的境地。其次,防御会战要求统帅沉着冷静、深思熟虑、了解( 甚至熟悉) 地形,而这一切在仓卒地去拦阻敌人时是做不到的。最后,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防御战场的阵地,并不是在任何道路上和道路上的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的。
与此相反,第三种手段,即从侧面袭击进攻者,也就是迫使进攻者变换正面来进行战斗,却是极为有利的。
首先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者往往会暴露自己的交通线( 在这里是退却线) ,而防御者,就其总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就我们要求他的配置所具备的战略特点来看,却处于有利地位。
其次( 这是主要的一点) ,每一个想从防御者侧旁通过的进攻者都会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图之间不知所措。为了到达进攻目标的所在地,他本来想前进,而为了对付每时每刻都可能遭到的来自侧面的袭击,他又需要随时准备把兵力转向侧方,而且要集中兵力进行打击。这两种意图是相互矛盾的,内部关系因而会极度混乱,进攻者很难采取符合各种情况的措施,他在战略上很可能处于最不利的境地。例如进攻者确切知道将在何时何地遭到袭击,他当然能够巧妙而灵活地采取一切对策。
但是,如果在他不了解情况而又必须前进的情况下发生了会战,他就不得不仓卒地集中兵力应战,也就是说在肯定是不利的条件下应战。
如果说防御者也有发起一次进攻会战的有利时机,那么,这个时机首先就是上述情况出现的时刻。如果我们再考虑到,防御者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了解地形和选择地形的有利条件,他的行动还可以先作好准备并在行动中保持主动等,那么我们就不会怀疑,防御者在这种情况下在战略上比他的敌人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防御者集中兵力据守在选择得当的阵地上,可以沉着地等待敌人从自己侧旁通过。即使进攻者不攻击防御者的阵地,即使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威胁进攻者的交通线是不适合的,防御者仍然握有从侧面进行袭击以求决战的优越手段。
在历史上我们所以几乎没有看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防御者很少有勇气坚守这样的阵地,通常他们或者是把兵力分割开了,或者是仓卒地横向行军和斜向行军转移到进攻者的前面去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进攻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敢从防御者侧旁通过,而是停下来不再前进。
在这种场合,防御者被迫进行进攻会战。于是他就不得不放弃等待、坚固的阵地和良好的筑垒工事等有利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使进攻者陷入在前进中遭到截击的不利处境并不能完全抵偿防御者自己失去的这些有利条件,因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