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名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使,因此必须先下手为强,当夜便要动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就是在这里来的。
  班超一番话把众人激得热血沸腾,在班超的带领下,大家顺利地展开奇袭。
  时值初夜,正起大风,班超使用火攻,将三十六人分为两路,一路藏于匈奴使者住处后方,大吵大闹以做欺敌之用,另一路携带弓箭伏于住处门口。其时匈奴众人睡得正香,忽见火光,又听到前后大呼小叫,心慌意乱,往门口逃去又中了埋伏。这一战匈奴被烧死上百人,被汉使杀死三十多,匈奴使者团全军覆没,汉使无一伤亡。班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的出使任务。
  班超立下大功,再次出使西域,皇帝打算增加他的人马,班超满不在乎地拒绝了。这次他又来到一个有敌意的国家——于阗。于阗和匈奴关系很好,有匈奴撑腰,因此对待班超一行颇为冷淡,当时于阗国迷信巫师,那个巫师口出狂言,要汉使的马来祭神,班超一口答应下来,趁巫师来的时候一把抓住他杀了。虎口拔牙、敲山震虎取得了威慑的效果。于阗王恐惧万分,投降了东汉。
  班超在西域五年,很有威信。一直协助西域诸国对抗匈奴,而匈奴在西域根深蒂固,经常挑起事端。当时西域强国龟兹国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依仗匈奴势力,攻打和东汉关系较好的疏勒国。班超挺身而出维护疏勒,但因为兵少,只能苦苦支撑。当时疏勒国发生了内乱,情况相当危急,已经有造反者投降匈奴,班超带领手下三十多人,杀叛变者六百多人,安定了疏勒。疏勒转危为安后,班超决定攻打龟兹,率西域诸国军破姑墨石城,班超想要乘胜追击,于是上书东汉皇帝请求援助,班超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而“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为此,东汉皇帝增派千人援兵给班超。班超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一方面攻打依附龟兹的小国,另一方面交结可以利用的国家,多次平定内部的叛乱,将西域各国之兵,巧施妙计,每每以少敌多,料事如神,行动迅速,最后大获全胜,威震西域,不久龟兹就投降臣服了汉朝。
  班超在西域一共呆了31年,到大功告成之际,已经71岁高龄,他思念故土,上书请求回到汉土,他妹妹班昭也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为自己的兄长求情,皇帝看了很受感动,于是调回了班超,只可惜班超身患疾病,返回洛阳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南北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名将中,陈庆之的名气与他实际的作为是很不相称的。在有些人排定的中国名将百名谱中,甚至不见有陈庆之这个名字,不免让人遗憾。可实际上在南北朝那个名将辈出的时代,陈庆之却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陈庆之是今江苏宜兴人,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是个棋迷,据说他常常通宵下棋,能奉陪到底的不多,陈庆之是其中之一。因为陪萧衍通宵下棋不困的缘故,很受器重。萧衍起兵代齐自立后,封陈庆之为梁朝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口。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六月,萧综乘夜弃梁军降魏。天亮后,梁军寻萧综不见,却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梁军遂溃散。魏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豫而还。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
  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527年—529年)的事情,这时的陈庆之刚过不惑之年。
  当时北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讧,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阳,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阳。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阳,并让北海王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历史上的战争奇迹出现了。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毫无畏惧。他带着他的七千骑兵,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阳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让魏朝廷闻风丧胆,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阳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阳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阳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阳的人,古今仅此一人”。陈庆之占领洛阳达六十五日,后由于孤军深入,只好向南撤退。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当陈庆之带着他的部队到达建康(南京)时,七千的兵数还剩下一半,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阳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邑一千五百户。此战以后,北魏国力大衰,大权握在尔朱氏手中。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参见北魏分裂之战),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北伐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后来,北朝大将侯景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攻打梁,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
  陈庆之在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为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祠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
  陈庆之为人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风尘侠士李靖




  李靖是正史和野史中都相当有名的人物,野史中介绍。他曾经从隋朝大臣杨素的府里带走了红拂女,野史小说还封他为风尘三侠之一,把他和莫须有的红拂女、虬髯公搅在一起,被塑造成一个来无影去无踪、仙风鹤骨、兴唐灭隋的江湖豪侠形象。而历史上真实的他,却是一个深藏韬略的唐朝开国勋将,当然,他的处事为人也确有潇洒的侠士风范。李靖年轻时候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他遇上李世民才时来运转,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勋。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然而,他最大的事业还是抗击突厥方面。
  李靖原名李药师,后来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故人称李卫公。李靖家从后魏到隋朝,一直是高官显贵,隋朝的名将韩擒虎就是他的舅舅。李靖青年时就由科举进入仕途,当了地方官。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钻研兵书,常与其舅韩擒虎讨论用兵之道,受到韩与杨素的关注。当隋炀帝倒行逆使引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李以贵族子弟的身份,仍然忠于隋朝。在他任马邑郡丞时,他发现上司太原留守李渊心怀异志,遂决意向正在巡游江都的隋炀帝报告。但身处李渊的控制下,无计得脱,没办法,他只好将自己混作囚犯,让人解送江都。但一个偶然的不巧,事情败露,走到半途的李靖被李渊捉回。就在将被斩首的时侯,李靖大叫:“公起兵为天下除暴安民,想要成就大事为什么要以私家恩怨而杀忠臣义士?”李渊很欣赏这句话,同时李世民也央求父亲不要杀害李靖,就这样,李靖保住了性命,从此进入李世民幕中,成为其手下干将。
  李靖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递次削平隋末群豪。只有南方的萧铣拥兵割据长江中下游,自称梁帝,时时与唐为敌。铲除萧铣成为统一的关键。这一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李靖头上。公元620年,梁的内部出现动乱,君臣相互猜忌,人人自危。造成了灭梁的大好时机。李靖见状,立即向唐高祖提出灭梁十策,建议唐大集水军从巴蜀顺江直下,突袭梁都江陵,同时另遣偏师佯动汉水吸引梁军注意,然后四路进军江陵,一举下之。李渊同意了他的建议,遂命他和宗室赵郡王李孝恭一同主持灭梁军事,但实际上由李靖负全责。公元621年,李靖领命开始行动。首先,唐军偏师攻占安襄两州,吸引梁军北顾。同时,巴蜀两地大军乘江水大涨之机,乘战舰二千余艘顺流直下,一时帆樯蔽空,楫橹接天,大军顺利地攻下扼守长江要道荆门山的宜都,接着又攻占清江,歼敌万余,守将文士弘逃走。李靖军直抵江陵城下,破梁守将杨君茂、郑文秀,俘敌四千。接着其他三路唐军也围了上来,把个江陵围得如铁桶一般。李靖又采取围城打援、麻痹敌人的方法,彻底打消了固守待援的萧铣的希望,最后不得不投降唐军。李靖率兵进入江陵,秋毫无犯,城中安堵。梁的各路援军见江陵已下,唐军如此宽大,遂望风而降。随后,李靖又奉命安抚岭南,收了梁的全部遗产。
  唐朝初年,突厥成为最大的边害,多次入侵,攻城掠地,最严重时曾经打到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桥。李世民继位后,决心剪除突厥,根绝边患。于公元629年底,以李靖为总指挥,率李绩等五员大将精兵十万,分六路进攻突厥。次年正月,李靖军冲寒冒雪抵达朔州,探知突厥刚刚受了雪灾,部落处于饥饿中,军心开始不稳。李靖抓住这个时机,将主力部队交副手张公谨带领,自己亲率三千精锐骑兵,星夜急驰,突袭突厥吉利可汗驻地定襄。
  当打着李靖旗号的唐军如飞将军自天而降出现在吉利可汗面前时,吉利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李靖敢于孤军深入,十分惊恐地对部下说:“唐军若非倾国而来,李靖怎敢率孤军至此!”遂下令弃城而逃。李靖乘胜追击,斩获无数。接着,李靖又派人游说吉利大将康苏密,离间他和吉利的关系,攻心攻战并用,康苏密遂降。吉利见状,慌忙再退阴山,经过白道时,又遇李绩的截击,再折一阵,余下数万残兵,退往漠北。吉利一边遣使到长安请降,以为缓兵之计;一边磨牙吮血,准备待来年草青马肥之时,卷土重来。
  李世民见李靖取胜,十分高兴,认为李靖以三千轻骑孤军深入破敌乃历史上的奇迹。遂派使臣前往漠北受降抚慰吉利,并让李靖率军接应。没想到李靖却说服了李绩张公谨等人,亲率骑兵一万,自备20天的口粮,出敌不意掩杀过去。这边突厥见唐使到达,以为没事了,正在饮酒作乐,忽闻唐兵杀到,吉利猝不及防,只好率部逃窜,突厥在突然袭击下,丧失了反击能力,被唐军斩杀过来,吉利的老婆儿子均被活捉。吉利逃不远,又被李绩截住一阵掩杀,吉利全军溃散,他几乎是只身逃往其舅氏苏尼失部落,旋被大同唐将张宝相俘获。至此,扰害北疆几十年的突厥被消灭,北部边境此后几十年无大战事。
  北疆太平了,可西部边患又起。李靖攻灭突厥后四年,位于青海和新疆南部的吐谷浑攻打河西走廊,并扣押唐使,凶焰方炽,一时又天下震动。李世民决心铲除这个祸害,下诏大举进攻吐谷浑。在李世民心里,李靖是领兵的最佳人选,无奈他己年迈退休。正踌躇间,李靖闻讯,主动请缨,李世民遂命李靖挂帅,率军数万,分五路进袭。
  吐谷浑可汗伏充听闻唐军来攻,立即下令撤退,并将沿途野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