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末,糊丸梧子大。如上法服。《集简方》二圣丸∶治诸疟,不拘远近大小。鸡骨恒山 
、鸡心槟榔各一两(生研),鲮鲤甲(煨焦)一两半。为末,糯粉糊丸绿豆大,黄丹为衣。 
每 
服三、五十丸,如上法服。厥阴肝疟,寒多热少,喘息如死状,或少腹满,小便如脓,不问 
久近,不吐不泄,如神∶恒山一两,醋浸一夜,瓦器煮干。每用二钱,水一盏,煎半盏,五 
更冷服。(赵真人《济急方》) 
太阴肺疟,痰聚胸中,病至令人心寒,寒甚乃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恒山三钱,甘 
草半钱,秫米三十五粒,水二钟,煎一钟,发日早分三次服。(《千金方》) 
少阴肾疟,凄凄然寒,手足寒,腰脊痛,大便难,目 然。恒山二钱半,豉半两,乌 
梅一钱,竹叶一钱半,葱白三根,水一升半,煎一升,发前分三服。(《千金方》) 
牝疟独寒不热者∶蜀漆散∶用蜀漆、云母( 三日夜)、龙骨各二钱。为末。每服半钱, 
临发日旦一服,发前一服,酢浆水调下。温疟,又加蜀漆一钱。(张仲景《金匮要略》) 
牡疟独热不冷者。蜀漆一钱半,甘草一钱,麻黄二钱,牡蛎粉二钱。水二钟,先煎麻黄、 
蜀漆,去沫,入药再煎至一钟,未发前温服,得吐则止。(王焘《外台秘要》) 
温疟热多∶恒山一钱,小麦三钱,淡竹叶二钱。水煎,五更服,甚良。(《药性论》) 
三十年疟∶《肘后方》∶治三十年老疟及积年久疟∶常山、黄连各一两。酒三升,渍一宿, 
以 
瓦釜煮取一升半。发日早服五合,发时再服。热当吐,冷当利,无不瘥者。张文仲《备急方》∶ 
用恒山一两半,龙骨五钱,附子(炮)二钱半,大黄一两。为末,鸡子黄和丸梧子大。未发 
时五丸,将发时五丸,白汤下。支太医云∶此方神验,无不断者。 
方》∶ 
常山一寸,草果一枚,热酒一碗,浸一夜,五更望东服之,盖卧,酒醒即愈。《谈野翁试验 
方》∶用常山、槟榔、甘草各二钱,黑豆一百粒,水煎服之。乃彭司寇所传。葛稚川《肘后 
方》∶用常山、黄连、香豉各一两,附子(炮)七钱,捣末,蜜丸梧子大。空腹饮服四丸, 
欲 
发时三丸。至午后乃食。 
妊娠疟疾∶酒蒸常山、石膏( )各一钱,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水一盏,酒一 
盏,浸一夜,平旦温服。(姚僧坦《集验方》) 
寒热攻,直须 
术治免成空。常山刻作人形状,钉在孩儿生气宫。如金生人,金生在巳,即钉巳上;木生人, 
钉亥上;火生人,钉寅上;水土生人,钉申上也。 
二钱,左顾牡蛎一钱二分,浆水煎服,当吐痰而愈。名千金汤。(阮氏) 
胸中痰饮∶恒山、甘草各一两,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入蜜二合。温服七合,取吐。 
不吐更服。(《千金方》) 
【附录】杜茎山(《图经》) 颂曰∶叶味苦,性寒。主温瘴寒热作止不定,烦渴头痛心 
躁。杵烂,新酒浸,绞汁服,吐出恶涎甚效。生宜州。茎高四五尺,叶似苦 
紫色。实如枸杞子,大而白。 
土红山 颂曰∶叶甘、苦,微寒,无毒。主骨节疼痛,劳热瘴疟。生福州及南恩州山野 
中。 
大者高七八尺。叶似枇杷而小,无毛。秋生白花如粟粒,不实。福州生者作细藤,似芙蓉叶, 
其叶上青下白,根如葛头。土人取根米泔浸一宿,以清水再浸一宿,炒黄为末。每服一钱, 
水一盏,生姜一片,同煎服。亦治劳瘴甚效。 
时珍曰∶杜茎山即土恒山,土红山又杜茎山之类,故并附之。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藜芦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山葱(《别录》)、葱苒(《本经》)、葱 (音毯《别录》)、葱葵(普)、丰芦(普)、 
憨葱(《纲目》)、鹿葱。 
时珍曰∶黑色曰黎,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 
根际似葱,俗名葱管藜芦是矣。北人谓之憨葱,南人谓之鹿葱。 
【集解】《别录》曰∶藜芦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阴干。 
普曰∶大叶,小根相连。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 
保升曰∶所在山谷皆有。叶似郁金、秦艽、 荷等,根若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凋, 
八月采根。 
颂曰∶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辽州、均州、解州者尤佳。三月生苗。叶青,似 
初出 
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茎,似棕皮。有花肉红色。 
根似马肠根,长四五寸许,黄白色。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此有二种 
同,只是生在近水溪涧石上,根须百余茎,不中药用。今用者名葱白藜芦,根须甚少,只是 
三二十茎,生高山者为佳,均州土俗亦呼为鹿葱。《范子计然》云 
x根x 
【修治】雷曰∶凡采得去头,用糯米泔汁煮之,从巳至未,晒干用。 
【气味】辛,寒,有毒。《别录》曰∶苦,微寒。普曰∶神农、雷公∶辛,有毒;岐伯∶ 
咸,有毒;李当之∶大寒,大毒;扁鹊∶苦,有毒。 
之才曰∶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紫参、丹参、苦参。恶大黄。 
时珍曰∶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饮葱汤即止。 
【主治】蛊毒咳逆,泄痢肠 ,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本经》)。疗哕逆, 
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不入汤用(《别录》)。 
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权)。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 痰疾(颂)。末,治 
马疥癣(宗 )。 
【发明】颂曰∶藜芦服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而别本云治哕逆,其效未 
详。 
时珍曰∶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 
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按∶张子和《儒门事亲》云∶一妇病风 
痫。自六、七岁得惊风后,每一、二年一作;至五七年,五七作;三十岁 
或甚至一日十余作。遂昏痴健忘,求死而已。值岁大饥,采百草食。于野中见草若葱状,采 
归蒸熟饱食。至五更,忽觉心中不安,吐涎如胶,连日不止,约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 
困。三日后,遂轻健,病去食进,百脉皆和。以所食葱访人,乃憨葱苗也,即本草藜芦是矣。 
《图经》言能吐风病,此亦偶得吐法耳。我朝荆和王妃刘氏,年七十,病中风,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群医束手。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诊视,药不能入,自午至子。不获已,打去一齿, 
浓煎藜芦汤灌之。少顷,噫气一声,遂吐痰而苏,调理而安。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诚然。 
【附方】旧六,新十三。 
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中风不省,牙关紧急者∶藜芦一两(去芦头),浓煎防风汤浴过,焙干碎切,炒微褐色,为 
末。每服半钱, 
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上剜一 
坑, 
纳入陈醋二橡斗,四面火逼黄色)。研为末,生面丸小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 
方》)诸风头痛∶和州藜芦一茎日干研末,入麝香少许。吹鼻。又方∶通顶散∶藜芦半两, 
黄连三分。搐鼻。(《圣惠》) 
久疟痰多不食,欲吐不吐∶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探吐。(《保命集》) 
痰疟积疟∶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黄)。研末,蜜丸小豆大。每 
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服一丸。勿用饮食。《肘后》 
黄胆肿疾∶藜芦灰中炮,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效(《百一方》)。 
胸中结聚,如骇骇不去者∶巴豆半两(去皮心炒,捣如泥),藜芦(炙研)一两,蜜和 
捣丸麻子大。每吞一,二丸。(《肘后》) 
身面黑痣∶藜芦灰五两。水一大碗淋汁,铜器重汤煮成黑膏,以针微刺破点之,不过三 
次 
鼻中息肉∶藜芦三分,雄黄一分。为末,蜜和点之。每日三上自消,勿点两畔。(《圣济 
方》) 
牙齿虫痛∶藜芦末,内入孔中,勿吞汁,神效。(《千金翼》) 
白秃虫疮∶藜芦末,猪脂调涂之。(《肘后方》) 
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直指》) 
头风白屑痒甚∶藜芦末,沐头掺之,紧包二日夜,避风效。(《本事方》) 
反花恶疮,恶肉反出如米∶藜芦末,猪脂和敷,日三五上。(《圣济录》) 
疥癣虫疮∶藜芦末,生油和涂。(《斗门方》) 
羊疽疮痒∶藜芦二分,附子八分。为末敷之,虫自出也。(陶隐居方) 
误吞水蛭∶藜芦炒,为末。水服一钱,必吐出。(《德生堂方》) 
【附录】山磁石《别录》有名未用曰∶苦,平,无毒。主女子带下。生山之阳。正月生 
叶如藜芦,茎有衣。一名爰茈。 
x参果根x 
又曰∶苦,有毒。主鼠 。生百余根,根有衣裹茎。三月三日采根。一名百连,一 
名乌蓼,一名鼠茎,一名鹿蒲。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马肠根
内容:(宋《图经》) 
颂曰∶苦、辛,寒,有毒。主蛊除风。叶∶疗疮疥。生秦州。叶似桑。三月采叶,五月、 
六月采根。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木藜芦
内容:(《拾遗》) 
【释名】黄藜芦(《纲目》)、鹿骊。 
【集解】藏器曰∶陶弘景注漏芦云∶一名鹿骊。南人用苗,北人用根。按∶鹿骊乃木藜 
芦,非漏芦也。乃树生,如茱萸树,高二、三尺,有毒。 
时珍曰∶鹿骊,俚人呼为黄藜芦,小树也。叶如樱桃叶,狭而长,多皱纹。四月开细黄 
花。五月结小长子,如小豆大。 
【气味】苦、辛,温,有毒。 
【主治】疥癣、杀虫(藏器)。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附子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其母名乌头。 
时珍曰∶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 
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诸家不 
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之。 
【集解】《别录》曰∶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月采为乌头。 
弘景曰∶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八角者良。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 
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有两歧共蒂,状如牛角者,名乌喙。取汁煎为射罔。天雄 
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并是同根,而《本经》附子出犍 
为,天雄出少室,乌头出朗陵,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也,今则无别矣。 
恭曰∶天雄、附子、乌头,并以蜀道绵州、龙州者佳,俱以八月采造。余处虽有造得者, 
力弱,都不相似。江南来者,全不堪用。大明曰∶天雄大而长,少角刺而虚;附子大而短, 
有角平稳而实。乌喙似天雄,乌头次于附子,侧子小于乌头,连聚生者名为虎掌,并是天雄 
一裔,子母之类,气力乃有殊等,即宿根与嫩者尔。 
曰∶乌头少有茎苗,身长而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色,有尖头,大者孕八、九 
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子,孕十一个,皮苍色。侧子 
只是附子旁,有小颗如枣核者。木鳖子是喙、附、乌、雄、侧中毗患者,不入药用。 
保升曰∶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 
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 
宗 曰∶五者皆一物,但按大小长短以象而名之尔。 
颂曰∶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冬至前,先将陆田耕五、七遍, 
以 
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 
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以长二、 
三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侧子;元种者为乌头;其余大小 
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草 
不同。谨按∶本草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博物志》言∶附子、乌头、天雄一物也,春 
秋冬夏采之各异。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侧子,二年为乌喙,三年为附子, 
四年为乌头,五年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 
盛乎? 
时珍曰∶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 
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 
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