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肺丸,治咳嗽。用杏仁二大升(山中者不用,去双仁者),以童子小便二斗浸之,春 
夏 
七日,秋冬二七日,连皮尖于砂盆中研滤取汁,煮令鱼眼沸,候软如面糊即成。以粗布摊曝 
之,可丸即丸服之。食前后总须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忌白水粥。(刘禹锡《传信方》)。 
咳嗽寒热,旦夕加重,少喜多嗔,面色不润,忽进忽退,积渐少食,脉弦紧者∶杏仁半斤去 
皮尖,童子小便二斗浸七日,漉出温水淘洗,砂盆内研如泥,以小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 
熟水下。妇人室女服之,尤妙。(《千金方》)。 
久患肺气,喘急至咳。甚者不过二剂,永瘥∶杏仁去皮尖二两,童子小便浸,一日一换, 
夏月三、四换,满半月取出,焙干研细。每服一枣大,薄荷一叶,蜜一鸡头大,水一钟,煎 
七分,食后温服。忌腥物。(《胜金方》)。 
咳逆上气,不拘大人小儿∶以杏仁三升去皮尖,炒黄研膏,入蜜一升,杵熟。每食前含 
之,咽汁。(《千金》)。 
上气喘急∶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尖炒研,用水调生面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 
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 
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妙。(《心镜》)。 
头面风肿∶杏仁捣膏,鸡子黄和杵,涂帛上,浓裹之。干则又涂,不过七、八次愈也。 
(《千金方》)。 
风虚头痛欲破者∶杏仁去皮尖,晒干研末,水九升研滤汁,煎如麻腐状,取和羹粥食。 
七日后大汗出,诸风渐减。此法神妙,可深秘之。慎风、冷、猪、鸡、鱼、蒜、醋。(《千 
金方》)。 
头面诸风,眼 鼻塞,眼出冷泪∶用杏仁三升研细,水煮四、五沸,洗头。待冷汗尽, 
三度愈。(《千金》)。 
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不去皮尖,逐日加至七七枚,周而复始。食后仍 
饮竹沥,以瘥为度。(《外台秘要》)。 
破伤风肿∶杏仁杵膏浓涂上,然烛遥炙之。(《千金方》)。 
金疮中风,角弓反张∶用杏仁杵碎,蒸令气溜,绞脂服一小升,兼摩疮上良。(《必效方》)。 
温病食劳∶杏仁五两,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瘥。(《类要》)。 
心腹结气∶杏仁、桂枝、橘皮、诃黎勒皮等分,为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无忌。(孟 
诜《食疗》)。 
喉痹痰嗽∶杏仁(去皮熬黄)三分,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陈藏器《本 
草》)。 
喉热生疮∶方同上。 
卒失音声∶方同上。(文潞公《药准》)。 
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 
湿纸裹煨熟食之,取效。(丹溪方)。 
卒不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黄研末,米饮服之。(《古今录验》方)。 
血崩不止∶诸药不效,服此立止。用甜杏仁上黄皮,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 
酒服。(《保寿堂方》)。 
五痔下血∶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水三升,研滤汁,煎减半,同米煮粥食之。(《食医 
心镜》)。 
谷道 痛肿痒∶杏仁杵膏,频频敷之。(《肘后方》)。 
阴疮烂痛∶杏仁烧黑研成膏,时时敷之。(《钤方》)。 
产门虫疽,痛痒不可忍∶用杏仁去皮烧存性,杵烂绵裹,纳入阴中,取效。(孟诜《食 
疗本草》)。 
身面疣目∶杏仁烧黑研膏,擦破,日日涂之。(《千金方》)。 
面上 ∶杏仁去皮,捣和鸡子白。夜涂之,旦以暖酒洗去。(孟诜《食疗》)。 
两颊赤痒,其状如痱,名头面风。以杏仁频频揩之。内服消风散。(《证治要诀》)。 
耳卒聋闭∶杏仁七枚,去皮拍碎,分作三分,以绵裹之,着盐如小豆许,以器盛于饭上 
蒸熟。令病患侧卧,以一裹捻油滴耳中。良久又以一裹滴之,取效。(《外台》)。 
耳出脓汁∶杏仁炒黑,捣膏绵裹纳入,日三、四易之妙。(《梅师方》)。 
鼻中生疮∶杏仁研末,乳汁和敷。(《千金方》)。 
疳疮蚀鼻∶杏仁烧,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牙齿虫 ∶杏仁烧存性,研膏发裹,纳虫孔中。杀虫去风,其痛便止。重者不过再上。 
(《本草拾遗》)。 
牙龈痒痛∶杏仁一百枚,去皮尖,两仁,以盐方寸匕,水一升,煮令汁出,含漱吐之。 
三度愈。(《千金方》)。 
风虫牙痛∶杏仁,针刺于灯上烧烟,乘热搭病牙上。又复烧搭七次。绝不疼,病牙逐时 
断落也。(《普济方》)。 
目中赤脉痒痛,时见黑花。用初生杏子仁一升,古五铢钱七文,入瓶内密封,埋门限下, 
一百日化为水,每夕点之。(《圣济总录》)。 
胎赤眼疾∶杏仁压油半鸡子壳,食盐一钱,入石器中,以柳枝一握紧束,研至色黑,以 
熟艾一团安碗内烧烘之,令气透火尽即成。每点少许入两 ,甚效。(《圣济总录》)。 
目中翳遮,但瞳子不破者∶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 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 
油。每用一钱,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同上)。 
目生 肉,或痒或痛,渐覆瞳人∶用杏仁(去皮)二钱半,腻粉半钱,研匀,绵裹箸头 
点之。(同上)。 
伤目生 《广利方》∶用生杏仁七枚,去皮细嚼,吐于掌中,乘热以绵裹箸头点 肉上。 
不过四、五度愈。《总录》∶用杏仁研膏,人乳化开,日点三次。 
小儿血眼∶儿初生艰难,血瘀 睚,遂溅渗其睛,不见瞳人。轻则外胞赤肿,上下弦烂∶ 
用杏仁二枚去皮尖,嚼,乳汁三、五匙,入腻粉少许,蒸熟,绢包频点。重者加黄连、朴硝 
最良。(《全幼心鉴》)。 
小儿脐烂成风∶杏仁去皮研敷。(《子母秘录》)。 
小儿咽肿∶杏仁炒黑,研烂含咽。(《普济方》)。 
针入肉内不出者∶双杏仁捣烂,以车脂调贴。其针自出。(《瑞竹堂方》)。 
箭镝在咽,或刀刃在咽膈诸隐处∶杵杏仁敷之。(《肘后方》)。 
狐尿疮痛∶杏仁研烂,煮一、两沸,及热浸之。冷即易。(《必效方》)。 
狗咬伤疮∶烂嚼杏仁涂之。(寇氏)。 
食狗不消,心下坚胀,口干发热妄语∶杏仁一升去皮尖,水三升煎沸,去渣取汁分三服, 
下肉为度。(《梅师方》)。 
解野狼毒毒∶杏仁捣烂,水和服之。(《千金方》)。 
一切食停,气满膨胀∶用红杏仁三百粒,巴豆二十粒同炒,色变去豆不用,研杏为末, 
橘皮汤调下。(《杨氏家藏方》) 
白癜风斑∶杏仁连皮尖,每早嚼二七粒,揩令赤色。夜卧再用。(《圣济总录》)。 
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不拘大人、小儿。(鲍氏)。 
小儿头疮∶杏仁烧研敷之。(《事林广记》)。 
蛆虫入耳∶杏仁捣泥,取油滴入。非出则死。(《扶寿精方》) 
x花x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别录》)。 
【附方】新二。 
妇人无子∶二月丁亥日,取杏花、桃花阴干为末。戊子日和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卫生易简方》)。 
粉滓面 ∶杏花、桃花各一升,东流水浸七日。洗面三七遍,极妙。(《圣济总录》)。 
x叶x 
【主治】人卒肿满,身面洪大,煮浓汁热渍,亦少少服之(《肘后》)。 
x枝x 
【主治】堕伤,取一握,水一升煮减半,入酒三合和匀,分再服,大效(苏颂)。 
【附方】旧一。 
坠扑瘀血在内,烦闷者∶用东引杏树枝三两,细锉微熬,好酒二升煎十余沸,分二服。 
(《塞上方》) 
x根x 
【主治】食杏仁多,致迷乱将死,切碎煎汤服,即解(时珍)。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巴旦杏
内容:(《纲目》) 
【释名】八担杏(《正要》)、忽鹿麻。 
【集解】时珍曰∶巴旦杏,出回回旧地,今关西诸土亦有。树如杏而叶差小,实亦尖小 
而肉薄。其核如梅核,壳薄而仁甘美。点茶食之,味如榛子。西人以充方物。 
【气味】甘,平,温,无毒。 
【主治】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时珍。出《饮膳正要》)。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时珍曰∶梅古文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书家讹为甘 
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而梅字亦从某也。陆佃《埤雅》言梅入北方变为杏,郭璞注《尔雅》以 为梅,皆误矣。 
即 木,荆人呼为梅,见陆玑《草木疏》。 
【集解】《别录》曰∶梅实生汉中山谷。五月采实,火干。 
颂曰∶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 
时珍曰∶按∶陆玑《诗疏》云∶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 
。其实酢,曝干为脯,入羹 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范成大《梅 
谱》云∶江梅,野生者,不经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硬。消梅,实圆松脆,多液无滓,惟 
可生啖,不入煎造。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红梅,花色如杏。 
杏梅,色淡红,实扁而斑,味全似杏。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一云∶苦楝接梅, 
则花带黑色。谭子化书云∶李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梅实采半黄者, 
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 。熟者笮汁晒收为梅酱 
惟乌梅、白梅可入药。梅酱,夏月可调渴水饮之。 
x实x 
【气味】酸,平,无毒。 
大明曰∶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服黄精人忌食之。食梅齿 者,嚼 
胡桃肉解之。 
《物类相感志》云∶梅子同韶粉食,则不酸,不软牙。 
【发明】宗 曰∶食梅则津液泄者,水生木也。津液泄则伤肾,肾属水,外为齿故也。 
时珍曰∶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所谓曲直作酸也。肝为 
乙木,胆为甲木。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故《素问》 
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独梅 
能生津耶? 
x乌梅x 
【修治】弘景曰∶用须去核,微炒之。 
时珍曰∶造法∶取青梅篮盛,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润湿蒸过,则肥泽不蠹。 
【气味】酸,温、平,涩,无毒。 
杲曰∶寒。忌猪肉。 
【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本 
经》)。去痹,利筋脉,止下痢,好唾口干(《别录》)。水渍汁饮,治伤寒烦热(弘景)。止 
渴调中,去痰治疟瘴,止吐逆霍乱,除冷热痢(藏器)。治虚劳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 
和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大验(大明)。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 
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时珍)。 
x白梅x 
【释名】盐梅、霜梅。 
【修治】取大青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成矣。久乃上霜。 
【气味】酸、咸,平,无毒。 
【主治】和药点痣,蚀恶肉(弘景)。刺在肉中者,嚼敷之即出(孟诜)。治刀箭伤,止 
血,研烂敷之(大明)。 
乳痈肿毒,杵烂贴之,佳(汪颖)。除痰。(苏颂)。 
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 
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时珍)。 
【发明】弘景曰∶生梅、乌梅、白梅,功应相似。 
好古曰∶乌梅,脾、肺二经血分药也。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时珍曰∶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 方中用 
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 
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 
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其蚀 
恶疮 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 
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按∶杨起《简便 
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 
阅本草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搜刻诸 
方,始基于此方也。 
【附方】旧十一,新二十二。 
诸疮 肉∶方见上。 
痈疽疮肿,已溃未溃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