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沙锅内桑柴火煮数沸,竹枝搅稠,乃住火,倾入水内结块,复以酒煮九遍,其脂如玉,不
苦不涩乃止,为细末。用十二两,入白茯苓末半斤,黄菊花末半斤,柏子仁(去油取霜)半
斤,
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好酒送下七十二丸。须择吉日修合,勿令妇人、鸡、犬
松梅丸∶用松脂以长流水桑柴煮拔三次,再以桑灰滴汁煮七次扯拔,更以好酒煮二次,
仍以长流水煮二次,色白不苦为度。每一斤,入九蒸地黄末十两,乌梅末六两,炼蜜丸梧桐
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米汤下。健阳补中,强筋润肌,大能益人。(白飞霞《方外奇
方》)
揩齿固牙∶松脂(出镇定者佳),稀布盛,入沸汤煮,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不出者不
用),
研末,入白茯苓末和匀。日用揩齿漱口,亦可咽之,固牙驻颜。(苏东坡《仇池笔记》)历节
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以炼酥三升,和松脂三升,搅令极稠。每
旦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数食面粥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一百日瘥。(《外
台秘要》)
肝虚目泪∶炼成松脂一斤,酿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之。妇人白带∶松
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木臼杵细,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摘玄方》)
小儿秃疮∶《简便方》∶用松香五钱,猪油一两熬,搽,一日数次,数日即愈。《卫生宝
鉴》∶用沥青二两,黄蜡
小儿紧唇∶松脂炙化,贴之。(《圣惠方》)风虫牙痛∶刮松上脂,滚水泡化,一漱即止,
已试验。(《集简方》)
龋齿有孔∶松脂 塞,须臾虫从脂出也。(《梅师方》)
久聋不听∶炼松脂三两,巴豆一两。和捣成丸。薄绵裹塞,一日二度。(《梅师方》)
一切 疮∶炼成松脂末,填令满,日三、四度。(《圣惠方》)
一切肿毒∶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甚妙。(李楼《奇方》)
软疖频发∶翠玉膏∶用通明沥青八两,铜绿二两,麻油三钱,雄猪胆汁三个。先溶沥青,
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拔,器盛。每用,绯帛摊贴,不须再换。小金丝膏∶治一切疮疖肿
毒。沥青、白胶香各二两,乳香二钱,没药一两,黄蜡三钱,又以香油三钱,同熬至滴下不
散,倾入水中,扯千遍收贮。每捻作饼,贴之。疥癣湿疮∶松胶香研细,稍入轻粉。先以油
涂疮,糁末在上,一日便干。顽者三、二度愈。(《刘涓子鬼遗方》)
阴囊湿痒欲溃者∶用板儿松香为末,纸卷作筒。每根入花椒三粒,浸灯盏内三宿,取出
点烧,淋下油搽之。先以米泔洗过。(《简便方》)
金疮出血∶沥青末,稍加生铜屑末,糁之,立愈。(唐瑶《经验方》)
猪啮成疮∶松脂炼作饼,贴之。(《千金》)
刺入肉中,百理不瘥∶松脂流出如乳头香者,敷上以帛裹。三、五日当有根出,不痛不
痒,不觉自安。(《兵部
x松节x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别录》)。酿酒,主脚弱,骨节风(弘景)。炒焦,
治筋骨间病,能燥血中之湿
【发明】时珍曰∶松节,松之骨也。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
【附方】旧二,新五。历节风痛,四肢如解脱∶松节酒∶用二十斤,酒五斗,浸三、七
日。每服一合,日五、六服。(《外台》)
转筋挛急∶松节一两(锉如米大),乳香一钱,银石器慢火炒焦,存一、二分性,出火
毒,研末。每服一、二钱,热木瓜酒调下。一应筋病皆治之。(孙用和《秘宝方》)
风热牙痛∶《圣惠方》∶用油松节如枣大一块(碎切),胡椒七颗,入烧酒,须二、三盏,
乘热入飞过白矾少许,噙漱三、五口,立瘥。又用松节二两,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浆水
煎汤。热漱冷吐,瘥乃止。反胃吐食∶松节煎酒,细饮之。(《百一方》)
阴毒腹痛∶油松木七块炒焦,冲酒二钟,热服。(《集简方》)
颠扑伤损∶松节煎酒服。(谈野翁方)
【主治】疮疥及马牛疮(苏恭)。
x松叶x
【别名】松毛。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别录》)。细切,以水及面饮服
之,或捣屑丸服,可断谷及治恶疾(弘景)。炙, 冻疮风湿疮,佳(大明)。去风痛脚痹,
杀米虫(时珍)。
【附方】旧六,新三。
服食松叶∶松叶细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调下二钱,亦可煮汁作粥食。初服稍难,久则
自便矣。令人不老,身生绿毛,轻身益气。久服不已,绝谷不饥不渴。(《圣惠方》)
天行温疫∶松叶,细切,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能辟五年瘟。(《伤寒类要》)
中风口 ∶青松叶一斤捣汁,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
面汗出即止。(《千金方》)
三年中风∶松叶一斤。细切,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顿服,汗出立瘥。(《千金方》)
历节风痛∶松叶(捣汁)一升。以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三服。(《千金方》)
香港脚风痹∶松叶酒∶治十二风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数剂,及众疗不得力,服此一剂,便
能行远,不过两剂。松叶六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米五斗,酿如常法。别
煮松叶汁以渍米并 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众。(《千金方》)
风牙肿痛∶松叶一握,盐一合,酒二升煎漱。(《圣惠方》)
大风恶疮∶猪鬃松叶二斤,麻黄(去节)五两。锉,以生绢袋盛,清酒二斗浸之,春夏
五日,秋冬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常令醺醺,以效为度。(《圣惠方》)
阴囊湿痒∶松毛煎汤,频洗。(《简便方》)
x松花x
【别名】松黄。
【气味】甘,温,无毒。
震亨曰∶多食,发上焦热病。
【主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时珍)。
【发明】恭
颂曰∶花上黄粉,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时珍曰∶今人收黄和白沙糖印为饼膏,充果饼食之,且难久收,恐轻身疗病之功,未必
胜脂、叶也。
【附方】旧一,新一。
头旋脑肿∶三月收松花并苔(五、六寸如鼠尾者,蒸切)一升,以生绢囊贮,浸三升酒
中五日。空心暖饮五合。(《普济方》)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烦渴昏闷∶用松花、
蒲黄、川芎、当归、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细呷。(《本
草衍义》)
x根白皮x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辟谷不饥(《别录》)。补五劳,益气(大明)。
x木皮x
【别名】赤龙皮。
【主治】痈疽疮口不合,生肌止血,治白秃、杖疮、汤火疮(时珍)。
【附方】新四。
肠风下血∶松木皮,去粗皮,取里白者,切、晒,焙研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汤
下。(《杨氏家藏方》)
三十年痢∶赤松上苍皮一斗,为末。面粥和服一升,日三。不过一斗,救人。(《圣惠
方》)
金疮杖疮∶赤龙鳞(即古松皮), 存性,研末。搽之,最止痛。(《永类钤方》)
小儿头疮浸湿,名胎风疮∶古松上自有赤浓皮,入豆豉少许,瓦上炒存性,研末,入轻
粉、香油调,涂之。(《经验良方》)
松实 见果部。
艾纳 见草部苔类桑花下。
松蕈 见菜部香蕈下。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杉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音杉)、沙木
【集解】颂曰∶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
若刺针。郭璞注《尔雅》云∶ 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又人家常
用作桶板,甚耐水。
宗 曰∶杉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也。今处处有之,入药须用油杉及
臭者良。
时珍曰∶杉木叶硬,微扁如刺,结实如枫实。江南人以惊蛰前后取枝插种,出倭国者,
谓
干燥。有斑纹如雉者,谓之野鸡斑,作棺尤贵。其木不生白蚁,烧灰最发火药。
x杉材x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漆疮,煮汤洗之,无不瘥(《别录》)。煮水,浸捋香港脚肿满。服之,治心腹胀
痛,去恶气(苏恭)。治风毒奔豚,
【发明】震亨曰∶杉屑属金有火。其节煮汁浸捋香港脚肿满,尤效。
颂曰∶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
石,且死,困不知人,搐搦上视,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
三行气通块散。方用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无叶则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
(连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为两服。若一服得快,即停后服。此
乃死病,会有教者,乃得不死。恐人不幸病此,故传之云。
【附方】新四。
肺壅痰滞,上焦不利,猝然咳嗽∶杉木屑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三两,为末,蜜丸梧
桐子大。每米饮下十丸,一日四服。(《圣惠方》)小儿阴肿赤痛,日夜啼叫,数日退皮,愈
而复作∶用老杉木烧灰,入腻粉,清油调敷,效。(危氏《得效方》)肺壅失音∶杉木烧炭入
碗中,以小碗覆之,用汤淋下,去碗饮水。不愈再作,音出乃止。(《集简方》) 疮黑烂∶
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调,隔箬叶贴之,绢帛包定,数贴而愈。(《救急
x皮x
【主治】金疮血出,及汤火伤灼,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敷之。或入鸡子清调敷。一、二
日愈(时珍)。
x叶x
【主治】风、虫牙痛,同芎 、细辛煎酒含漱(时珍)。
x子x
【主治】疝气痛,一岁一粒,烧研酒服(时珍)。
杉菌 见菜部。
【附录】丹桎木皮(桎,音直) 藏器曰∶生江南深山。似杉木,皮,主治 疡风。取
一握,去上黑,打碎,煎如糖,日日涂之。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桂
内容:(《别录》上品)、牡桂(《本经》上品)
【释名】 (音寝)。
时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
陆佃《埤雅》云∶桂犹圭也。宣导百药,为之先聘通使,如执圭之使也。《尔雅》谓之 者,
能侵害他木也。故《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雷公炮炙论》云∶桂钉木根,其木
即死,是也。桂即牡桂之浓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别录》不当重出。今并为
一
【集解】《别录》曰∶桂生桂阳,牡桂生南海山谷。二月、八月、
弘景曰∶南海即是广州。《神农本经》惟有牡桂、菌桂。俗用牡桂,扁广殊薄,皮黄,
脂肉甚少,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是别树,是桂之老宿者?菌桂正圆如竹,三重者良,
俗中不见,惟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非真菌桂也,并宜研访。今俗又以半卷多脂者,单名
为桂,入药最多,是桂有三种矣。此桂广州出者好;交州、桂州者,形段小而多脂肉,亦好;
湘州、始兴、桂阳县者,即是小桂,不如广州者。《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
齐武帝时,湘州送树,植芳林苑中。今东山有桂皮,气粗相类,而叶乖异,亦能凌冬,恐是
牡桂。人多呼为丹桂,正谓皮赤尔。北方重此,每食辄须之,盖《礼》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
恭曰∶桂惟有二种。陶氏引《经》云似柏叶,不知此言从何所出?又于《别录》剩出桂条,
为深误也。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 ,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
菌
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
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必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
桂州、交州甚良。其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肌理紧薄如竹,大
枝、小枝皮俱是筒。其大枝无肉,老皮坚板,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小枝薄而卷
及二、三重者良。或名筒桂,陶云小桂是也。今惟出韶州。保升曰∶桂有三种∶菌桂,叶似
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其浓硬
味薄者,名板桂,不入药用。牡桂,叶似枇杷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而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其浓者名曰木桂。
药中以此为善。陶氏言半卷多脂者为桂。又引《仙经》云∶叶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